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小麥高產優質栽培技術

2017-01-04 17:08于詠靜
未來英才 2016年19期
關鍵詞:小麥種植科學管理栽培技術

于詠靜

摘要:小麥是我地區重要的傳統農作物,栽培種植技術比較成熟,但進一步提高產量提升品質仍需改變粗放耕作加強科學技術的應用。提高小麥產量提升品質要從以下幾方面改進栽培技術:精細播種,為小麥高產優質奠定基礎;施好底肥,確保小麥生長營養;適時播種,保小麥生長時間;科學種植,合理調整小麥種植密度;注重管理,科學運籌春季水肥。

關鍵詞:小麥種植;栽培技術;精細播種;科學管理

小麥是我縣主要農作物之一,在農業生產中占有很大比重。近年來,我縣小麥產量、品質都有所提升,但相當一部分的小麥種植還徘徊在傳統種植范疇內,產量、品質還要很大提升空間。為進一步提高小麥產量,提升小麥品質,促進農民增產增收,真正實現優質高產目標,下面結合多年的研究實踐,提幾點建議,供各位參考。

一、精細播種,奠定高產優質基礎

小麥在種,種好了就打下豐產基礎,過去說“三分種七分管”我主張“七分種三分管”要精細播種:包括整地技術與播種技術。目前各地多采用整地形式是秸稈還田地是秸桿粉碎二次,旋耕二次,即可播種,不還田地直接旋耕,存在問題是秸桿還田量大,旋耕深度淺,秸桿在表層,影響播種質量及出苗,在秸桿還田上應3-4年耕翻一次,以利提高播種質量。在播種技術上普遍機播多數是標準行距(15cm),但問題是下籽不均,缺苗斷壟普遍存在,另外有的地塊播種深度太深,影響苗子生長,分蘗降低。

二、施好底肥,確保小麥生長營養

小麥播種前合理施用底化肥是培育冬前壯苗及推遲春季第一次肥水的有效保證措施,在高產條件下,種麥時要施入純N14斤,P2O518-23斤,K2O10-12斤,如果土壤K含量在100mg/kg以上可不施。在優質栽培時除施好N和K作底肥外,對磷肥可依栽培目的來調配,如以增加蛋質為主以面包(高筋)和中筋粉可掌握N:P在1:0.5-0.6,如果是餅干粉則可在N:P=1:0.7左右,具體講高中筋品種可施P在P2O516-18斤,如果是低筋則P2O520-23斤,目前生產上肥料種類很多給大家五個方案選用:1、二胺40斤,碳胺40斤(中高筋)或二胺50斤碳銨30斤(低筋品種)。2、縣產三級磷肥150-200斤,加碳胺80斤,秸桿還田多加20斤。3、用復混(合)肥N:P:K標記15:15:15,用100斤。4、鈣鎂磷肥(17%)用100斤加碳胺80斤。5、用腐殖酸復混肥N:P:K=16:16:8用100斤。

三、適時播種,確保小麥生長時間

播種期是決定能否培育冬前壯苗的關鍵措施,利用好冬前生長階段的有限熱量達到壯苗標準,是經濟用肥水實現高產高效的有力措施,小麥播種到出苗需120℃,由出苗到分蘗發生需220℃積溫,每生長一片葉(分蘗)需約75℃積溫,這六葉四蘗需540℃至560℃積溫。固定縣10月1日到11月20日總積溫是496.9℃。從71年到80年10月1日到11月20日總積溫是499.4℃目前氣候變暖,要想實現冬前壯苗固安縣冬小麥播種期適在9月28日到10月5日為宜,以10月1日播量為21斤每晚一天加一斤到10月8日(寒露)。

四、科學種植,調整播種密度

目前生產上小麥播種密度普遍較大,這樣限制了小麥的自動調節能力,使小麥達一定產量后很難進一步提高,前面我們講了小麥是種稀長稠作物,種稠長稠就限制了肥朋的施用,而且易倒伏。因此要合理確定下種量,因地力、管理水平等來確定。目前歸納省內外高產典型大致有5種途徑:①主莖穗分蘗穗,起身期,或主莖穗偏少?;久?0萬穗數45-50萬。②以分蘗穗為主:基本苗10-15萬,穗數40-50萬。③以主莖穗為主:基本苗40萬穗數45萬。④小群體壯個體:基本苗5萬穗數30萬。⑤大密度小株型:基本苗45-55萬,穗數45-545萬,獨桿栽培,我縣播種尚可以從9.28-10.5日,播種量以10月1日為準21斤,晚一天加一斤,到10月8號每畝27斤播量。

五、注重管理,合理運籌春季肥水

春季是小麥生長的關鍵時期,從返青后小麥重新生葉、長蘗,根系快速生長,是增穗、增籽搭好豐收架子的關鍵時期,春季管理有以下幾個時期:返青期,起身期,拔節期,挑旗期。

返青期管理:這時期施肥水的作用是:增加春季分蘗數,但成穗率,可增加株高,生物學產量,促基部節間加長,易使麥田倒伏。肥水吸收肥料N10%(返青-起身期)。肥效高峰在起身到拔節期吸收62.6%。拔節到開花吸收27.4%,到開花期吸收完肥料。返青應加強中耕鋤劃工作起到增溫保墑,控制澆水可促根系生長下扎除草工作,目前生產上不提倡施返青肥水,原因是產量高了。

起身管理:施肥肥效高峰在起身到拔節期占50%,拔節到開花占50%,是拉加穗數的高效肥,麥田穗數不足可考慮起身肥的施用,在高產條件下,施起身肥要求較高的看苗診斷技術,掌握不好易激化各種矛盾,要穩施起身肥或少施到不施(高產)。

拔節期管理:拔節期是小麥重要的肥水施用期,施肥后立即出現吸肥高峰,拔節到開花吸收96.3%,開花后尚有3.7%的吸收,在高產栽培條件下,適宜的底使用費肥用量可持續到拔節,和拔節追肥接上:拔節肥是增加“溝數”的關鍵肥可減少不孕小穗,增加粒數,使莖層整齊,是增加粒數的高效肥。

挑旗肥:是提高結實率的關鍵肥:減少不孕小花,延長后期功能葉片期,對粒重有良好的作用,在品質栽培時,要重挑旗肥施用,有利提高蛋白質。

小麥澆水和肥料同期,小麥一生耗水量400-600毫米,高產小麥一生耗水約300方/畝,生育期間降水50-100方/畝,玉米收后一米土體內有土壤水28m3(少雨年),和61m3`(多雨年)而1m3土體下幾乎土壤水飽和,如何利用土壤水是小麥節水的途徑之一,小麥春季依目前地力,管理水平,苗情有二到三水可滿足高產要求,二水以拔節水,開花灌漿水,三水以起身拔節水,抽穗開工花水,灌漿水,對小麥來講我縣小麥在保證足摘條件下播種,在越冬前澆好凍水,凍水是生態需水,保證小麥安全越冬,給推遲春一水創造條件,春季有2-3水即能獲得高產。

猜你喜歡
小麥種植科學管理栽培技術
科學管理幼兔
種植苦瓜 如何科學管理
科學管理創奇跡 流翔高鈣顯神威
提高教學質量,重在科學管理
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
小麥種植過程中施肥技術研究
番茄大棚栽培技術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產栽培技術
石榴短枝紅在駐馬店引種表現及豐產栽培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