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哈雙邊貿易結構分析

2017-01-03 22:33張然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7年1期
關鍵詞:哈國中哈類產品

張然

[提要] “一帶一路”戰略成為目前國家經濟工作的一條主線,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中,哈薩克斯坦與中國毗鄰,是中國向西開放的必經之地。本文利用貿易結合度、貿易比重研究中哈兩國貿易現狀,通過分析雙邊貿易產品結構的變遷,使用比較優勢指數對兩國貿易結構進行研究。

關鍵詞:貿易結構;比較優勢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6年11月10日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我國在當前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形勢下提出的跨區域經濟合作的創新模式。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中,中亞地區地處歐亞大陸中心地帶,同時與中國毗鄰,是中國向西開放的必經之地,伴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中亞5國中經濟實力最強的哈薩克斯坦與我國貿易往來日漸增加,2014年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的貿易額達到了225億美元,成為哈薩克斯坦的第二大貿易伙伴。

一、中哈貿易現狀

2014年哈薩克斯坦的GDP是2,179億美元,中國的GDP是103,548億美元,說明哈薩克斯坦的經濟總量小于中國;從人均GDP來看,中國的人均GDP為7,590美元,哈薩克斯坦人均GDP超過中國,達到12,602美元;產業結構上中國與哈薩克斯坦都是工業與服務業占主要地位。2014年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的出口額分別是23,423億美元、782億美元,進口額分別是19,594億美元、412億美元。說明貿易量上中國是貿易大國;其中中國的貿易總額達到了43,017億美元,高出了哈薩克斯坦1,195億美元的10倍以上,但中國貿易額占GDP的比重為41.5%,低于哈薩克斯坦的54.8%,說明哈薩克斯坦的貿易依存度高于中國;關稅水平上中國所有產品的關稅水平為9.6,高于哈薩克斯坦的整體水平8.6,說明哈薩克斯坦的貿易開放度高于中國。

從哈薩克斯坦的角度來看,2014年中國在哈薩克斯坦進口的比重達到17.88%,為哈薩克斯坦的第二大進口國,中國向哈薩克斯坦出口的比重在2014年達到12.55%,為哈薩克斯坦的第二大出口國。從中國的角度來看,由于中國的貿易量比較大,哈薩克斯坦占中國進出口額的比重都小于1%。說明中國在哈薩克斯坦的貿易地位非常重要。

貿易結合度指數(TCD)也稱為貿易強度指數,用以衡量兩國貿易聯系的緊密程度,其值等于一國對某一貿易伙伴國的出口額占該國出口總額的比重與該貿易伙伴國進口總額占世界進口總額的比重之比。數值越大,表明兩國在貿易方面的聯系越緊密,貿易伙伴國作為該國出口市場的重要程度越高。從計算結果可以看出:自2005年以來中國對哈薩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對中國的貿易結合度都大于1,表明兩國的貿易聯系度比較緊密。中國作為出口國,一直以來對哈薩克斯坦的貿易結合度都大于2,說明中國的出口與哈薩克進口的緊密度很強。哈薩克斯坦作為出口國時,對中國的貿易結合度均在1.5左右,兩國的貿易聯系程度緊密。未來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的貿易將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二、中哈產業比較優勢分析

一國的對外貿易結構反映了該國的比較成本優勢、資源優勢與規模優勢。本節將利用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對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產業的比較優勢進行分析。RCA指數表達了一國總出口中某類商品的出口所占的比例相對于世界貿易總額中該商品貿易所占比例的大小。

近十年,中國具有極強比較優勢的產品主要是8、11、12、20類產品,主要為皮革類、紡織類、鞋帽類以及雜項制品,其中8、11、12三類產品的比較優勢近15年來呈現明顯下降趨勢,20類產品比較優勢波動較小,始終在3左右。其次,中國具有較強比較優勢的產品主要有13、15、16、18類產品,主要為石料陶瓷等、賤金屬及其制成品、機械電器設備以及光學醫療設備,且這些產品的比較優勢近15年來呈現明顯上升趨勢,這也與我國近些年來裝備制造業、工業發展方面競爭力越來越強的事實相符。

哈薩克斯坦具有極強比較優勢的產品主要是5類產品,為礦產品,且比較優勢指數都大于4,說明哈薩克斯坦在礦產品上具有極強的優勢。其次哈薩克斯坦具有較強比較優勢的產品主要是2、15類產品,為植物農產品、賤金屬及其制成品,其中15類產品比較優勢指數有下降趨勢。值得注意的是14類產品的比較優勢指數近15年來下降程度最為顯著,主要是天然珍珠寶石及貴金屬產品,說明哈薩克斯坦在14類產品的貿易競爭力在惡化。哈薩克斯坦比較優勢的分析也與哈薩克斯坦礦產品資源豐富、農產品發展占重要地位、工業競爭力低的事實相符。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在15類產品上都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雖然產品類別一樣,但不是同一種產品,中國在此是下級目錄中第73種產品鋼鐵產品導致第15類產品比較優勢較高的,哈薩克斯坦是下級目錄中第79種鋅及其制品導致第15類產品比較優勢較高。此外,哈薩克斯坦在2、5類產品上具有極強比較優勢,中國在8、11、12、20、13、16、18這些產品上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說明兩國之間貿易競爭很小,有較強的互補性,與中哈兩國主要以產業間貿易的事實相符?!耙粠б宦贰钡耐菩袑M一步促進兩國的貿易。

三、中哈雙邊貿易結構變遷

中哈雙邊貿易出口額從2005年的38.97億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127.1億美元,始終在快速增長;中國自哈薩克斯坦的進口額從2005年的29.09億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97.4億美元。在雙邊貿易規模不斷提升的背景下,進出口商品的結構是否合理成為必須關注的問題。

中哈雙邊貿易中我國出口產品與進口產品結構有較大的差異。我國出口給哈國產品種類較多,主要集中在11、16、12三大類產品(三類產品總占比近10年都大于60%),其中第11類產品為紡織原料及紡織制品,第16類產品為機器、機械器具、電氣設備及其零件、錄音機及放聲機、電視圖像、聲音的錄制和重放設備及其零件、附件,第12類產品為鞋、帽、傘、杖、鞭及其零件、已加工的羽毛及其制品、人造花、人發制品;此外,中國對哈薩克斯坦的出口中其余各類產品也均有貿易,但是占比都小于10%。哈薩克斯坦出口給中國的產品主要集中在5、15、6三大類產品(三類產品總占比都達到90%),其中第5類產品為礦產品,第15類產品為賤金屬及其制品,第6類產品為化學工業及其相關工業的產品,這三類產品總額占比達到97.7%。顯然,兩國的雙邊貿易主要為產業間貿易。

2005年我國對哈國出口的第一大類產品是11類紡織品,占比為29.7%,而近5年紡織類產品的占比有所下降,2014年占比為25.6%。而16類機器設備制品的占比從2005年的12.7%顯著上升到2014年的22.2%。這說明我國對哈國的出口結構在不斷優化,且制成品的國際競爭力在不斷提高。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與2009年我國對哈國機器設備出口占比突然下降,但紡織品卻大幅增加,這并非我國自身原因導致,而是因為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使哈國經濟增長放緩,投資下降,企業和居民收入減少,從而需求減少以及進口增速下降,尤其是進口價格相對較高的資本密集型產品需求更是明顯下降,但物美價廉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紡織品類在收入預期不樂觀的背景下進口增加,體現出了其需求的剛性特征。但這些偶然的變化不會改變我國對哈國出口結構不斷優化的長期趨勢。

2005年我國從哈國進口的第一大類產品是15類賤金屬及其制品,占比為63.9%,其后比重不斷下降,到2014年僅為20%。相反,5類礦產品從2005年的占比28.7%不斷上升到60.7%,取代了15類產品的位置穩居第一。這與我國近年來日益突出的能源威脅有直接關系,隨著石油進口依存度越來越高,我國迫切需要解決能源進口的問題,也越來越認識到哈國在我國能源進口中的重要地位。哈國豐富的油氣資源和其與我國新疆陸地接壤的特殊地緣優勢,中哈石油管道、西氣東輸的建設也為能源進口奠定了堅實基礎。所以,才會出現礦產品進口比重大幅提高,躍居進口首位的現象。

四、結論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自2005年以來中國與哈國的貿易聯系度一直比較緊密,且中國是哈國非常重要的貿易伙伴。兩國產品的比較優勢分析說明兩國之間貿易競爭很小,有較強的互補性,主要以產業間貿易為主。中哈雙邊貿易額及其產品結構變化的分析說明中哈兩國貿易額在不斷上升,中國出口到哈國的產品主要是機械設備、紡織品以及鞋帽產品,其中中國出口到哈國的機械設備占比在不斷上升,說明中國機械設備的出口競爭力在不斷提升。哈國出口到中國的產品主要是礦產品這類能源產品。

主要參考文獻:

[1]金綴橋,楊逢珉.中韓雙邊貿易現狀及潛力的實證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15.1.

[2]杜秀紅.“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印貨物貿易結構分析:2002~2014年[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5.6.

[3]李欽,許云霞.增長源泉、結構變遷與貿易互補——對中哈貿易發展的多視角分析[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0.3.

猜你喜歡
哈國中哈類產品
兩種分光光度法測定茶類產品中茶多酚含量的比較
消費者報告!玩具童車類產品3C認證新規發布,7月1日起實施
中哈地下管道施工技術及標準對比
哈薩克斯坦有人反對姑娘嫁給中國人
Китай и Казахстан проработают возможность для торгов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工業制成品貿易結構研究
——基于“絲綢之路經濟帶”背景
2014年7月重點家電類產品進口統計表
漆類產品對人體的危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