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述湖南省通道生姜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

2017-01-12 08:39吳輝袁春花曾維良
新農村 2016年12期
關鍵詞:生姜

吳輝 袁春花 曾維良

摘要:湖南通道生姜栽培歷史悠久,因其品質優越而暢銷省內外。通過分析當前生產現狀,探討做大做強通道生姜的對策。

關鍵調:優勢;現狀;問題;對策

1通道生姜生產現狀

1.1分布廣而散

全縣各鄉鎮都有不同規模的種植,年種植面積5000畝;一般畝產鮮姜1300-3000kg,年產鮮姜9000t。主要分布在隴城鎮、坪坦鄉、萬佛鎮等鄉鎮,尤其是隴城鎮已初具規模,年種植生姜面積達4000多畝,占全縣總面積的80%。

1.2存在的問題

1.2.1病害多,品種退化

通道生姜種植時間悠久,由于沒有對姜種進行品種提純和嚴格選種、育種,導致品種退化,產量偏低,品質較差,商品率低,病害嚴重,有的因為發生姜瘟造成減產,嚴重的甚至失收,極大地影響生姜產業的發展。

1.2.1.1姜瘟病害

姜瘟病又稱腐爛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其病原菌主要為青枯假單胞桿菌,是姜產區普遍發生的一種毀滅性病害。26-31℃是最適宜發生,在20℃以下、35℃以上時病害受到抑制。生姜生長盛期遇到高溫多雨、時晴時雨的天氣時,易引起病害的流行。6月~9月為發病高峰,一般損失20%以上,嚴重的失收。

1.2.1.2病毒侵染

主要表現為植株矮小。葉片細長、瘦弱,地下塊莖細小,分枝能力差,一般減產40%,品質下降,嚴重的塊莖比種姜還要小,失去利用價值。

1.2.2栽培管理粗放

傳統的栽培模式主要表現是:一是姜種種植淺,因不能及時培土,姜塊露出地表,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二是姜種太小,不利于生姜早生快發迅速搭好豐產架;三是密度太小,土地面積沒有充分利用;四是施肥不科學,N、P、K素比例失調,偏施氮肥,容易誘發病蟲為害。降低產量和品質;五是病蟲害防治不及時或沒有使用對口農藥。

1.2.3生姜貯藏保鮮、加工技術嚴重滯后

通道縣是湖南省主產生姜縣之一,由于縣內沒有一家生姜的加工、貯藏保鮮企業,只能作為初級產品、銷往廣東、廣西和長沙、益陽、鳳凰等地,沒有產品定價權,任由商販操弄,損害姜農利益,挫傷種植的積極性,阻礙了生姜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1.2.4市場價格波動幅度大,姜農收入不穩定

由于我國經濟體制還沒有完善,各種農產品滯銷現象常見報端。嚴重影響農民的收入。2011年到2014年連續四年鮮姜價格達4元/kg以上,2015年卻跌到1.60元/kg,價格波動大,讓許多姜農損失慘重,挫傷了種姜的積極性。

2優勢

2.1交通區位優勢

通道侗族自治縣位于湖南省西南部,與廣西、貴州兩?。▍^)交界,為楚越分界的走廊地帶,素有“南楚極地”、“百越襟喉”之稱。全境東西寬58公里,南北長68公里,總面積為2239平方公里。地處云貴高原東緣向南嶺山脈過渡地帶。雪峰山西南余脈延伸境內,分屬長江、珠江兩大水系。是通往中國大西南的要道,距廣西桂林市190公里,柳州市220公里,懷化市220公里。209國道、包茂高速、枝柳鐵路、320省道穿境而過,距“貴廣高鐵”三江站6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2.2優越自然資源

2.2.1溫、光適宜,水源充沛

通道縣處于東經109°26′-110°01′,北緯25°52′-26°29′,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區,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少嚴寒,氣溫年較差小,日較差大。年平均氣溫16.3℃,極端最低溫度-7.3℃,最高溫度37.5℃。年降水量1480.7mm,雨水較集中于4-8月。雨日168d,日照時數量1400.3h,≧10℃活動積溫5060℃,無霜期298d。熱量豐富,降水充沛,并且光、熱、水三者配合很好,農業生產的氣候條件有比較優勢,山青水秀,森林覆蓋大。這就為該地區的農業生產打下了很好的自然基礎和內在環境條件。在本區內推廣綠色蔬菜種植有著重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2.2環境優美,物種豐富

因地理位置和獨特氣候的長期作用,通道縣介于華中,華南和滇黔桂植物區系的過渡地帶,含三個區系的植物成分,以華中植物居多。通道縣是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國生態示范區、境內有木本植物109科、352屬、1202種。根據森林資源調查結果顯示,通道森林覆蓋率為75,5%,林木蓄積量為8493545立方米,是個天然的氧吧。是生產無公害生姜優越的環境條件。隨著“碧水、青山、藍天”工程的推進,全面實施“生態立縣”發展戰略,進一步推動了全縣生態建設的發展。

2.2.3土質肥沃

全縣總耕地面積1.9萬hm2,其中水田面積1,27萬m2,旱地0.62萬m2。成土母質主要以砂質板巖及板頁巖、石灰巖風化物、砂巖與紫紅色砂礫巖、近代河流沖積物為主。其中砂質板巖及板頁巖風化物面積最大。占全縣總面積的91.22%。土壤酸堿度及土壤養分含量狀況,通過側土配方施肥項目2009-2012年度的5586個土壤樣品化驗結果得出。通道縣耕地土壤狀況主要是呈酸性。堿解氮的含量極高,有機質、有效磷的含量十分豐富非常適合生姜生長發育。

2.3先進的生產技術

2012年以來湖南省農業大學園藝系艾辛教授受聘為通道縣科技特派員,從本縣實際出發,在通道縣隴城鎮甘溪片區實施了《生姜遮陽試驗》、《生姜不同栽培模式試驗》、《生姜地膜覆蓋試驗》、《生姜新品種引進試驗》等,旨在提高生姜的經濟效益,為制定通道生姜標準化栽培技術規程提供了技術保障。通過試驗平均畝產達到3405公斤,比傳統種植增產23%以上。因效益顯著,2014年被評為通道縣科技進步二等獎。

2.4市場容量大,獨具特色

通道生姜是獨具特色的當地種,其特點是,性微辣、味辛、扇狀,色淡黃。株高80-95cm,分枝13-28個,全生育期200b左右。通道生姜主要以肉質根供加工或食用,營養物質十分豐富,除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外,還含有姜辣素、姜油酮、姜烯酚和姜醇等,因含有特殊的香味,可做香辛調料,亦可加工成姜干、糖姜片、咸姜片、姜粉、姜汁、姜酒和糖漬、醬漬,除此以外還可作香料和藥材。姜有健胃、除濕、祛寒的作用,在醫藥上是良好的發汗劑和解毒劑。是集調味品、食品加工原料和藥用為一體的高效多用途蔬菜。通道生姜作為初級產品主要銷到廣東、廣西和湖南省的益陽等地,深受消費者喜愛。

2.5民俗旅游的契合點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選擇在節假日到鄉村休閑度假、體驗生活,市場的需求推動了鄉村旅游業的快速發展。當前,通道旅游業已經進入到產業融合發展的新階段,充分利用通道縣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條件,將旅游與農業有機結合,大力發展生姜產業,豐富、充實,促進通道生態、民俗游的全面繁榮。

3發展對策

綜上所述,充分利用通道資源優勢,以發展生姜產業為突破口,全面推進山區現代農業發展,是實現縣域經濟騰飛的重要舉措。根據當前生姜生產的現狀,為做大做強生姜產業應從以下幾點努力:

3.1選用優質高產品種,開展地方良種的脫毒復壯

通道縣種植的生姜品種是當地種,由于該品種自古以來實施莖尖脫毒快繁技術研究,同時引進優良品種。如山東大姜,其特點是塊大皮薄、色澤鮮亮、絲少肉細、辣濃味美、營養豐富、耐貯藏等優良特性而馳名中外,兼有食用和藥用雙重價值。2014年引進山東大姜試驗,4月20日播種,11月12日采挖,全生育期202天。一般單株根莖重430-840g。最大的可達2700g左右。一般產量4400kg/667m2。高產田可達10000kg/667m2。比原品種增產28.6%。

3.2改進傳統的栽培模式

3.2.1適當提高種植密度

2012年在通道縣甘溪鄉甘溪村,推廣使用種植溝法栽培模式,提高了單位面積株數和覆土深度,為生姜營造一個適宜的生長條件。株行距25×55cm,每畝栽種6000蔸以上,比傳統增加1200株/667m2。不僅提高了品質,而且增產顯著,增產322 kg/667m2。

3.2.2改小塊姜種植為大塊姜種植。加大用種量

傳統的栽培技術一般每個種塊20-50g。畝用種量150kg左右,據2013至于2015連續三年的《不同種姜大小試驗》的結果表明。姜種以50-70g每蔸為宜,畝用種量300kg左右。

3.2.3適當提早播種

傳統的種植時間一般都是在谷雨后才開始種植,但這時期,雨水偏多不利于大田作業,容易引起爛種缺苗,影響產量。根據通道縣氣象資料顯示進入三月中下旬后,氣溫已回升,地溫即穩定通過15度,基本可以滿足生姜生長發育,應抓住晴天適時早播種。

3.2.4在高溫。強光季節實施遮陽網遮陽

6月底盛夏季節陽光強烈、天氣炎熱。對生姜生長影響很大,在生姜田問搭成高150厘米左右的平架,架上鋪蓋稀疏稻草或雜草、遮陽網,擋住部分直射強光,以利植株生長。秋后(8月下旬)光照強度減弱,應適時撤去蔭棚,增強光合作用,提高產量。

3.2.5地膜覆蓋對生姜生長與產量的影響

采用透明地膜、覆蓋提早生姜出苗,加快生姜的生長速度,地膜覆蓋栽培的生姜,與其它栽培方式相比較差異顯著。透明地膜覆蓋增產效果顯著,比無膜覆蓋增產26.97%,達到極顯著差異。

3.3發展無公害或綠色生姜

以大量使用化學肥料、農藥為手段,追求產量最大化的生產方式,使得生態環境越來越惡化,同時工業無序的發展,引起生態環境惡性循環,最終危及人類。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安全、營養、保健意識顯著增強。對安全可靠“綠色蔬菜”的呼聲越來越高。蔬菜消費將進一步由數量型轉向質量型。安全營養型、安全保健型食品,以及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消費市場將日益擴大。充分利用通道縣得天獨厚的環境條件,順應國際、國內消費者要求,發展綠色生姜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3.4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龍頭

發展農產品加工、貯藏保鮮。當前果蔬消費由傳統方式向方便快捷、周年供應的方式轉變。進行貯藏保鮮、加工、運輸物流建設,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緩解生姜產品價格的大起大落,穩定收購價格,保護農民利益。同時完善的信息系統為當地農民提供準確的市場信息,預防產品的積壓和賣難問題的出現。

3.5加大科技投入

政府要合理引導,大力扶持、培育科技型企業。以實現通道生姜生產就地加工轉化、提高附加值、做大做強為目標,讓本土品牌叫響全國。鼓勵農業龍頭企業積極申報項目,引導農業龍頭企業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聯合開發攻關研究,促進產學研結合,推動科技研發與生產實際、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

3.6有效整合民俗和農業旅游資源,促進鄉村旅游的科學發展

從全局出發,堅持鄉村旅游有計劃、有步驟、階段性、重點性發展,從而推進地域內鄉村民俗旅游與現代農業優勢互補和協調發展。

猜你喜歡
生姜
夏吃生姜益健康
生姜外治功著
生姜對亞硝胺合成及體內代謝活化的抑制作用
嚼生姜對付小感冒
生姜妙用可應急
地龍生姜平喘
生姜拌醋治腿關節疼
文武小生姜德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