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流通業對擴大內需的作用機制及發展對策

2017-01-10 15:55焦豫
商業經濟研究 2016年24期
關鍵詞:流通業流通消費

焦豫

◆ 中圖分類號:F724 文獻標識碼:A

■ (成都理工大學旅游與城鄉規劃學院 成都 610059)

引言

目前我國國民經濟正處于高速增長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經濟結構與資源配置不合理的問題,內外需求不平衡極為明顯。近年來我國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產品出口,內需較為不足,國內消費比例較小,投資與消費不成正比,國內需求過低不利于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采取措施去有效擴大內需,是目前促進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當務之急。毋庸置疑的是,流通業將在擴大內需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流通對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起著極大的作用,它貫穿于社會生產過程的各個方面。在我國,第三產業包括流通行業和服務業。流通行業又由物流業、零售業、酒店服務業等組成。上述行業的發展與社會消費市場的發展擴大關系密切。這些行業的發展變化將會帶來市場消費方向的轉變,流通業可以很大程度的影響到市場消費,從而改變我國整個社會的內在需求。通過調控流通業的發展方向和構成結構,可以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消費水平和消費方式。最大程度的釋放流通業在促進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中的作用,對擴大我國內需和提高國民消費水平具有重大實際意義。

流通業對擴大內需的作用機制

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狀況表明,流通業在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方面的貢獻,主要為以下方面:

(一)流通的過程可以引導市場需求逐步平衡

從政治經濟學中可以得出:供需矛盾長期存在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商品從生產到投入消費市場的階段,供求是否平衡呈現出不確切的狀況,較為反復。市場供求的平衡需要在流通業不斷的運作中實現,同時流通業也不斷的改變著生產和消費的關系。而且流通業能不斷影響生產和消費,流通業通過流通過程掌握市場需求變化并向市場傳遞,從而影響了生產的數量和生產種類,也可以不斷督促企業生產的自主研發創新,拉動內需。以上的過程共同作用于供求關系,最終的目的是進一步實現市場出清。我國市場經濟體制處于不斷發展時期,內外需求對供求的影響也日益增大。企業生產的數量,種類幾乎是完全是由市場需要決定的,即“由需而產”。企業所掌握的供求信息大都來自于流通領域,以參數為形式表現出來。由此得出,流通業影響著生產領域的生產數量和經營方向。流通業使商品由生產部門流向消費者手中,拉動整個社會需求。在產需平衡的要求下,流通業通過控制供求平衡而影響消費狀況。近年來流通產業正在積極謀求發展,從而也拉動了國內消費需求增大,表現為物流業在商貿服務業的服務質量不斷改善提高,豐富了消費方式,從而增加了國內消費總量。流通在這些變化背后有著強大的橋梁作用,流通使生產方面及時適應市場需要,在掌握分析市場需求的前提下合理擴大生產,以有利于供求之間平衡。流通業在流通過程中不斷掌握市場在各個層面的變化,不斷影響生產和再生產。同時又以加大生產自主研發新產品的力度刺激消費量,使生產到消費過程的效率提高,從而不斷拉動國內外內市場需求。

(二)流通業通過促進效率提升以不斷擴大內需

一個產品之所以可以從生產走向消費,中間經歷多個流程。其間每一個流程必然會考慮到花費的時間與費用等交易成本。商品交換需要較高的效率,也就是要控制交易成本的高低,因為交易成本還會影響從生產到消費過程中的經濟循環效率。流通業的存在使產品不斷轉讓成為了可能,它起了必不可少的橋梁的作用。流通業的快速發展也就是橋梁身份的作用不斷強大。產品交換的方式類型多樣化,也就意味著從生產到消費的交易成本下降,交易的循環效率的提高,交易的循環效率提高也有利于商品能快速安全到達消費者手中。整個過程有助于拉動內需,擴大消費。在我國,流通產業與許多的產業密切相關,與制造業的關系更是緊密。對我國2010年投入產出表分析顯示,2010 年運輸郵電業的前向總關聯度是2.4243,后向關聯度大約1.7310;零售、批發以及住宿餐飲業的前向關聯度為1.6511,后向關聯度為1.0993,可得出我國流通業與其它行業聯系緊密的結論。近年我國各個制造業的總體規模日益擴大,造成了制造方面對原材料的需求量猛增,流通業再次發揮了橋梁作用,極大了提高了原材料交易流程的效率,從而優化了原材料交易和市場消費的交易途徑,間接的增加了市場的交易量。一次可以得出結論,流通業的完善發展可以有效的拉動內需,提高社會市場交易運行的效率,也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途徑之一。

(三)流通業通過促進國內就業進而不斷擴大內需

社會學中的分工理論表明,流通業不斷完善可以促進產業內部行業的精細劃分。不同行業對勞動力的素質要求不盡相同,從而也優化社會就業環境。從2003 年至2012 年,批發零售行業的勞動者增加了約1.5 倍。隨著第三產業規模不斷擴張和交通日益發達,進城務工的農民越來越多,提高了城鄉整體的就業水平。專家學者普遍認為,就業收入和消費密不可分,就業水平高可以極大程度的擴大內需,就業是民生之本,立國之本。與人們的日常利益息息相關,經濟的發展也與就業存在互動關系。就業水平的不斷提高可帶來居民純收入大幅增長,同時也刺激了他們消費能力的提高,整個社會的消費水平得到內需有效拉動。因此,擴大就業規??梢源龠M流通業的發展,同時帶動國內需求。

(四)商品貿易行業豐富了城市的職能

首先,商品貿易行業的交換和流通都需要完善的交通條件做基礎,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商品貿易行業大大促進了城市交通的發展。而先進的交通網絡不僅對塑造城市的良好形象有所幫助,還方便了城市和其他城市之間的溝通、城市和農村之間的溝通、城鄉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同時,交通網絡方便了城市中居民的出行,方便了他們的購物和交際活動,對于拉動城市與城市間的經濟貿易往來、提高城市內居民消費水平意義重大。其次,由于城市商品貿易業的發展,城市商品進行貿易和流通的場所也因此得到進一步完善,進而形成集聚效應,拉動消費,也能以此為契機,帶動周邊經濟的發展。

通過上文分析來看,所謂的商品貿易,并不是一成不變、靜止不動的,商品在交換中不斷地改變其擁有者,這也是商品交換的實質。商品的交換不是私自、個人的行為,而是有著大范圍的社會基礎的,是由社會來供給,而社會對其也是有需求的,所以商品的貿易流通能夠拉動內部需求。而細究其緣由,可以從這幾個方向來看:首先,流通貿易促進了交易過程,并使得其供需趨向平衡。所謂的交易不過就是供給和需求之間的轉換,對于商品,擁有者就是供給方,消費者就是需求方,一旦雙方處于不平衡位置,就會出現供大于求或者供不應求的情況,造成買方市場和賣方市場失衡。而流通貿易會緩解這樣的關系,由于有便捷交通網絡和流通渠道,世界各地的商品都可以購買,都能夠售出,這樣就相當程度地緩解了買方市場和賣方市場這兩種不平衡狀態。其次,通過流通,商品交換更加便捷高效?,F今經濟全球化,人們早就不滿足于僅僅購買身邊的商品了,而在以前,很多商品來自大洋彼岸,由于沒有高效的流通渠道,其運輸費用和運輸時間都疊加到了最終的價格上,大大超過了商品本身的價值。而現在,多條便捷高效的流通渠道被開發出來,只需要在網上輕輕一點鼠標,在短時間內,商品就會送到消費者手中,這得益于流通的高效發展。最后,流通能夠大力推動內部需求,最終實現消費水平的提升和經濟的增長。由于流通對消費的促進,消費水平會隨著流通水平而上升,這正是貿易流通價值的體現。

當前國內貿易流通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國內貿易流通水平不高

近年來,國內的貿易流通業發展迅速,給消費者和企業帶來了很多益處。但就現行水平來說,國內的貿易流通水平還未達到國際標準,離國內廣大消費者和企業從業者的期望還有很大距離。就當前國內貿易流通業的現狀來說,相關產業還仍處于萌芽階段,缺少大企業,多是一些小企業集中于零售、物流、食品等方面,影響力非常有限,而且也難以對其他領域有促進作用。 一份關于國內前500名民營公司的分析報告稱,當前國內的公司很多還未轉型,仍有五分之四的公司死守在工業等舊產業上,而服務業等新興產業被徹底地冷落了。當然,國內的貿易流通業不可能在短時間就扭轉局面并做大做強。有數據表明,2012年,我國所有零售業的銷售額加起來所占所有類別企業的銷售額比重還不及沃爾瑪公司一家公司所占的比重。而如蘇寧、國美等家喻戶曉的大企業,雖然在國內做出了成績,但其交易額也僅僅占沃爾瑪的1/17左右。同樣是2012年,國內前100名公司的銷售總額還沒有超過同年沃爾瑪的銷售額業績,僅僅為其75%而已。該數據說明現階段國內貿易流通業的水平,還無法在國際上爭得一席之地。

(二)國內的流通業效率亟待提升

作為連接商品生產與交換的紐帶,流通業在國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事實上,在效率方面,國內的流通業還做得不夠。一般來說,會以流通效率來判斷貿易流通業是否便捷和高效,這其中既包含了物流的速度和質量,也包括了資金的流轉速度等等。而從指標上來看,這方面國內的流通業還較薄弱。當然,不少的專家學者早已注意到了這一點,在不少經濟論壇上,一些學者就提出對國內貿易流通業的機制進行改革和創新,其中不乏真知灼見。但遺憾的是,流通貿易在我國的發展時間并不長,并不能在短時間內做出巨大的改進。同時,我國在這方面的經驗和本身的實力還不足,很多措施無法獲得很好地效果。國內貿易流通業在效率方面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國內很多重工業和輕工業制造業是非常需要便捷高速的物流進行運輸,但由于受技術水平和傳統觀念所限,相當數量的大中企業還是依然使用傳統的不集中的物流方式來運輸,使得這些制造企業物流成本節節攀升。以2012年的物流成本來說,其成本已然占據了企業生產總額的18%,而眾多發達國家的相關比例壓縮到了10%以下,足以反映國內物流方面的差距。其次,商品在運輸時不夠快捷。我國的貿易流通業不發達,活躍的都是一部分較為分散的中小型企業,很難打通供貨渠道,在運輸網絡上還有很多不足。最后,由于我國的貿易流通企業較小,無法獲得更多更好的融資,資金往往周轉困難。雖然近年來,國內的連鎖公司逐漸增多,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融資的問題,但仍然無法抗衡一些如沃爾瑪之類的國際大公司。同時,由于我國連鎖公司方面的經驗較少,容易出現管理不善等一系列問題。

(三)城鄉流通業發展差距較大

一般來說,流通企業大多數都是在市場集中度較高或者人口密集度較大的地方有所集中。但是我國因為特殊的國情,導致很長一段時間內二元經濟體制一直存在,尤其是縣鄉鎮,這些地方由于在經濟水平以及人口密集度等方面和城市有著非常大的差距,因此也就導致城鄉流通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據2012年相關數據顯示,在我國城市社區,居民的平均收入遠遠高于農村的收入水平,達3.1倍之多,這明顯體現了城鄉收入的巨大差距。在較為繁華的城市中心,各種商場以及各類零售型店面居多,并且這些商場之間的同質化競爭也變得越來越激烈。而與城市恰巧相反的是,在農村地區,因為其人口密集度相對較為稀疏,并且居民的收入也相對較低,所以就導致很多零售市場或者商場很難在此扎根,與此同時,農村地區的“商場”則多為攤鋪和百貨商店,流通業就更無從談起。但是,對于消費市場來說,近幾年的數據顯示農村居民仍然是其不可獲缺的消費主力之一,這些矛盾不解決,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全國內需的進一步擴大。

1995年以后,從我國城鄉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在總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中所占比例來看,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所占的比例在逐年下降。截止2010年,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比重已經下降至不足20%。這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城鄉流通市場在發展過程中,兩者之間的差距正在逐步擴大,以及城鄉流通二元差距所造成的不均衡還在不斷持續擴大。

(四)流通市場的秩序較為混亂

就現階段而言,國內流通企業也一般都以中小型為主,與此同時此類中小型流通企業的市場經營多以單獨式以及粗放型的經營模式為主,并且由于國內對于流通市場的統一機制并沒有完善合理的建立起來,也就導致雖然與十年前相比,流通業的整體規模有所擴大,但流通市場的相關秩序較為混亂,有待進一步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如果流通市場較為混亂,那么對于擴大內需也會造成一定的阻礙。近年來,雖然我國逐漸出臺了很多關于流通市場秩序整理整頓的政策,但是由于國內流通市場上長期普遍存在的不規范現象,并沒有得到及時的整改,這使得在短期內,很難達到滿意的效果?,F階段我國很多地方政府主管部門,在擴大內需從而帶動消費的推進中,為了進一步推動這些工作的發展,競相出臺了很多規范政策,希望能夠讓內需進一步擴大,但實施效果有待進一步觀察。

擴大內需視角下我國流通業發展對策

(一)提升商業服務功能

對于提升商業服務功能這一措施而言,其主要有三個要點。即首先要持續挖掘和培育服務消費熱點,具體來說有兩個方面,一方面要對于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營銷管理模式加大引進的力度,建立更多更好的消費服務平臺,將起初的引導消費理念,進一步升華至創造消費的理念,通過鼓勵各個層次的居民消費,達到擴大消費領域的目的。另一方面要對社區商業業態加大建設力度,積極推進,從而強化社區商業有關服務的諸多功能,為社區營造一個良好的商業氛圍;其次,要將商業的布點以及結構進行相關完善和優化。就現階段我國商業網點的分布情況來看,大多數都呈現較不平衡的狀況,所以在此基礎上,要進一步對區域協同化以及城鄉一體化進行明確,同時實施合理的商業布點戰略,從而建立范圍較廣、多元化的城鄉流通市場,最終在各個層次將國內消費領域擴大。最后則是要加大和流通市場有關的基礎設施投入,將這一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健全。即不僅要對交通運輸體系加大投資力度,還要對各類公共服務設施平臺加大建設,這樣做的目的則是希望能夠拓寬新型服務的各類領域,從而進一步刺激消費。

(二)促進流通產業組織化發展

對于流通產組織化的發展首先就要積極培育各個流通企業,使其壯大從而能夠順利的完成轉型升級。具體來說就是要對于現有的知名連鎖企業加大培育的力度,鼓勵各行業的龍頭企業建立與其相關的知名品牌,將品牌效應發揮到極致。與此同時,通過兼并和收購等方式持續加大流通企業規模進一步擴充,從而提升中小企業邁向大型企業的能力和機會。另外,還要通過各個行業龍頭企業的引導,將中小流通企業不斷壯大,從而擴大其經濟規模。其次,還要積極地對流通產業的相關組織結構進行有效地調整,讓其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具體來說就是要在各個大型流通企業規模不斷擴充的條件下,讓其整合資源的相關能力得到提升。同時還要在中小流通企業規模擴充的過程中,以連鎖經營的方式,讓其組織化的經營水平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從而增強中小流通企業在相關流通領域的服務功能。

(三)提高農村流通網絡體系水平

對于提高農村流通網絡體系水平這一措施,有三個步驟,具體來說是指:首先要對農村各項流通基礎設施,加大建設和投資的力度,將農村流通基礎設施進一步落實到農村經濟建設的有關政策中去,進一步優化流通基礎設施在農村的狀況,促進其向現代化發展。這一過程中著重利用有關物流業帶來的很多發展機會,從而將農村的物流網絡體系進一步完善和健全,為農村流通渠道與城鄉流通渠道融合發展提供一個較好的保障體系,這樣,在一定程度上都會降低運輸成本,從而達到刺激消費的目的;其次,還要加大農產品批發市場進行升級轉型的力度,將現代化農產品的物流體系進行更快的升級和完善,從而讓農產品的流通體系得到進一步的升級。最后則是要建立和完善農村現代流通網絡體系,只有這樣才能為農產品交易流通,提供一個較好的渠道,進一步降低農產品的流通成本以及提升農產品的流通效率,最終達到促進消費的目的。

(四)發揮流通促進消費功能

首先就現階段來說,電子商務迅速發展的同時,要對消費方式有所創新,就必須促進商貿業態的“虛擬化”消費習慣,例如網上購物、電話購物等基于互聯網的無實體店鋪的銷售模式的相關規范的發展。與此同時,還要積極構建網上電子商務平臺,將基于互聯網的新型網絡商業業態不斷完善和創新,例如網上超市、專賣店等。另外還要積極加強對于線上、線下共存店面的建設,以此來適應越來越多的新型消費群體,建設與其對應的新型網絡購物模式。最后,還要準確把握各類服務性或與其相關的消費需求,推動消費進行升級,加強各類新型消費服務基礎設施的完善和建設,進而將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

(五)實現內外貿一體化進一步協調發展

要想實現內外貿一體化,就必須以現代服務業為基礎,將現階段傳統工業為導向的資本,進一步向商業資本轉型,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培養一些自主的銷售渠道和品牌,進而取得價格主導權,從而提升制造業的相關分銷能力,同時收獲更多由國際分工帶來的諸多利益,還能將國內因為經濟存量而產生的諸多矛盾得到有效地緩解。具體來說其措施主要有三點即:首先,要積極推動國內一些商貿企業對于境外的投入,在一些較為發達的國家或地區建立采購分銷窗口,或者各類基地和網點;其次還要加大對于境外企業的兼并、收購力度,在境外華人商家形成的有效影響力基礎之上,與境外當地有關機構和相關企業,加強合作以及溝通,收購一些由于資金困難出現經營不良的外資流通企業;最后則是要加大商品在內銷以及外銷兩者之間的轉化力度。即將外貿企業建立的相關內銷機制及其風險分析管理經驗,根據其優點為內貿批發零售企業建立與其對應的機制,最終將購銷風險降到最低程度。

參考文獻:

1.祝合良,李曉慧.擴大內需與我國流通結構調整的基本思路[J].商業經濟研究,2011(12)

2.郝愛民,王章留.論我國農村消費升級的趨勢與流通業發展方式轉變及擴大農村消費的對策[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1(2)

3.王世進,周敏,司增綽.流通產業促進我國居民消費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面板數據SUR 模型的分析[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3(10)

4.王先慶,武亮.擴大內需導向下的流通體系結構優化研究[J].商業時代,2012(16)

猜你喜歡
流通業流通消費
國內消費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爾鎏金銅佛流通考察
“流通空間”的中西方比較
新消費ABC
商貿流通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