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于探索 美在其中

2016-12-29 12:29劉春芳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12期
關鍵詞:自然資源美術幼兒

劉春芳

【摘 要】美術自然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已成為幼兒園美術活動開展與創新的必要條件,美術自然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越來越受到重視。陳鶴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他認為,學前兒童是在周圍的環境中學習的,應該以大自然、大社會為中心組織課程內容。自然資源豐富多彩,孩子融入其中,受其熏染,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時,用唾手可得的材料促發幼兒創造美、表現美,以自然為平臺,提升幼兒審美情趣,拓展想象和思維。

【關鍵詞】自然資源;美術;幼兒

我園處于偏遠山區小縣城,是唯一的一所公立省示范性幼兒園。其周邊的自然環境資源就相當豐富,有金黃色的麥桿、五彩繽紛的種子、不知名的野花野草、以及各種樹葉、樹枝、根,為幼兒園美工教學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各種資源。在新《綱要》的指導下,在多元智能理論的啟示下,我園從2006年開始嘗試利用本土自然資源開發幼兒的個性化美術創造性活動。剛開始時收獲甚微,但是通過我們師生這幾年的不斷探索、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曾記得臺灣學者陳武鎮說過這么一段話:“美術教育是一把雙面的刀刃。教得多了,兒童極易成為教學內容與教師偏好的奴隸,難以掙脫,有幸掙脫,亦已身受傷害;教得少了,期待自然開花的結果,卻常見兒童為技巧不足的挫折感所苦,學習的過程空有刺激而沒有收獲?!痹趯W習和貫徹《幼兒園工作規程》精神中,在利用鄉土自然資源來進行美術創造性活動的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這一棘手的問題。但是我們幼兒園這幾年充分發揮自然優勢,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創造性地組織和開展幼兒活動,發展幼兒的綜合能力。結合我園特色,我們深入、有效開展美術活動,為孩子們提供開放、自然、有趣的活動場所,幫助孩子認識自然、融入自然、運用自然來創造美的世界,不斷探索適合我們山區幼兒園的個性化美術創造性活動的真正出路。

一、利用自然資源,幫助孩子認識自然、融入自然,在生活中掌握知識和積累經驗

1.走出幼兒園,感受大自然的美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走過了春秋冬夏,大自然賦予了我們各種草葉、樹葉、花卉、植物的種子,還有河里的小石子……通過這一活動,孩子們掌握了很多書本以外的東西,也給孩子們留下了珍貴的藝術創作材料。

2.帶領幼兒觀看具有家鄉特色的根藝、石硯作品展及適合幼兒自身的作品

(1)具有家鄉特色的根藝、石硯作品展:我們家鄉因為地處山區,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包括活靈活現的樹根雕塑、奇珍異彩的石硯及各類工藝美術品,這些作品有著較高的藝術性,而且貼近幼兒的生活,對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最有幫助。

(2)兒童畫家創造的美術作品:這些作品是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創作的,深受幼兒喜愛。

(3)幼兒的繪畫:美術作品是人類情感和智慧的結晶,能夠使幼兒欣賞到在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美,使幼兒的審美層次不斷提高、不斷延伸,讓他們能夠懂得運用自然來創造美的世界。

二、運用自然資源,讓幼兒在實際操作中發現美、創造美,讓他們在美的世界里發揮想象,把創造性美術活動變得豐富多彩

1.利用本土資源,全園師生上下共同打造一個具有濃濃鄉味特色的唯美環境

(1)在樓梯壁掛布置中,我們用竹筒、木板制作畫框。在竹筒畫框上分別鑲入了家鄉風景、客家風俗等相片,在畫框四周懸掛桔子、橙子、木瓜、玉米、辣椒、紅薯、稻谷、芋頭等農作物;在木板畫框上分別鑲入可愛的動物圖片,并巧用吸管、麥草、火柴、鈕扣、稻草、瓶蓋等廢舊材料裝飾畫框,使我園的樓梯環境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2)師生共同收集材料,豐富每個班級的環境布置,如大班的“農家小院”、“稻草樂”、“竹子用處大”等主題環境布置的物品都是用一些鄉土材料制作而成的富有農村特色的工藝品和用品。在每個年齡段活動室的窗臺上分別擺滿了教師、幼兒、家長用水果、蔬菜、稻草等材料做成的造型各異的物品。

(3)在走廊吊飾中,教師用毛線鉤出各種蔬菜、水果,用廢舊物品做出“海底世界”、“太空世界”、“民族娃娃”等生動場景圖,使幼兒園形成一份濃濃的鄉土特色氛圍。

2.利用家長資源,讓創造性美術活動在一個師、幼、家庭三者互為一體的環境中逐漸生長,開花結果

(1)開展豐富的親子活動,充分發揮家長的主體性。在美術教研組大課題《充分利用自然資源開展創造性美術教育》的引領下,小班組成功地開展了大型創造性美術教育展示活動《桔橙寶寶總動員 親子才藝大比拼》,得到了廣大家長的支持與配合,那溫馨的場面令人無比動容。每個家庭都帶上自己準備的桔子橙子以及許多輔助物等等展示家庭才藝,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拼圖令人耳目一新 、大飽眼福:《桔園風光》、《荷塘月色》、《吉祥三寶》、《花開富貴》、《海底世界》等等,無不體現了每個家庭參與活動的主動性以及他們的聰明與智慧。

為了更多地體現家園共育的和諧、多樣性,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參加了我園組織的《大手牽小手》手印畫和《腳印畫》活動,讓家長體驗參與幼兒園活動的樂趣,增強對幼兒園的了解和感情,促進了家園教育的一致性。

(2)通過家園聯系活動,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對于幼兒動手能力的培養光靠幼兒園是不夠的,還要靠與家庭的有機整合。我們幼兒園老師在課余動員家長利用休閑時間來園與孩子一起親子互動,共同完成某一件作品,如:《葫蘆畫》,家長與孩子一起給葫蘆上色,再給它描繪漂亮的圖案,掛在窗戶琳瑯滿目,每一個葫蘆都給人賞心悅目的感受;《草席卷卷樂》,利用廢舊的草席進行修剪,把它做成一個個惟妙惟肖的小動物:老鼠、蛇、小烏龜、蝴蝶、螃蟹等等;再如:家長利用從農村帶來的干稻草,與孩子一起編織精致的草鞋、籃子……以此激發家長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通過家園合作共同發展孩子的操作能力,從而獲得動手能力的培養。

在我園活動室墻壁上、走廊里、區角內收集的各種民間物品大都是發動幼兒從家里帶來的,到處都有家長參與的影子,家長已成為我園課程建構的有力配合者、支持者。

3.運用天然的素材引導孩子發現自然界中的美,嘗試用自己的方法來表現美、創造美

自然界的自然資源種類繁多、形態各異、色彩豐富,給孩子的想象插上翅膀,讓孩子的小手充滿活力。如:在《有趣的樹葉粘貼》活動中,幼兒采集來了各種形狀與色彩的葉子,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出一幅幅漂亮的圖畫;在《種子粘貼》中,每個幼兒從家里帶來不同的種子:花生、黃豆、瓜子……制作了許多形態各異的圖景;幼兒還利用星期天時間跟著大人到河里去撿各種各樣的小石子,把它們拼搭成具有藝術特色的《石頭畫》……同時我們幼兒園還開展了許多有特色的創造性美術活動,如:《自然肌理系列》中的拓印,用蔬菜、樹枝等的自然紋理,大膽利用色彩進行拓印;在《雞蛋變變變》中,幼兒用水彩在雞蛋上描繪,然后把它吊起來用來裝飾教室,也可把雞蛋的殼壓碎,然后把碎末蘸上膠水拼成漂亮的《雞蛋殼畫》。

大自然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它的千姿百態無窮的變化,吸引著富有好奇心的孩子。我相信,我期待,在全園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山區幼兒園會有一個更廣闊的出路……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9

[2]陳鶴琴先生著作《兒童心理之研究》

[3]《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4卷,作者:陶行知,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2版。

猜你喜歡
自然資源美術幼兒
如何讓幼兒愛上閱讀
創意美術
創意美術
創意美術
讓幼兒的每一天充滿陽光——論幼兒自信心的建立和培養
淺析越南經濟發展展望
在“自然”課堂中探索幼兒教育新途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