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課證賽融合”的高職《基礎會計》課程教改研究

2017-01-07 18:07陳莉崟
財會學習 2016年23期
關鍵詞:基礎會計任務驅動職業教育

陳莉崟

摘要:《基礎會計》課程是會計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也是會計學科體系的入門課程,同時,基礎會計的理論知識體系和操作原理也是會計證考試及高職會計技能大賽核心內容。論文以實現《基礎會計》課程“課證賽融合”為目標,針對目前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一些教學設計及教學方法方面的改革措施,以提高課程教學效果,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技能及職業綜合素養。

關鍵詞:基礎會計;任務驅動;職業教育

《基礎會計》作為高職會計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具有專業基石和職業引導的雙重作用[1],是整個會計學專業課程體系的核心,基礎會計知識、理論的掌握直接影響學生對會計學專業其他課程的學習,甚至影響學生能否成為一個合格的會計工作者[2]。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是從事會計工作的上崗證,會計技能大賽則以崗位為依托培養學生的職業工作能力和技能。課、證、賽融合,體現了“資格與能力并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人才培養理念,是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然而,作為會計學專業的入門課程《基礎會計》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面對的授課對象是沒有任何會計實踐經驗的大一新生,對企業的部門設置、工作流程、經濟業務缺乏直觀、感性的了解,傳統的教學過程偏重于理論講授,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該課程枯燥、抽象、學習難度大。因此,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應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要求,轉變教學觀念、變革教學方法勢在必行。

一、《基礎會計》課程教學現狀

《基礎會計》課程主要介紹會計的基本原理,即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但因其專業性強、內容繁瑣枯燥,加之教學過程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因而令許多同學望而生畏,失去學習的興趣。

(一)教材內容缺乏創新性

我國目前的會計基礎教學類教材很多,教材內容編排相似,主要包括:總論,主要介紹會計起源與發展、職能與目標、會計核算方法等;賬戶與復式記賬;制造業企業主要經濟業務的核算;賬戶分類、會計憑證、賬簿、財產清查、報表及賬務處理程序;會計工作組織及會計規范等。即使是教育部“十二五”規劃教材或者明確表明適用于高職高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性質的教材,其內容也沒有更實質性的改進和創新。

(二)課程教學實施缺乏科學

人類的認知規律一般是遵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到實踐的過程,國外的很多會計類教材,在開篇學習知識點之前,通過介紹一下會計職業和會計崗位的簡短內容來引入正文的學習,而傳統的《基礎會計》課程教學一般都是根據教材編排的順序,首先講授會計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再按照會計工作核算流程,按“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的順序逐步講解。這種講解方法遵循順向思維,學習過程中,在沒有任何專業知識鋪墊和缺乏職業感性認知的情況下,學生有種被牽著鼻子往前走的感覺,所以經常發現學生剛剛接觸這門課程時抱以滿腔熱情,學到后來感覺越來越吃力,學習興趣也逐漸消退,甚至出現厭學情緒,使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影響到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甚至影響到學生對會計職業的認識。

(三)學生學習缺乏自主性和主動性

目前專業課程的教學依舊是傳統方式占主導,“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單方面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教學方法單一。在課堂上,教師比較關注知識和概念的灌輸,側重于會計處理的細節,對企業日常發生的經濟業務大都是用語言文字描述的,沒有用會計語言轉換,在這種教學模式下,理論和實際脫節,知識水平和職業技能無法有效對接,使學生不單缺少足夠的職業判斷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學習積極性不高,更缺乏自學和靈活運用的能力。

二、《基礎會計》課程設計改革

《基礎會計》是會計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但是不管是從教材的編排,還是教學過程的實施,傳統的教學都存在很多與學生學習規律不太相符的地方,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因此,結合學情,根據企業對會計人才的知識、素質、技能要求重新設計教學方案已勢在必行。

(一)以職業認知為先導明確課程學習目標[3]

課程學習目標是教師備課和學生學習的導向標。由于大一新生對會計工作缺乏感性認識和理論支撐,學習目標不明確。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開展會計基礎理論教學前,給學生進行一個職業認知的普及,通過沙盤演練或是企業參觀等方式,讓學生了解會計的工作內容及工作流程,并告知學生基礎會計課程相關內容在工作過程中的體現,從而讓學生明確基礎會計的課程性質和學習目標,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開展學習。

(二)以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考綱為依據組織教學內容

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提出職業院校要推動“五對接”,強化職業教育的技術技能積累作用,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會計從業資格證是從事會計工作必備的一種資格證書,也是從事會計工作必須具備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條件。以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考綱為依據組織教學內容,將上崗證考試內容及要求納入課程教學過程,課證融通,實現職業要求與學習內容的有機融合。

(三)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方案[4]

現代職業教育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因材施教。因此在《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從學生的視角出發,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素質,充分備課,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任務驅動、逆向思維等方法,借助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喚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實踐活動去掌握專業知識、熟悉工作規范,形成職業技能。

(四)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實施教學過程

《基礎會計》是一門集會計核算方法體系和實際操作能力于一體的專業基礎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崗位基本技能和職業綜合能力,同時為學生學習后續專業課和從事財務會計業務及其他經濟管理工作奠定基礎。該課程一般開設于大一第一學期,對新生來說,純粹的會計理論知識既抽象又難懂。所以,我們要打破追求學科知識系統性的思路,在職業認知的基礎上,按工作過程的實際需要來設計、組織和實施,突出工作過程在課程框架中的地位,并以會計崗位群為依據,進行會計工作過程分析,結合會計職業能力需求分析,設置項目化任務,再以工作任務為驅動設計課程教學模塊。通過“項目導向”與“任務驅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將工作過程轉化為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提高會計理論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及職業崗位適應能力,從而體現高職教育開放性、職業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并為會計技能競賽奠定扎實的基礎。

(五)以崗位能力評價為核心建設課程考核評價體系

目前學生成績的評定主要是以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按百分比簡單計算出來的總評成績來量化考核。以崗位能力評價為核心的成績評價體系,全面考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綜合表現,制定相應的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既考核學生對會計工作崗位所需的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專業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又能對學生知識應用、操作規范等職業素養進行過程考核, 同時增加考核的評價主體,使考核評價伴隨學習的全過程,既符合高職會計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又能夠減輕學生的期末考試壓力。

三、《基礎會計》課程教法改進

教學方法的改進也是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舉措,一個好的設計方案必須通過行之有效的實施方法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改革也是如此。結合《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設計改革思路,在教學方法上我們主要實施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改進:

(一)愛上學習——變“先理論后實踐”為“寓理論于實踐”

現行的《基礎會計》教材不管出自于哪個版本,其基本內容都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紹會計基本理論,包括會計概論、會計科目與賬戶、復式借貸記賬法等基本知識、原理和方法;第二部分則是從填制會計憑證、登記賬簿,到編制會計報表等賬務處理程序實操內容。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大多采用先理論后實踐的方法按教材順序進行授課,而且由于理論知識部分是會計資格考試考核的重點和難點,所以學時分配相對比較多;由于受新生軍訓、國慶長假等客觀因素的影響,而總課時又有限,第二部分的實務操作由于時間緊教師通常是讓學生填幾張會計憑證、登幾頁賬簿、了解一下報表便草草了事。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導致學生學習興趣逐漸消退,甚至第一部分理論還沒講完,就已經有一部分學生對該課程懈怠了,從而影響學生對會計職業的認知。為了讓學生自始至終保持對《基礎會計》課程的學習熱情,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就要突破教材章節的限制,將實踐教學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利用會計專項實訓軟件和網絡資源,運用逆向思維、翻轉課堂等方法,讓學生在“做中學”,寓理論教學于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愛上學習。

(二)自主學習——以任務為驅動的逆向思維教學法[5]的應用

《基礎會計》課程以任務為驅動的逆向思維教學法是建立在會計職業認知的基礎上的。該方法的實施是從會計工作成果——報表入手,反推會計工作業務流程,引導逆向思維,讓學生了解完成目標任務需要解決的問題,再帶著疑問不斷地追根究源,最終尋找到知識的起源,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他們明確學習目標,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求知,從而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三)快樂學習——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改進教學

在《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純理論講授或是實踐的操作往往很枯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會產生厭倦情緒。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在傳統教育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學校辦學優勢,利用互聯網+思維和技術,將在線教育碎片化學習、隨時學習、循環式學習等優點融合到傳統教育,構建線上基礎知識、理論學習和基本技能培訓與線下答疑解惑、綜合素質培養相結合的O2O教學新模式,延伸學生的學習時間,拓展學生的學習面,并借助一些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微課、趣味游戲、翻轉課堂、動畫等,以提高教學效果,夯實學生的專業基礎和專業技能,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及職業綜合素養。

四、總結

《基礎會計》是會計專業的入門課程。入了門,學生的會計學習過程會輕松自如,如果入不了門,學生就會越學越煩躁,以致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和動機,最終放棄專業課程的學習。所以,為了引導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我們需要步步為營,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突破傳統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寓理論于實踐,通過任務驅動等方法實現課證賽融合下的《基礎會計》教學實施,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因材施教的現代職教理念,讓學生愛上學習、自主學習、快樂學習。

參考文獻:

[1] 李慧敏,胡珊珊.論體驗式教學在高職《基礎會計》中的應用[J]. 職教論壇,2013(26):26-27.

[2] 賈榕泉.應用型本科基礎會計教材調研[J]. 財會月刊,2013,8(下):127-128.

[3] 梅梅.學習者視角下《基礎會計》教學:問題及應對策略[J]. 職業技術教育, 2014 (17):55-56.

[4] 吳燕.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基礎會計》實踐教學新模式[J]. 財會月刊,2012,8(下):93-95.

[5] 趙平峰.結果逆推法下的《基礎會計》教學方法改革[J]. 財會月刊,2012,7(下):94-95.

(作者單位:蘇州高博軟件技術職業學院)

猜你喜歡
基礎會計任務驅動職業教育
項目教學法在《基礎會計》教學中的應用
高職高?;A會計實踐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
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在電子技術課程中的應用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網絡應用服務管理》教學中的應用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任務驅動, 啟發學生自學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