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麥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

2017-01-12 20:22王永孝
種子科技 2017年3期
關鍵詞:農業部門紋枯病乳油

王永孝

(南陽市臥龍區蒲山鎮農業服務中心,河南 南陽 473000)

小麥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

王永孝

(南陽市臥龍區蒲山鎮農業服務中心,河南 南陽 473000)

小麥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就如何提高小麥的種植技術和加強病蟲害防治等問題進行了研究分析。

小麥;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

1 小麥種植技術

1.1 科學選種

不同品種的小麥,其生長習性和種植條件也不同,所以農戶在小麥種植時,要根據本地的土質、氣候變化和地質條件,選擇合適的小麥品種。在這方面,農戶所選小麥種子的純度要高,才能使產量不斷提升。

1.2 優化耕作

農作物種植中常常會選擇輪作的方式。在小麥種植過程中,合理、科學地利用這種方式種植小麥,對小麥產量的提高有非常顯著的效果。假如在同一地塊中常年只種小麥、不種其他,小麥的產量就會越來越低。發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常年種植小麥造成土層中可供小麥吸收的養料越來越少,為后續小麥所能提供的養料就逐年減少,因此農戶在小麥種植過程中利用輪作這種種植方式,對小麥產量的提高是不錯的選擇。

1.3 精心播種

要想提高小麥產量,必須加倍重視播種環節。對小麥播種效果有影響的因素很多,包括壟距、壟深、氣溫及播種的數量等。所以,農戶在小麥播種時要計算好壟距和壟深,也要注意當時的溫度,最好是在10℃左右。

1.4 合理灌溉

不論是動物還是植物,都需要足夠的水分來存活。小麥若缺失水分,不僅會影響它的產量,而且會影響小麥中蛋白質的含量,使小麥的量和質均受到嚴重的影響。因此,在小麥種植過程中,農戶一定要時常關注小麥地塊的情況,及時灌溉,為小麥生長提供足夠的水分。特別是降水少的地方,雨季時雨水會澆灌小麥,在旱季時則需要人工對小麥進行灌溉,讓小麥始終處于水飽和狀態,以此保證小麥的產量和質量[1]。

1.5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是提高小麥產量的一大助力。農戶不僅要適量施加合適的底肥,在種植小麥前也要施加一些種肥,為小麥種子的發育提供足夠的養料。在小麥生長時,農戶還要追加肥料,在苗期和抽穗期追加肥料的作用尤其明顯,對小麥產量的提高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1.6 科學除草

雖然早年市面上的一些農藥毒性過大,對人體有傷害作用,但是近幾年來,國家推廣的農藥(包括很多生物農藥)安全性很高,農戶可以放心使用。在小麥除草這一環節中,倘若未用農藥除草或者用農藥除草的效果不佳,則需在小麥拔節前再次用農藥除草,小麥拔節期過后就可以不用除草了。假如需要除草的地塊中蟲害很嚴重,則需用氟氯吡氧乙酸進行除草,采用這種化學藥品必須嚴格遵照使用說明進行。

2 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

2.1 藥劑拌種

病蟲害防治要從拌種開始。農戶準備好具有殺蟲性質的藥劑放入種子中攪拌均勻,對小麥病蟲害防治十分有效,可提高出苗率。藥劑購買時,農戶要對藥劑的作用及所調配的劑量做到心中有數,所選藥劑盡可能對麥種無副作用,保證麥種的良好發育。EC乳油是對小麥無副作用的一種藥劑,小麥拌種經常會用到它。

2.2 返青期病蟲害防治

吸漿蟲和紋枯病是小麥返青期農戶應該防治的主要病蟲害。對于吸漿蟲的防治,農戶可以將甲基異柳磷乳油放在土中攪拌,這樣可以有效防治吸漿蟲害。紋枯病對于小麥的正常生長極其不利。對于紋枯病防治,農戶要將三唑酮乳油、紋枯凈可濕性粉劑和禾果利可濕性粉劑3種藥劑放在水中攪拌,噴灑在小麥的莖基部。

2.3 抽穗期病蟲害防治

在小麥生長的孕穗期及揚花期,銹病、白粉病和麥蜘蛛是病蟲害防治的主要對象。麥蜘蛛防治用的是蟲螨克乳油。而銹病和白粉病的防治則要依靠定期觀察,病害發展到一定程度后,為遏制其發展,需要兩種藥劑,即禾果利可濕性粉劑和三唑酮乳油[2]。

2.4 灌漿期病蟲害防治

小麥灌漿期是小麥生長關鍵期,也是病蟲害的高發期,這一階段的主要病蟲害是銹病、白粉病和麥穗蚜。農戶均可以采用兩種藥劑來防治上述3種病蟲害,即輝豐菊酯乳油和靈乳油。此外,這兩種藥劑對小麥葉枯病的防治也有奇效。

2.5 防治病蟲害的關鍵時期

春季是小麥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時期。春季病蟲害的防治效果對于小麥以后的生長好壞有決定性的影響。小麥的返青期就在春天,而我國北方春天的典型氣候特點便是陰雨、低溫,這樣的氣候特點也使春季成為白粉病、根腐病、紋枯病的高發期。因此,春季要及時做好小麥病蟲害的防治,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病蟲害擴散蔓延,為小麥的茁壯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此外,要熟悉不同季節的特點,對季節性的病蟲害采取對應措施加以防治,從而提高小麥產量和質量。

2.6 農業部門的病蟲害預警與監測工作

小麥病蟲害不僅是農戶自己的事情,農業部門也要做好必要的指導與輔助工作,其中病蟲害預警與監測工作是農業部門小麥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頭戲。農業部門工作人員要對小麥品種及病蟲害發生的基數進行了解、分析,綜合天氣與地形、地貌等條件預測小麥病蟲害,提醒農民及時防患。小麥返青以后,農業部門工作人員還要深入田間地頭大面積調查,根據先前的預測結果,及時對病蟲害的發生程度進行觀測,盡可能地減少損失。

3 結論

小麥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技術對于提高小麥的產量和質量至關重要。而許多農戶對于種植小麥與防治小麥病蟲害的知識仍有不足,為此,各地政府部門需要與農戶通力合作,政府向農民提供現代化的農田管理知識,農民貫徹實施、積極反饋,遇到大型病蟲害時,政府更要提供必要的資金與技術支持,保證小麥的產量和質量。

[1]郭華.小麥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5(35).

[2]王艷俊.小麥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思考[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6(12).

2017-02-12)

1005-2690(2017)03-0068-02

S512.1;S435.12

B

猜你喜歡
農業部門紋枯病乳油
“60%敵畏馬乳油”農藥對家蠶殘毒性調查
兩種敵敵畏乳油對家蠶的毒性和殘毒期比較*
四種藥劑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治效果
歐盟采取額外措施扶持農業部門
水稻紋枯病的發生及其防治策略
強化會計管理監督 促進農業部門廉政建設
10%啶蟲脒乳油防治黃瓜蚜蟲效果試驗
人才培養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研究
The Effect of Three New Fungicides against Rice Sheath Blight in Field Experiment
25%丙環唑乳油(科惠)防治水稻紋枯病試驗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