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策略新探

2017-01-04 11:39沈青柱
未來英才 2016年19期
關鍵詞:高中物理思維能力物理

沈青柱

關鍵詞:高中物理;有效提問

在課堂教學中,提問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與作用。但在實際的物理課堂教學中,對某一教學內容,教師雖然一堂課中也提出許多問題,但卻忽視了提問的策略,即在提問時對“提什么問題才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如何提問才有效?為什么要這么進行提問?”等不太關注,常常使提出的問題過于抽象化、書面化、形式化,以至于不能起到很好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所以筆者認為有必要對物理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策略做一些探討。

一、有效提問的涵義

關于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的涵義,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有效提問是引發學生心理活動,促進思維能力發展的一種方法和手段,是成功教學的基礎;有效提問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一種相互交流與互動、傳遞與反饋的橋梁與導航,它將教師的意圖傳達給學生,又將學生的學習反饋給教師;有效提問即為理解而提問,讓學生開動腦筋。

新課程追求的是以問題為紐帶的課堂教學,提倡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問題走出教室。新課程課堂評價由注重結果性轉向過程性評價,由關注教師的教學行為轉向師生的互動交往,由關注學生回答轉向關注學生提出問題、質疑問題。新課程要求教師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要善于提問,教師要充分發揮提問的功能。通過提問,激發學生的興趣,驅使學生積極思考,參與學習過程,去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在積極尋求答案的過程中學生就逐漸地學會了建構知識,理解知識,領會知識,運用知識或許還會發現一些新的問題。

所以在新課程理念下,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應該有新的內涵。本文中的有效提問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出的問題能引發學生的心理活動,促進學生物理思維能力發展,實現教學目標,并通過師生互動動態生成新的問題的一種教學活動方式。

二、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的思維障礙分析

學生在學習物理時的思維障礙是怎樣產生的呢?研究者歸納為:其一,學習物理受自身的心理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制約;其二,學習物理還受學習內容的概括性、抽象性的制約。由于高中物理知識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學生在學習時若不能真正把握知識的內涵、聯系及其區別,則在運用物理知識進行物理思維時往往會產生一些思維障礙,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如學生結果可能正確,也可能錯誤。因此,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均要創設良好的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的教學活動氛圍,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采用民主型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猜測。中學生的知識和經驗有較大的局限性,直覺思維能力正處于萌發階段,有的猜想或假說是很幼稚的,甚至是錯誤的,我們要滿腔熱情地加以愛護、引導;否則會撲滅非??少F的直覺頓悟的火花,挫傷學生求知的欲望,抑制直覺思維能力的發展。

作為思維的一種形式,直覺思維還孕育著創造思維的萌芽,它是創造性人才必備的思維品質。中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充分認識直覺思維的作用,結合教材內容,有意識地加強直覺思維能力的訓練,不僅能進一步完善知識結構、開闊思路,而且能充分釋放創造精神,提升學習能力。

學習前潛在的錯誤觀念對學生學習思維的干擾,相近的物理概念的混淆對物理概念混淆不清,物理方法的類比不當引起的推理結果錯誤,將物理公式數學化造成的思維偏差,將概念內涵與外延的模糊不清形成亂套公式或規律的張冠李戴等。所以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研究學生的實際心理特點與現有知識水平需要,針對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的思維障礙特點,要善于采用恰當的策略進行有效提問,這樣才能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策略

1、問題生活化策略。新課程提倡課程的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所謂問題生活化策略是將問題置于現實的生活情境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鮮活的知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在學生的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在與自然界、社會發生聯系,許多問題的背后都隱藏著使學生心存疑惑、充滿好奇的物理問題。

2、問題搭橋策略。搭橋策略是指教師為使學生對當前問題做進一步理解的需要,事先把復雜的學習任務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以便學生能自行構建知識體系和物理思維來達到教學目的而采用的一種行為活動。在教學中采用這種策略進行有效提問,有利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與知識的意義構建,教師的作用是搭橋引領探求知識結論的方向,而不是把答案都告訴學生。

3、以問引問策略。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地提出問題、思索問題。以“問”引“問”策略,就是要發揮有效提問的這種功效作用。我覺得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效提問的最高價值性應該就在于此。這里的以“問”引“問”策略中的第一個/問是指教師提出問題,第二個“問”是指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即以“問”引“問”指的是教師提出問題能引導或指引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的意義不僅在于提出的問題能引起學生思考,而且還在于它能引導學生敢于去發現、提出問題,培養創新意識,最終把學生引上創造之路。創新教育理論表明,學習者不斷地質疑、發現新的問題的過程中,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也就得到培養,發現新的問題是問題提出以后所引發的新的價值,因為發現新的問題比提問更富有創造性。此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出問題,并對他們提出的問題給予積極評價。當學生還不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時,教師應多鼓勵他們,樹立他們的信心與勇氣,并在方法上給予點撥或引導。如果課堂上提出的問題由于時間限制解決不了的問題,也可在課后繼續探究。這樣做既解決了學生提出的問題,又讓他們體會到獲取成功的快樂。這種成功感也會驅使他們有進一步求知的愿望。如果只是刻意追求讓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問題,將不引領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向,會容易導致放任自流或作秀的形式主義。

總之,在物理課堂中教師的有效提問不僅僅在于“問”,而更重要是在于采用合適的策略進行提問。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若能根據學生的實際采用上述相應的策略達到有效提問的目的,則能夠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啟發學生積極、主動展開思維活動,使物理課堂中不斷地動態生成新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有效提問的教學真正功效,促進學生物理思維的發展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猜你喜歡
高中物理思維能力物理
只因是物理
培養思維能力
學好高中物理必須做好的四件事
培養思維能力
高中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研究
高中物理實驗
我不是教物理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