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黎藥白花丹藥材質量標準研究

2017-01-07 01:49譚小玉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6年24期
關鍵詞:浸出物白花溶性

譚小玉

海南省藥物研究所,海南 ???570311

海南黎藥白花丹藥材質量標準研究

譚小玉

海南省藥物研究所,海南 ???570311

目的:建立海南黎藥白花丹的質量標準。方法:采用薄層色譜法對海南黎藥白花丹的藥材進行定性鑒別,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白花丹中的白花丹醌的含量,并對白花丹的水分、灰分、浸出物進行測定。結果:初步建立了海南黎藥白花丹薄層色譜鑒別方法和含量測定高效液相色譜法,并分別測定了白花丹根、莖、葉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其中莖部分白花丹醌的含量約為葉部分的白花丹醌含量的10倍,根、莖、葉水分含量差別不大,葉中總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比其他部位高,白花丹葉浸出物的測定結果為根、莖浸出物的2倍。結論:所建立的方法準確、可靠、穩定,可為制定黎藥白花丹質量標準提供參考,測定結果為進一步利用白花丹藥材提供借鑒。

白花丹;薄層色譜鑒別;白花丹醌;質量標準

白花丹PlumbagozeylanicaL.是白花丹科(Plumbaginaceae)白花丹屬(Plumbago)植物,又名白花藤(唐本草),烏面馬(臺灣),白花謝三娘、天山娘、一見不消(海南),照藥、耳丁藤、猛老虎(廣西),白花金絲巖陀、白花九股牛(云南),白皂藥(四川)[1]。白花丹為常綠半灌木,高約1~3m,開小白花。海南黎族、廣西壯族、云南傣族及哈尼族、廣西瑤族、維吾爾族等均有將其干燥的根、莖、葉或全草入藥使用的傳統。用法上即可單味入藥,也有見組成復方,常用于治療跌打損傷、散瘀消腫、皮膚瘙癢、體癬等癥?,F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白花丹具有抗菌抗炎[2]、抗腫瘤[3]、抗肝損傷及肝纖維化[4]、殺螨[5]等活性。特別是白花丹的提取物白花丹醌在抗腫瘤方面顯示出重要的研究價值[6]。為了更好地進行保護和開發利用,本文就采集于海南各市縣的白花丹進行初步的質量標準研究,為今后的標準制定提供實驗依據。

1 儀器與材料

1.1 藥材 白花丹各采自海南省市縣,藥材來源詳見表1。

表1 藥材來源表

1.2 材料 白花丹醌對照品(批號:SLBG3436V,美國SIGMA公司);甲醇(色譜純,批號:1696207331,德國默克)、甲醇(分析純,批號:131215-5,西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三氯甲烷(分析純,批號:20130701-2,廣州化學試劑廠);石油醚(30~607)(分析純,批號:20140101-2,廣東光華科技有限公司);乙酸乙酯(分析純,批號:20140401-2,西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冰乙酸(分析純,批號:20141102-2,廣州化學試劑廠);氨水(分析純,批號:141207,西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鹽酸(分析純,批號:140205-1,汕頭市西隴化工廠有限公司);95%乙醇(分析純,批號:20141227-1,廣州化學試劑廠);水為超純水。

1.3 儀器 箱式電阻爐(上海華聯環境試驗設備公司恒昌儀器廠);數顯恒溫水浴鍋(常州澳華儀器有限公司); BP211D精密電子天平(Sartorious);電熱鼓風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學儀器有限公司);島津LC-2010CHT高效液相色譜儀。

2 方法與結果

2.1 薄層色譜鑒別 取白花丹粉末5g,加甲醇50mL,回流提取 30min,放冷,濾過,取濾液加入50mL水,混勻后,用三氯甲烷振搖提取2次,每次50mL,合并三氯甲烷液,蒸干,殘渣加1mL甲醇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白花丹醌對照品,用甲醇配制成 0.1mg/mL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15 年版四部通則0502)試驗,供試品溶液15驗,對照品溶液10照品,分別點于同一硅膠 G 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以)-乙酸乙酯-冰乙酸 ( 10∶1∶0.5)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氨水蒸氣中熏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于對照品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紫色斑點。見圖1。

2.2 含量測定

2.2.1 對照品溶液制備 精密稱取白花丹醌對照品10mg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適量甲醇,超聲微熱使之溶解,待冷卻后加入甲醇定容,搖勻后配制成0.1mg/mL的對照品溶液。

2.2.2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白花丹藥材粉末(過三號篩)1g,精密稱定,置于100mL具塞錐形瓶中,加入20mL的甲醇,稱定其總重量?;亓魈崛?0min,放冷后補足重量,過濾并取續濾液5mL至10mL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過0.45,用濾膜,作為供試品溶液。

2.2.3 色譜條件 島津Lab solution工作站;C18色譜柱(250mm×4.6mm,54.);以甲醇-水(60∶40)為流動相;紫外檢測器,檢測波長270nm;柱溫25;進樣量10μL。在上述色譜條件下白花丹醌達到基線分離且與鄰峰分離度大于1.5,理論塔板數大于5000。對照品及樣品的 HPLC 圖,見圖2。

2.2.4 標準曲線的制備精及線性范圍考察 精密量取白花丹醌對照品溶液0.2、1、2、5、10、25μg/mL分別置于50μg/mL容量瓶中,加甲醇稀釋并定容至刻度,即得濃度分別為0.4、2、4、10、20、50μg/mL的白花丹對照品溶液,按“2.2.3”色譜條件依次進樣10μg/mL,測定峰面積,以對照品進樣濃度(μg/mL)為橫坐標X,峰面積為縱坐標Y,繪制標準曲線,計算回歸方程得:Y=43308X-5715.4(r=0.9996)。結果表明:白花丹醌在0.4~50μg/mL白范圍內呈良好的線形關系。

2.2.5 精密度試驗 精密吸取同一濃度的白花丹醌對照品溶液10μL,按“2.2.3”色譜條件進樣,重復進樣6次,結果按白花丹醌峰面積計算,RSD為0.29%,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2.2.6 穩定性試驗 精密吸取供試品溶液10μg/mL,分別在制備后 0、2、4、8、10、12、24h 進樣測定,測定白花丹醌峰面積的RSD值為 0.82%。表明樣品溶液在24h 內穩定。

2.2.7 重復性試驗 取同一批次白花丹粉末6份各1g(過三號篩),按“2.2.2”項下方法制得供試品溶液,按“2.2.3”項下色譜條件進樣,測定白花丹醌的峰面積,計算含量,結果RSD為1.84%。2.2.8 加樣回收率試驗 取已知含量的同一批次白花丹全草粉末6份,各0.5g(過三號篩),精密稱定,別精密加入一定量的白花丹醌對照品,按“2.2.2”項下方法制得供試品溶液,按“2.2.3”項下色譜條件進樣,測定。結果見表2。

表2 加樣回收試驗結果

2.2.9 樣品測定 精密稱取不同產地的三批白花丹全草粉末(過三號篩)各1g于100mL容量瓶中,按“2.2.2”項下方法制得供試品溶液,按“2.2.3”項下色譜條件進樣。同法分別測定不同產地的白花丹樣品中葉和莖部分的白花丹醌含量,結果見表3。

表3 樣品中白花丹醌含量的測定

通過表3可知,白花丹植物莖和葉部分白花丹醌含量差別較大,莖部分白花丹醌的含量約為葉部分的白花丹醌含量的10倍。三個不同產地的白花丹樣品全草、葉、莖部分白花丹醌含量略有區別,其中五指山地區產的白花丹白花丹醌含量略高。2.3 檢查 按《中國藥典》2015版四部通則0832第二法(烘干法)、通則2302、通則2201分別對3批白花丹根、莖、葉的水分、灰分(總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進行測定。由表4、5、6可知,根、莖、葉水分含量差別不大。其中葉的水分含量較高,最高值為13.56%,莖的水分含量較低,最低值為9.39%。不同產地間白花丹的總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差別不大,但是整體上葉中總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均遠大于根、莖中的總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其中葉的總灰分最高值為14.17%;酸不溶灰分最高值為1.02%。根的總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的最大值分別為3.05%和0.44%。莖的總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的最大值分別為5.30%和0.31%。白花丹根的水溶性浸出物(熱浸法)最低值為10.10%;醇溶性浸出物最低值為5.28%;莖的水溶性浸出物(熱浸法)最低值為12.76%;醇溶性浸出物最低值為4.21%;葉的水溶性浸出物(熱浸法)最低值為21.41%;醇溶性浸出物最低值為6.86%。

表4 白花丹根、莖、葉水分測定結果 (n=3)

表5 白花丹根、莖、葉總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測定結果 (n=3)

表6 白花丹根、莖、葉浸出物測定結果 (n=3)

3 討論

本實驗分別考察了乙酸乙酯-石油醚(30~60℃)、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冰醋酸、三氯甲烷-甲醇、石油醚(30~60℃)-丙酮等不同薄層展開體系,結果表明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冰乙酸 (10∶1∶0.5)作為展開劑,實驗結果分離度好,斑點相對位置和重復性好。

本實驗對提取溶劑(甲醇、三氯甲烷)、提取方法(超聲、回流提取)、提取時間進行考察,最終建立了白花丹藥材中白花丹醌的HPLC定量測定的方法為20mL甲醇,回流提取30min。

本實驗對采集的白花丹進行測定,發現海南境內不同產地的白花丹中白花丹醌的含量略有差別,而且葉、莖、全草中白花丹醌的含量差別較大(根因采集數量過少未做含量測定),莖部分白花丹醌的含量約為葉部分的白花丹醌含量的10倍,為后續開發藥材提供指導,若需要提取白花丹中白花丹醌成分最好選擇莖部分。

本實驗采用國家藥典方法,對藥材的水分、灰分、浸出物進行檢查,根據所測結果可知,白花丹根、莖、葉水分差別不大,為了更好地控制藥材質量,建議水分不得過15%;葉中總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均遠大于根、莖中的總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因單獨制定葉中的總灰分不得過16%,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過1.1%;根或莖的總灰分不得過6.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過0.5%;白花丹葉浸出物的測定結果為根、莖浸出物的2倍,故暫擬定,白花丹葉水溶性浸出物(熱浸法)不得低于18%,醇溶性浸出物(95%乙醇)不得低于5.8%;根或莖水溶性浸出物(熱浸法)不得低于9.0%,醇溶性浸出物(95%乙醇)不得低于3.5%。

綜上,實驗建立的海南黎藥白花丹藥材的定性、定量測定方法簡便、準確、穩定、可靠,可為黎藥白花丹質量標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參考。

[1]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60(1)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

[2]曾穎,姚敏元.白花丹的藥理研究及在眼科中的應用[J].中國藥房,1997,8(4):161-162.

[3] 趙霞.不同劑量白花丹醌對豬多形核白細胞中花生四烯酸的代謝產生相反作用[J].中草藥,1996,27(5):315.[4] 趙鐵建,鐘振國,方卓,等.白花丹提取物抗小鼠肝纖維化作用的研究[J].廣西中醫藥,2005,25(4):50-52.

[5]韓建勇,曾鑫年,杜利香.白花丹根提取物的殺螨活性[J].植物保護學報,2004,31(1):85-90.

[6]王久恒,李景強,彭岳,等.白花丹醌研究進展[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2,30(7):1626-1628.

(編輯:梁志慶)

Study on Quality Standards of Hainan Li Folk Medicine Plumbago zeylanica L.

TAN Xiaoyu

Pharmaceutical Institute of Hainan Province, Haikou 570311,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quality standards forPlumbagozeylanicaL.. MethodsPlumbagozeylanicaL.wasidentified by TLC methods. The plumbagin content ofPlumbagozeylanicaL. was determined by HPLC. Determination of moisture, ash and extractives were studies. Results Preliminary study on Quality Standards ofPlumbagozeylanicaL.. TLC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lumbagin by HPLC were established.Determination of the moisture, ash and extractives from roots, stems and leaves respectively. The plumbagin content of stems is about 10 times of leaves. Results of moisture is not different in roots,stems and leaves. Total ash and acid-insoluble ash of leaves is higher than other parts. Extractives of leaves is twice of roots and stems. Conclusion The method s accurate, reliable and stability can be used for the quality standards ofPlumbagozeylanicaL..The results can be used to further study.

PlumbagozeylanicaL.; TLC; Plumbagin; Quality Standards

2016-10-10

海南省社會發展科技專項(SF201459)。

譚小玉(1989-),女,漢族,本科,研究實習員,研究方向為海南黎藥質量標準研究。E-mail:tan_xiaoyu@126.com

R248.1

A

1007-8517(2016)24-0021-04

猜你喜歡
浸出物白花溶性
骨疏寧片浸出物測定方法研究*
隴西白條黨參浸出物含量分級標準研究
脂溶性維生素:營養需求之外的功能
黔產丹參脂溶性成分的研究
不同產地黃精品種的成分分析
白花敗醬草總皂苷提取純化工藝的優化
焦慮
還會睡在爸爸媽媽房間里呢!
沖泡條件對綠茶水浸出物含量及感官品質的影響研究
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