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德育教育視角淺析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6-12-26 15:13徐麗英
考試周刊 2016年98期
關鍵詞:職業技術學院心理健康德育

徐麗英

摘 要: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促進人的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以幫助其學業、事業取得成功,從而能適應社會發展,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本文從剖析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入手,探討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具有較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關鍵詞: 心理健康 職業技術學院 德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經濟和政治生活的發展變化,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導致青少年學生出現了一些心理問題,因此,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未來社會需要高素質人才,在人的職業素養中,人的心理素質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為了使青少年學生能成為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我們有必要大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在這種形勢下,心理健康教育自然成為德育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德育教師,我深刻認識到學生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德育教學的總體目標。針對學生的某些錯誤習慣,只有從學生的內心世界入手,對其進行心理輔導,才能促進其全面發展,形成完美人格,達到教育應有的效果。對于學生的一些錯誤行為,我們通常運用批評教育的手段,往往學生還對我們的批評不服氣,如果能從問題產生的成因分析入手,效果應該較明顯。比如對最常見的不誠信這種不良品行,一方面要教育他們誠實守信,另一方面需要從心理輔導角度進行正面引導。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從而杜絕此類行為的發生。為此,我們只有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從心理健康教育入手,才能切實收到教育成效。

二、青少年常見心理問題的成因

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產生,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社會因素、學校因素和學生自身因素。

1.家庭因素

人們常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备改傅囊谎砸恍?、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孩子的行為。因此,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良好的家庭環境。不良的家庭教育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引發許多心理問題。比如:自卑心理、性格孤僻、情緒恍惚、固執己見等,這些不良心理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危害非常嚴重。不良的家庭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家庭環境不好的家庭。家庭關系緊張,矛盾沖突不斷。第二,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如有的父母對孩子過分寵愛,失去應有的原則,這種情況在隔代撫養的家庭比較嚴重。第三,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把自己沒有實現的愿望強加到孩子身上,增加他們的精神壓力,對學習產生焦慮、恐懼,甚至厭學。當代社會充滿競爭,家長比較焦慮,為了激勵孩子,父母總是向孩子提出過高的期望,有時會把孩子與別人的孩子進行對比,希望孩子能像他們一樣或者比他們還好。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可能超出了孩子的能力,使孩子心理壓力較大。第四,家長自身不良的素質。有的家長自身存在不良行為,往往對學生產生不良的影響,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染上某些不良習氣。

2.社會因素

當今社會正處在變革的時期,社會競爭越來越大,隨之而來的生活和工作壓力日益增加,影響人們心理健康的因素便越來越多。在社會現實下,青少年由于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可能會導致一些心理健康問題。我認為社會因素對青少年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社會環境的影響。據調查,有人把電子游戲機室設在學校附近,故意把青少年學生作為主要客戶,為青少年上網提供便利,違背社會道德。青少年迷戀上網,嚴重影響他們的學業和身體健康;很少有人利用計算機網絡獲取有利于學習的知識。第二,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市場經濟體制的變革,導致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如制假售假、坑蒙拐騙、以權謀私等。它們在不同程度地污染著單純的中學生的心靈,影響他們核心價值觀的形成,使他們形成一種不正確的價值觀。第三,不良傳媒文化的影響。一些不良的非法出版物大力宣揚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內容,沖擊青少年的思想意識,使他們心理發生扭曲,影響正常人格的形成,嚴重的話,會誤導他們走向犯罪歧途。

3.青少年自身因素

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產生,除了上述客觀因素外,還有主觀因素即學生自身的因素。心理學家認為,13-17歲是個體發展的“危機期”或“心理斷乳期”階段。這個階段是非常危險的時期,在這個階段,他們的理想、信念迅速變化;形成初步的價值觀、人生觀;此外,在這個階段,他們生理迅速成熟,心理發展跟生理發育不協調;自制力較差, 在很大程度上會出現逆反心理。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塑造青少年的良好心理,我們有必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要營造有利于心理發展的良好環境,克服不良環境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干擾,促使其健康心理的形成。比如,全面推行素質教育,使學生全方位發展,拓寬學生評價體系,改變過去把成績作為唯一評判標準的錯誤做法。為此,教師和家長應密切配合,從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親子關系入手,共同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圍。另外,要改變傳統的心理教育策略,建立新型的教育機制,明確心理健康重在預防。平時側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心理健康的良性發展,促使他們早日走出心理誤區,形成健康心理。作為學校來說,為了實現素質教育所倡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總體目標,要在各項工作中有意識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拓寬心理健康教育渠道。除建立心理咨詢室,開展心理咨詢和治療等專門渠道外,還要求任課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滲透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不要認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依賴德育課堂;學校要定期組織心理健康教育專項活動,促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發展。

其次,要客觀定位心理咨詢。要開展宣傳活動,一方面,力求消除社會上對心理異常存在的種種誤解,改變過去有人把心理咨詢者和精神病患者聯系到一起的錯誤認知,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使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另一方面,不要把心理咨詢與我們日常所說的“思想工作”混為一談,意識到心理咨詢需要專業知識,一般人不具備開展心理咨詢的資格。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為了推進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有必要為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實時掌握他們的心理動態。經常研究和分析不同階段的心理檔案,制訂科學的教育計劃,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實現。學生心理檔案是我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材料;是評價學生身心發展和學校教育效果的重要指標。因此,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從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入手,切實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以徐州技師學院為例,我們不僅通過德育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學院各項工作中都會按照心理咨詢的目標,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時學院設立了心理咨詢機構,配備了心理咨詢師,為全體學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檔案,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成效。

參考文獻:

[1]李曉文.學生自我發展心理探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劉益民.心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教育與職業,2000.

[3]劉先和:從心理學視角淺析我國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文教資料,2009(20).

[4]黃鐘艷:淺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百度文庫.

[5]徐祥華.職業素養[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4.

猜你喜歡
職業技術學院心理健康德育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C語言程序設計》項目化教學改革
建構快樂課堂實施職院高效體育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