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郵世界的“隱形冠軍”

2017-01-11 16:58許智博
南都周刊 2016年19期
關鍵詞:電郵電子郵件郵件

許智博

幾十年前歐洲經濟學家就發現,真正改變人們生活的,并非那些聲名顯赫的大公司,而是一些“隱形冠軍”。國內IT業的盈世Coremail,同樣是這樣一個隱形冠軍,超過7億用戶每天使用的電子郵件,都與這家公司休戚相關。

1986年,德國著名的管理學思想家,時任歐洲市場營銷研究院院長的赫爾曼·西蒙(Hermann Simon)在杜塞爾多夫遇到哈佛商學院一位教授,這位美國同行問他:“有沒有考慮過為什么聯邦德國的經濟總量不過美國的1/4,但是出口額雄踞世界第一?哪些企業對此所作的貢獻最大?”

西蒙開始認真思考這一課題。他很快就排除了像西門子、戴姆勒-奔馳之類的巨頭,因為這些聲名顯赫的工業帝國和它們的國際級競爭對手相比,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優勢。從那一年開始,通過對德國400多家卓越中小企業的研究,西蒙創造性地提出“隱形冠軍”(Hidden Champion)的概念——大量數據和事實證明,德國經濟和國際貿易的真正基石不是那些聲名顯赫的大企業,而是這些在各自所在的細分市場默默耕耘,并且成為全球行業領袖的中小企業。

直到今天,德國的“隱形冠軍”企業仍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產品和服務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大到醫藥、通訊,小到刀具、鉛筆,無時無刻不影響著普通人的生活。

30年后,“隱形冠軍”的概念同樣適用于IT行業,在2015年年底,一份盤點真正改變世界的25家創業公司里,我們熟悉的Twitter、Youtube、Facebook都不在榜單之內,反而是那些像Docusign、Apttus、Stripe這類為IT巨頭長期提供服務、不斷提高著商業世界運轉效率的企業,以“隱形冠軍”的身份來了一次集體亮相。

事實上,在中國的IT領域,盈世Coremail同樣是一個“隱形冠軍”,它的歷史可以說就是中國IT用戶使用電子郵件的發展史,至今為止,這個“隱藏”在小谷圍島上廣州大學城一隅的公司,終端用戶超過7億,客戶涵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科技部、清華、北大、央行、華潤等政府、高校、金融機構和企業,而很多人使用的網易等諸多IT公司提供郵箱與協同辦公解決方案,同樣來自這家公司。

17年的“電郵工匠”

在2016年7月底與360的戰略合作發布會上,陳磊華在演講中曾這樣介紹自己公司:“Coremail是歷史悠久的公司,甚至比360公司歷史還悠久一點,我們在郵件領域已經有17年的投入,而且一直專注在企業郵件領域?!?/p>

他體形微胖,說話溫柔,一直保持著一個理工男的形象。用他的話說,他平時工作、生活,幾乎時時對著電腦,對著人的時間不多。

他的名字以前“出鏡率”并不算低,幾乎每篇盤點網易創始人丁磊歷史的報道里,陳磊華都是一個必須提及的名字。誕生于1998年的中國的首個個人免費電子郵件系統“163.net”,正是兩人共同努力的杰作。在1999年1月的CNNIC排名里,網易以6029張得票排名第一,“163.net”以5019票排名第三,新浪才得了1469票。

陳磊華和丁磊相識于飛捷BBS。1997年,那時的陳磊華還是華南理工大學一個大三生。此前,FidoNet(惠多網,BBS最早的雛形)“著名站長”丁磊的名頭,對于陳磊華并不陌生,因為這個從小學BASIC語言、曾用28KB的“貓”上網、最后還能利用電信服務器漏洞免費上網的男孩,同樣也是“FIDO”的玩家。而FidoNet的兩個關鍵功能,正是BBS電子公告牌和電子郵件通訊。

丁磊識才,他很快邀請陳磊華來到網易兼職,合作開發免費郵件系統,陳磊華也成為了丁磊當時依仗的技術人才之一。

不過兩人的合作因為1999年網易要從“軟件公司”轉型成“門戶”而結束,癡迷技術的陳磊華知道坐門戶網站雖好,但模式卻更倚重商業人才,而他搭建起來的免費電郵系統注冊用戶正在爆發式增長,很快突破了設計時預計的30萬,用戶超過100萬之后老系統就有些吃力,“需要重新寫一個版本”。

于是陳磊華就這樣離開了網易,成立了自己的公司Coremail,“core”是核心,也是充分體現了陳磊華工程師思維和趣味的一個詞匯,因為程序莫名其妙死掉會“core dump”,把出錯信息存下來“我就覺得我們的電郵系統應該是很可靠很穩定的東西,跟核心一樣重要,所以就叫Coremail”。

陳磊華還帶走了網易的軟件客戶.其實陳磊華并沒有想挖網易的墻腳,只是單純地覺得,自己可以將電郵系統做得更好,由此網易開始更專注于門戶業務。陳磊華現在提起此事,對丁磊贊譽有加:“丁總是一個非常有商業眼光,也是非常大度的人,他能做到的事情我是做不了的?!?/p>

獨立門戶之后,陳磊華很快重寫了“163.net”和“263.net”的系統,并打造了大容量、單一域名、高可靠性、低成本的“Coremail Standard”。2000年,廣州市數據局取消了免費100M獨享帶寬的優惠,帶寬資源驟減到10M共享。這時Coremail Standard充分發揮其優越性能,不僅在“窄帶”的環境下保持了高效可靠,并通過修改模板,最大程度減低了資源的消耗,居然用10M的共享帶寬支持了將近200萬的用戶的日常使用。

“當時的想法是,反正我就能做技術,既沒有想過商業模式,也沒有想過什么盈利模式,就只想著能解決客戶的問題,做得更大,發展起來了也許就有機會了,就這么簡單?!标惱谌A回憶說。

對技術的癡迷讓陳磊華在其他方面交了不少“學費”,Coremail很快就遭遇了企業發展的瓶頸期,單純做郵件的陳磊華發展非常難找到合適的客戶,當時互聯網處于相對爆破時期,競爭對手亞信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成為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高科技企業。

“我們曾一度山窮水盡,月底要發工資了,公司現金只有兩萬塊錢?!标惱谌A說。

不過運氣還是垂青了他和他華南理工大學的師兄弟們組成技術團隊,上海幾個高校聽說Coremail的技術不錯,主動找上門來。當時高校的老師是使用電子郵件最多的群體之一,他們每年都要發往國外學術機構的大量論文用來完成評職稱的指標,既需要保證郵件送達,又需要在自己的電郵地址被“網上廣播”之后抵御從國外發來的垃圾郵件。

隨后,美的等家電企業在成為Coremail的客戶之后,還給陳磊華提供了更多的產品建議。這成為了Coremail進入企業市場的重要一步。

陳磊華從年輕時就一直推崇“黑客文化”,甚至將其作為自己的方法論:“做事情,你要比別人更有耐心,很多人可能嘗試了五六次后就放棄了,我們要能夠忍受100到200次的嘗試,甚至更多。一天、兩天、三天都是在不斷重復簡單的事情,在嘗試的過程中要調整策略,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找到你要的結果,這個過程最終并不需要多少時間?!?/p>

這恰恰無形中與“隱形冠軍”企業“目標明確”“專注偏執”的特點“不謀而合”。進入企業市場后,陳磊華開始針對企業用戶的要求定制電郵系統,但后來隨著服務的客戶越來越多,他發現這種“定制化”耗時耗力,遠遠跟不上互聯網發展的節奏。

這時陳磊華做了一個決定,引入數據分析的模式,“由數據出發去看客戶的需求,比用戶更早地知道需求”,完成產品的更新迭代的同時,也可以直接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這個轉變,讓Coremail更加適應了中國本土市場用戶的需求,與微軟這樣國外的IT巨頭的產品相比,Coremail的系統又更有性價比,于是陳磊華的產品開始成為很多政府機構和教育機構行業電郵解決方案的首選。

為了公司的發展,陳磊華也硬著頭皮面對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找投資。在資本市場左右逢源確實不是陳磊華的強項,早年他跟丁磊去香港見投資人的感覺是,“完全不知道他們在談什么”,后來自己“單飛”,找投資的過程也沒少得到慘痛的教訓。

最后,還是與他保持著友誼的丁磊在2008年繼續投資Coremail,讓Coremail成了網易的聯營公司。

2015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盈世Coremail作為參展企業亮相,很多人都納悶為什么一個做“老古董產品”的公司憑什么能躋身于此,后來Coremail將最新研發的多語種郵箱在大會上亮相,引得業內人士一片驚訝。17年后,陳磊華和他的Coremail系統升級了到了5.0版本,最終,這個電郵行業的“隱形冠軍”還是浮出了水面。

陳磊華說:“我癡迷技術是我們發展緩慢的原因,如果我們更早把握機會、把產品化做好的話,那可能我們就不是現在這樣,當然也可能會走錯路。這些很難說,畢竟最光鮮的其實就只有那幾個,死掉的是大多數?!?h3>沒有存在感的“身份標識”

雖然陳磊華和Coremail的“電郵世界”對普通人來說是晦澀的技術術語,但實際上,這家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改變了中國幾代人的生活習慣——我們現在都不再寫信了。

以“163.net”和“263.net”為代表的電子郵件系統是改變的開始,這種“斷崖”式的改變對于那時正在上大學的80后一代尤為明顯:大一、大二時與同學、家人之間還會時不時寫信聯系,記得平信的郵票漲價過兩次,大三、大四之后,電子郵件和IM軟件的普及,就開始讓大家“提筆忘字”了。對于從小就開始使用電子郵件的90后來說,甚至從來沒聽說過80后還有“筆友”這種靠寫紙信交友的方式。

只不過信紙的消亡隱藏在手機和IM軟件帶給世界的改變之下,電郵對于新新人類來說,已經是世紀之交的老古董,像現實生活里的水、電、煤氣一樣,被人們天天使用,又隨時忽略。

采訪時記者曾拋給陳磊華一個問題:連賬單、票據、司法卷宗都在電子化的今天,電子郵件是否可以徹底取代紙信?

陳磊華的反應非??欤骸拔易罱盏降囊环庑啪褪切庞每?,寄快遞太貴了,就寄了個掛號信了?!?/p>

事實上,“老掉牙”的電子郵件雖然沒有什么存在感,但也一直在進化。

從2003年電郵開始有了反垃圾功能;后來gmail“個人數據存儲器”的做法則是行業的一個里程碑——在大家都在做20M郵箱容量的時候, 1G容量郵箱對用戶的震撼可想而知;后來移動pushmail讓手機馬上就可以接收郵件,智能化移動互聯網終端的興起,讓一個人的郵箱開始從溝通工具逐步向身份認證的方式轉變。

“這是一個很天然、國際化和標準的方式,你會發現無論是google ID還是apple ID,其實全部都以是郵箱為基準的?!标惱谌A舉例說,“我們知道www.gov.uk代表英國政府,所以xxx@gov.uk是一個屬于英國政府的郵箱,這種權威性是從域名上傳承下來的?!?/p>

同樣的邏輯也適用于企業郵箱,員工的企業郵箱就是他在企業內部自己身份的標識,無論是采購部、財務部、人事部,一封電子郵件發過來,簡潔明了。即便員工離職,企業也可以“收回”員工的身份。而對于實名注冊的教育網,老師和學生之間也可以很清晰地明白彼此的身份和所屬院系,而且,一些名牌高校還會將電子郵件地址變成“校友郵件地址”作為紀念品送給畢業的學子,讓他時時有“驕傲的歸屬感”的同時,還可以不用亮出讓人真假難辨的畢業證書,就能讓人知道畢業生的“出身”——不是學生的人可能都會忽略掉,蘋果在銷售數碼產品時,是可以對“教育網郵箱注冊用戶”在購買產品時打折的。

這也是陳磊華積極推行“中文域名”的原因:“中文就是用漢字來表示名字@地方,清楚,簡單,開放,而且這還是國際認可的標準?!?/p>

當然,對于電子郵件的使用,國內的用戶和歐美、日本的用戶在習慣上有著不小的差異。在國內,大多數人談事兒,喜歡用QQ群或微信群,但在國外,更多的人更愿意通過電子郵件。

陳磊華說,這里面既有文化差異又有早期用戶習慣養成的因素,外國人覺得使用電郵更加正式,也符合禮貌,即便在溝通上facebook和imassage已經超過了微信的信息量,但要商量正事,還是會選擇電郵;另外一方面,因為國外早期的電信運營商對短信收費比較貴,手機實名又不普及,所以用戶也傾向于使用成本更低、可以標識自己身份的電郵。

“我覺得微信是從短信轉變過來的,操作習慣完全照抄短信。用戶在早期就被短信教育了用手機作為身份標識,而且國內的手機全實名,這就是最天然的標識方式,所以email沒有成為國內的核心應用?!标惱谌A有些感慨,“要改變用戶習慣還是很難的?!?/p>

不過老古董也有老古董的價值,很多“求穩定”的組織機構還是會更偏愛電郵。

“比如一個早年我們當作玩笑的事情,有個機構說老領導的左手要拿杯子喝水,所以要求所有操作都可以單用右手拿鼠標完成;還有一些領導要用大一點的字體的,這些都是細節。實際上大量的細節是基于用戶習慣和使用行為來完成的,所以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一套需求?!?/p>

陳磊華說到這里,還有些小得意地說:“我曾做過一個調研,在QQ上發生民事訴訟的話,那就要去公安局報了案,才能提取數據,但如果你是我的郵件客戶的話,通過域名所有權,我們證實了身份后就可以直接配合你做相關的取證工作。電子郵件作為電子證據,有非常多的判例,email是具有電子證據效力的?!?h3> “慢公司”準備提速

Coremail是典型的“慢公司”,每年依靠著傳統的商業模式踏實地增長。企業郵箱市場已經是寡頭市場,幾家企業產品各有千秋,對不同行業的需求各有心得,但共同面對著挑剔的用戶。

“總有些因素導致客戶不滿意,比如別家服務商設置了防火墻等拒收郵件,客戶接發不了,就可能轉到我們的郵箱——當然我們的客戶也有可能轉到別的郵箱?!标惱谌A笑笑說,“比如說領導出國,在國外收郵件慢了點,不滿意就隨時都可以換服務商。換個服務商不過是零代價的直接遷移走所有數據,對甲方來說是非常方便的?!?/p>

17年來,陳磊華帶著團隊不斷完善和滿足著用戶事無巨細的要求,平淡、瑣碎到讓他都總結不出什么“里程碑事件”。年復一年,“安全”“可靠”這兩個企業電子郵箱用戶最看重的品質,已經被Coremail做到了不輸國外的巨頭。

“可能就是這兩三年吧,主要是‘to B開始熱了,然后發現和其他公司溝通合作時,大家已經是平等的合作關系了,不再是求人家的感覺,就開始覺得自己也是有了點江湖地位了?!标惱谌A對“隱形冠軍”的地位如是“解讀”。

在這段一個嬰兒足以變成成年人的時間里,互聯網行業已經經過了一個又一個“風口”,但陳磊華一直不為所動,他自己說原因有兩點:一是理性告訴他,每個“風口”里自己都沒有優勢,二是自己不具備“商人”的頭腦和能力。

如今,個人免費郵箱市場已經被騰訊、網易搞得“天翻地覆”,越發工具化的電郵成為了很多網站的“流量入口”,但陳磊華依然不想進入這個市場,因為“這不是我的用戶啊,這不是我們能控制的?!?/p>

智能手機和以微信為代表的IM軟件在中國市場讓個人郵件逐漸式微,而在另一邊,企業郵箱與辦公協同則作為企業的“剛需”開始興起。

2014年,國內一些創業公司和老牌軟件公司,都開始瞄準“to B”的市場,搶占辦公協同市場。這些合作企業的“動態”,對陳磊華也產生了啟示。

“最近兩年我覺得是挺震撼的,整個行業,不單是我們自己,幾乎所有的慢公司都看到互聯網公司的工作模式、盈利的過程和他們快速發展的方法論?!标惱谌A說,“我們才發現,原來生意不是這樣子做的,應該是一個更快的方式,應該用更好的產品形式來表達給用戶?!?/p>

所謂的“更好的產品形式”,就是指更好的用戶體驗:“比如我自己在看微信的時候,發現一個很好玩的地方:它最開始的理念是什么?其實是做一個用戶體驗比短信更好的通訊工具。其實微信很多地方還是短信的那套東西,但是微信明顯用戶體驗比短信要好很多?!?/p>

這種兩個時代的用戶體驗差別,讓他開始思考企業的協同辦公軟件和服務:古板的OA(辦公自動化)系統與新出現服務于特定行業的SaaS(軟件即服務)系統的用戶體驗差別在哪里。

“‘讓工作更輕松一些是一個很關鍵的要素,微信給人輕松、直接、簡單的體驗,所以我們就在想,怎么讓用戶用郵件時更輕松一些?”陳磊華說。

被這個想法緊緊抓住的他,仿佛又回到了17年前那個單純癡迷技術的狀態。

2015年,盈世Coremail推出了第五代企業郵件管理系統XT5,包含云應用、移動全終端覆蓋等功能,對接各種辦公系統。而這也是Coremail把握趨勢,向協同辦公延伸的一個嘗試。陳磊華坦言,就像微軟打通各種終端的win10之后不再會有新版本的windows了一樣,Coremail的電郵系統到了XT5,要做的就是介入各種“系統生態”,以后不再有更高的數字標準版本。

而陳磊華接下去想做的,就是在Coremail的企業電郵系統里著重突出“協同”,比如“一分鐘組織會議功能”——在Coremail郵件系統,企業員工只需要通過郵件就可以實現預定會議室、通知參會人員,參會提醒。這個功能對于有多個會議室的大企業行政人員來說,可以通過郵件查看會議室空閑狀況,選定房間后,信息會在會議室的屏幕和郵件系統中自動更新,給每個參會人員發送郵件,組織一個多人的會議。在Coremail內部,這個功能已經投入使用,每個會議室門口都清晰地注明了遠程會議時間。

而這些可以敲敲電腦鍵盤就安排好的時間,恰好是陳磊華用電子郵件變出的下一個戲法——17年前他推動著這個時代將信紙和信封邊緣化,如今他則想嘗試改變商業世界的習慣,為它的運轉提一下速。

猜你喜歡
電郵電子郵件郵件
來自朋友的郵件
電郵的主題欄書寫
實用電郵表達40句
話說“電郵”
小測試:你對電子郵件上癮了嗎?
Outlook和Foxmail郵件互導
QQ郵箱的妙用
有獎問答
有獎問答
用PDA無線收發電子郵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