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貿流通對沿海省市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

2016-12-27 18:21張子璇
商業經濟研究 2016年22期
關鍵詞:農業經濟增長實證分析

張子璇

內容摘要:農產品價格走低、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農民工人數增長緩慢、工資水平增長困難,是我國沿海地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突出問題。本文選取我國沿海省市中浙江省1996-2012年的農業經濟增長數據,構建了相應的計量經濟模型,分析了現代商貿流通發展與我國沿海農業生產之間的相關性。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現代商貿流通發展水平與我國沿海省市的農業經濟增長呈正相關關系,隨著現代商貿流通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沿海省市農業經濟發展水平也出現增長態勢。同時,勞動投入、農業資本投入以及農產品出口貿易都直接影響農業生產總值,繼而間接性地影響現代商貿流通發展。

關鍵詞:實證分析 現代商貿流通 沿海省市 農業經濟增長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我國沿海城市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其經濟呈現出高速發展狀態,同時,沿海城市的農業經濟發展實力也逐年上升,農業經濟規模不斷擴大,是我國“十三五”期間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地區,更是農業結構性改革三大重點任務——調減玉米、增加大豆和提升牛奶的先行示范區。因此,本文以我國沿海省市中最有代表性的浙江省作為研究重點,構建計量經濟模型,以浙江省數據為樣本分析了現代商貿流通與沿海省市農業經濟增長的關系,提出了沿海農村經濟增長所遇到的發展性問題以及解決策略,期望為我國沿海農業經濟發展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一定的參考與指導

分析浙江省1996-2012年的農業經濟增長數據可見,浙江省的第一產業(包括農、林、牧、漁)經濟增加值由最初的百億元快速上升達到2012年的1670億元。但是,對于沿海經濟發達的浙江省來說,長期以來其農業經濟發展尤其是針對農村地區的農業經濟發展相對薄弱,因此“十三五”期間,“三農”問題依然是浙江省乃至全國都需要首先解決的重要問題,更是浙江省實現農業現代化,加快農業經濟健康、可持續增長的“短板”問題。因此,本文在對浙江省農業經濟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從經濟學視角分析了現代商貿流通對我國沿海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以及勞動、資本、土地、企業等各種生產要素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此外,雖然近年來國內外大量的學者和專家致力于現代商貿流通發展與農業生產總值之間的相關性研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就。但仍然不能忽視農業經濟增長過程中存在的發展性問題,必須要從五個方面入手加快農業現代化的發展,一是要節本增效,提高農村家庭經營效益。二是要推進產業化,讓農民分享農業增值效益。三是要城鄉一體化,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四是要加大政策支持,加強財政支持力度的傾斜。五是要實現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讓農民得到更多的財產性收入,形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

計量經濟模型的構建以及指標選用

(一)計量經濟模型的構建

針對我國現代商貿流通發展與農業生產總值之間的相關性,本文構建了相應的計量經濟模型——科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其表達式為:

Q=AKαLβ (1)

表達式中的Q為總產出、L為勞動、K為資本、A為技術或者結構、α和β均為參數,并且該表達式滿足0<α、β<1。而針對農業經濟增長(AGDP)的問題,可以根據式(1)得出綜合性的表達式:

AGDP= AKαLβ (2)

其中AGDP=農業總產出、L=農業勞動、K=資本投入量。且由于本次研究的變量為現代商貿流通發展,因此,需要充分考量影響農業經濟增長的各種外部因素,如:農業機械化水平、農村人力資本等,并且將其設置為控制變量,融入到模型(2)中,獲取經濟模型如下:

AGDP= AKαLβeRESηAMEηMDDβ (3)

本文為了得出最佳模型數據,將模型(3)的兩邊各取對數,獲取相應的對數模型如下:

lnAGDPt= lnA+αlnKt+βlnLt+γlnRHCt+ρlnAMEt+θlnMDDt+εt (4)

其中模型(4)中的AGDP為農業生產總值、K為農業資本投入、L為農業勞動投入、RHC為農村人力資本、MDD為現代商貿流通發展、AME為農業機械化水平、lnA表示常數項、ε表示誤差項,除此之外,考慮到現代商貿流通發展可能存在二次變量關系,對模型(4)進行擴展,將MDD變量的二次項引入,最終得出比較客觀、真實的模型數據,以提升本文研究的精準度,獲得最終的計量經濟模型表達式如下:

lnAGDPt= lnA+αlnKt+βlnLt+γlnRHCt+ρlnAMEt+θ1lnMDDt+θ2lnMDDt +εt (5)

(二)計量經濟模型相應指標的選用

根據構建的計量經濟模型確定相應指標,并通過構建的計量經濟模型來實證分析現代商貿流通對我國沿海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因此,需要在考量傳統影響農業經濟增長因素指標(如農林牧漁傳統第一產業的增加值水平)的基礎上,融合現代商貿流通發展指標(包括批發零售業、餐飲業等的經濟增長水平),嚴格控制經濟模型的變量,包括農業資本投入、農村人力資本水平、農業勞動投入、農業機械化水平等,從而嚴格把控研究的客觀性。所以,本次選用浙江省1996-2012年的農業經濟增長數據,參考《浙江統計年鑒》以及《浙江農村統計年鑒》數據,進行相應的價格指數評價。

我國現代商貿流通對沿海省市農業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

(一)各變量的分布集中趨勢以及相應的離散趨勢描述性統計特征分析

從經濟模型的構建以及相應指標的選用,能夠對我國現代商貿流通發展與農業生產總值之間的相關性產生總體認知,為了精準探究我國現代商貿流通對我國沿海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需要對經濟模型進行具體描述分析,以獲取各個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特征,其中主要包括各個變量的分布集中趨勢以及相應的離散趨勢等,可以解釋為解釋變量、被解釋變量以及控制變量的標準偏差、最小值、最大值以及平均值的統計特征,如表1所示。

為了更加明確地探究解釋變量、被解釋變量以及控制變量之間的函數關系,使之更加精準地探究現代商貿流通對我國沿海省市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對表1進行各項指標的控制和精準的探討可以發現:現代商貿流通發展水平與浙江省的農業經濟增長呈正相關關系,而且數據取值范圍越廣,則兩者的正相關關系越加顯著。

(二)實證研究結果的分析

本次實證研究采用Eviews5.0計量經濟軟件對我國浙江省1996-2012年的農業經濟增長數據進行回顧性分析,并且還包括農業資本投入、農村人力資本、農業勞動投入、農業機械化水平和商貿流通發展等數據,在進行數據分析前,本文先對模型參數進行科學合理評估,得到相應的參數實證結果,最后,將不顯著的控制變量(如AME、RES)去除,得到比較客觀和完善的參數估計結果,如表2所示。

本文對獲取的精準計量經濟模型參數估計結果進行深入探究可以發現:浙江省沿海農業機械化水平以及農業資本投入控制變量與農業生產總值具有明顯的正相關關系,間接地與商貿流通發展水平呈正相關關系,農村人力資本以及農業勞動投入控制變量與農業生產總值呈微小的正相關關系,因此,只有不斷地強化農業資本投入(包括農業機械、農業新技術、農業基礎設施等),才能真正意義上提升我國沿海農業產業化水平,繼而提高我國沿海農業生產總值,間接地推動我國沿海農業以及商貿流通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并且在有限的土地上,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同時,本次研究結果還表明:浙江省沿?,F代農業商貿流通發展與當地的農業生產總值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在控制二次變量的基礎上,兩者之間的正相關關系更加顯著,而且在浙江省沿海農業商貿流通發展水平較低的狀態下,其對當地農業生產總值產生的正向作用也較低,繼而進一步的證實了兩者之間的正相關關系。

現代商貿流通對我國沿海農業經濟增長影響的作用途徑

隨著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三大任務——調減玉米、增加大豆和提升牛奶的實施,以及推進糧改飼、糧豆輪作、推廣輪作休耕試點、開展大豆品種攻關等措施的落實。農村地區對于現代商貿流通的發展需求逐漸引起關注。而所謂現代商貿流通就是商貿流通業作為連接商品生產者和消費者的中心環節,可以真實地反映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地區社會繁榮以及經濟發展水平。從經濟學視角解釋商貿流通,可以將流通視為生產者將商品價值轉移給消費者的過程,而從廣義上解讀商貿流通,則要包括商品、信息、勞動力、資金等的綜合性流通,也就是商流、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綜合,從狹義上解讀商貿流通,則可以視為商品借助買賣活動,實現商品價值的變化以及所有權的變更,即為單純的商流,而且將實體在空間位置上所產生的停滯或者移動視為物流,狹義上的商貿流通是商流和物流的融合體。

本文所探討的現代商貿流通則是將傳統概念與現代化思想有機的融合,利用先進的設備、信息技術等,實現科學管理,促進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統一和諧發展,從而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化流通體系。并且,現代商貿流通追求實現物流組織、信息處理技術與流通技術的協調發展,與傳統商貿流通相比現代商貿流通更加動態、系統。因此,通過本次研究可以發現:我國現代商貿流通發展對沿海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有效地提升農產品市場核心競爭力,強大的農產品市場交易有效地拓展了農產品的營銷范圍,并起到優化農業勞動分工的作用,最終影響農業經濟的增長,實現農業發展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業現代化。

同時,現代商貿流通發展對我國沿海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主要通過三大途徑得以實現,即:農產品交易設施、農產品運輸設施以及農產品儲存設施。

第一,農產品交易設施的應用能夠有效拓展農產品營銷交易市場,在交易過程中全面實現農產品的價值,而且還可以將農產品交易市場細分為批發零售市場、外貿出口市場等,繼而優化分工,形成良性循環,促進我國沿海地區農業生產總值的增長,進而帶動當地商貿流通發展。

第二,農業運輸設施的作用主要取決于農產品銷售市場,因為農產品的銷售市場不斷擴大,勢必會引起消費者對農產品需求的增加,從而導致農產品銷售價格的提高,有效幫助農民獲取更多經濟效益,另外,良好的交通運輸條件,也容易擴大農產品的銷售市場,不斷提升農產品的交易效率,從而全面提升農產品的銷售水平,繼而促進沿海地區農業經濟增長。

第三,農產品儲存設施的應用主要應考慮各種各樣的外在影響因素。眾所周知,農業生產受自然環境的影響較為嚴重,在無限變化的自然環境中,農業生產長期處于波動狀態,農產品的產量具有強烈的不穩定性,在產量不穩定或波動變化的狀態下,極易導致供過于求或供不應求的現象產生,繼而影響農產品的銷售范圍,因此為了全面提升農產品的儲存能力,需要加大儲存設施建設及優化,及時調節農產品市場的供需關系。同時,由于農產品保質期較短,容易發生腐爛,因此保證良好的儲存設施應用,如提升保鮮技術,可以及時地避免經濟損失,穩定農產品銷售市場,促進農業經濟增長,保障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通過發展現代商貿流通促進我國沿海農業經濟的增長

本文研究結果還顯示:現代商貿流通發展水平與我國農業經濟增長呈正相關關系,隨著現代商貿流通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水平也會呈現增長態勢。而且勞動投入、農業資本投入以及農產品出口貿易都直接影響農業生產總值,繼而間接性地影響現代商貿流通發展以及農業經濟增長。因此,我國需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商貿流通發展與沿海農業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梢酝ㄟ^強化政府政策支持,優化批發零售企業商貿流通管理,創新商貿流通理念,注重外貿出口效率及質量控制,積極發展現代物流業保障物流效率及質量等,提升我國不同層次商貿流通效率,以促進我國商貿流通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而且,沿海地區還應積極規避農業生產所面臨的結構性改革問題,切實維護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加強相關科研技術的自主研究,在保障農產品銷售市場穩定的基礎上,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拓展農產品銷售市場,并要不斷強化農產品保鮮技術,積極構建良好的交通運輸條件,確保農產品銷售的健康運轉。

現代商貿流通是我國商品生產與消費連接的重要樞紐,商貿流通效率在很大程度上約束著消費行為以及消費品種,而且在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市場供需是影響商貿流通效率的關鍵要素,市場需求是市場發展的基礎條件,并且能夠起到保障農民切身利益的作用,可以有效推動我國沿海區域的農業經濟增長。所以,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除了必要的常規建設之外,必須要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以及其他高新技術,大力發展商貿流通產業,從而推動我國沿海農業經濟的增長。

我國是發展中大國,更是一個農業化大國,因此,在“十三五”開局階段,在我國全面補齊發展短板,提升信息化發展戰略,實現農村小康的關鍵時刻,我國不僅要看好“田”里的,更要管好“碗”里的,在現實與未來之間,在流通與農業之間,在經濟發展與全面小康之間,掌握好平衡,才能發展的更穩、更快,經濟才能更加可持續。因此,可以說在我國農產品價格走低、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農民工人數增長困難、工資水平增長緩慢、沿海地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問題突出的當下,在全面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如果說發展沿海農業、實現農業的經濟增長是“田”里的,那么加快現代商貿流通體制的改革就是“碗”里的,只有補齊了現代商貿流通的發展短板,從農產品交易設施的應用、農業運輸設施的完善、農產品儲存設施的齊備、農產品信息化網絡的建立,以及加快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件大事即調減玉米、增加大豆和提升牛奶的快速實施,以及迅速推進我國糧改飼、糧豆輪作、推廣輪作休耕試點的落實等,才是我國農業經濟增長的“定海神針”。

2016年我國秋糧喜獲豐收,這完全得益于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在2016年間緊緊圍繞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這兩個主題,一方面緊抓農業項目,推廣新興技術,另一方面貫徹落實我國各項惠農政策,引導現代農業和現代流通的發展。所以,在“十三五”期間,我國沿海農業經濟的增長應該爭取更多的惠農政策資金投入,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推進國家沿海地區的綠色高產示范項目建設,并且還要加快沿海農業的科技成果轉化,實施“互聯網+流通”戰略,為持續豐產豐收和沿海農業經濟的持續增長打下基礎。另外,在2016年我國已經實施了玉米生產者種植風險補貼、玉米規模種植補貼和大豆價格補貼,促進了沿海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和農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力地保障沿海玉米生產者的利益,促進了玉米市場開放的平穩過渡和糧食生產結構性改革。

總體來說,探究我國現代商貿流通對沿海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需要結合多種因素,要站在維護農民利益的視角,要符合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要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積極實現相關技術的優化,才能由此促進我國現代商貿流通的發展,從而帶動我國沿海地區農業經濟的增長。

結論

本文以我國沿海的浙江省作為農業經濟增長的數據研究樣本,實證探究了現代商貿流通對我國沿海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得出了勞動投入、農業資本投入以及農產品出口貿易直接影響農業生產總值,繼而間接性地影響現代商貿流通發展以及我國農業經濟的增長。在我國供給側農業結構性改革的發展背景下,市場供需是影響我國現代商貿流通效率的關鍵要素,只有不斷穩定我國沿海農產品銷售市場,才能有效推動我國現代商貿流通的發展以及農業經濟的增長。

參考文獻:

1.龐紅學.現代商貿流通發展對浙江農業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研究[J].浙江農業學報,2013(6)

2.lily. Modern business trade circulation development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5(32)

3.黃亞林,王歡.商貿流通業發展對我國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6(3)

4.van tianyu,Sun Qingxiang. Commerce impact on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in shandong province empirical study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5(30)

5.Gao Shuqing.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J]. Chinas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first half),2014(8)

6.李文峰.商貿流通對我國農業經濟增長影響實證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5(30)

7.黃蕾.低碳視角下的農業物流運作模式構建途徑研究[J].農業經濟,2014(2)

猜你喜歡
農業經濟增長實證分析
本土會計師事務所與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比較分析
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國有經濟為主導的實證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