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造陜西紙媒移動直播的歷史

2017-01-09 22:03姬娜
今傳媒 2016年12期

姬娜?

摘 要:2016年7~8月,三秦都市報全媒體首發的《一顆糖苦了兩個家—— 陜西娃被拐24年后 竟在湖北監獄找到》[1]系列報道,沖上熱搜榜,不僅引發陜鄂豫三地媒體聯動,全國幾十家媒體跟進,而且創造性地開創了陜西省傳統紙媒進行移動視頻直播的記錄,60萬人收看在線直播。傳統報紙媒體“玩”移動直播,為探索其背后的故事,本文從具體實踐案例說開去。

關鍵詞:紙媒移動直播;“一顆糖”;創造歷史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12-0120-02

一、《一顆糖苦了兩個家》系列報道

1.概述?!按蠹液?,我是三秦都市報記者……”一根自拍桿,一部手機,一個耳機,4G網絡和直播軟件,三秦都市報全媒體記者的移動視頻直播報道開始了。累計直播時長約5小時,在騰訊新聞、映客平臺上,60萬人在線觀看視頻直播——《一顆糖苦了兩個家 陜西娃被拐24年后竟在湖北監獄找到》。

本組報道新、奇,很有吸引力,語言生動,猶如小說連載,非常有感染力,有新聞厚度。聚焦打拐話題,引發相關部門重視和反思,也提醒民眾如何進行防范,并讓被拐后走上犯罪道路的孩子接受再教育,監獄方表示當事人積極改造爭取減刑,使得負能量轉變為正能量。

最主要的是讓媒體融合走向新高度.傳播方式新穎,全媒體發力,報紙、網站、微信公眾號、視頻、H5展示,讀者、網友不同人群都看愛,尤其是進行網絡直播,創造了陜西紙媒移動視頻直播的歷史。這也是三秦都市報媒體融合進行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探索。

2016年8月15日,陜西省委宣傳部對三秦都市報此組報道專門進行了新聞閱評[2],給予高度肯定和贊揚:在全社會高度關注解救被拐賣兒童的今天,三秦都市報充分進行報網融合聯動,十多天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現了背后故事,鞭撻假惡丑,頌揚真善美,演繹了人間真情。

2.具體實踐。2016年7月24日晚,“一顆糖毀兩家,陜西娃被賣河南,24年后竟在湖北監獄!更離奇的是……”三秦都市報公益記者微信公眾號配文圖視頻率先發布此消息,頓時刷爆朋友圈,2分17秒的《關愛受拐兒童 喚醒回家之路》視頻,當時播放次數超6.8萬,催人淚下。

7月25日,三秦都市報以《一顆糖苦了兩個家 陜西娃被拐24年后 竟在湖北監獄找到》為題進行了報道。24年前,渭南合陽5歲男孩楊博,因為一顆糖,被拐賣到河南,父母和爺爺四處尋親未果。24年后的2016年7月,父母接到當地派出所通知,娃找到了!就在一家人沉浸在痛哭流涕的幸福中時,一個消息猶如五雷轟頂:娃在湖北的監獄里,因為搶劫、綁架等罪行被判16年有期徒刑,刑期至2029年12月17日止。

此消息見報后,在全國引起轟動。7月26日,三秦都市報刊登《爺孫倆是怎樣被拐的》一文,進一步報道這家人的離奇經歷:90歲的爺爺楊喜來,當年被人從河南拐賣到陜西渭南,孫子楊博又被人從渭南拐賣到河南,因為經歷過所以懂得,爺爺走遍全國多地當叫花子尋找孫子。

7月27日,刊發《楊博被拐心路歷程曝光——“一個男的給個糖,醒來就在火車上了”》消息,楊博很渴望找到親生父母,每逢節日都大哭一場,在全國公安部“打拐”DNA數據庫中,他的求助是幼時被拐賣、成年后主動尋找親生父母的第一例信息數據。

一家媒體的報道,引發陜豫鄂三地(楊博生父母所在地、養父母所在地、犯案地)媒體聯動(陜西三秦都市報、河南大河報[3]、湖北楚天金報[4]),并在全國范圍內影響巨大,中央電視臺(4個欄目組)、北京青年報、重慶晨報、新京報等多地媒體跟蹤報道。全國各地上萬網站、微信、APP等爭相轉載。

7月28日,追蹤《楊博到底犯了啥罪——陜西湖北河南三地媒體聯動報道》;7月29日報道《楊博積極改造渴盼認親》;7月30日,省公安廳打拐辦“特事特辦”,《DNA身份確認通知書昨下達 父母將去湖北認子》;7月31日又從《三個兒時玩伴的回憶——楊博被拐是童年的夢魘》角度進行解讀;8月1日揭秘《為何24年后才找到——警官記錄張四海5個月尋親記》,提醒家長如何防患于未然,并告知是何原因導致遲遲24年后才找到,引發打拐系統思考。

到此時,三秦網、微博、公益記者公眾號、h5頁面、小視頻等PC端、手機端關于《一顆糖苦了兩個家》系列報道,關注量超60萬人次。輸入“陜西娃被賣河南,竟在湖北監獄找到……”字樣,百度顯示所搜相關結果830000條。

歷史就這樣被創造了。8月3日~4日,三秦都市報記者乘大巴車跟隨楊博認親團,從西安前往湖北監獄認親,3日乘坐大巴車時打開手機,在映客平臺上進行網絡視頻直播,4日抵達范家臺監獄門口,又打開手機,在騰訊新聞上直播,短短幾小時收看視頻的網友突破600000人,評論留言上萬條。開創了陜西紙媒移動視頻直播的先河。

此過程體現在8月5日的三秦都市報報紙上,頭版文圖并茂《一個響頭磕地上,一雙新鞋穿腳上,娘盼兒穿新鞋走正道》,2版、3版分別以《29年才知自己的生日——楊博妻子邀公婆到河南看孫子》,《60萬人看本報尋親直播——三秦報全媒體首發報道關注破120萬+》為題,進行了兩個整版的報道,監獄特批,一家圓滿認親,楊博雙膝跪地,母親為其穿新鞋囑咐他走正道,楊博妻子邀請公婆到河南看娃……

二、創造陜西紙媒移動直播的歷史及其思索

2016年,被稱為網絡直播元年。papi醬在直播,傅園慧也用盡“洪荒之力”做直播,從游戲到化妝,從做飯到唱歌,豐富的內容和貼近生活的風格使網絡直播成為大眾新寵。

不再是用文字通過微博快速報道,不再是用圖片滾動報道,也不再是用攝像機拍攝剪輯后報道。一根自拍桿,一部手機,一個耳機,4G網絡和直播軟件,記者除了采訪文字、攝影攝像外,多的一個身份——網絡主播。地點也沒有限制,在高速路上,大巴車上,監獄門口。

提前沒有任何策劃,多少有些“倉促”的首秀,為何會有60萬人關注?作為從事紙媒報道10年的筆者,也是此組新聞報道的當事記者,分析思索如下。

1.傳統紙媒的“內容為王”。8月4日,早晨,暴雨。幾乎兩天兩夜沒休息的筆者,兩次被暴雨襲擊,衣服濕透了兩次,又穿著風干,直播3個多小時。梳理網友們的評論發現,備受關注的首要原因是傳統紙媒的“內容為王”。網友“清漆”:陜西娃5歲被拐河南,24年后在湖北監獄,爺爺當年也是從河南被拐賣到陜西,還有比這更離奇的人間悲劇嗎?現實永遠比電視劇更曲折!網友“流星雨”:我的眼淚就像直播里面下的雨一樣,我孩子問我干嘛了?我被直播的內容感動了!

2.“直播讓新聞離我們更近了”。除了內容為王外,第二個原因便是直播讓新聞離我們更近了[5]。

網友“默默”:之前很討厭看“新聞聯播”,是因為人們都吐槽它,“前十分鐘,領導很忙,中間十分鐘,人民生活過得比蜜還甜,后十分鐘,外國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如今,網絡視頻直播新聞現場,我們看到的是真實的現場,沒有后期加工編輯,讓新聞離我們更近了,完全原生態,更有現場感細節。

網友“玉宇”:很多電視節目和新聞,都是經過后期編輯制作,我們只看到了部分內容(人家想讓我們知道的內容)。直播時,看到記者冒雨,衣服濕透,報紙也淋濕了,拿著自拍桿3個多小時,剛開始監獄不讓進去,記者們一旁“斗智斗勇”,真的覺得記者是份苦逼的工作,改變了之前印象中的光鮮亮麗。雖然在汽車上直播時畫面有抖動,信號不好,但是,這才是真實的事實,我愛看!

3.“我不是局外人 我不是一個人”。第三個原因,便是網友稱的“我們都不是局外人”,都可以參與到新聞互動中來!即時評論互動,彈幕,不僅是網友的交流互動,內心情緒的表達,也是對直播的建議和引導,即時說出來想要了解什么,記者可以“投其所好”采訪報道。參與其中,發表自己的觀點,有種親歷感,這也是觀眾持續關注的重要原因。

不是拿一份印刷好了的報紙在看,而是在直播的同時,網友可以隨時評論,直接參與新聞互動,很有可能網友提問的話被印刷在報紙上。當然,網友還可以贈送“虛擬禮物”的形式為主播打賞、點亮。

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剛看視頻直播的網友,發現記者直播時笑了一下,他立即評論:“真不知道這個記者怎么想的?有沒有同情心?還能笑得出來?”記者看到后,立即在直播中進行了解釋:“這些天來,我見證了他們的哭、無奈、懊悔和沉思。因為懂得,因為24年的不易,所以這個笑是無數淚流后的一個表情。對楊博家人來說,苦苦尋找了24年,一直不知孩子是死是活,盡管最終知道孩子在監獄,但對他們來說,這個結果遠遠好于孩子被拐后遇害。所以,他們在監獄門口笑的時候,我也跟著他們笑了,他們說認親后,孩子好好改造,以后還可以一起團聚,這是一種希望?!边@位網友聽了后,立即送上鮮花表情:“這是最有愛的直播!”

網友不僅和主播互動,網友之間也可以進行互動。簡單而言,“同步”的快感。就在你念頭剛剛閃過,就會發現已經有人刷出了自己想要表達的彈幕了。如果用一句足球界流行的話語來評價,那么就是“你不是一個人!不是一個人!”網友“7”問:這個張四海判了多少年???網友“女漢紙”立即回復:16年。

4.“報紙+直播” 相得益彰。綜上所述,“報紙+直播”創造陜西紙媒移動視頻直播歷史的這組新聞系列報道,演繹了一次深度和時效性的完美結合。本次對認親的報道充分利用了直播的時效性、報紙的深度、受眾意見的廣度實現了三維立體播報,前方的直播具有現場感,時間、地點、周圍環境清清楚楚,告訴受眾認親的最新進展,何時出發,何時到監獄,家人心情;報紙緊隨其后,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和細節部分,用文字講故事;隨后搜集網友不同評論,擴展新聞觀點廣度,最大程度保證了新聞的時效性、深刻性和全面性。

此次報紙加直播,既充分發揮了三秦都市報內容生產的優勢,又很好利用了移動直播這一新媒體技術和手段,相得益彰。從大的層面來講,把三秦都市報的核心競爭力和優勢,與互聯網的平臺渠道、技術優勢,更好地融合和嫁接。

三、結 語

當然,取得巨大成功的背后,也存在不足需要繼續完善。相比傳統采訪,做直播更加辛苦,采訪的同時要兼顧直播,而且,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么狀況,在新聞事件面前,記者和網友等于在同一起跑線上,要有現場的隨機應變能力。 由于首次嘗試直播,高速路上信號不好,跨省流量,手機電量……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問題全部是大問題,全部要考慮進去,做到直播無后顧之憂。

參考文獻:

[1] 一顆糖苦了兩個家——陜西娃被拐24年后 竟在湖北監獄找到[N].三秦都市報,2016-07-25.

[2] 兩位目擊者回憶楊博被拐一幕[N].三秦都市報,2016-08-19.

[3] 24年尋親路多少曲折多少痛[N].大河報,2016-07-28.

[4] 24年后在監獄找到被拐的兒子[N].楚天金報,2016-07-26.

[5] 紙媒也玩視頻直播!新京報在下一盤多大的棋[N].新京報傳媒研究,2016-05-05.

[責任編輯:東方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