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

2016-12-29 22:19張翠娟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11期
關鍵詞:有效教學閱讀教學小學語文

張翠娟

【摘 要】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與發展,我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時也發現了不少問題。然而這些問題普遍都存在于閱讀教學中,正確認識與解決這些問題,對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效率具有不可估量的益處。如何使教師形成新課程改革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理念,掌握好實現有效教學的技巧,是當前的一個主要難題。那么為了小學語文學科的可持續發展,實現閱讀的有效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技能,培養人文素養,是當前新課改形勢所要求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教學

自從新課改開展以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從教學觀念到教學活動的開展都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在這場新舊思想、新舊模式的大碰撞中,欣喜地看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上,師生關系、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方面都在發生的變革與創新,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注入了許多新鮮血液。但是始終要記住,新課改不是對傳統的課堂教學進行全盤否定,既要尊重傳統也要注重科學發展。所以在新課改的潮流中,教師應切實為了小學語文更長遠的發展,拋棄過去不適合時代發展的陳舊觀念,而將具有真正指導意義的方針策略進行傳承。那么筆者將淺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傳承與發展。

1 小學語文傳統閱讀教學的傳承

1.1 “雙基”訓練的要求

“雙基”指的是基礎知識與基礎技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抓好對于基礎知識與基礎技能的掌握是一大學習特色,對于生字生詞的掌握有利于對于閱讀文章的內容的理解,同時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本身就具有“工具性”的特征,只有掌握了基礎知識與基礎技能才能使它的工具性得到很好的詮釋。所以雙基訓練是我們傳統教學模式里值得傳承的部分,但是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雙基訓練并不是語文閱讀學習的全部內容,只是三維教學目標中最基礎的教學內容,并且基礎訓練要嚴要求,也要升華教學內容掌握更高的閱讀能力,提升閱讀水平。

1.2 文章內容的精講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里,教師對于課文文章的講解十分詳細,從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再到重點段落的解析,都做了詳細的講解,讓學生對于文章的知識內容有了全盤的了解。這是傳統教學中非常具有教學成效的一個閃光點,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都比較低,需要教師花更多時間來培養。而進行文章精講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通過教師進行講解,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對知識形成更深層次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師的講解過程實際就是一個教學范例,幫助學生自己掌握閱讀技巧,用以以后自行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并且在這個過程是需要進行取舍的,既要加強對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的培養,又要讓學生對文章理解沒有疑難。

1.3 講解練習的結合

傳統閱讀教學中,對于講解知識與練習習題有一個很好地結合,在對于課內生詞的講解之后,能夠進行詞語的擴展,和文中經典句型的仿照練習,對于學生基本知識點的掌握有很大的幫助。中國有句俗語:“趁熱打鐵”,對于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也是同樣的,小學生的記憶水平還處于發展階段,如果不及時幫助學生對知識形成記憶,要在今后的教學中進行補救就很難取得良好成效了。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也要將講練結合的教學理念合理運用起來。

2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發展的策略性建議

2.1 正確處理教學關系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總是在課堂上占有主導地位,掌握著課堂的主動權,而教學活動中作為主體的學生卻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所以就目前的教學而言,教師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以幫助教師來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主導的是教學過程的跟進,而不是對教學過程的實施和教學成果的確定起到決斷的作用,教師要把選擇權和處理權漸漸教給學生,并且在教學活動中進行有效互動具有鮮明的優勢,一方面能有效調動課堂氛圍,另一方面能有效知曉學生的問題與需求所在,實現針對性教學。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往往會引進課外具有文學導向性的作品。以往都是教師自行決定,而此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要求,列出一部分書單,根據學生的興趣讓他們來進行學習的材料。

2.2 多元教學模式的開創

在新課程改革中,倡導的是讓學生進行多元化的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創新思維,所以閱讀教學不是單方面的“教”與“學”的關系,而是引導學生正確地閱讀文學作品,通過自己的理解,理會到作品中的深意,培養個人綜合能力和語文素養。所以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有很強的適用性,它允許有差異,允許有不同視角,這對學生個性理解的彰顯有極大促進作用。比如在進行《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元教學模式來引發學生對此作品的多層理解。一方面即是對小女孩悲情生活的關懷,另一方面則是對對這個冷漠社會的鄙夷。小學生正處于新興發展的重要階段,切不可再閱讀教學中限制學生的思維,要引導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形成對文學作品的全方位理解。

2.3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如果只講究“工具性”,會使閱讀教學僅留下單獨的字、詞、句的練習,變得刻板而無聊,喪失了語文的美感,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減退,并且對培養語文素養的養成毫無作用。但在教學中又僅僅要求“人文性”的教學會讓語文變成一種虛化的學科,從而難以實際掌握變成一種講大話的說教。所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結合是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發揮良好教學作用的必要途徑。那么在教學中如何實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呢?首先要在人文教學中滲透基礎知識的教學,實現其工具性;同時在工具性的教學中,加強對基礎知識的美學賞析,體現其人文性。筆者認為做好閱讀賞析工作就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在教學中針對閱讀材料先做好重要詞句的講解,并幫助學生掌握,同時在基礎知識的講解中可以加以文化底蘊的透析,比如一些詞語或短句都來自于其他文學作品,教師可以根據此進行外延教學,使閱讀教學的人文性彰顯出來。

2.4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閱讀教學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做到與時俱進,真正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小學生的年齡階段,決定著他們在很多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社會閱歷也非常不足,這就導致了他們在閱讀訓練時缺少實際的題材。所以想要改變這種現象的唯一辦法就是教師通過各種手段和途徑去增加他們的閱讀量,增長他們的視野,擴大他們的知識面,讓他們不再缺少社會閱讀。因為語文其實是來源于生活的,文章的核心情感和思想都和作者的日常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將文章中蘊藏的這種思想真正的展現出來。所以在這個時候,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將閱讀的內容和自己的實際生活進行結合,但是更加重要的是,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能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3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要用科學審視的眼光與發展的觀念來看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取其精華而棄其糟粕,將傳統教學中具有借鑒意義的寶貴經驗進行傳承與發揚,而對于已與時代發展不適應的方式方法要進行剔除,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能夠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切實提高教學效率,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煥發活力,實現學科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卜祥紅.《地球的新生》教學設計:校本課程在日常教學中的應用媒材創新課[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9).

[2]吳道財.創新語文教研推動教學發展:記江西省上饒縣第二小學語文特色教研活動[J].語文建設,2013(19).

[3]劉曉霞.躬身教育師本色科學管理校之魂——記佳木斯市“十佳”明星校長、云環小學張建明同志[J].中國農村教育,2016,05:64+102.

[4]丁薇薇.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激發語文課堂活力——淺談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J].教育觀察(中下旬刊),2016,02:103+141. 2001(2)

猜你喜歡
有效教學閱讀教學小學語文
初中英語評判性閱讀教學實踐與探索
多元讀寫理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高階思維介入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高中英語有效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
新理念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職會計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有效性研究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