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海爾蛇吞象:收購GE能成功嗎?

2017-01-07 21:40雪球財經
股市動態分析 2016年24期
關鍵詞:市場份額代價海爾

雪球財經

青島海爾(600690)收購GE,讓筆者想起當年聯想鯨吞IBM PC的案例,后者當然是個成功的案例。但海爾在現在這個時點舉債巨資收購GE,會不會消化不良,甚至被跨國整合和債券拖入泥潭?

筆者認為這種可能性很大,有以下幾個原因:

收購代價昂貴

這次收購的代價非常昂貴,且看不到明顯的協同效應,更像管理層一次豪賭。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海爾這次收購的代價。在海爾收購前,伊萊克斯曾嘗試以33億的代價收購GE家電,但被美國政府否決,理由是收購后可能會形成壟斷地位。

我們看看市場份額,在美國市場惠而浦市場份額最大,達到35%。而伊萊克斯和GE的份額均為20%左右。也就是收購后,伊萊克斯一GE的市場份額達到40%,而前兩大的玩家的市場份額達到75%。寡頭壟斷的利潤自然會大幅提高,這是個常識,所以GE家電賣給伊萊克斯的代價并不會低,因為原來的股東很容易算出合并后的利潤改善,并把他折現到出售的代價中。

而海爾收購GE家電,不但支付了55億美元,較伊萊克斯收購價格高60%,而且沒有伊萊克斯那么明顯的協調效應。從調研了解的信息看,海爾自己也沒法說出協調效應在哪里,唯一靠譜的是未來幾年采購上潛在的協同效應能達到10億元??紤]到海爾本身的巨大的體量,對任何供應商都已經相對強勢,聯合采購的意義有多大,筆者還是表示懷疑。

我們看看定量的估值,由于GE只披露的EBIT和EBITDA,我們只能通過EBIT去推算凈利潤。2015年的EBIT是3.4億美元(2013-2014分別為1.8/2億美元)。由于美國市場已經非常成熟,行業成長性較差,盈利波動取決于新房購買及整體宏觀經濟情況,估計EBIT未來維持在3億美元左右水平。由于收購的是GE家電的資產而不包括負債,利息假設為0,假設所得稅為33%,對應的凈利潤為2億美元。也就PE相當于27倍。

如果從EV(市值+凈財務負債-現金)/EBITDA的角度看,國內三大白電的估值大約都在6-8倍之內,而收購的GE家電的ev/三年平均ebitda大約是12倍。

背上沉重負債

這次收購一次花掉所有積蓄,并背上沉重負債。由于這次收購主要是通過國開行的33億美元貸款而不需要增發,海爾的負債率會有明顯的提高。

三大白電公司中,海爾本來的現金儲備最少,此次除了33億美元貸款外,還有21億多美元支出,大約對應140億人民幣。海爾賬上僅有250億現金(還有30億有息負債),考慮到日常運營還要保留數十億的現金,歷史上積累的家底基本這次一次就全部花掉。

而盡管國開行的美元貸款的利率不高,約為3%,對應每年新增1億美元的利息支出,但潛在風險是人民幣會不會進一步貶值。即使是最樂觀的預測,人民幣未來2-3年年均貶值2-3%是很有可能的,也就是考慮匯率虧損,每年實際利率是2億元。

在沉重的債務負擔下,海爾對GE的整合和運營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什么是豪賭?可以說這次海爾提供了一個樣本。

業務優勢不穩固

相比于格力在空調領域的地位,以及美的在調整以后的在各個戰線的全面復蘇和領先,海爾國內業務的優勢并不穩固,基地市場處于被攻擊的狀態。

個人感覺這與海爾的戰略思想有關系。近幾年張瑞敏所提出的海爾的管理方式讓人摸不著頭腦,比如“企業平臺化、員工創客化、用戶個性化”,人單合一的2.0時代。但家電本質上還是大規模、成本領先的制造業,這種過虛的管理思路導致海爾的經營上缺乏沖勁。海爾在優勢品類的市場份額一直無法提高,冰箱的市場份額一直維持在20%多,而對手的份額反而持續上升。這和美的、格力在優勢品類不斷壓制對手,市場份額逐年提升形成鮮明對比。

接下來幾年,筆者估計,隨著美的和科龍調整完后,這兩家將在海爾利潤占比最高、利潤最豐厚的冰箱領域會對海爾發起挑戰。這樣海爾的經營壓力會增加,甚至有可能在5年內市場份額被趕超。

而收購GE后,海爾的管理層精力無疑會被分散,面臨國內海外雙線作戰,國內競爭對手崛起,海外整合牽涉精力。而負債大幅提高后,運營的壓力增加,難以承受短期的盈利下降,這將帶來戰略上的弱點。

當年聯想豪賭IBM最終證明是成功的,海爾作為中國最優秀的企業之一,以筆者個人而言,自然希望看到張瑞敏的傳奇能夠延續。

但種種事實都表明擔憂并非沒有道理,我們只能拭目以待。(作者ID:nekk)

猜你喜歡
市場份額代價海爾
海爾卡奧斯:時代面前,當仁不讓
上海市各財產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市場份額表(2017)
愛的代價
代價
海爾變革
內地市場份額接連下滑,聯想手機怎么了?
成熟的代價
海爾:世界新標
第二季度服務器銷售額創13年新低
代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