?

淺談如何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

2016-12-26 14:14高麗
考試周刊 2016年98期
關鍵詞:英語思維習語語感

高麗

摘 要: 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是一直困擾每一個高中生的問題,也是英語教育工作者一直思索和探討的問題。本文是對在教學及實踐中培養學生英語思維的分析,也算是一點經驗總結。

關鍵詞: 英語思維 外國文化 習語 語感

英語作為高中階段一門重要的學科,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具備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要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就要運用英語思維。所謂英語思維,就是隨時隨地都能用最簡潔的英語,流利純正地表達口腦中的所思所想。因此,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用英語思考的能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和行為習慣。這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敏捷、靈活、開闊、獨特的思維能力。由此可見,思維與英語學習的效果有直接關系。那么,如何讓創新性思維走進英語課堂呢?

首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培養英語思維能力。

傳統的英語教學是“老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記”,只看重知識點的講授和記憶,忽視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停留在漢語式的英語上,這樣只追求考試成績,忽視學生的實踐、交流,挫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高中學生已經積累一定數量的英語單詞、短語和基本句型,這一切都為學生的英語思維提供材料,學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躍,思維敏捷,求知欲強,勇于探索。每一個英語老師在都要在日常教學中鼓勵學生培養英語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人的興趣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場合下產生的。對于語言學習,更需要教師創造一個特定的能使學生產生共鳴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學習特定的語言。在教學中應注意用實物演示情境,用圖畫再現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用音樂渲染氛圍,這樣就更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這些設置的英語情境當中,讓學生用英語思維思考并回答問題。如果我們在英語電影或對話中找到某個詞或短語的用法,然后在課堂上以動畫的形式重現,這樣的學習方式肯定讓學生過目難忘,也會讓學生在復習過程中用英語思考這個單詞或短語的前后語境,學生既能用到英語,又能讓他們在復習當中以英語的形式回顧。例如:講解“as long as”這個短語時,我們就可以用《哈利·波特》中的“As long as Dumbledore is around,you are safe.”這句,讓學生深刻理解“as long as”意為“只要”。這樣就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使學生對英語學習始終保持一定興趣的同時,從中學到知識,也能從上下語境中更了解“as long as”在英文中的使用場合及意義。

其次,適當引入外國文化背景,維持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

語言從來就是孤立的,不是僅僅由詞匯和語法構成的。因此我們在學習語言時不能脫離它固有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內涵。20世紀60年代,美國著名的語言學家拉多(R.Lado)在他的《語言教學:科學的方法》(Language Teaching:A scientific Approach,1964)一書中指出:“我們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語言,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準則,就不能真正學到語言?!?語言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語言與文化密切聯系。掌握語法知識有助于語句結構正確,而熟悉有關文化知識則有助于理解和表情達意。通過英語教學使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和社會風俗習慣,這不僅可以幫助他們學好英語,擴大他們的視野,還有助于他們理解該民族的文化。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適當引入他們的習慣和背景,豐厚學生的文化底蘊。這樣我們就能更容易地用英語思考我們所遇到的問題。例如:我們看到“couch potato”猜測為“沙發土豆”,其實它是因為人經常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不動,為“經??措娨暤娜恕钡囊馑?。雖然我們單詞都認識,但是當它們組合到一起卻不能理解短語的含義。我們要正確使用所學的東西,文化背景教學就能很好彌補這個缺陷。中學英語教學要注意文化差異的客觀存在,更要讓學生明白文化差異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從而更有意思地接觸英語國家文化。了解了一定的文化背景,才能用更正確的英語表達出想要表達的內容,而不僅僅停留在“翻譯”這個層面。如:我們想表達一件容易做的事,就可以用“a piece of cake”而不是“an easy thing for me to do”,這樣就提高我們用英語思維的能力。

再次,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

語感就是對語言的一種直覺,是語言學習者對理解語言和綜合運用語言的一種能力,是語言訓練達到熟能生巧的表現。它是語言學習者在對所學語言長期正確理解的基礎上,通過行大量的聽、說、讀、寫訓練而培養起來的一種能力。英語語感的培養離不開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環境。所以,要增強語感,就必須創造英語環境,尤其是英語的聽說環境,使學生在英語的聽說環境下不斷增強英語語感的能力。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堅持“盡可能地使用英語,適當使用母語”的原則。以減少學生對母語的依賴性、母語對英語教學的負遷移。在詞匯教學當中,我們避免直接使用中文告訴學生它們的意思,而可以用英語解釋英語。例如:我們向學生解釋“cash”時就可以用“money in the form of bills or coins”。與此同時,也要學好一門外語,光靠課堂時間是遠遠不夠的。課堂時間畢竟有限,這就要求學生充分利用課后時間,經常參加學校、班級舉行的各種課外活動,開動腦筋,對所學的知識深究探疑,強化記憶,鞏固語感。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習慣盡量做到“三多”:多聽、多看、多背誦。多聽,就是認真聽老師的英語講述,高中牛津版教材中的Warming up是鍛煉學生聽老師講英語的好機會。多聽課文錄音和聽力材料,真實英語環境里的語速正常,有明顯的口語發音特征,如連續、弱讀、縮略等,而且自然而然的抑揚頓挫,富有情感。大量的聽力訓練及跟讀,可以縮短自身的語言與所聽到的地道英語之間的距離。多看,就要培養英語閱讀的習慣,多讀原版英語讀物,比如:21世紀英文報就是很好的英語閱讀材料。也要鼓勵學生多閱讀英語書,多看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英語原版電影。只有在多聽多讀的基本上,學生才能形成語感,有了語感,學生才能更好地用英語表達自己,形成英語思維。

最后,發散學生的聯想能力,拓展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

聯想就是指在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問題的時候,尋求多種途徑探究問題,從不同方面尋求問題答案的思維方法。學生聯想越廣,駕馭知識的能力就越強,由此拓寬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增強思維的針對性,提高學生推理及想象的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要發揮聯想在學習中的作用,例如:在單詞教學中,教師將同詞根的單詞或者同詞綴的單詞歸類,引導學生運用聯想記憶,不僅能大大降低記憶困難,而且能通過對詞匯的規整過程形成串珠成鏈的整體思維意識,從而強化學生對語言學習的整體認知意識。再如:學到“cucumber”時聯想到“as cool as cucumber”,看到土豆時聯想到“couch potato”,加強英語思維的訓練,盡可能用原味的英語來表達自己。

用英語思維是許多英語學習者都希望達到的一種境界,因為這是用英語流暢地表達思想的基礎。中西文差異很大,英語和漢語的表達方式也不同。對于一個生活在非英語環境中的中國學生來說,要做到部分或全部用英文來思考確有很大難度,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要盡量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養成用英語而不是漢語的思維理解英語。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要循序漸進,注重語言學習與思維訓練的結合,讓學生通過主動活動和頭腦運轉獲得知識,鍛煉和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進而更好地學習英語。

參考文獻:

[1]王樂平.英語思維是這樣煉成的.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31).

[2]孫萍.英語語言學在思維能力培養的作用[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5).

[3]莫雷.教育心理學[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歡
英語思維習語語感
閱讀教學中學生語感的培養
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感
“讀”辟蹊徑 助培語感——指向語感培養的朗讀教學策略
積極培養學生英語寫作的英語思維
提高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研究
構建互動課堂 培養英語思維
論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感的培養
實用習語 話“鳥”
話“鳥”
習語自有WA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