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性種植業保險審計淺議

2017-01-03 14:28劉宇安穎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7年1期
關鍵詞:風險管控

劉宇 安穎

[提要] 筆者針對在政策性種植業保險審計過程中發現的違法違規案例進行剖析,結合工作實際,闡述和介紹審計方式方法和審計思路,并結合審計發現的突出問題,提出一些風險管控建議,旨在有效利用審計成果,為政策性種植業保險風險管控提供參考。

關鍵詞:政策性種植業;保險審計;風險管控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淺議政策性種植業保險審計方法及改善經營管理的對策

收錄日期:2016年11月1日

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專項審計,對于摸清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運營的真實情況、排查業務管控中的重要風險、提升風險環節管控和促進農業保險持續健康發展,尤為重要。這便要求審計人員能夠熟練掌握識別虛假承保理賠信息的手段和本領,并且能夠準確判斷產生問題的根本原因,制定有效的應對方法,以便為管理層提供最有效的管控方案。

一、政策性農業保險合規專項審計背景

近年來,隨著國家三農政策扶植力度不斷加大,國內政策性農業保險市場迅速發展,在政策性種植業保險業務開展過程中,各保險主體及地方涉農部門頻發不法人員套取政策性農業保險資金的違規、違法案件。主要通過虛構保險標的、虛增投保面積、代繳農戶保費及虛報損失面積、程度等方式,套取財政補貼及農險賠款,導致政策性種植業保險業務數據不真實,無法使政策性種植業保險專項補貼資金最大化發揮支農惠農作用。如何保證財政補貼專項資金落到實處,切實達到支農惠農的目的,對當前各保險公司,提出了新的管控要求。

二、政策性種植業保險常見違法違規問題及產生原因

目前來看,發生虛增、虛構種植面積,套取財政補貼的主要有以下方式:

一是以個人名義,虛增、虛構種植面積進行投保,并虛報損失,領取賠款。該類問題的發生,主要是由于個別人員自律性不高,因當前技術手段有限,在承保和理賠時無法做到對耕地所有人進行逐筆核實確認。

二是村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由政府機構代其辦理政策性農業保險、繳納保費,虛增、虛構種植面積進行投保,領取賠款,用于支付保費及其他開銷等。此類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為個別區域在開展政策性農險時,采取任務攤派方式,各級政府為了完成任務,制作虛假材料為農戶進行投保。

三是地方政府要求將賠款整體支付財政賬戶,由政府對于賠款進行二次分配,導致部分參保農戶無法得到準確、合理補償。此類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的強勢要求,保險人無法與其進行有效協商。

四是個別村干部,在村民不知情的情況下,以其名義進行投保。賠款雖支付村民賬戶內,但村干部以費用打至該村民賬戶為由,要求其將該筆款項取出上交,或該村民賬戶由村干部實際使用。此類問題發生多是因為農村工作情況復雜,村民對于自己的權益不知情,正當利益無法得到保護。

三、政策性種植業保險審計案例

(一)以村干部名義投?;蛱撛龈?,截留、挪用賠款。在審計過程中常發現鄉鎮政府以村干部名義,虛增、虛構種植面積進行投保,并將賠款截留,用于其他用途。此類問題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保單簽單日期與同類作物簽單日期存在差別;二是投保面積畝數較大,且為整數,存在極高巧合因素;三是保單中戶均投保面積明顯高于同村或同鎮鄰村其他保單;四是以鎮為單位投保大畝數農戶多分布于該鎮的各個村,存在主觀挑選行為;五是投保資料中的土地流轉手續為偽造。

如:在審計過程中,非現場篩選水稻集體投保的保單,發現存在一筆保單以鄉鎮為單位投保,投保標的為5,000畝,簽單時間為2013年9月,而該區域、該險種其他保單簽單日期集中在6月。根據以上特征,審計人員將該筆業務列入抽樣范圍?,F場檢查調閱該保單投保資料發現,該保單投保戶數為17戶,投保標的總畝數為5,000畝,計算得出戶均投保畝數為294.12畝,明顯高出該區域戶均投保面積。調閱該保單承保檔案,發現投保的17戶農戶來自17個不同的村,多份土地流轉證明日期相同、簽字筆跡雷同。通過理賠系統查看該保單項下發生的賠款,總金額為160萬元,進一步追蹤賠款支付對象發現,賠款均支付到鎮會計核算中心,沒有直接支付給農戶。根據以上疑點,審計人員認為該保單存在承保真實性、理賠真實性風險,需進行實地走訪,核實疑點。審計人員將該保單中17戶農戶選定為走訪目標,對于該保單中農戶實際種植土地情況及賠款情況,進行現場走訪核實。首先到其所在村進行走訪,隨機與其他村民了解當地種植大戶情況,得知該村的糧食種植大戶并非上述保單中的人員;審計人員繼續走訪了投保單中的農戶,經了解,該投保人為村干部,本人表示對該保單中所投保土地并不知情,且沒有收到過賠款。隨后與村、鎮工作人員進行核實,清單中的參保農戶均為各村村干部,鎮政府把各村沒有參保的土地以他們的名義投保。農戶自繳部分保費由鎮政府支付,賠款由鎮政府領取,賠款沒有支付給農戶,而是用于各村災后的防治建設。

(二)代農戶繳納保費,虛增賠款,用于支付保費及其他開銷。在審計過程中發現,存在村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由村里代其辦理政策性農業保險、繳納保費,虛增、虛構種植面積進行投保,領取賠款,用于支付保費及其他開銷等,導致政策性種植業保險業務數據不真實,村民無法得到應有的保險補償,無法享受到政策性農業保險專項資金的支農惠農政策。此類問題有以下特征:一是個別農戶投保面積明顯高于其他農戶;二是干旱出險不應僅少數農戶出險,且出險農戶均為大戶;三是賠案要素不完整,不能清晰反映案情。

如:在審計過程中,發現某公司存在一筆以村為單位投保的保單,該保單中項下總計投保705戶,投保標的畝數為2,319.29畝,其中5戶投保面積在45~50畝之間,共計投保238.45畝,占該村投保面積的10.28%,其他農戶戶均投保2.97畝,存在個別農戶投保面積明顯高于其他農戶的現象。根據上述特征,審計人員將該筆業務列入抽樣范圍?,F場檢查調閱該保單的投保資料,投保清單中農戶簽字筆跡雷同,關聯賠案賠款金額49,200元,賠案出險原因為干旱,但理賠農戶僅為保單中投保面積較大的5戶,不符合干旱災害農作物大面積出險的特征。損失程度為全損,賠案照片中無法體現全損狀態,賠案中未留存領款人聯系方式,無損失鑒定材料。根據以上疑點,審計人員認為該保單存在承保真實性、理賠真實性風險,需進行實地走訪,核實疑點。將該保單中投保耕地畝數較高農戶選定為走訪對象,并隨機走訪其他未出險農戶了解投保情況是否真實。首先到其所在村進行走訪,未見到保單中5位投保面積較大的農戶本人,隨機與其他村民了解5位農戶情況,表示不了解上述5位人員耕地情況。審計人員隨機走訪該村其他農戶,均表示對于種植業保險情況不知情,受訪者本人均未參與過種植業保險投保、繳費,但這些農戶的保險信息均在該保單中體現,未發生賠款。

(三)政策性種植險賠款被基層政府二次分配,無法對參保農戶進行準確、合理補償。在審計過程中發現,個別地區存在當地政府對政策性種植業保險賠款強力介入,不但主導農戶出險、報案、查勘、定損環節,更將本該直接支付給農戶的賠款由政府部門進行二次分配,部分用于農業相關設施、人員的日常開支,部分以補貼和賠款混合支付給農戶,導致部分參保農戶無法得到準確、合理補償。此類問題主要疑點是賠款未直接支付給農戶,而是直接打給村、鎮政府或農業相關部門。

如:在審計過程中發現,某分公司在2013年8月對于2012年12月結案的政策性種植業保險進行重開賠案處理,總計17筆,金額合計1,737,681.80元。因政策性種植業保險理賠工作需要在現場進行損失核定,一次性進行賠付處理,一般不會發生因技術原因導致定損、賠付不準確的情況。因此,審計人員將上述賠案列入重點審計范圍?,F場檢查調閱上述重開賠案紙制案卷,未見充分依據支持,進入系統查看賠款去向,發現上述賠案首次賠款和重開賠案賠款均轉入當地縣財政局賬戶。審計人員與公司管理層進行了解核實,根據該省財政廳要求,將政策性農業保險賠款轉入縣級財政局賬戶,由財政部門將賠款支付到農戶一卡通,但當地鄉鎮地政府認為以上賠案的首次賠款及賠付方案,不能平衡各村受災情況,該賠款被鄉鎮政府進行二次分配。后因部分農戶未能得到實際應有補償,進行上訪,政府為了維護當地治安及社會穩定,請求人保財險公司重新進行賠案處理,對于上訪農戶進行補償。

四、政策性種植業保險審計帶來的幾點啟示

(一)查找合規及管理漏洞,及時為管理層提供改進建議。本次政策性農業保險合規專項審計,該公司審計人員對于政策性農業保險存在的主要風險,進行了摸底排查,找到業務管理流程中存在的主要薄弱環節,并針對主要風險提出具體管理建議。對于投保畝數偏大的農戶標的,進行實地查驗標的;對于出險時報損面積大、損失程度高的報案情況,進行現場查驗核實;對于同一投保清單內,存在于多個不同自然村的,進行實地查驗標的;對于投保清單中投保,要進行抽查核實;對于賠款截留問題,要求政策性農險賠款經保險公司業務系統直接支付給農戶,改進思路。

(二)總結審計發現問題及方法,進一步查深查透查實。政策性種植業保險業務真實性審計實際工作中,往往遇到各方的不配合,阻礙審計人員得到真實信息。有時發現真實性風險較高的案例,迫于審計手段限制,無法深入調查,需要審計人員充分思考,采取更多的有效取證渠道。審計人員需要掌握充足的農業基本知識,了解當地種植業基本情況;對于高風險異常數據要高度重視;充分利用村、鎮農業部門數據信息進行核對;對于存在疑點的土地流轉手續,應核實耕地來源,采取向實際耕地所有人進行核實的方式;走訪農戶時,要與農戶本人進行訪談,必要時還要向其他村民了解情況;要以理賠資金流向存在疑點的案件為主要線索開展工作。

(三)建立數據信息體系,使政策性種植業保險業務公開透明開展。目前政策性種植業保險業務開展過程中,公開公示工作很難得到有效效果,應建立政策性保險信息網站,將承保及理賠信息公示于網站,農戶可隨時查詢往年承保、理賠情況,起到有效監督作用;同時建立數據平臺,充分發展大數據時代信息優勢,可以對各村農戶當年作物種植情況進行查詢、核對,隨時對于異常變動信息進行跟蹤核實。

(四)加強政府與保險機構間協作,切實確保業務數據真實。政策性種植業保險在業務開展的時候,因各地區耕地情況復雜,在統計核實投保情況時,會比較困難,這嚴重影響了業務數據的真實性,保險企業應與各級政府加強聯系,建立起有效的管控和監督體系。要明確哪類土地為合法耕地,可以進行投保,具體數據應與政府部門發放補貼的作物種植數量為主;獲取各地區耕地地圖,標注各戶耕地所在位置,作為出險時保險公司理賠查勘工作參考依據;承保和理賠工作完成后,開展后續核實工作,可對于存在風險業務進行抽查,也可隨機抽查,發現存在虛增投保面積和虛報損失數量的,應聯合政府部門共同進行嚴肅處理;與政府部門共同建立政策性農險誠信檔案,在政策性種植業保險業務中,存在故意虛增投保面積和虛報損失數量的農戶及家庭,會相應影響其他惠農政策的申請。

(五)做好調查研究,結合市場情況制定適合的產品。在走訪農戶時,部分地區的農戶反映該地區目前的條款賠付金額遠低于該作物的種植成本,導致多數農民投保意愿低,因相關部門制定了考核辦法,為完成投保任務,不得已采取違規方式。因此,建議各保險公司在制定保險條款時,應多調研,聽取不同農戶及農業經營者的意見,以便制定出適合市場及當前農業發展需求的保險產品,使種植業保險從“要我?!鞭D變為“我要?!?,引導政策性種植業保險健康發展。

猜你喜歡
風險管控
淺談集中監控開關實傳試驗的“三步控制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