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險管理對提高精神科護理安全的作用分析

2017-01-15 07:34盧春利王會秋
中國醫藥指南 2017年23期
關鍵詞:精神科預案風險管理

盧春利王會秋

(1 沈陽市安寧醫院精神四科,遼寧 沈陽 110164;2 沈陽市安寧醫院精神康復科,遼寧 沈陽 110164)

風險管理對提高精神科護理安全的作用分析

盧春利1王會秋2

(1 沈陽市安寧醫院精神四科,遼寧 沈陽 110164;2 沈陽市安寧醫院精神康復科,遼寧 沈陽 110164)

目的分析風險管理對提高精神科護理安全的作用。方法選取我院精神科實施風險管理前后收治的兩組患者做為研究組(98例)與對照組(95例)。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研究組患者治療期間護理安全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風險管理能夠強化護理人員把握護理風險的能力與主動服務意識,提高精神科護理工作安全性。

風險管理;精神科;護理安全

我院護理人員近2年來將風險管理應用于護理工作,在提高護理效率,增加護理安全性等方面作用明顯。本文重點分析了風險管理對提高精神科護理安全的作用。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選取我院精神科實施風險管理前后收治的兩組患者做為研究組(98例)與對照組(95例)。研究組中男性55例,女性43例;年齡22~65歲,平均年齡(41.7±3.3)歲。對照組中男性54例,女性41例;年齡21~67歲,平均年齡(42.4±3.6)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我院精神科2015年初全面優化護理工作,將風險管理理念融入臨床護理工作。成立風險管理小組,調查以往精神科患者治療期間存在、潛在的風險因素及護理漏洞,對以往護理失誤案例加以分析,制定防范策略;參考國內風險管理相關文獻,總結護理經驗,動員全科室護理人員參與,以優質護理服務為根本,預見性及針對性護理為原則,制定符合我院我科室實際情況的風險管理落實方案。并選取實施風險管理前后的兩組患者予以對照,旨在對風險管理工作加以完善。

1.2.1 風險管理實施:①完善相關的監督制度,并分別制定針對患者與護理人員的不同風險管理預案。首先,針對護理人員制定相關的護理風險管理預案,加強在處理不同護理安全事件中人員配合度與協作性。如:低資質護士培訓計劃,醫療器械、設備管理預案,突發事故下人員調配預案等;同時,為不同病情、不同臨床表現患者建立針對性風險處理預案,包括:突發事故應急預案,藥物反應處理預案,癥狀發作處理預案等。各類預案制定完成均經多次論證、修改,最終印制成冊,保證護理人員人手一份。②重視制度落實與人員培訓工作,強化其識別風險的意識,主要培訓內容為:學習醫院頒發的規章制度、發放的護理指導書及制定的風險管理預案,學習精神科疾病體征、癥狀的觀察重點及評估方法,邀請專家培訓護理人員的溝通技巧及心理干預技巧;鼓勵科室內護理人員間的經驗分享,可以分成不同小組,以傳幫帶形式對具體案例展開討論,加深護理人員對風險管理的理解,提高護理人員主動服務意識。③加強基礎護理,精神科患者病情復雜,護理難度大,應根據實際情況,為患者建立個人風險檔案,詳細記錄患者治療情況及護理重點,同時,每天交接班人員需做好風險檔案的記錄與交接工作,保證不再細節上有疏漏。保證風險管理工作貫徹于患者的整個治療過程,并隨時根據病情變化,醫師反饋做出適當調整,做到護理工作有重點,有依據,如精神分裂患者癥狀發作時多存在妄想、幻覺,容易受妄想內容支配,發生過激行為,需做好防范工作;或有些處于恢復期患者當意識到發病期間的行為后心理常產生負罪感,并擔心回到社會受到排擠或歧視,容易出現消極的行為,甚至有出走、外逃的可能,需要給予重視。④加強日常風險管理。如:將存在風險因素較多的患者安置在靠近護士站的病房;床邊加裝護欄,將盛有熱水的器具及尖銳物品妥善放置,遠離患者,座椅、走廊、衛生間增設扶手,保證地面清潔、干燥;重視患者的用藥情況,遵醫囑按時按頓為患者送服藥物并確認患者服下,還應注意觀察患者用藥后的不良反應;增加夜間對患者病房的巡視頻率,注意掌握患者睡眠情況,采取適當干預措施,幫助存在睡眠障礙的患者入睡;制定飲食計劃,指導患者合理飲食,保證營養攝取充足,提高康復效率;合理安排節假日值班護理人員,保障護理工作不受影響。

1.4 統計學方法:本文研究所得數據資料采用SPSS14.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研究組患者治療期間共發生護理安全事件3例,發生率為3.06%;對照組患者接受在院期間共發生9例護理安全事件,發生率為9.47%;研究組患者治療期間護理安全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3 討 論

精神科護理屬風險較高的臨床護理工作,此類患者受到諸多因素(精神性癥狀、長期用藥、用藥種類多等)的影響,面臨著比普通患者更高的護理風險[1]。精神科的臨床護理工作也應當更加重視護理安全,保證患者獲得最佳的預后。有文獻指出,護理風險在患者治療過程中是客觀存在的,任何一點差錯,都可能造成不良后果[2]。護理風險管理的實施原則便是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的基礎上,在保證護理質量不受影響的前提下,盡量減少護理風險因素,進而提高治療效率與治療效果[3]。

我科室護理人員自將風險管理做為護理改革的重點,通過成立風險管理小組,制定管理預案,以預見性護理為基礎,針對不同病情患者的護理重點提前進行評估及預判,力求將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降至最低。本文研究顯示,研究組患者治療期間護理安全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結果充分證明了風險管理對提高精神科護理安全的作用,能夠提高護理人員把握護理風險的能力與主動服務意識,提升科室整體的護理質量,降低精神科護理中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1] 錢有為,鄭俊.加強醫院護理風險管理的必要性與體會[J].護理管理雜志,2013,24(16):1753-1754.

[2] 邢善,張勇,孫素珍,等.探討分析精神科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效果[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0(13):752-754.

[3] 李亞萍,張潔,王力穎.風險管理在精神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11,19(11):918-919.

R473.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7)23-0257-01

猜你喜歡
精神科預案風險管理
探討風險管理在呼吸機維護與維修中的應用
精神科護理工作研究進展
提高油庫消防預案工作效果的措施
探討精神科護理中存在的安全隱患與護理對策
精神科患者護理安全隱患及其防范措施
以需求+勝任力為導向的精神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實踐與探索
高校課程教學活動應急預案的思考與設計
對企業合規風險管理的思考
房地產合作開發項目的風險管理
緊急預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