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英語教學中實用主義思想應用瓶頸分析

2017-01-10 22:01劉鈺段冉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6年28期
關鍵詞:實用主義大學英語

劉鈺 段冉

摘 要 實用主義思想自20世紀初傳入中國,其對中國教育事業的影響堪稱巨大。隨著新時代、新國情的發展,單純地以實用主義指導中國教育體系尤其是高等教育,以大學英語教學為例,這顯然有些不合時宜。

關鍵詞 實用主義 大學英語 應用瓶頸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A

實用主義對美國社會的影響,最深、最全面的恐怕要數教育,美國人以杜威為分水嶺,把教育分成前后兩個階段。杜威之前,美國的教育體制整體來說沿襲英國殖民時代沉悶而迂腐的舊教育體制。杜威提出實用主義教育思想,他認為唯一真正的教育實際上是個人經驗的改造和積累過程,被教育者主要不是通過書本,而是通過自己經驗的不斷重組來進行學習的,要求根本改變過去學校死讀書、讀死書的習慣,同時他還強調學校即社會,以及以學生為中心的主要教育理論。20世紀初,杜威曾在中國講學,中國許多教育界的泰斗都受到杜威思想的影響。他們有的主張少談無益的概念和主義,多研究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有的主張“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知行合一,教育與實際結合等??梢院敛豢鋸埖卣f,實用主義不僅在美國,而且在全世界都引發了一場哥白尼式的教育革命。

為了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趨勢,提高教學質量,滿足新時期社會對高校人才的需求,國家教育部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要求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睆摹兑蟆分锌梢钥闯?,國家教育部也把大學英語的教學重點放在了學生實際應用能力之上,并對英語學習中的聽、說、讀、寫、譯給予重新定位,強調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杜威的實用主義思想在一定程度是符合教育部對現代人才的基本要求,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難。

1客觀因素限制

第一,學時有限。以每周四學時為例,每學期18教學周,學生每學期學習大學英語的總時長為72學時,甚至受其他因素的影響有可能還達不到這個數字。這對語言學習的要求是遠遠不夠的。第二,人數眾多。目前絕大多數學校受限于教學條件和師資力量合班上課,大學英語課堂往往人滿為患,根本無法做到小班教學,真正地以學生為中學設計教學活動,這就無法實現實用主義所要求的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活動,從而不可避免地造成教學效果的損失。第三,對象參差不齊。學生人數眾多,個體英語水平千差萬別,有的學生一進校門就可以流利地運用英語進行表達和交流,而同班的同學甚至無法簡單地進行自我介紹,這樣的差距使得教師無法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設計教學活動,當然也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教學效果的平等。

2過分重視學科性,忽視語言性

在通識教育的視野下,大學培養人才的目標也顯得更加的清晰,就是要培養出有深度有廣度的人才,既專業能力突出,又廣泛涉獵各學科基礎知識。大學英語作為通識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都會利用兩年的寶貴時間來學習大學英語課程,并取得相應的學分。許多學生受限于本專業知識的學習,無法同時兼顧3-5門的公共基礎課學習,因此對大學英語課程的忽視就變得在所難免。學生無法真正認識到英語作為語言學科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僅僅視其為幫助獲得學分的基礎課程之一,這就有悖于實用主義教學思想所提出的真正學有所用,當然也有悖于大學設立通識課程的初衷。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還可以發現,在教師和學生中都存在這樣的現象:過分重視教學過程中的測試成績和大學英語四級、六級測試的通過率。如果任其發展下去,那么教師教學目的的不明確會直接限制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學生學習目的的偏差也會影響教師的教學熱情和教學效果的實現。不可否認,在應試和備考過程中,學生的各項英語技能都會有所提升,但教師要清醒地認識到,這種提升是應試能力和分數的提升,并不是真正的語言使用能力的提升。無論傳統的教學模式如何改革,結果導向的教學目的始終不變,我們到底想要實現怎樣的教學目標,想要培養出怎樣的人才,怎樣才能真正用理論指導實踐,這一問題需要大學英語教師不斷地進行探索和深思。

3過分重視工具性,忽視人文性

英語作為當前世界第一通用語言,可以說在工作、生活中無所不在。從九年義務教育開始,英語就是學生的主要學習課程之一,進入大學后,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重視英語的聽說能力,甚至以能夠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作為終極學習目標或是將其作為出國進修的跳板,亦或是將取得證書作為今后應聘的籌碼。從這些想法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生非常清楚英語作為交流工具的重要意義,然而這樣的理解實際上是有些片面的。

語言作為文化的通俗化,廣泛化的載體,天然地承載了交流思想和傳播文化的功能。大學英語作為人文學科,如果教師在講授基礎知識的同時忽略其背后的人文價值,那無異于是教學行為的嚴重缺失和教學效果的重大損失。如《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版第二冊第8單元Theres a Lot More to Life than a Job,教師除了處理課文語言知識點外,可以引導學生在今后職業生涯規劃和人生態度方面做出相應的思考。來源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始終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才不違背教學初衷和學習目的。

大學英語是通識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實用主義思想在教學活動仍然蔚然成風,但在實踐中卻存在一定程度的應用瓶頸。但是基于國情的發展和學生對于大學階段英語學習的熱情和需求,這些因素都督促著全體教員不斷探索真正適應社會和學生的教學方案。

基金項目:華北理工大學基金項目“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非實用主義新思考”(S201509)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實用主義大學英語
實用主義電動車 體驗一汽豐田BZ4X&BZ3
現實與虛擬
實用主義的“古典”分野:在何種意義上?
——一個譜系學的考察與回應*①
We Know Someone
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實用翻譯人才的培養
大學英語創造性學習共同體模式建構案例研究
校園網絡背景下大學英語大班教學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北歐經典”
——充滿藝術的實用主義者Eva Solo
經典實用主義的要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