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興紫砂之我見

2017-01-11 20:12唐如平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16年12期
關鍵詞:制作金石

唐如平

摘 要:一塊紫砂土,一套紫砂工具,本身就代表著高超的技術和情感的傳遞,翻開宜興紫砂史上面有多少造型,多少款式,多少制作手法,現在都被認為是一種創舉。

關鍵詞:幾何造型;制作;金石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6-0041-01

明代周高起的《陽羨茗壺系》中就有這樣的話:“一壺重不數兩,價值每一二十金,能使土與黃金爭價?!币伺d紫砂壺,始于明代正德年間,一方面紫砂壺是藝術品,它性質優美、顏色古雅;另一方面,它又是實用品。明清兩代,伴隨著瓷器的興盛,宜興紫砂器藝術也突飛猛進地發展起來,受到各界人士的追捧。紫砂壺到底有沒有文化內涵?這個問題如同人有沒有靈魂一樣至關重要,紫砂壺可以說是集中國傳統文化之大成者,紫砂文化的“五美”猶如玉之“五德”。

一塊紫砂土,一套紫砂工具,本身就代表著高超的技術和情感的傳遞,翻開宜興紫砂史上面有多少造型,多少款式,多少制作手法,現在都被認為是一種創舉。時代不同,鑒賞的標準也隨之有變。這里不僅有欣賞水平的高下問題,而且有欣賞口味的差異,這是客觀存在的。未受過專業訓練的人,一般不懂得欣賞真正的壺藝。作家、畫家、書法家也不見得都能知道紫砂藝術的奧妙。欣賞藝術品要有一定的素養,“曲高和寡”。因此,不能要求所有的創作都能雅俗共賞。由于忽視審美教育,壺藝水平的提高也受到欣賞水平不高的限制。有人說:“雖然壺不會做,但壺身光不光,嘴、把直不直,還是看得出來?!边@是很有代表性的,似乎欣賞壺藝就不需要一定的藝術修養,在他們看來什么是造型,什么是和諧變化,什么是藝術夸張,都成了形式主義。壺藝的發展,當然不能以這樣的欣賞水平為標準。如果迎合了這種欣賞水平,那么壺藝的格調,也絕對不會太高。當然造型怪,手法奇,看不懂,那也不一定就好,曲高和寡之所以正確,因為首先有“曲高”這個前提,盲目提倡“和寡”這是欺人之談,在砂壺藝術上也是欺世盜名的騙子。

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對紫砂壺藝術的影響廣泛而又深遠,從而形成了東方獨特的審美情趣,形成了中華民族獨具特色的藝術語言。它既不是一般的形象藝術,也不是介于抽象與具象之間的藝術,紫砂壺的表現創造藝術是中華民族的特色,是中國人的智慧結晶,它體現了民族傳統,世上只有一把紫砂壺,它的名字叫宜興。作為在明清兩代興盛的紫砂壺,也包含著古人對自然、對生命的深刻體悟。如果說壺藝風格是壺藝家把握壺藝世界的一種態度和方式,那么壺藝格調便是對這種態度和方式的一種價值判斷。人們可以說風格無優劣,但必須承認格調有高下。具體地說,格調是透過形式風格、語言和技巧運用折射出來的人格價值,在砂壺藝術里,格調是制定雅俗、優劣和最終價值的主要尺度。

宜興紫砂壺在市場上的地位經久不衰,為了它不惜花重金去買一把宜興的紫砂壺。有些人甚至覺得這一生如果沒有一把屬于自己的紫砂壺會是人生的一種遺憾,有些人為了買把紫砂壺出錢出力,甚至為了買把好的紫砂壺不惜花上一兩年的時間自己慢慢地尋找自己心儀的茶壺。

為什么會讓人為它這么的癡迷?這讓有些人百思不得其解,而對于接觸紫砂行業的我們有時也是這樣。有些人做茶壺并不是喜歡做茶壺,而是因為現在的紫砂行情好,原本不是這種職業,而改投制壺,所以現在有些人都是半路出家,并不是所有人都因為喜歡才做茶壺而是為了生存才做去學茶壺的,而這些人是不是就這么的膚淺呢?恰恰相反,即使是“半路出家”進入這個行也就會很快發現:原來是這般神奇,漸漸也就陶醉其中了。同時也有這么一部分人,他們并沒有那么多復雜的思想,只是單純的喜歡做茶壺,對這方面有天賦才會做茶壺。他們不僅會做茶壺而且他們也懂茶壺,并會花自己大部分的時間去了解去創造并探索茶壺中的奧秘。做茶壺的最高境界并不是會做就好,而是做個真正的會懂茶壺的人。在我看來:沒有思想的制壺者只會了解其皮毛,只有深入了解真正懂壺、愛壺、惜壺者來制壺才能出精品。

由于紫砂泥料品種并不單一,而且每種泥的性質各不相同。因此,在制壺之前的紫砂泥原料制作過程也很復雜。首先,是到礦上選料;其次,是精選;然后,要經過攤場、日曬、敲碎、除雜質、過篩等。風化過一段時間后,變成為豆狀顆粒,再經過研磨成大小粉塵,再加水浸泡陳腐。陳腐后攪拌成泥塊,生泥塊經過多次捶打,使泥料壓縮粘韌,再次經過陳腐,保持適量水進行悶料。經過一段時間后待用。

總之,任何一門藝術,尤其是紫砂藝術,要達到完美和諧,就要下苦功去認識美、探索美,在一個完美的心態下,融合完美的文化內涵去創造美,最終做出能夠不愧于前人,又不被后人恥笑的真正的傳世作品。顧景舟大師古稀之年的作品“寫意的情趣更為濃郁,氣韻更為生動,形體內涵更為豐富,更具有一種靜穆之美,達到不俗不媚而樸雅堅栗的境界”?!八囆g作品越簡練單純,往往越要有深厚的功力,如:八大山人的畫,有時只有寥寥數筆,卻由于這幾筆蘊含的學識、素養、功力,足以使人陶醉其中?!眰鹘y壺,大多是以光貨為主,竹造型精煉,氣度端莊,以最簡單的線條,處理成無比精減的藝術品,這就是傳統紫砂壺的魅力,這就是我們中國紫砂文化的精髓,是我們一代又一代從事這個紫砂行業的藝人們所需接受并加以消化吸收,然后能發揚光大的源泉。

參考文獻:

[1]徐秀棠.中國紫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猜你喜歡
制作金石
金石包裝有限公司
金石包裝有限公司
金石包裝有限公司
新增編委介紹
金石包裝有限公司
冷熱
應用瀑布模型的MOOC制作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