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壁畫“劉三取錢”漫談兼論遼代戲劇題材

2017-01-05 10:56李東靜
關鍵詞:遼代壁畫戲劇

李東靜

摘 要:在位于赤峰敖漢旗北三家村3號遼墓的墓道東壁上,繪有一幅以二人扭打為題材的壁畫,上有墨書題記“此是劉三取錢”。壁畫繪制地點、繪制技法及題材均與他處壁畫大相徑庭。綜合此幅壁畫圖像資料及遼代戲劇相關題材,對“劉三取錢”圖案表現內容進行蠡測,推知其應該是對遼代某一雜劇表演場景的具體描繪,因而尤具學術價值。

關鍵詞:遼代;壁畫;劉三取錢;戲劇

中圖分類號:K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6)11-0025-03

1979年赤峰市敖漢旗文化館于本旗境內北三家村西側的小隊院內清理了一座遼墓,因其與1978年于當地清理的另兩座遼墓距離接近,因此將其編號為北三家3號遼墓,發掘報告刊登于《考古》1984年第11期。據發掘報告稱,3號遼墓為單室墓,有甬道和斜坡墓道。因早期遭到破壞,墓室內擾亂嚴重,隨葬品被盜掘一空。僅存繪于甬道兩壁、墓門前面兩側及墓道兩壁的白灰墻面上的壁畫多幅,保存情況較好。其中在墓道東壁右側一方繪有兩人,從衣著服飾上來看,當為一老一少兩名男性形象。畫面之中老者頭頂上方墨書“此是劉三取錢”,少年上方墨書“為□□□送伍佰”。整幅圖案雖筆法簡略,繪畫技藝不高,但圖像內容生動、形象,且此類題材于目前已知其它遼墓中未見,因此,尤具學術價值。

對于這幅壁畫,遼史諸多研究者都從民間私人借貸的角度去釋讀,認為其是反映遼代民間借貸真實存在的有力證據。①筆者從“劉三取錢”圖的繪制地點、圖案表現內容等方面考察,對此幅壁畫有不同理解,特不揣谫陋撰文以述。

一、壁畫“劉三取錢”解讀

帶有墨書題記的“劉三取錢”圖案繪于3號墓墓道東壁之上。年長者頭戴鴨尾式巾,方領白衣,足穿草鞋。雙腿岔開,回首怒視年少者,雙袖挽起,右手呈握拳狀高高舉起,左手緊緊揪住一側年少者衣襟,做扭打狀。年少者頭戴黑色頭巾,圓領衣,草鞋。躬身向長者,左手護住被扭住的衣襟,向長者做掙脫狀,右手舉起提網格袋,面向長者[1]。壁畫線條簡單,刻畫人物形象生動,極具情節性。

據發掘報告可知,3號遼墓由斜坡墓道、墓門、甬道及六角形磚砌單室構成。通過建筑設計,3號墓形成了3個相對獨立的空間,分別是墓道代表的外部空間,甬道、墓門代表的過渡空間及墓室內部空間。墓道東西兩側采用了對稱的描繪手法,東西壁各有木質的鏤空朱門及門后松樹。并以木質的鏤空朱門和墓門為界,劃分出了墓葬之中類似庭院的外部空間,朱門之后繪有3顆松樹,東壁松樹之下為“劉三取錢”圖案,與之相對應的西壁則繪有扶骨朵立于駝車之前的髡發契丹人形象。

從整幅壁畫的布局來看,墓道東壁畫中的形象主體由4人一馬構成,描繪的是眾仆從整裝待發的出行場景。這類題材于遼墓壁畫之中十分常見,均采用攜帶不同物品的契丹仆從與車馬等圖案要素來進行構圖。如白音罕山遼韓氏家族墓地2號墓天井西壁所繪的出行圖,亦是由4位侍從及一匹馬構成[2]。根據發掘報告的描述可知,出行圖中4人均在170-150厘米之間,與位于西壁的壁畫無論是題材內容還是圖案形象都具對稱之義。相較而言,位于松樹旁的“劉三取錢”圖中刻畫的老、少二人扭打場景,不僅與一旁規整的出行隊伍并不匹配,而且也全失與西壁壁畫的對稱呼應之義,且兩人圖案規格,較之出行圖則明顯偏小。正因“劉三取錢”圖無論是壁畫題材內容,還是人物大小規格,均與出行圖不符,原則上并不應該共處于同一副壁畫之中。

那么,為什么選擇繪制“劉三取錢”圖?是否為壁畫工匠的對周圍發生事務的速寫?

據發掘者比較1、3號遼墓壁畫繪制情況可知,北三家3號遼墓不論是從墓葬形制還是規模上來講都較之1號墓級別低。且較之1號墓而言,3號墓之中壁畫繪畫技法較低,存在著畫法單一,線條不甚流暢,以及人、馬比例關系不符等問題。繪于墓道東壁的以4人一馬為主的出行圖與松樹、朱門之間留有較大空間,試想,如果松樹之旁沒有此“劉三取錢”圖中的二人形象,那么這幅壁畫恰好出現一塊兒空白。很有可能3號墓繪制壁畫的工匠在選取繪畫題材進行繪畫時并未嚴格的布局,因而出現空白之處,為了不留空地,因而將帶有故事性的劉三取錢繪在壁畫之上。據此推測,“劉三取錢”應該是繪者臨時發揮之作。

遼朝時期有繪制高度寫實的人物肖像畫的傳統。在已發現的大量遼墓壁畫之中,就存在大量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這些形象大多是繪者參照墓主人生前侍從人員繪制,表達了墓主人死后仍能享受生前生活的愿景。因無紀年性遺物出現,發掘者根據墓葬的具體埋葬情況推測,北三家村3號遼墓屬于遼中期以后。從墓葬形制、壁畫中人物形象及墓葬所處地理位置等綜合因素的分析,可知其墓主人很可能是隸屬于某個契丹貴族家族的成員?!皠⑷″X”圖中老、少兩人均作漢人平民打扮,不可能是對墓主人生前生活場景的描繪。另外,兩人于規整的出行隊伍之前呈扭打狀,也不可能屬于墓主人的家庭仆從群體。而且,于契丹貴族墓葬的壁畫之中,繪制與之無甚關聯的市井糾紛、扭打圖案,于情于理都難以解釋。

二、“劉三取錢”題材蠡測

“劉三取錢”圖很有可能是工匠為了彌補布局的缺憾而臨時繪制之作。繪于墓葬之中圖案的取材既然不是墓主人生前生活場面,也不可能是特指的時下具體的某一人一事,那么就應當是其時大家熟知的故事。而從壁畫中所繪二人神態活靈活現、動作自然順暢的情況可以推測,作者應該是對此場景十分熟悉,經常得見。因此,“劉三取錢”應當與其時以此為題材的傳說故事或戲劇表演有密切的關系。而傳說故事相較于戲劇表演來說,缺乏鮮活的人物形象,如果是經常得見的戲劇表演,那么不僅演繹內容耳熟能詳,而且情節發展與人物場景更是能夠信手拈來。正因為對素材的熟悉,所以作畫工匠才能用寥寥數筆將場景勾畫的如此逼真。此外,在3號墓的甬道東、西兩壁對稱繪有兩幅奏樂圖,殘存的圖像之中保留有擊鼓、吹簫等內容,這說明墓主人生前有著豐富的娛樂生活。那么語言詼諧的滑稽雜劇表演對于墓主人及其家庭成員來說應該是十分熟悉的,而且也正因為如此,工匠才有可能將以雜劇表演為題材的壁畫內容填繪在墓道東壁之上。

“戲劇”一詞在中國原為滑稽謔笑之義[3]。其中以滑稽詼諧為本質的雜劇,也稱滑稽戲。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中提出:滑稽戲,始于開元,而盛于晚唐。馬美信在疏證之中則認為,滑稽戲起源甚早,并非自唐代,早在春秋時期即已經出現類似的表演形式,且在民間一直流傳,從未斷絕[4]。這種以語言為主,加之夸張、隨意的動作表現,在調笑逗樂的同時以諷諫時事,有著較為深刻教育意義的演出形式,在民間長期流傳,反復演出,是民間娛樂的重要形式。遼朝時期,雖地處漠北,但是其文化中有承襲漢唐五代的一面,同時又與中原北宋政權交流頻繁。因而,類似的雜劇表演在遼朝也是屢見不鮮的。

從“劉三取錢”圖中情節及墨書題記來看,有涉及民間借貸的可能,表現了借貸過程之中存在糾紛的狀況。劉三之名,不可能是具體到確指當時某個真實人物,應當是戲劇之中對該人物形象的稱呼。圖案之中表現出來的其抓住衣襟、高舉右拳的情況,顯示這是帶有武力威脅的逼迫,說明此一事件已經脫離了正常的民間借貸范圍。從“劉三取錢”圖描繪的場景來看,應該是取材于金錢借貸中發生糾紛的事例,通過諷刺信用敗壞的無賴之人,來實現教育世人恪守信用的目的。通過夸張的動作表演,對賴賬之人所處窘境的戲謔,有警醒他人之義。

圖中人物劉三,既可能是對當下社會之中的債主,或受債主雇傭專門從事收賬的人等原型的概括,也可能出自流傳之中的典故。又,壁畫發現地點在今天內蒙古赤峰市的敖漢旗,遼代為上京道所轄。既為契丹始興之地域,同時也是遼朝契丹人活動的核心區域。圖中二人均作漢人打扮,當是取材自流傳于契丹地區的漢人故事。

唐司馬貞作《史記索隱》時稱:“漢高祖長兄名伯,次名仲,不見別名,則季亦是名也?!盵5]即漢高祖劉邦原名為劉季,也可稱呼為劉三。司馬遷筆下的劉邦形象鮮活、豐滿,既有作為帝王的寬仁大度、知人善用一面,同時也有自私陰險、刁滑無賴的一面。自漢以后,各種以高祖劉邦事跡為題材的傳說、典故、演義十分流行。北三家遼墓地處契丹本土,那么契丹人對劉邦故事是否熟知?

據《遼史·后妃傳》序中稱,遼“太祖慕漢高皇帝,故耶律兼稱劉氏;以乙室、拔里比蕭相國,遂為蕭氏”[6]?!督鹗贰そ饑Z解》中亦稱“移剌曰劉”[7]。元代僧人念常在《佛祖通載》中亦記遼主德光,名耀屈之,姓劉氏[8]。而且遼代的耶律氏都以漆水為郡望(即祖籍),如《耶律琮神道碑》就自稱其世代為漆水郡人。又如,陳國公主(遼圣宗弟隆慶之女)也自稱祖籍漆水。然而,漆水并非契丹故地,據都興智先生考證,漆水乃渭水之支流,是西周王室始興之地。因此,耶律氏假托漆水為郡望,主要是將自己比附為后稷、唐堯的后裔;漢高祖也自稱是唐堯的后裔。所以,契丹皇族附姓劉氏、假托漆水郡望,也正是出于封建正朔觀念的考慮,使自己獲得尊貴的出身,并為遼王朝找到正統的根,能夠與周、漢諸王朝一脈相承[9]。因此,契丹統治者對漢之故事應是十分熟悉的。

且唐朝時期即已經出現了以漢高祖劉邦事跡為題材的雜劇表演,如《鴻門宴》《樊噲排君難》等。元人鐘嗣成《錄鬼簿》中錄有多部以劉邦故事為題材的元曲作品,并稱元代“維揚諸公,具作高祖還鄉套數,惟公哨遍制作新奇,皆出其下”[10]。說明自唐至元以劉邦為題材進行戲劇創作實屬平常,而以高祖還鄉為劇目更是屢見不鮮。據黃震云先生對文獻記載的研究認為:“遼戲的有關記載和有關語言、樂曲、舞臺效果等足以表明遼戲是唐戲與元雜劇的過渡階段?!盵11]這也說明,以劉邦為主要人物的雜劇表演從唐代開始就一直存在,直到元代,仍是較為常見的劇目題材。因而,遼朝時期,在民間流傳有漢高祖劉邦故事的雜劇表演,并不足為奇,而北三家遼墓壁畫之中的劉三,可能就是當時民間對劉邦的俚語稱呼。

另外,也不排除“劉三取錢”本取材于遼代社會現實事件,但在后來的雜劇表演過程之中,出于種種目的,出現了將戲劇表演中的主人公附會為劉邦的情況。②

在元代散曲作家睢景臣《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結尾處有:

“少我的錢,差發內旋撥還;欠我的粟,稅糧中私準除。只道劉三,誰肯把你揪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喚做漢高祖!”

這樣的場景與“劉三取錢”圖何其相似。因而,北三家遼墓壁畫之中發現的“劉三取錢”圖,很有可能就是對遼代時流行的以漢高祖劉邦故事為題材的雜劇表演情形的描繪。

三、見諸于史書記載的遼代雜劇表演探析

遼朝建立之初,就擁有相當數量的從業伶人,如耶律阿保機曾經對后晉使者姚坤說過“我亦有諸部家樂千人”[12]。天顯四年(929年)春正月壬申朔,遼太宗在宴群臣及諸國使時,就曾觀有教坊俳優表演的角抵戲[13]。隨著王朝的穩定和發展,其宮廷教坊之中更是保留有數量可觀的伶人,《遼史》之中唯一的伶官傳中云“遼之伶官當時固多”[14],亦足以明證。

遼代宮廷教坊職掌朝中散樂,其中滑稽雜劇是遼代教坊演出的主要形式之一。如羅衣輕即是一位有著“滑稽通變,一時諧謔,多所規諷”特點的、善長戲謔諷諫的雜劇伶人。本傳之中保留有這樣一段記載:

“興宗敗于李元昊也,單騎突出,幾不得脫。先是,元昊獲遼人,輒劓其鼻,有奔北者,惟恐追及。故羅衣輕止之曰:‘且觀鼻在否?上怒,以毳索系帳后,將殺之。太子笑曰:‘打諢底不是黃幡綽!羅衣輕應聲曰:‘行兵底亦不是唐太宗。上聞而釋之?!?/p>

從這段記載之中,可以得出以下兩點思考:

1.詼諧幽默和直言諷諫,是羅衣輕的個人風格。因而太子在為其求情之時,才能用同樣善于用滑稽風趣語言勸諫唐玄宗的宮廷樂師黃幡綽相比喻。

2.從契丹太子對“打諢底不是黃幡綽”的信手拈來,足見唐代滑稽雜劇在遼朝時期有較為普遍的認知度。而且羅衣輕機智對答,既表現了其頭腦靈活、滑稽通變的特點,同時也反映了遼朝時期的雜劇表演對唐代戲劇表演的繼承和發展。

另據《遼史》記載,在皇帝壽誕儀式以及迎送外國使臣時,就有宮廷散樂表演,而教坊伶人表演的雜劇往往穿插其中[15],這些都說明雜劇表演在遼朝的繁榮情況。

關于遼朝時期滑稽雜劇的表演內容,見諸史文記載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戲孔子?!端问贰分杏浛椎垒o出使遼朝,期間“契丹宴使者,優人以文宣王為戲”。由于雜劇表演之中有“慢侮先圣”的情節,作為孔子后人的孔道輔“艴然徑出”[16]。以文宣王為戲,并非遼國文教落后,不識孔子先圣而作戲為樂?!杜f唐書》記有文宗太和六年(832年)二月己丑,寒食節時“雜戲人弄孔子”[17]。馬美信認為,中國古代優人有諷刺孔子、儒學的傳統,他們所表演的節目,有戲夫子、戲文宣、戲先圣、戲儒等名目,謗圣毀道,毫無顧忌,因而經常受到統治者的禁止和迫害[18]。然而即便如此,此類題材仍然常演不衰。如宋人王辟之記宋元祐(1086-1094年)中,還有“教坊伶人以先圣為戲”的情況存在[19]。

道士戲。據《遼史》記載,遼興宗“常夜宴,與劉四端兄弟、王綱入伶人樂隊,命后妃易衣為女道士”取樂。其中“王綱、姚景熙、馮立輩,皆道流中人,曾遇帝于微行,后皆任顯官”[20]。以道士入戲,也并不是遼朝時期雜劇表演的創舉,如乾統初年,參知政事、知南院樞密使事牛溫舒與蕭得里底使宋?!胺酱笱?,優人為道士裝,索土泥藥爐。優曰:‘土少不能和。溫舒遽起,以手藉土懷之。宋主問其故,溫舒對曰:‘臣奉天子威命來和,若不從,則當卷土收去。宋人大驚,遂許夏和?!盵21]即當時之北宋也流行道士入戲。而牛溫舒在觀戲之時能迅速反應,維護遼朝利益,入戲反擊,也表明了他對于類似的比喻、諷諫的雜劇表演形式的熟悉。

另外,在《邵氏見聞錄》中還記載過一場由諜者轉述的雜劇表演:“遼主大宴群臣,伶人劇戲,作衣冠者,見物必攫取懷之。有從其后以梃仆之者,曰:‘司馬端明耶?”[22]即遼代滑稽雜劇有以時事為題材的劇目創作,具有強烈的針砭時事的性質。

由此可知,遼朝時期的滑稽雜劇是宮廷教坊的主要表演形式之一,不僅深受遼朝皇帝、大臣喜愛,而且在遼朝社會之中十分流行。雜劇的題材主要由歷史典故類和針砭時事類構成,且表演形式延續了唐朝時期的戲謔、諷刺風格。

歷史類故事題材是遼代雜劇演出之中的常見內容。而遼初阿保機定下了契丹耶律氏與漢高祖劉邦的承繼關系,因此,即便是地處契丹本土地區,劉邦故事、傳說流傳都應該是十分普遍的。遼朝時期,滑稽雜劇表演遍及王公貴族,士人平民,并在題材與表演風格方面呈現出基本與唐朝雜劇一脈相承的景象。而唐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各種以漢高祖劉邦事跡為題材的雜劇表演,因而遼朝時期出現了以劉邦為題材,或者將已有的現實題材中的戲曲人物附會到劉邦身上的滑稽雜劇表演,也是在情理之中。且北三家遼墓壁畫之中的“劉三取錢”圖,其中既有名為劉三的角色,也有因金錢糾紛的扭打,整幅畫面充滿市井氣息,也體現了劉邦性格之中刁滑無賴的一面。因此,這幅繪制在遼代契丹貴族墓葬之中的“劉三取錢”,表現的很有可能就是一出遼代諷刺強取豪奪、針砭時事的滑稽雜劇表演。

注 釋:

①唐統天.契丹治下的商業.北方文物,1991,(2):53;程嘉靜.遼代商業研究.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5.93..

②類似的情況在南戲題材之中實屬常見,如《琵琶記》中的蔡伯喈附會東漢蔡邕。孫崇濤.關于蔡伯喈疑案——復孫玫先生.戲曲研究,1995,(2):203-211.

參考文獻:

〔1〕敖漢旗文物管理所.內蒙古昭烏達盟敖漢旗北三家遼墓.[J].考古,1984,(11):1010.

〔2〕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博物館,巴林左旗博物館.白音罕山遼代韓氏家族墓地發掘報告[J].內蒙古文物考古,2002,(2):29.

〔3〕曾永義.先秦至唐代“戲劇”與“戲曲小戲”劇目考述[J].甘肅社會科學,2004,(2):8.

〔4〕〔18〕王國維撰,馬美信疏證.宋元戲曲史疏證[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26,25.

〔5〕司馬遷.史記.[M].中華書局,1959.342.

〔6〕〔13〕〔14〕〔15〕〔21〕脫脫,等.遼史[M].中華書局,2016. 1318,32,1629,990-991,1459.

〔7〕脫脫,等.金史[M].中華書局,1975.2896.

〔8〕陶秉福.四庫釋家集成[M].同心出版社,1994.594.

〔9〕都興智.遼代契丹人姓氏及其相關問題考探[J].社會科學輯刊,2000,(5):103.

〔10〕中國戲曲研究院.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M].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127.

〔11〕黃震云,趙明奇.遼代戲劇初論[C].中國古都研究(第十八輯下冊)——中國古都學會2001年年會暨赤峰遼王朝故都歷史文化研討會論文集,2001.298.

〔12〕薛居正,等.舊五代史.[M].中華書局,1986.1830.

〔16〕脫脫,等.宋史.[M].中華書局,1986.9884.

〔17〕劉昫.舊唐書.[M].中華書局,1975.544.

〔19〕王辟之.澠水燕談錄.[M].中華書局,1981.104.

〔20〕葉隆禮.契丹國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82.

〔22〕邵伯溫.邵氏聞見錄[M].中華書局,1997.105.

(責任編輯 姜黎梅)

猜你喜歡
遼代壁畫戲劇
敦煌壁畫中的消暑妙招
有趣的戲劇課
壁畫上的數學
戲劇“烏托邦”的狂歡
戲劇觀賞的認知研究
戲劇類
幫壁畫“治病”
中國古代琥珀藝術
遼代中京道城市群發展特點評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