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系統工程方法的生態型觀光農業園區探究

2017-01-11 20:00溫文李瑤
天津農業科學 2016年12期
關鍵詞:觀光農業生態型

溫文++李瑤

摘 要:介紹了當今國內外觀光農業園區的發展現狀,嘗試在系統工程研究方法中把生態特色同觀光農業緊密結合起來,提高我國的生態環境和農業園區的綜合效益。本研究主要探索了如何將科學的系統工程方法融入到觀光農業園區中,促進我國生態環境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系統工程方法;生態型;觀光農業

中圖分類號:S181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6.12.006

Research on Ecological Sightseeing Agriculture Park Based on System Engineering Method

WEN Wen, LI Yao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agricultural sightseeing park, try to put the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ith sightseeing agriculture closely together in the research method of system engineering, improve overall efficiency of our country'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agricultural park. 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d how to integrate the scientific system engineering method into the sightseeing agricultural park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hina.

Key words:system engineering method; ecology; sightseeing agriculture

中國農耕文明歷史悠久,是世界農業大國之一,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環境。生態觀光農業是集生態、經濟、社會(文化)效益于一體的新型產業,它將現代農業與旅游業相結合實現了農業功能的多元化,為人們提供一種了解農業知識、熟識農耕情趣的生態體驗。

生態型觀光農業建立在綜合農業生產體系的基礎上,不僅具有生態、經濟功能,而且具有教育、經濟功能,使農業生產活動與旅游觀光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從而達到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的效果。將系統工程方法與生態觀光農業園區相結合,更加促進我國生態環境健康、環保、可持續的發展。

1 觀光農業園區的發展現狀

觀光農業園區作為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利用農田景觀、生態資源環境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民生活水平。觀光農業誕生于二戰后的歐美國家,20世紀60年代初,西班牙率先將路邊的城堡或農場裝修改造為飯店,用以留宿游客和發展鄉村旅游,后來又相繼出現法國的“工人菜園”、美國的觀光休閑農場、荷蘭的花卉旅游、日本的務農旅游等每年吸引數以百萬計的游客前來觀光體驗,都為本國的旅游業開拓了新的發展領域并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值得一提的是,在70年代,我國寶島臺灣將觀光農業發揚光大,視其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至90年代已經進入科學化、規范化的新型階段,他們通過設立專門機構、制定農業政策和完善規劃布局等方式來促進觀光農業經濟發展,將單一的觀光果園拓展到觀光農園、休閑農場、市民農場、教育農園等多種形態。經過40多年的發展,我國主流的觀光農業園不僅范圍愈加廣泛、規模愈加成熟、類型愈加豐富,并且也逐步獲取生態效益。但是大部分的生態觀光農業園規劃設施和生態技術還沒有得到切實應用。

2 依托系統工程方法

系統工程理論作為一門具有普遍適用性的科學,還在不斷地發展中。在觀光農業園區的規劃過程中系統工程方法的主要任務是根據園區總體生態協調的需求,把系統的思想、科學的理論、完善的策略和統籌兼顧的方法等聯系起來,將觀光農業園區看作一個整體,對其構成要素、組織結構等功能進行分析研究,以達到最優化設施、最優效益目標。其特點主要有六點。第一,實踐性。系統工程方法使規劃設施更具有實踐性,能保證農民利益和園區利益的最大化。第二,綜合性。觀光農業園是一種新型產業,它以農田景觀為基礎結合景區規劃與游客體驗,是多學科綜合性的應用。第三,整體性。農業系統是一個大整體,其中觀光農業園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個體,要用全面的眼光規劃園區。第四,關聯性。一個系統或個體內部的各個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們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第五,有序性。系統內部各個要素有一定的秩序性,園內農作物的生長發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游客體驗和農民勞作在不同季節不同物種上都各有區分。第六,最優性。系統達到其預期的效果后實現最優化,從多種規劃設計方法中選優利用?;谙到y工程理論的方法的研究,能使本研究得到全方位、多層次的探究成果,也能使觀光農業園區在最大程度上綜合利用當地自然資源、人文資源,最終形成提高農業產量、提升游客體驗、經濟效益多樣化的新型生態型觀光農業園。

3 生態型農業觀光園區的規劃原則

生態型觀光農業園區的規劃以動態規劃和系統規劃為基礎,結合生態觀光農業園區的生產特色與結構,并從游客的心理需求、農業生產和地域資源3個角度進行綜合考慮,使其不僅要具備科學性、藝術性與觀賞娛樂性,而且能促使生態觀光農業園區與當地自然生態環境相互依存,以獲得和諧、健康、可持續的農業環境。因此,必須以系統性的思維對待觀光農業園區規劃,營造經濟效益、社會文化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的農業園景觀。

3.1 生態位原則

在生態觀光農業園區規劃過程中應首先考慮園區中的生態位特征,它主要體現在如何選擇配置植物群落及科學利用自然資源,是觀光農業園規劃過程中至關重要的第一原則。在有限的土地上,恰當地選擇適應農業生產、兼顧觀賞種植的植物群落,以及觀賞采摘富有四季變化的植物,在保護自然資源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園區空間資源,形成具有園林美的中國式古典結構。在不大興土木、不破壞既有的生態、尊重自然規律的原則上才能保證園區農業景觀的自然美、意境美、豐收美、體驗美,使游客在享受觀光活動時,地處于一片和諧的、綠色的農耕環境中,從而達到緩解都市生活壓力、放松心情、回歸自然的美的體驗感受。

3.2 可持續性原則

科學合理的可持續設計旨在保護、開發、利用園內資源,是生態觀光農業園區健康發展重要的保障之一,是對觀光農業園區的各系統的具體規劃,是實現整體性和系統性規劃設計的必要條件??沙掷m性原則從生產、生態、娛樂、經濟、文化等角度,綜合調整觀光農業園區長久設施規劃。在生態型觀光農業園的規劃過程中,首先應當考慮園區的選址,當地的土壤性質、氣候氣溫、水文與人文環境等條件都是選址的決定因素,例如會出現土地貧瘠則不適宜耕種;土壤鹽堿性則要選擇耐鹽堿的農作物種植;水源缺失無法種植農作物;山體坡高陡峭修路成本過高;日照時間長不適宜人類居住活動;當地留守兒童、老人居多,缺乏勞動力;人文風俗排斥新鮮人等多種情況。

3.3 地域特色原則

地域特色是觀光農業園發展依托之所在,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我們不難發現,往往國內愈是優秀的園區其地域資源特色愈是明顯,其競爭力和發展潛力就愈強。因此,打造特色鮮明的觀光農業園,可以考慮從園區的選址、園區所處的民風民俗及農業生產的地域性、季節性等方面為園區營造鮮明的個性創造品牌文化,達到各個園區互不相同的效果,這樣豐富了我國觀光農業發展形式,加速農業轉變實現效益互補。設施規劃可利用當地特有的民族風俗、居民習俗,開展富有特色的鄉村生活體驗活動或少數民族展示交流活動,也可根據四季的變換或農作物不同時期的生長情況開展不同的采摘觀光主題活動,使游客一年四季有不同的參觀感受和體驗收獲。

3.4 以人為本原則

在生態型觀光農業園區的設施規劃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滿足參觀者到園區放松心情、休閑游玩、體驗農事、采摘收獲、飽覽農田景觀的需求;滿足經營者的日常生產活動、農業收益和游覽收益的前提下,合理統籌兩者關系,恰當地安排經營者的日常生產和游覽者的觀光體驗,實現兩者效益的最大化達到共贏。此外,我國大陸普遍的經營者為農民,他們熟悉勞作經驗但缺乏專業的園區管理技能與游客服務意識,因此筆者建議,新型的生態型觀光農業園應積極地轉變提升配備管理者、服務人員或指導生產的專業技術人員,只有這樣才能從尚不完善的農家樂質變為生態型觀光農業園。

4 生態型觀光園區的設施規劃

完善生態型農業觀光主題公園的規劃設計,首先應結合當地具體情況了解該地農業系統的特色和民俗,再考慮不同類型游客的觀光需求,為他們提供易觀、易動、易感受的自然環境優美、服務設施完善的農業觀光園區。本研究從造景設施、觀光體驗設施、服務設施3方面入手,分析生態型農業觀光主題公園的規劃設計方法。

4.1 造景設施規劃

自然景觀規劃包括觀賞植物景觀、景觀小品、水體景觀等方面,經過規劃增強農業設施的觀賞藝術性,在不影響農作物正常生產的基礎上打造園區的視覺美,使游客仿佛身處中國古典園林之中。(1)農作物景觀規劃:在生態位和可持續性原則的基礎上,農作物景觀設計盡量減少人工造景設施,設計者可以通過在合理利用當地的地形地貌條件的基礎上稍加美化,盡量選擇可以在遠處整體性觀賞具有統一的視覺效果近距離接觸也不會有危害性和農民受益穩定的作物,達到收獲樂、采摘樂、觀賞樂的綜合效果;(2)觀賞景觀規劃:在選擇觀賞景觀物種時,須根據植物物質屬性和季相變化達到的觀賞效果進行具有空間開合變化的種植形式,可采用觀賞作物與農作物相結合的規劃布局形式,比如用大面積的農作物達到“面”的形式,將特色觀賞物種點綴在園區形成特色觀賞“點”變幻無窮,再在沿路設置可隨手采摘可近距離接觸的物種,不僅使游客與自然更親近,也起到了生態型的“線”形道路引導作用,增強了植物景觀種類的豐富和觀賞的層次效果;(3)景觀小品規劃:參照我國古典園林景觀小品設計方法,將景觀小品與游客的觀賞活動相聯系,起到為園區增加細節美,也為游客路線引導和休憩的作用。如設置水車、花廊(架)棧、觀賞亭、汀步、觀景窗等,豐富園區的景觀層次和空間的引導及功能劃分;(4)水體景觀規劃:首先,觀察園區是否有自然的水系,如果臨近灌溉水源或有湖塘就可在兼顧生產功能的同時種植水生作物達到觀賞功能和生產功能,或亦可開設一些與水體有關的活動項目,如垂釣、踩水、捕魚等項目豐富園區活動形式。

4.2 觀光體驗設施規劃

觀光體驗設施的主要內容:一是游客體驗農事生產活動,二是對公眾進行農業科普教育。觀光體驗設施的所在是生態型農業觀光園游客活動的重點區域,屬于動態區,也是園區中游客、景區、景觀節點最集中的區域。農業體驗規劃以傳統農業設施為載體,通過讓游客親歷農業勞作感受體驗收獲成就感。農業文明的技能魅力為主的活動,園區可設置如蔬果采摘類、動物養殖類、兒童娛樂類等活動。體驗設施設計方法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無障礙設計,為老人、兒童及殘疾人提供觀光便利,通過將兒童活動區特殊化,如地面鋪裝為柔軟的沙地、草地并且遠離湖塘和刺激性植物;對于老年人及部分殘疾人,多設置休息或靜態觀賞區域,降低地面坡度和臺階高度。農業科普教育設施是向公眾開展科技引導、試驗示范、以點帶面示范的區域,目的是體現現代農業科普教育的功能,滿足游客的科普需求和提高游客的環境意識。本區域主要內容是關于農業博物館和農業科技實驗室的多方面設計,它的建筑設計主要運用自然生態化的設計手法,要展現大自然的樸素之美,展示形式主要以特色農用具實物陳列、新型農作物科研成果展示、動植物標識展示、二維碼電子虛擬導游介紹和民俗節慶活動表演等為主。

4.3 服務設施規劃

服務設施與觀光旅行相應而生,大到綜合服務區小至園內衛生間、垃圾桶、引導牌等設施設計,它們通常設置在園區出入口附近,而小型服務設施可設置在園區內游客經過的地點,滿足他們觀光時的需要。生態農業觀光主題公園的大型綜合服務區要體現以農為本的文化原則,考慮到為游客提供極具農家特色的餐飲住宿和購物等旅游服務,園區內的衛生間、垃圾桶、飲水器的造型和色彩設計也要與生態自然法則相協調,它們以分散式的形式進行設施布局,園內引導牌的要選擇醒目易識別、易耐用和環保的材質。值得注意的是,公園的配套服務設施如停車場的設計,它的規模應與游客流量、可接待能力相匹配。

5 結 論

基于系統工程方法的生態型觀光農業園區的規劃是一種科學性、景觀美學性、娛樂性的綜合規劃, 是符合游客觀光需求的規劃,可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和生態型觀光農業系統中的生產率,維護良好的生態平衡。利用系統工程研究方法發展生態觀光農業旅游,為提高我國的生態環境和觀光農業園的綜合效益探索一條具有系統性的、切實可行的途徑,營造良好的、可持續的、兼備生產和觀賞功能的生態型農業園區。

參考文獻:

[1]舒伯陽.中國觀光農業旅游的現狀分析與前景展望[J].旅游學刊,1997(5):40-42.

[2]吳憶明,呂明偉.觀光采摘園景觀規劃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3]高源,李斌欣.觀光農業園功能分區規劃探討[J].技術與市場:園林工程,2007(12):2-12.

[4]李蕾,云興福.內蒙古地區觀光休閑農業園區景觀規劃設計的探討[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3(1):98-101.

[5]宋明.我國觀光農業發展的問題分析[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6(2):1-3.

[6]張力越,馬俊.加快河南省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的思考與對策[J].河南農業科學,2010(11):130-132.

猜你喜歡
觀光農業生態型
多元策略的生態型游客中心
Agg Hab生態型聚合棲地
番茄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
新型休閑觀光農業發展探析
包頭市九原區休閑觀光農業發展模式探討
冀南地區觀光農業園景觀規劃研究
城市河道岸坡的生態型修復研究
高職院?!队^光農業概論》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高磷對礦山生態型水蓼磷富集特性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