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體時代學術出版轉型與圖書館的責任

2017-01-16 02:51楊林青王紅雷菊霞
現代情報 2016年12期
關鍵詞:學術出版全媒體時代學術交流

楊林青+王紅+雷菊霞

〔摘 要〕在全媒體時代著力探討學術出版轉型與圖書館的責任,拓展圖書館服務的生長點,重塑圖書館出版服務的內涵與外延。在探索學術出版發展趨勢的基礎上,采用文獻調研法和案例分析法,搜集國內外圖書館出版服務的相關案例,指出學術出版數字化變革對圖書館的影響以及二者的融合路徑。圖書館應該樹立大媒體大出版理念,培養用戶開放出版的信息素養,通過多種模式促進學術出版向數字出版與OA出版發展,提升圖書館參與學術出版的核心競爭力,推動我國學術出版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圖書館;學術出版;學術交流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6)12-0160-04

〔Abstract〕The paper discussed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library in Omnimedia era,expanded the field of library service,reshaped the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of publishing service.On the basis of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cholarly publishing,using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and case study method,collecting the library publishing service case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the paper pointed out that Scholarly publishing digital revolution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library and the fusion path s of the two.Libraries should establish omnimedia publishing idea,develop information literacy on OA to the user,to promote scholarly publishing to digital publishing and OA publishing development through a variety of patterns,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library to participate in Scholarly publishing,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cholarly publishing in China.

〔Key words〕omnimedia era;library;scholarly publishing;scholarly communication

數字技術不斷推進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由于技術環境的改變,媒體邊界不斷地模糊,不同媒體之間融合交錯,由此引來了學術出版界的巨大變革。內容組織方式、書籍呈現方式、網絡傳播方式以及學術出版的商業模式都逐漸發生著革命性的變革。在新舊范式轉換期,跨界合作興起,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融合發展,數字出版日趨成為主流形態[1]。對于圖書館而言,資源建設已經涵蓋虛擬資源乃至全媒體資源。隨著資源生產方式和評價方式的不同,圖書館館藏建設也要相應地做出變革。尤其是學術出版的轉型,催生著圖書館這一生長著的有機體各種自助出版、個性化出版、開放獲取出版等延伸服務。數字出版激發了圖書館的責任,重塑著圖書館管理和服務的內涵和外延。在全媒體時代著力探討出版轉型帶給圖書館的變革,是圖書館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1 全媒體時代學術出版的發展趨勢

“全媒體”即“Omnimedia”,源自美國一間通過雜志、書籍、網站等多種媒體傳播自己的家政服務的家政公司,從此作為傳播學的一個概念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圖書館學情報學可以借助全媒體泛指承載信息和知識的各種載體[2]。同新媒體一樣,全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互聯網和移動通訊技術創造了多種新興的媒體形式[3],基于互聯網精神的融合媒體創造了多種出版形式,使得出版也成為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各種出版介質、出版形態,從單屏體驗到多屏互動,從內容轉化到服務創新,技術與文化的互動導致出版業的結構轉移和模式變革,引發學術出版的策略調整與范式轉換。

1.1 學術出版的壓力和學術專著的衰落

技術是出版轉型的重要助推器,數字出版的多業態發展使得傳統出版不斷衰退,學術出版商為了自身發展和利益考慮,不得不進行內容資源的爭奪和跨領域的遷移。學術專著出版不斷被剝離,學術出版領域邊緣化,學術出版商的壓力越來越大,數量銳減,不得不通過增加書目選擇和書目多樣化的政策進行戰略遷移以避免進一步衰落[4]。教科書市場和大眾出版的利益驅動使得學術著作分離,書目日益多樣化。圖書館是學術出版供應鏈中的重要一環,學術圖書出版的危機對圖書館采購和資源建設都帶來一定的困惑和障礙。

1.2 媒介形態的演變和學術期刊的博弈

新技術的進步和互聯網應用形態創新不同的媒介形態,多種媒介形態和多種信息終端的有效融合使得傳媒產業結構發生巨變。萬物皆媒,新舊媒介共存共融,紙質學術期刊和網絡學術期刊有效銜接,微博、微信、開放獲取APP應用程序,紙質期刊的數字化形態借助網絡介質進行傳播和擴展[5]。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工作中心主辦、《圖書情報工作》雜志社出版的純網絡學術期刊《知識管理論壇》就是推動研究成果公共利益最大化,實施完全開放獲取出版,鼓勵支持自存儲的學術期刊典范。它不僅力圖擺脫傳統紙質出版的羈絆,充分展現新型出版(純網絡出版、開放出版、按篇出版等)的巨大優勢,促進了學術期刊成果的快速、有效、廣泛傳播[6]。

1.3 媒介終端融合與受眾階層的細分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手機、平板、電腦等多媒介終端不斷融合,數字出版改變了學術出版的空間和時間成本,多種媒介以用戶為中心在一個平臺上整合。用戶在獲得新的傳播工具的同時,從書籍之民逐漸轉化為屏幕之民。文字已經從紙漿里轉移到電腦、手機、游戲機、電視、電子顯示屏和平板電腦的像素中[7]。全媒體時代媒介融合,改變了用戶的視覺閱讀習慣,促成了信息的視覺化傳播。一方面大眾用戶越來越不需要圖書;另一方面精英用戶有更多的選擇去關注自己的圖書,學術出版的受眾也因此得到了重新解構和階層細分。

1.4 產業模式轉型與學術出版的開放存取

出版在人類文化的傳承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傳統出版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形成數字出版,這是出版產業模式轉型的必由之路。數字出版從編輯出版、印刷復制到傳播發行整個出版流程都離不開二進制技術手段。手機出版、微信出版、即時通訊工具等新型數字出版形態不斷涌現,信息載體不斷豐富,內容組織形式變化多樣,基于互聯網不受時空限制迅速擴展和傳播,原有產業鏈分崩瓦解。學術出版要突破瓶頸,必須首先開放自己的資源,徹底改變傳統出版模式的弱點,積極融入互聯網和數字化的大潮中去[8]。開放存取改變了知識交流的傳統模式,有效促進了學術成果的共享和利用,是學術交流和信息共享的新模式和新理念[9]。

2 學術出版數字化變革對圖書館的影響

學術出版泛指與學術相關的各種相關事物,從學術專著到學術教科書,再到學術期刊的出版,包括紙本期刊與網絡期刊,都可以視為學術出版領域研究的內容。學術出版是出版組織和學術科研機構之間聯系的一個重要紐帶。國內以大學出版社為生力軍,大學圖書館作為一種學術性機構,在學術出版數字化趨勢影響下,在文獻采訪、資源建設以及管理和服務等多方面受到巨大的沖擊。

2.1 數字出版改變了讀者的閱讀習慣和圖書館的館藏結構 互聯網使得數字出版的內容和形式都有了巨大的變化,從怎么讀到讀什么,從傳統印刷思維到在線思維,從所有權到使用權,從閱讀到共享,整個流程的變化都是具體而鮮明的。閱讀媒介多樣化,閱讀內容電子化,閱讀節奏速度化使得數字出版這一新興產業快速發展,云出版給出版行業帶來了新的商業模式。圖書館用戶閱讀習慣的改變,信息內容的數字化也使得圖書館進一步擺脫了紙介質的束縛,圖書館的資源結構更加豐富并無限擴大。數字資源的長期保存和快速獲取,成為圖書館資源建設中的首要問題。

2.2 數字出版改變了圖書館文獻采訪的方針原則

數字出版依托于不斷發展的新技術,出版技術不僅要增加閱讀的便捷性,還要根據不同的移動終端設計不同的傳播方式,以增強數字出版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對圖書館采訪而言,讀者決策采購日益盛行。學術專著在線出版成為可能,學術期刊通過一刊一網一微信等多渠道平臺進行傳播,可以大大簡化圖書館文獻資源的采編流程。例如美國匹茲堡大學采用PDA方式,預設圖書館文獻采購的各項指標,讀者點擊閱讀圖書達到一定數量,就自動觸發圖書館購買紙本書,電子圖書和電子期刊的指令,一方面滿足了讀者需求;另一方面也使圖書館采訪工作更加科學簡便[10]。數字出版使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方針和原則都發生了巨大變革。

2.3 學術出版給圖書館管理和服務帶來更大價值

全媒體時代,學術交流環境的改變促使圖書館知識服務方式不斷創新。圖書館可以通過提供預出版和編輯出版支持服務來擴大其在學術出版和學術交流價值鏈中的作用。圖書館原來用于文獻采購的費用還可以轉換為開放出版服務費,SCOAP3就創造了將傳統訂購期刊轉變為開放出版期刊,為圖書館介入所在機構的開放出版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徑[11]。圖書館利用自身經費支持開放出版,借助出版服務可以提升服務的主動性,有利于開展個性化服務。不僅起到了出版導向的作用,也在更大程度上實現了圖書館服務的價值。

2.4 信息服務商知識壟斷對圖書館造成巨大沖擊

圖書館作為一種公益機構,在管理和服務中還要同各種信息服務商爭奪用戶。圖書館自身訂購的各類數據庫商,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公司,亞馬遜、京東等各種電子資源的平臺商,都在為用戶提供各類信息服務。致使圖書館用戶大量流失,極大地影響了圖書館發揮學術機構的社會功能。圖書館經費捉襟見肘,數據庫服務商壟斷并且不斷漲價,近期中國知網提價引起國內各高校圖書館熱議,中國知網擁有許多獨家期刊和獨家網絡信息傳播權,版權成本是中國知網提價的主要原因。知識財富的壟斷對知識交流造成極大的障礙,圖書館需要建立更多的公益數據庫,特色資源機構知識庫來對抗信息服務商的沖擊。

3 學術出版與圖書館的融合路徑

3.1 圖書館自主建立出版社

圖書館自建出版社,是開放出版的一個主要途徑。國外有些大學已經將出版社作為圖書館的一個部門,出版學術著作或者出版期刊,對電子圖書館藏和機構典藏知識庫進行開放出版,這種方式在歐美大學的圖書館已經非常普遍。澳大利亞伊迪斯科文大學于2007年創建了研究在線這一機構典藏庫,成功創辦數字期刊,探索開放出版的各種可能[12],也是一個很好的個案??八_斯州立大學圖書館建立了NPP(New Prairie Press)出版社,其目的是出版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開放獲取期刊,強調和傳播本機構師生的研究和創造性的工作,并以此作為圖書館的戰略任務[13]。國內不少大學的碩博學位論文庫,為避免數據商壟斷,加強特色資源建設,就拒絕同萬方,知網及維普數據庫合作,僅采用機構知識庫典藏,圖書館自主建立出版社,可以對本館特有的學術成果進行有限或無限的開放出版,在保護作者權益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實現知識成果的交流和共享。

3.2 圖書館與大學出版社合作

我國的大學出版源頭可以追溯到民國時期。從南洋公學譯書院、京師大學堂譯書局、山西大學堂譯書院都可看作大學出版的源頭[14]。大學圖書館與大學出版社合作,因為共同隸屬教育機構,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能夠有效促進校內資源協同創新,開拓高等學校學術資源的管理和利用的新渠道。牛津大學出版社圖書館為耶魯大學圖書館提供專著的印刷版和電子版來促進大學教學和研究就是一個很好的范例[15]。圖書館對學者的成果進行學術托管,投稿推薦,機構典藏和開放出版,致力于開放獲取大學的學術記錄和研究成果,與出版社發展伙伴關系是圖書館數字出版戰略的重要一環。

3.3 圖書館參與多機構出版聯盟

與出版社合作之外,圖書館與學術協會,在線平臺和新型期刊等建立出版聯盟也是參與學術出版的一個重要舉措。斯坦福大學圖書館建立的Highwire出版社,為多個出版商,多個學術協會架起了學術出版的合作項目和聚合平臺[16]。美國SPARC作為非商業化的學術出版和學術資源聯盟自1998年成立以來,重點致力于開放期刊文獻以及各種開放存取的研究成果,通過自己的開放信息門戶,促進學術資源的開放獲取和共享[17]。大規模多機構的出版聯盟在非贏利的基礎上合作,為學術出版提供了更廣泛的傳播途徑。圖書館參與多機構間出版聯盟,探索新的學術出版路徑,可通過各種有利條件提供定制出版,自助出版和個性化出版,促進學術出版與圖書館融合發展。

4 全媒體時代圖書館在學術出版轉型中的責任

4.1 培養用戶開放出版的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的一個重要標準是能否有效地管理和發布信息,開放出版的信息素養是全媒體時代數字學術素養的有力體現。圖書館員利用專業知識對開放出版進行政策研究和實踐探索,在學術出版革命中發揮引領作用,為科研人員提供出版支持,是開展學術出版素養教育的重要生力軍。北京大學圖書館提供學術出版支持服務,提供期刊影響因子、期刊評價以及按學科建立期刊投稿指南,為科研人員篩選投稿期刊以及投稿地址等,就是圖書館培養用戶開放出版信息素養的最好實踐。

4.2 基于大媒體大出版理念建立圖書館出版聯盟平臺 信息化發展到今天,傳統的媒介理論和思維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全媒體時代數字出版的迅猛發展,大媒體、大出版的理念應運而生,大媒體就是媒介多層次、多種類、多機制的有效整合[18],大出版則是以現代出版的視角審視出版形式、出版要素及其傳播方式。圖書館是學術出版和傳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圖書館出版的聯盟平臺,促成圖書館、學術出版與信息服務商之間合作共贏,平衡互利是圖書館在全媒體時代的重要責任。澳大利亞85%的大學參與了開放獲取出版,大多通過與出版社整合的方式致力于將高質量學術研究成果免費開放給全世界[12]。

4.3 積極參與教育數字化和出版經濟轉型

學術出版的數字化趨勢使得教育出版機構和教學服務平臺在未來的學術出版中面臨著越來越邊緣化的困境,MOOC課程的迅猛發展加速了教育數字化變革。在線免費課程需要構建相應的學術出版發行平臺。圖書館要積極參與教育數字化和出版經濟轉型,對MOOC教材、大眾及長尾教科書及教輔資料進行深入的調研,了解用戶需求,調整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策略,成為跨平臺的教育資源出版服務商。

4.4 助推學術出版去中介化和許可外包

在學術出版的產業鏈條中,版權歸屬和數字開發是影響其開放出版的主要因素。學術出版的去中介化需要用戶對開放出版的嘗試和對CC協議的認同。圖書館作為一種中介機構,在學術出版中要搶占先機,控制出版內容,培養自己的讀者、作者,了解用戶的實際需求并與之交換價值,對于非核心的出版環節可以通過許可外包實質性縮短出版編輯周期,降低出版成本,在學術出版中爭取主導地位。

4.5 促進學術出版向數字出版與OA出版發展

學術出版的危機與變革引發了圖書館界對學術期刊、學術圖書數字出版、OA出版的探索與思考。結合圖書館機構知識庫典藏與開放獲取服務的經驗,通過開展信息素養教育與開放獲取運動的推進,促進學術出版向數字出版與OA出版發展[19]。圖書館可開展基于專業學術出版的定制服務支持學術出版,挖掘圖書館獨特的內容資源,建立特色出版資源,實現內容資源和機構知識庫出版雙同步。實現學術出版的開放轉型,需要重構圖書館學術交流的業務流程,拓展圖書館社會功能,將信息資源與出版服務有機融合,探索眾籌出版和個性化出版的渠道與路徑,發揮圖書館在學術出版開放轉型中的引導作用。

5 結 語

全媒體時代,學術出版的知識呈現和共享方式都有了深刻變革,基于技術的智媒時代已經到來。在出版領域和圖書情報領域都逐漸進行開放出版的理論探討,但在具體實踐中還有很多思維和視域的障礙。圖書館在學術出版轉型中要學習國外圖書館的先進經驗,以內容帶動出版,實現出版產業鏈延伸與擴展。建立聯盟出版平臺,參與各方利益共贏,平等協作。明晰全媒體時代出版轉型的趨勢與途徑,身體力行進行理論與實踐的探索,提升圖書館參與學術出版的核心競爭力,最終實現我國學術出版繁榮發展的新未來。

參考文獻

[1]孫波,劉萬國.基于環境掃描的“十三五”高校圖書館轉型探索[J].圖書情報工作,2016,(3):5-11.

[2]吳建中.轉型與超越:無所不在的圖書館[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2:33.

[3]田海明,盧玲.學術視域中的現代出版[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7.

[4]約翰.B.湯普森.數字時代的圖書[M].張志強,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4:165-167.

[5]杜敏.不同媒介形態下學術期刊的共生與變革[J].澳門理工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3):111-120.

[6]知識管理論壇編輯部.《知識管理論壇》開放獲取出版政策聲明[EB/OL].http:∥www.kmf.ac.cn/paperView?id=0,2016-05-06.

[7]凱文·凱利.必然[M].周峰,董理,金陽,譯.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6:92.

[8]李忠孝,閆曉宇.積極參與教育數字化,傳統出版社應著力向產業鏈兩端延伸[J].科技與出版,2014,(8):7-12.

[9]黃肖俊,呂肖慶.數字出版與數字圖書館[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130.

[10]董濤,張靜,張茵.“讀者決策驅動”(PDA)應用視閾下的圖書館角色重申與轉型[J].圖書館,2014,(6):110-112.

[11]曾燕,鄭建程,趙艷,等.SCOAP3:開放出版新模式及其影響[J].圖書情報工作,2013,(1):37-42.

[12]王雅菲,范軍.澳大利亞大學圖書館的開放獲取出版新模式[J].現代出版,2015,(5):72-76.

[13]Bolick,J.Getting the Word Out:Academic Libraries as Scholarly Publishers[Book Review].Muccie,Mary Rose.Portal:Libraries andthe Academy15.4,2015:769-770.

[14]范軍.略論民國時期的大學出版[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136-144.

[15]鄒美辰.耶魯大學圖書館和牛津大學圖書館就數字內容問題達成協議[J].圖書情報工作動態,2015,(8):24.

[16]程文艷,王永芬,王珉.大學出版與圖書館的協同發展研究[J].圖書館論壇,2015,(11)128-133,91.

[17]吳林娟.學術出版和學術資源聯盟的開放存取實踐研究[J].出版廣角,2014,(12):115-117.

[18]張國輝.論“大文化、大媒體、大編輯”的理論現狀與實踐走向[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142-149.

[19]魏蕊,初景利.學術圖書開放獲取與美國大學圖書館出版服務[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4,(3):17-22.

(責任編輯:孫國雷)

猜你喜歡
學術出版全媒體時代學術交流
學術交流及演出活動
學術交流活動
校近期學術交流活動及獲獎與出版
我校近期學術交流活動及獲獎
學術出版知識服務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