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旅游資料日譯方法探討

2016-12-30 16:22覃霄曾文華
青年時代 2016年19期
關鍵詞:民俗旅游翻譯方法

覃霄 曾文華

摘要:少數民族文學、文化及研究成果等外譯工作,是近年來外譯工作關注的重大問題之一。在“走出去”戰略思想指導下,對于民族典籍外譯的方法論和案例探討,又掀起一股熱潮。本文針對壯族民俗旅游資料日譯方法進行探討,以實例論證,少數民族文本翻譯,應綜合運用各種翻譯理論,注意中日語言的差異性和受眾的接受度,達到文本翻譯的目的。

關鍵詞:民俗旅游;日譯;翻譯方法

大部分民族典籍外譯的研究著作或論文,都集中在英語翻譯問題上。如何認識民族典籍的日語翻譯,日語翻譯和英語翻譯有哪些異同性,如何處理中日文化差異中的翻譯問題,是個迫切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

筆者認為,根據翻譯語種的不同以及民俗翻譯的獨特性,應考慮不同的翻譯方法論。本文以研究壯族民俗旅游資料的日譯為例,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一、不同文本采用不同的翻譯語言

根據紐馬克理論的闡述,旅游詞屬于呼喚型文本,應以游客為對象,考慮受眾和受眾體的信息接受度。另外,日語的語言特點不同于英語,日語根據不同的文本、場合以及受眾對象,有不同的語體用詞。這一語言體系的特殊性決定了在民俗旅游介紹中使用的文本,應該使用語體。而導游使用的導游詞中,應使用更高級別的敬語。

在維基百科和國家對外介紹的官方網站上,對壯族的介紹,使用了型文本,這是作為報告、論文等等正式書面語場合使用的文章體,應與導游詞介紹區分開來。而在日本觀光網站上,幾乎都是使用語體。

二、不應直接套用西方的翻譯理論來解決民俗旅游中的翻譯問題,應根據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翻譯策略

莫言作品外譯的成功經驗說明,在異文化輸出時,一味的歸化或異化都不是理想的選擇?!坝沧g” “直譯”應建立在對方對本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基礎上,否則適得其反。

適當的翻譯成目的語國家的固有表達,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如在介紹壯族特色食品“駝背粽”時,將其比喻成“貓背,因為在日語中,常用“貓背”一詞來比喻“背彎得像蝦米一樣”?!柏埍臭铡?,很容易說清楚這種粽子特殊的地方。再配以制作說明,很容易就讓受眾理解。

三、注意中日文化及表述思維的差異

日本的文化因起源于中國,相似性較多,因而差異性容易被忽略。但日本文化又不完全等同于中國文化,要注意文化中共通的部分和差異部分。在民俗旅游文本的翻譯中,大部分都是根據中文導游詞直接翻譯成日語,其中的語言表述思維差異較明顯。

顯而易見,兩段文字對于“(壯族)是少數民族人口中最多的民族”及居住位置的描述是有差別的。四、尊重民俗旅游文本中的獨特性,但應合理翻譯文本內容

因民俗旅游文本內容的獨特性,在翻譯這些文本時,應結合受眾的文化水平、對本民族的了解程度,適當進行增譯、刪減和解釋,引用目的語國家的部分成語、慣用語等進行類比,更容易使其理解和接受。

如在翻譯壯族是“歌的海洋”時,翻譯成“歌?!焙?,再形象的用“歌祭”來說明,則很容易理解“像節日一般的熱鬧,處處在賽歌”的場面。

總之,民俗旅游文本的翻譯,應以受眾的接受度和理解度為原則,這樣才能達到以文化交流和輸出的目的。

猜你喜歡
民俗旅游翻譯方法
四川省民俗旅游的開發及對策研究
新形勢下我國民俗旅游發展研究
昌平區民俗旅游持續增長
淺談漢語歇后語的翻譯方法
中國特色詞匯及其外宣翻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