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智力資本的測量評價方法

2016-12-27 10:32劉秀春
企業技術開發·下旬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智力資本評述

劉秀春

摘 要:智力資本的測量評價方法一直是智力資本研究的核心內容,文章對智力資本的內涵、主要測量評價方法進行總結分析與探討,并對各種智力資本測量評價方法進行評述。

關鍵詞:智力資本;測量評價方法;評述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6)33-0137-02

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社會經濟從農業時代到工業時代再到知識時代,是從物質資本到人力資本再到智力資本的過程,智力資本在企業價值增值活動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其關注度日益提高,準確測評企業的智力資本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有必要探究企業智力資本的測量評價方法。

1 智力資本的定義及內涵

早在1836年,西尼爾(Senior)提出了智力資本狹義范疇的概念,包括人身上具備的知識和技能,作為人力資本的代名詞使用。正式提出智力資本概念的人是加爾布雷思(John Kenneth Galbraith),他在1969年指出智力資本是動態的,包括思想形態變化的過程,是一種為實現組織目標而使用的手段,不單純是靜態的無形資產。給出智力資本系統定義的是美國的學者托馬斯·斯圖爾特(Thomas Stewart),20世紀90年代,他在一篇與智力資本有關的文章中指出:“能幫助企業獲得市場核心競爭優勢的并為公司中所有成員所知曉的事物之和便是智力資本”。從此之后,研究智力資本的隊伍不斷擴大,各學者從不同的視角對智力資本的概念進行了研究和闡述。

從資源、能力、知識等角度綜合考慮,智力資本是一種動態的無形資產,由企業擁有或控制,其功能主要是使企業獲得持續的市場競爭優勢,為企業創造價值,包括知識、產權、信息、制度、文化、流程、技能、經驗等知識和能力,不同于傳統會計中的無形資產,具有無形性、知識性、整合性、復雜性和依附性等特征。

2 智力資本的主要測量評價方法

學術界對智力資本測量評價方法的研究興起于二十世紀末期,如何對智力資本的價值進行科學又簡捷的計量成為當時的研究熱點。據統計,現在智力資本的測量評價方法已經有三十余種。其中,斯堪迪亞導航儀模型、無形資產監視器、智力資本審計測量模型、智力資本指數模型和智力增值系數模型的影響力最大,關注度最高。

2.1 斯堪迪亞導航儀模型

斯堪迪亞導航儀模型是Leif Edvinsson從企業的實踐情況出發,結合“平衡計分卡”和“無形資產負債表”的思想創建的,主要關注企業五個方面的核心內容:財務結果、顧客、運作流程、人力資源、更新與發展。該模型用73個傳統指標和91個新指標對五個方面進行測量,后來合計簡化為112個指標,分為分別形成智力資本效率系數和貨幣資本的價值的百分比率和貨幣金額兩類指標,包括了直接計量、調查結果、金額和比例,兩類指標的乘積便是智力資本的價值。

2.2 無形資產監視器

無形資產監視器模型是卡爾-愛立克·斯威比(Karl-Erik Sveiby)1997年從測量智力資本發展趨勢的角度提出的,從效率、穩定性、增長與更新三個方面衡量企業的員工能力、內部和外部結構資本等,形成一個以3×3維矩形表示的無形資產監控表,見表1。

2.3 智力資本審計測量模型

智力資本審計測量模型以定性分析為主,1996年由安妮·布魯金(Brooking)提出。智力資本的價值與答案的肯定程度成正比。該模型設計一個包含178個具體問題的特定審計問題調查表,見表2,對每個問題的評分標準和評價的分值區間(從0到5)設定最優值,企業可以根據評價結果測量智力資本的市場資產、智力產權資產、人力資產和基礎結構資產。

2.4 智力資本指數模型

智力資本指數模型是1997年羅斯(Ross)和其同事共同提出的,并在斯堪迪亞公司年報的智力資本附錄中運用和體現。該模型在充分認識企業的經營定位和戰略目標的基礎上,從長遠目標出發,收集企業創造價值的途徑和企業績效的信息,這兩方面的信息是智力資本要素能夠真正推動企業創造價值和驅動企業成功的指標信息,對兩者進行深入分析,開發一個有效的智力資本測量系統,得到系統的測量指數。

指數的特征主要有:

①具有自動發現并糾正錯誤的功能,如果一開始就沒有選擇好智力資本的形態、權重和指標,那么智力資本的測量指數根本無法反映企業市場價值的變化;

②能夠持續監控智力資本的變化情況;

③與傳統的用實物資產檢驗企業的觀點不同,從全新的視角認識企業;

④在重要生產經營期,企業績效能夠得到更好的關注。

2.5 智力增值系數模型

智力增值系數模型主要用來研究企業的財務資本和智力資本增值潛力,是Ante Pulic教授1998年提出的。他將企業的資本分為財務資本、人力資本和結構資本,后兩者組成智力資本。該模型用智力增值系數表示企業智力資本的“智力能力”,企業業績的好壞取決于財務資本和智力資本的增值效率。

該模型通過三個計算評價過程確定智力資本的價值:

①計算企業價值增值;

②計算財務資本增值系數、人力資本增值系數、結構資本增值系數;

③計算企業的智力增值系數。

3 對智力資本測量評價方法的評述

斯堪迪亞導航儀模型將價值增值作為智力資本的評估目標,具備監督和測量的作用,能較好的揭示智力資本在企業價值增值中產生的影響,該模型被廣泛地關注與應用。但是,指標的難獲得性以及滯后的企業績效指標,使該模型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降低。無形資產監視器模型則具有數據較易獲得、計算簡單、可操作性較強等優點,但其主要用于評價無形資產,而智力資本不等同于無形資產,智力資本的總體價值在該模型中不能得到精確的反映。智力資本審計模型可以幫助企業識別智力資本的價值。但是,調查表的發放收集、定性結果的計算、資產貨幣價值的評價三個階段的跨度很大,智力資本的真實貨幣價值不易得到,并且在定價方面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陷。智力資本指數模型采用綜合指數有利于觀察并管理企業價值創造的過程,從整體上評估企業智力資本的變化情況。

但是,該模型計算綜合指數時考慮了過去的績效,模型的有效性由于綜合指數的上下波動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智力增值系數模型采用財務報表的數據進行計算分析,適用面大,企業的各利益相關者可以用來評價和監督智力資本各要素的增值效率。但是,該模型的假設前提以及研發費用在會計核算中的實際處理存在一些不足,可能使智力資本的測量評價結果存在偏差。

4 結 語

隨著對智力資本理論研究的深入,被開發出來的智力資本測量評價方法越來越多,但是到目前為止,由于智力資本本身的復雜特性,還沒有一種測量評價方法能夠被普遍接受。

參考文獻:

[1] Andriessen D. IC valuation and measurement: classifying the state of

the art[J].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2004,2(2):230~242.

[2] 張家倫.論智力資本的價值測量[J].經濟師, 2007,14(6):26~27.

[3] 袁藝,袁一駿.智力資本測量模型評述[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2,24(8):

16~21.

[4] 李慧娟,王琳.能源行業智力資本對企業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J].統計 與決策,2010,324(24):171~174.

猜你喜歡
智力資本評述
農產品供應鏈及其優化理論研究評述
《中小企業促進法》的評析與完善
海西智力資本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