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病成因及對策

2017-01-03 14:50雷友華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7年1期
關鍵詞:城市病成因對策

雷友華

[提要] 城市病作為城市化過程中的必然現象,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城市病主要表現為:人口擁擠、交通擁堵、環境污染、住房困難。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產業結構不合理、城市規劃不科學、忽視生態建設和缺乏住房保障等造成的。借鑒一些發達國家的治理經驗,有助于我國進一步采取相關措施預防和克服城市病問題:調整產業結構,分散膨脹人口;謀劃公交系統,增加交通成本;增強節能意識,加強環境保護;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保護弱勢群體等。

關鍵詞:城市??;成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F29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6年11月2日

西方發達國家作為現代化的最先受益者,在最先享受到城市化中“城市的勝利”帶來的社會便利的同時,也最先嘗到城市病的苦頭。因此,探究國際社會的城市病對我國城市病的預防和克制有著積極借鑒意義。

一、城市病主要表現

城市病在發達國家以及較早進行城市化的發展中國家最先出現病癥,因此這些發達或者先發展的國家中城市所產生的城市病,為我們預防城市病提供了經驗和治理資源。城市病的主導原因即社會轉型,具體說來是城市化進程中的“大城市”趨勢使城市成為區域的“增長極”,在城市不斷蔓延發展的同時未考慮人口、產業、環境等因素的可持續發展,最終在城市中造成危機。在這個主導原因之下,城市病的主要表現有以下幾種:

一是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導致人口急速膨脹。據統計,2005年全球城市人口的1/3左右生活在人口超過100萬的大城市。由于大城市的區位優勢,可以發揮更好的經濟功能和生活功能,使得人口持續地向大城市聚集。根據聯合國人口與發展委員會報告,隨著世界各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口超過1,000萬的“超級城市”數量在迅速增加。1950年,世界上人口超過1,000萬的城市僅有紐約和東京兩座,1975年上海和墨西哥也躋身這一行列,而到2005年,世界上有20座人口超過千萬的大城市,而這其中發展中國家城市數量達到16個,到2010年,全球千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已經超過25個。人口的過渡膨脹使得城市的公共服務和政策處于缺位狀態,城市人口的增加除了為城市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發揮了城市的經濟生產力,但是同時也是造成人口貧困和社會沖突的重要因素。

二是城市交通嚴重擁堵。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那些超級城市的發展如同“攤大餅”一般蔓延擴張。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城市交通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人口和產業向大城市的集聚,原有的交通布局造成難以解決的城市困境,具體表現為交通擁擠、尾氣排放、空氣污染、出行安全等一系列問題。如倫敦是目前英國最為擁擠的地區,每日交通高峰時段內每小時有超過100萬人和4萬輛機動車進入中心城區,造成了嚴重的交通擁堵。

三是生態環境污染惡化。城市化進程不僅僅是人與人的互動,更是人與自然的互動,在城市快速擴張的時期,大城市往往在取得經濟利益的時候忽視了生態環境。城市對自然勝利之后,自然也同樣報復了城市。20世紀中期的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是個很好的例證:1955年9月,由于大氣污染和高溫,短短兩天之內,65歲以上的老人死亡400余人,許多人出現眼睛痛、頭痛、呼吸困難等癥狀。直到20世紀70年代,洛杉磯市還被稱為“美國的煙霧城”。生態環境在城市中的重要性地位正在越來越深刻地凸顯,生態環境的污染不僅僅影響生態系統自身的平衡和可持續發展,最為關鍵的是,它終究會影響到城市居民的身體健康乃至心理健康。

四是住房難,貧民窟現象突出。發達國家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界限比較分明的富人區和窮人區,即所謂的“隔離社區”。例如巴黎西部的富人區,街道和社區整潔寬敞,而東部和北部的窮人區的許多街道狹窄、骯臟,甚至沒有路燈。美國則出現許多以白人、黑人、西班牙裔、亞裔等相同族裔集中,不同族裔分離的種族隔離現象。在這種情況的作用下,弱勢群體沒有居所,極易在城市周邊形成貧民窟。然而,貧民窟在發展中國家更為突出,2003年聯合國人居署一份名為《貧民窟的挑戰》的報告稱“世界上有1/3的人口居住在貧民窟里,而且大部分位于發展中國家”。

二、城市病產生的原因

從人口與產業的經濟視角來看,城市病的產生有其必然性,如果將現代化進程中的城市化視為一種“自然歷史過程”,那么,城市化程度越高、規模越大的城市,城市病就會表現得越“全面”。

首先,工業化進程中產業結構單一。城市病產生的一個基本前提是一個城市變為了“大城市”,而城市的規模擴大最直接的因素是城市人口的增加。人口集聚的時段大多處于該國進行現代化發展最快速的時期,即工業化發展時期。工業化帶動城市化,在工業化進程之中人口持續地向大城市集中,造成城市化進程中的“大城市”趨勢。這一趨勢有著必然性和合理性,工業化的發展通常需要更多的勞動力資源,而涌入城市的人口則可以在城市中得到更多的經濟利益。但是,在城市吸引越來越多人口的同時,卻沒有及時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沒有注意到可以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帶動就業人口流動。

其次,城市規劃不科學。依據新馬克思主義理論,城市化的發展過程尤其是總體性視域下的城市規劃越來越多地被視為一種“空間實踐”,對城市空間的合理規劃利用是城市化有序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交通擁堵問題就是城市在城市化的過程中缺乏“準備”,沒有對城市的發展做通盤的規劃,使得城市交通系統的發展滯后,往往是路修到哪里,車就堵到哪里。

再次,忽視生態環境建設。先污染后治理是發達國家城市化過程中對待發展的一般思路。在經濟發展之中對環境的不重視,對資源的肆意開發已經讓我們嘗到了惡果。目前,環境問題已經不僅僅是單純自然科學問題,破壞環境所造成的影響也不僅僅體現在生態危害層面上,其往往被視作社會課題,在對經濟造成損害的同時還影響著人們的心理。

最后,缺乏住房保障性政策。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往往導致貧富差距的加大,而城市中的弱勢群體(如涌入城市的農村人口)無法形成充分就業、繼而無法得到住房信貸,只能在周邊的公共用地上搭建簡易房屋落戶,久而久之形成貧民窟。

三、城市病治理對策

第一,調整產業結構,分散膨脹人口。人口的集中與產業結構單一有著緊密聯系,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帶動就業人口流動是一個有效的手段。如,日本在1959年通過了《首都圈建成區內工業等設施控制法》,在首都圈內的部分城市,對一定規模以上的工業、大學等設施的新增項目進行控制。這個方案的實施,使得大批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和東京原有的一些重化工業相繼遷往郊區、中小城市甚至海外,而以研究開發型工業、都市型工業為主的現代城市型工業開始聚集。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代替勞動密集型產業在東京高密度聚集,既增加了地區生產總值和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也為控制東京城市的人口總量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二,謀劃公交系統,增加交通成本。針對擁堵問題,國際經驗主要有兩種主要解決辦法,一是致力于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共交通體系。如倫敦地鐵線路超過400公里,目前75%在中心區上班的人們通過鐵路網絡。此外,倫敦還擁有近300公里的公交車專線,并且采用低票價吸引公眾通過乘坐公交車的方式出行;二是增加交通成本,征收交通擁堵費。新加坡人口密度居全球第二位,其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方法就是從1975年開始征收交通擁堵費。新加坡不斷改進其收費系統,并且規定每一輛汽車必須配備一部與一個資金賬戶綁定的電子應答器,通過遍布全城的電子拱門收取費用。

第三,增強節能意識,加強環境保護。城市化一方面需要做到“經濟平衡”,即經濟內部要素之間的平衡,而更為重要的是要做到“經濟-生態”平衡。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在城市化過程中已經越來越重要。如,紐約加大公共投入,倡導節能減排,將1萬多盞信號燈換成節能的發光二極管燈具,可減少90%的耗能;將公共場所18萬個低效燈箱換成節能燈箱,減少75%的耗能;將15萬盞路燈換成節能燈等,從而加強環境保護。

第四,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保護弱勢群體。重點解決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如美國政府在立法、金融、稅收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措施,提出了許多針對低收入家庭的住房計劃,并將住房平等作為市民的一項基本權利。紐約實行多樣化的住房政策,為低收入者提供的資助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直接資助,通過政府的專門項目支持具體住房工程(如公共住房)建設;二是幫助租房者獲得私人市場的住房;三是政府提供資金以及免征貸款利息稅、所得稅,減征財產稅等。此外,紐約市還對住房租金的漲幅進行干預,控制居住成本以及保障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并出臺了“租金控制法”,住房租賃市場上的租金管制住宅和租金穩定住宅占到總量的50%以上,完全按市場租金的住房僅占1/3。據統計,在紐約大約有200萬居民,紐約市人口的1/4以上是住在租金受管制的公寓里。

主要參考文獻:

[1]林家彬,王大偉等.城市病——中國城市病的制度性根源與對策研究[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12.

[2]陳哲,劉學敏.城市病研究進展及評述[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2.1.

[3]閻樹鑫,螢衡蘋,黃淑琳,韓勇.新型城鎮化與城市規劃[J].城市規劃學刊,2013.5.

[4]李麗萍,延華.城市環境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18.

猜你喜歡
城市病成因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暈紋石成因解讀(上)
共享單車準確把脈“城市病”
人文城市應成為新型城鎮化的發展目標
翻譯實踐問題及成因
“酒”類語符兩個修辭場及其成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