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期間高職人力資源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

2017-01-16 00:58張健
東方教育 2016年14期
關鍵詞:三區人力資源

張健

摘要:十三五規劃反映了我國今后城鎮化的發展趨勢,高職人力資源專業實踐教學目前存在定位不清,手段匱乏,與職場需求不匹配的問題,本文從政府規劃及實際人才需求出發,提出實踐教學體系的三區定位、內容及實施環節。

關鍵詞:人力資源;三區;三結合

2016年3月16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的決議,十三五規劃是我國2016-2020年國民經濟發展的綱領文件,也指出了高職教育及專業發展的方向,其中與人力資源專業關系密切的筆者認為有2條:一是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二是要加快人口市民化。[1]

一、高職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面臨的現實與困境

城鎮化、市民化帶來的是人口居住結構上“社區、廠區,商區”數量的巨大增長,各類社會組織對人力資源管理人才需求更加旺盛。具體而言:人才需求更為“模塊化”:用人單位要求熟悉人力資源規劃、招聘與配置、培訓與開發、績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員工關系管理模塊知識的人才;技能培養趨向”職業化“:會用常見人力資源軟件,熟悉勞資關系法律法規、能夠撰寫常用文案,能夠組織常見工作場景等;許多用人單位,例如科技創新企業不僅需要本單位的人力管理員工忙于”事”,而且要求能夠獨立進行組織內的工作分析,人力規劃,而政府,事業單位則需要能夠推行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專業人才,例如社保統籌的地方轉型、平臺搭建等。

實踐的發展對高職人力資源專業的培養規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培養不僅要“實”:符合職場需要,而且能“用”:輸送的學生能夠上崗即迅速進入角色,開展相應工作。這個發展趨勢對高職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提出的要求為:“課程與崗位對接,培養與技能對接”,整體上對專業教學的發展要求以“實踐教學”為中心。

就筆者十幾年來教學與校企合作實踐經驗而言,目前高職院校,包括示范性院校開設的人力資源專業普遍存在實踐教學定位不清晰導致的教學環節與職場需求脫節。表現在:課程教學上仍然以面授為主,結構化的崗位提前認知教學很少,缺乏全國性,地區性的專業教學競賽,教師與學生的團隊技能培養互動偏少,課程內實踐、校內集中實踐活動教師層面創新性不夠,學生不知如何將課本知識與實踐中的崗位需求串接,校外實踐雖然普遍采取2+1模式,但是由于在校期間對學生的崗位引導認識缺乏,學生頂崗實習的內容主要是后勤管理類,辦公室管理類,對于人力行業常用的測評手段、規范人力文件的撰寫普遍陌生。

最終,學生們對自己畢業后職業規劃認識不清楚,導致了人力資源專業學生普遍存在的畢業即“轉行”現象。

筆者認為,應對這一困境的主要辦法是構建與時俱進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這一實踐教學體系應對我國今后的城鎮化、市民化趨勢,具體構想如下。

二、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定位:服務三區

十三五設定的我國城鎮化率目標為55%,意味著未來5年至少1億人進入社區、廠區、商區從事各類生產經營服務類財富創造。社區催生大量小微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需求集中在招聘、培訓,薪酬管理上,側重薪酬管理。商區催生中型服務型、技術開發類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需求集中在招聘、培訓,薪酬、員工關系管理上,側重員工關系與招聘。廠區集中大中型生產類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需求覆蓋六個模塊,側重工作分析與人力開發。[2]

顯然高職人力資源專業實踐教學的定位是服務三區,而不是沿襲過去籠統的說法,目前許多高職院校人力專業的人才培養表述為:服務企業、事業、政府,懂法律、懂經濟、懂管理的人才,這類定位宏觀不清晰,必然導致微觀教學沒有清晰方向。

建立三區認識,教師能夠從教學宏觀上結合課程進行相應的情景教學設計、提煉崗位認知或者技能培養方法,例如《工作分析與人才測評》課程的實踐教學可以針對廠區工作實景設計訓練,讓學生了解大型企業人力工作常見的工作分析手段與流程,又如《社會保障學》可以針對三區內企業實踐,強化訓練學生對員工社保的基本公式、算法、報審流程的掌握。

同時,教師在實踐教學中教學行為更為清晰,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起職業規劃和就業認識,明確課程與實踐崗位對接程度,技能學習有明確的方向。例如《辦公室管理》課程采取實景流程訓練,學生可以認知辦公室管理崗位的日常工作流程和所需技能,《招聘與配置》中采取沙盤模擬訓練,可以訓練學生熟悉常見的招聘流程。

三區的認識是將十三五規劃結合專業實踐教學進行了分類勾勒,指出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應對的“類”場景,為具體的細化提供了基礎認識。

三、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內容:三結合

三結合為:“崗位通識+崗位流程+崗位技能”。崗位通識是指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實踐中按照職組劃分的人力資源崗位類別的共性知識。[3]例如員工關系維護崗位是一類職組崗位,這類崗位在實踐中由公關員、秘書、信息員等組成。這些崗位具備技能應用上的共性:如組織內溝通的一般方法、技巧等。又如招聘與開發是一類職組崗位,這類崗位由招聘經理,培訓專干等組成,這些崗位要求熟悉招聘常見問題,常用的人力文書例如工作設計的撰寫等。

崗位流程是指讓學生掌握主要就業崗位的工作環節和程序。例如行政崗,后勤崗,社區崗在實踐中有那些固定的工作環節,完成工作任務需要的程序。

崗位通識、崗位流程對應課程內實踐、項目實踐,自主實踐。

學生只有在辨認一個崗位的流程,了解基本常識的基礎上,教師才能進行專項的崗位技能強化訓練??梢哉f,崗位通識、崗位流程是產生崗位技能的基礎,崗位技能是學生辨識通識與流程的結果,教學實踐中,沒有職場經驗的學生對就業需求什么,如何學的認識建立在大量經典工作流程和常見問題的認識基礎之上。

三結合的認識有利于突破目前教學內容含糊的困境,立基三結合,教師能夠把某個課程定位為崗位流程課或崗位通識課,例如《薪酬管理》就屬于流程課,《企業管理》就屬于通識課,也可以嘗試一個課程分章分別進行流程或者通識訓練,最終引導技能訓練。

四、實踐教學體系的構成:三環節

(一)課程實踐環節

課程實踐依托的是校內實踐設施,各類主題活動,在開設的課程體系內有選擇的按照計劃開展,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崗位通識知識。這類課程具備代表性的有:社會保障,電子政務,社區工作,應用文寫作。教學方法上突出通識教育、技能教育。如應用文寫作教會學生掌握主要的人力文件文體寫作及注意事項。筆者認為,課內項目實踐應站到課程總學時的50%以上,通過反復的訓練,才能培養高職學生的技能掌握。

(二)校內項目模擬實踐

項目模擬實踐針對的是崗位流程學習,讓學生前置式的熟悉今后主要工作崗位。這類項目有:企業辦公室,后勤供應綜合認知訓練招聘培訓流程,績效核算流程認知等。需要注意的是,項目模擬訓練并不是課堂教學,而是實踐基地內教學。通過項目訓練,學生能夠自主的發現其技能掌握,通識知識的弱項,就業導向的學習目標會更清晰。

(三)自主性實踐環節

這一環節安排在學生的假期以及頂崗實習期間,包括組織學生參與學校,政府,各類訂單單位籌辦的專題活動。是對課程內實踐,校內項目模擬實踐的必備補充。在教學安排上,即可以作為單獨教學環節安排,也可以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靈活組織。

筆者認為,通過宏觀上建立服務三區認識,才能讓專業實踐教學依托課程,項目、自主實踐有較為清晰的標準,在此基礎上,通過崗位流程、崗位通識講授,學生在實踐教學中才能主動學習,研學崗位技能。

參考文獻:

[1]儲旭.新形勢下“十三五”規劃的六大要點分析.[J].城市地理,2015,(15)

[2]江永眾,甘立志, 彭濤.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分析.[J].中國人才,2011,(11).

[3]趙冬菊.淺談人力資源管理入門的幾項必要工作.[J].人力資源開發,2016,(2).

猜你喜歡
三區人力資源
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經濟管理的應用與發展
山東青島市張遠問: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具體指什么
“三區”疊加推動萊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
貴州省“三區”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現狀及研究分析
創新創業人才“三區”聯動培養體系探討
財政政策在天津“三區”建設中的支持作用研究
“三區”公共圖書館人才支持工作初探
關于我國民營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現狀與對策的思考
人力資源管理統計學
企業人力資源投資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