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建設研究

2017-01-03 14:13趙程程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7年1期
關鍵詞:物流管理教學改革

趙程程

[提要] 國內物流教育起步較晚,物流人才已被列為我國12類緊缺人才之一。從我國物流管理專業建設現狀看,物流人才的培養仍處于起步階段。但在近三年大學畢業生就業低迷的情況下,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8%以上。本文以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為例,分析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特色以及在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推廣性的管理建議。

關鍵詞:物流管理;教學改革;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基金項目:上海高校青年教師培養資助計劃項目(項目編號:ZZGCD15017)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6年11月9日

一、引言

根據教育部高校物流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公布的統計數據,到2010年,我國大專以上物流人才需求量為30萬~40萬人,在職人員培訓需求達到100多萬人。而國內物流教育起步較晚,物流人才已被列為我國12類緊缺人才之一。目前,各高職和本科院校培養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大部分定位在國際貿易、貨運代理、報關、生產等高級管理方向。而占35%的物流運輸管理和倉儲理貨方向的中級操作管理人才培養較少,尤其是多式聯運管理方向更少。在此背景下,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物流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8%以上。經過十年的不斷探索與創新實踐,該校物流管理專業已初步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本科專業。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管理學院緊密對接現代物流業的人才需求,于2003年設置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專業。2005年,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專業正式定名為物流管理專業,并首批被上海市教委批準為上海高校本科教育高地建設項目,經過四年的建設與發展,2009年物流管理專業順利通過上海高校本科教育高地的項目驗收。為更好對接產業需求,本專業依托與上海航空公司等民航企業建立的產學研戰略聯盟關系,于2008年設置了具有鮮明航空特色的物流管理(航空物流)方向,填補了上海高校在航空物流方向上的空白。

由于專業特色鮮明,近年來連續獲得教育部、上海市重大學科建設專項資助:2008年3月“民航運營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被教育部列為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008年“現代民航工程及管理”被列為上海市高校高水平特色發展項目、2010年獲得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第五期)、2010年獲上海市地方高?!笆濉眱群ㄔO項目——“現代民航工程及管理重點學科專業群建設”。

在專業建設中,該校物流管理專業始終以提升本科教育質量為目標,以“產學研戰略聯盟”為引領,立足于校企合作辦學;堅持知識、能力、職業素質的有機統一,“以知識為基礎、能力為關鍵、素質為目標”,堅持針對性與適應性有機統一的人才培養理念;確定了“學校與企業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知識與能力結合、基礎與創新結合、實訓與就業結合”的教學改革方向,通過不斷提高本科教學質量,打造物流管理專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教學特色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物流管理專業在“專業建設、管理方式與專業方向”上均進行了創新性嘗試,逐漸形成了比較鮮明的專業特色。

(一)創新理念引領下的特色專業建設模式。該校物流管理專業建設始終以教育模式創新和特色內涵建設為重點,瞄準企業對物流管理高級人才的需求,探索了一條“創新理念”引領下的物流專業建設道路。

1、培養方案制定的創新實踐。該校物流管理專業的培養方案在校企聯合的“院務委員會”機制下,定位于本科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突出綜合能力的提升,構成了物流管理培養計劃的鮮明特色。該校物流管理專業是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與上海航空公司校企合作的結果,長期的合作使得雙方在辦學上共同創造出了一套獨特的機制。培養計劃的制定機制是該合作機制的一部分,其運作流程如圖1所示。(圖1)

其中,院務委員會由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領導和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任主任委員,校企主要職能部門領導任委員,每年召開院務委員會會議,就培養計劃等重大事項做出決策;企業骨干團隊由上海航空公司的業務精英組成。與此相結合,專業教師團隊和學術委員會緊跟學科發展前沿,嚴格把握教學規律,使本專業的培養計劃制定做到市場、學科、教學規律與規范性的統一。

2、教學模式的創新實踐。該校物流管理專業實施“專業平臺”加“實習模塊”的教學培養模式,一方面借助學校物流管理和工程技術的學科背景,在專業課程體系中突出了學科基礎與專業特色課程的構架,充分體現了物流管理專業基礎課程與航空物流方向特色的有機融合;另一方面與航空公司為學生提供實驗實訓基地,增強學生創新精神和社會人文素質,在扎實的文化基礎、專業基礎上,注重前沿交叉知識教育,培養學生走“寬、專、交”的成才道路。

3、產學合作教育模式和校企互動的創新教育特色。該校物流管理專業長期堅持“一年三學期制,工學結合,頂崗工作”的產學合作教學培養模式,使學生能夠拓寬企業發展理論研究的視野,培養學生基于企業實踐視角、學以致用的能力。近年來,與多家企業建立產學研合作的戰略聯盟,建立了一大批培養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實習基地。同時,常年聘請企業高管作為客座教授或兼職教授。通過建立專業實驗室以及校外實習基地強化實踐訓練,構筑了“實訓、實驗與實習貫通”的實踐教學鏈,實現了“基礎-綜合-創新”層次遞進的實驗與教學體系,實現了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零距離對接。

4、師資隊伍建設的創新實踐。為促進培養模式的貫徹實施,推進本專業教學改革的縱深發展,實現培養目標。該校物流管理專業形成了“校企合一”的主講團隊,組建了“專兼結合”的專家隊伍,建立了“雙職互動”的中青年教師培養模式,實現了“布局優化”的師資結構。

5、教學質量管理中的創新實踐。該校物流管理專業不斷創新的教學管理制度,構建了全過程、多方位的質量管理體系,通過借鑒ISO標準化管理,構建了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規范了教學運作機制,建立了院、系兩級質量管理體系及教學質量保證體系,最終實現了教學質量的全過程、多層次、立體化的監控,人才培養效果顯著。

(二)“雙主任制”院務委員會的特色教學管理模式。為了使該校物流管理專業建設能夠貼近市場、跟蹤產業,在管理方式上確立了由“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與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雙方領導及主要職能部門參加的“雙主任制”院務委員會的教學管理模式,由雙方高層領導分別擔任校方和公司方主任委員。院務委員會原則上每年舉行一次正式會議,對辦學方向、發展規劃、專業設置、培養模式等重大事項進行研究和提出建議,如圖2所示。上海航空公司委派一人擔任副院長參與主持學院工作,參與專業建設與教學管理。(圖2)

(三)面向“航空運輸”的特色專業方向。該校物流管理專業定位于培養既能適應現代快速物流服務需求,又掌握豐富的航空運輸知識,具備在物流企業、航空運輸企業、貨運代理公司中組織“以航空運輸為核心的多式聯運”,開展快速物流服務,適應物流服務新需求的本科應用型人才。

目前,國內200多所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的高等院校中,還沒有航空物流方向,而國內6所民航高等院校中,僅有2所院校開設帶有一定民航特點的物流管理專業。在國際同類高等院校中,也僅有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等少數幾個院校設置有與航空物流相近的專業。本專業在物流管理的專業平臺上,突出“以航空為主要運輸方式的快速物流服務”這一特定領域,填補了上海高校在該專業方向上的空白。

三、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作為地方性應用型大學,該校物流管理專業將學科建設瞄準地方產業發展的業態,貼近社會和市場的需求,實行錯位發展。如何真正做到貼近社會和市場需求、錯位發展,如何體現本專業適應性、應用性的辦學模式,是高校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在發展過程中,高校也在不斷總結專業發展的不足與改進措施。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物流管理專業在發展中堅持兩個基本原則:辦學目標要扎根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之中;辦學模式要具有鮮明的針對性、適應性、應用性特色。經過十年發展,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物流管理專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國內外一流的物流專業相比,在教育觀念、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法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專業發展的國際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升。國內外高等教育的發展歷程,充分證明了開放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基本規律,要縮小與國內外高等教育的差距,高等院校必須擴大開放力度、開闊視野、突破瓶頸,走對外開放、加強合作與交流之路,是高等院校自身發展的客觀需要。

物流管理專業為實現轉型發展、打造精品專業、進一步縮小與國內外一流物流專業的差距,需要在發展中學習、借鑒、吸收國內外先進教育理念、管理模式,深化教育改革,在與國內外相關專業的交往、融合中加速發展、加速創新、加快提高,加大專業發展的國際化程度。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培養國際化應用型的物流人才成為物流業界和物流教育界共同關注的焦點。所謂國際化應用型的物流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物流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在現有的產學研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國內外合作辦學以及雙語教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它通過國際化視角的養成教育和應用、實踐型能力的實戰培養,打造能夠適應全球化經濟背景下的復合型高層次物流管理人才。目前,本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更多地在于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而人才培養的國際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升。

目前,國內很多高校的物流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已紛紛開始嘗試國際化形式,提出了“雙軌制培養”、“柔性復合化培訓體系”、“雙導師制”等多種形式,取得一定的成效。國際化的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對于培養學生的“全球化視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合作與交流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加強國際交流,提高本專業人才培養的國際化程度應成為本專業今后發展的重點之一。

(二)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仍需加強。隨著經濟和社會的飛速發展,當前大學生培養中出現了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學生學習主動性欠缺問題在高等院校的教育中普遍存在。大學階段,本應該是個體思維最活躍的時期,然而受應試教育和題海戰術的桎梏,大學生更善于背誦而非思考;更善于被動學習,而非主動學習;許多大學生缺乏創新精神,學習主動性欠缺。學生在學術上循規蹈矩、思維枯竭,導致無力創造,習慣接受,一如既往地阻礙想象力的發展。學生習慣了上課聽講、記筆記的傳統教學模式,不適應課堂討論等互動教學形式,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都發現學生不愿意參與到討論中。因此,如何使學生轉變觀念、從高中階段的應試學習模式轉換到自主、自動的學習模式是高等教育教學中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在該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師近3年的調查中,發現在部分學生中存在“一年級迷茫,二年級抱怨,三年級著急,四年級后悔”的問題。尤其是在一年級,當問到專業學生“為什么選擇本專業”時,學生對于物流這個新興專業的認識普遍是迷茫的。首先,學生由于基礎教育的應試壓力,應試教育的長期高壓導致許多同學在進入大學校園后不愿主動看書學習;其次,應試教育造就了大批考試高手,進入大學后他們也非常依賴期末突擊復習,在平時幾乎不怎么學習,把全部課外時間都用在做學生工作、打工等方面;再次,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大學生思維活躍、動手實踐欲強,對社會存在無限期望,單憑理論知識和課堂教學,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這一點對于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尤為突出。

雖然在該校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中,學生都能夠適應學校與老師的要求,完成各項學業,并順利畢業。但如何清晰學生的專業認知、加強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是本專業教學團隊在近3年中一直致力解決的問題。

(三)“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仍需完善?!半p師型”教師的缺乏是國內物流管理專業中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物流管理專業在我國開設歷史較短,1994年北京物資學院開辦了國內高校的第一個物流管理專業;2004年北京交通大學成為國家首批正式批準的有權授予物流領域工程碩士學位的單位;國內物流專業博士的培養也僅十余年歷史。同時,物流管理專業是一個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教師對本行業的了解將一定程度地影響到教師的授課質量。要適應物流專業的進一步發展、縮小與國內外一流物流專業的差距,國際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仍需加強,主要表現在:

1、具有豐富物流知識與企業管理實踐的“雙師型”教師與專業進一步發展的要求相比仍然相對不足。該校物流管理專業一直重視教師隊伍建設,近年來專業教師的數量和質量都有了較大提高,雖然本專業近年來已陸續送出部分教師到物流企業掛職鍛煉,但要縮小與國內外一流物流專業的差距,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仍然相對不足。

2、本學科領域內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學者缺乏。雖然專業師資隊伍能夠滿足物流管理專業本科教育的需要,但仍缺少領域內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學者,為進一步提升專業知名度,必須要吸引具有國際背景的專家學者來校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學校要面向世界,向世界開放,聘請世界一流專家到本專業任教,引進國外學科的前沿成果,引進先進的課程和教材,進一步加強專業的學術底蘊。

四、改進措施

(一)加大合作交流,進一步縮小與一流物流專業的差距。該校物流管理專業正積極探索國內外合作模式,相關措施正逐步納入專業發展計劃。

1、加強國內高校間的聯系與溝通:加強與上海市內、國內兄弟院校的聯系,了解不同高校物流專業建設情況,加強交流、溝通信息、取長補短,學習和吸收兄弟院校的辦學經驗和研究成果;加強與有關高校教學院系和同行專家的聯系,在加強交流的基礎上,在提高專業教學質量、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培養優秀特色人才等方面加強合作研究。

2、加強國際化的學習與交流:通過國際化教學沙龍、教學會議等方式,利用機會和資源,為專業教師搭建學術交流平臺,與國內外專家學者交流學習,把握最新教育動態和學術科研成果;同時,鼓勵支持本專業教授與國際知名學者的聯系,通過各種渠道,積極開展國際間的合作與科研。

3、積極探索國際合作教育模式:積極開拓國際合作辦學項目,尋求更加廣泛和多樣化的合作方式;進一步推動學生的短期海外交流生等項目,把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創造更多的本專業學生和海外學生交流的機會,培養跨文化溝通的能力并拓寬學生的國際化視野,提高今后在全球化商務環境中的適應能力;通過聘請外籍教師講授專業課,同時聘請海外教授舉辦講座,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充分利用上海外資企業眾多的優勢,聘請高素質的外籍物流管理方面的職業經理人進課堂,擔任兼職教師,參加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

(二)強化專業認知,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該校物流管理專業正積極采取以下措施,力圖幫助學生強化專業認知、激發學習主動性:

1、通過專業認知,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習自主性。通過專業動員、專家論壇和座談、專業實踐、專業現狀調研等各項措施,積極探索加強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途徑。如,針對大一新生的專業動員會,通過高年級學生的座談、專業教師的溝通、行業專家的報告、物流企業的宣講會等形式,幫助大一新生盡早建立清晰的專業認知,進而明確學習目的、激發自主學習的動力。

2、通過課程實踐教學使學生從實踐角度了解一門課程,提高學習興趣、激發學習自主性。一門學科是由多門課程組成的,而每門課程的實踐環節都是提高學生本門課程興趣的有力工具。課程實踐使學生加深對本門課程理論學習的理解,課程論文(設計)則再進一步帶領學生由實踐回到理論。

3、校企共建,加大專業創新與實踐活動的開展。一方面在學生剛入學后不久或進入二年級后組建創新小組,從事與本專業相關的實際工作或科學研究。通過在指導教師帶領下的大學生創新活動、專業調研、專業實踐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在活動中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另一方面通過校企共建,培養符合企業要求的學生,增加學生實踐機會。加強和企業溝通,探討合理的培養模式,培養社會最需要的人才。根據企業需要開展相關實踐活動,通過在企業的實踐,讓學生接觸專業,并養成踏實的學習、工作作風。

(三)提升專業知名度,進一步完善師資隊伍建設。該校物流管理專業將進一步采取“引進、培養、外聘”等措施,加強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

1、實施“人才引進計劃”。繼續加大優秀人才的引進力度,引進一批高層次人才,進一步改善師資隊伍結構;重點吸引國內外知名大學學者和博士畢業生。加強國內外人才引進建設,收集優秀人才信息,發揮學校海歸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的資源優勢,積極引進、聘用國內外高層次留學人員和外國專家。

2、擴大教師“培養、進修”范圍。將一批高學歷、具有較高理論知識的青年教師派到企業,進行實踐技能和職業素養培訓,以增加教師實踐知識、實踐能力和工程實踐經驗;利用校際交流、國家留學基金委等資源,選派教師出國(境)進修學習;鼓勵有條件的骨干教師接受國外名師和教授的指導,及時跟蹤國際學術領域的前沿信息,開闊研究視野,推動和促進學校教學和科研的發展。

3、加大“外聘”力度。聘任兼職教師是改善現有專業師資結構、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有效途徑,特別是聘任有豐富行業經驗的專家型師資。未來5年,物流管理專業將加大外聘力度,聘請企業專家、高級技術人員和行業精英,優化兼職教師隊伍;加大“校企合作教學”力度,聘請實戰經驗豐富的行業兼職教師授課,進一步增強教學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主要參考文獻:

[1]王能.應用型本科院?!拔锪鞴芾怼闭n程教學改革探討[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2.9.

[2]潘坤友,魏鴻雁.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品牌營銷,2014.7.

[3]謝微.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中國市場,2014.18.

[4]胡雄鷹,張宗祥,萬文君.物流管理“三實一創”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09.31.11.

猜你喜歡
物流管理教學改革
基于電子商務理念下的物流管理優化新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