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司湯達的現實主義文學觀

2017-01-16 11:24徐慶
東方教育 2016年14期
關鍵詞:現實主義

徐慶

摘要:作為現實主義作家的代表,法國作家司湯達不僅通過文論《拉辛與莎士比亞》闡明了自己的現實主義觀,也通過小說創作實踐了自己的現實主義觀。通過總結《拉辛與莎士比亞》中的主要觀點、分析《紅與黑》等小說的情節,本文力圖證明司湯達的現實主義根植于作家的自我審視、自我反思,表現的是人類的普遍精神、情感,他的現實主義的受眾是“少數幸福的人”。

關鍵詞:司湯達;現實主義;《拉辛與莎士比亞》

對于力圖“從客觀現實世界出發,抓住其中本質特征,加以典型化”(朱光潛 2004: 108)的現實主義的作家而言,如何處理文學創作與現實的關系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被稱為“現實主義作家宣言”(朱光潛 2004: 106)的《拉辛與莎士比亞》中,法國作家司湯達提出了他的現實主義觀,而他的小說則體現著他對自己理論的實踐。

一、《拉辛與莎士比亞》中的現實主義觀

《拉辛與莎士比亞》是司湯達在1823年和1825年撰寫的反對偽古典主義戲劇,倡導浪漫主義戲劇的論戰小冊子的合集。由于當時浪漫主義運動方興未艾,浪漫主義的定義也沒有完全固定下來,所以許多現在被認定為現實主義者的作家為了跟自然主義劃清界限都自稱浪漫主義者。司湯達在《拉辛與莎士比亞》里討論的其實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創作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現實主義文學反映的對象究竟是什么?

在《拉辛與莎士比亞》的第一部分第二章《笑》、第三章《浪漫主義》中,司湯達以喜劇的創作為例寫到:“盡管證券交易所和政治賦予我一種深刻的嚴肅性,盡管懷有黨派的仇恨,倘若是要我笑,仍然必須在我面前以一種愉快有趣的方式使某些滿懷熱情的人在走向幸福的道路上失足受騙才行?!保ㄋ緶_ 1979: 25)在討論文學作品的內容與現實事件的關聯時,他又表示:“我覺得,作家必須同戰士一樣勇敢,作家不必總想到新聞記者”,“這種(指戲劇——筆者)的成功不可能是有關政黨的事,或者是由于對個人的愛戴……”,“如果有這樣一位作家,在馬德里、斯圖加特、巴黎和維也納等地,夠標準的翻譯家都爭相翻譯他的作品,那么這位作家可以說已經探索到時代精神的趨向了?!保ㄋ緶_ 1979: 27-28)由此可見,司湯達并不主張將重大的社會現象或者政治事件作為作品的中心,因為它們或者有具體民族社會的背景,或者轉瞬即逝,對于本文化圈以外的讀者或者后世讀者幾乎是不可理解的。直接描繪外在社會狀況的文學作品,也許一時能引起讀者的廣泛關注,但很快就會隨著社會的變化而失去價值,成為一種速朽的文學。

司湯達認為,現實主義的對象應當是人類對世界的反映及人類普遍共通的情感體驗,即所謂“時代精神”。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想的是人物的行動是否妥帖,而不在故事的敘述?!保ㄞD引自馬爾蒂諾 1998: 12)歸結起來說,司湯達的現實主義立足于表現人的精神、情感,而單純不追求表現社會狀況。他筆下的人物境遇固然是他們社會活動的結果,但這種境遇不止存在于作品中的社會狀況和歷史階段,而是普遍存在、可以被各種文化中的讀者理解的;作品中的社會狀況及具體事件只是司湯達為了更順暢地編織情節而對更廣泛的背景、更多的事件進行的簡化、案例化,它們不會使人物的境遇變得特殊離奇到失去代表性。

二、司湯達小說中的現實主義特征

司湯達的現實主義小說力圖打破社會背景或時代的隔閡,表現人物內在的真實。內在的真實指的是完整、包含所有隱秘的人格而非完美(而實際不存在)的人格?!八娜宋镉兴枷?、心靈活動的全部思想;有行動,猛烈過傳奇小說的行動”(李健吾 1997: 8-9)。依照司湯達的傳記作者茨威格的話來說:“在他看來,越膽大越好,越隱私就越要拼命加以公開。他特別熱衷于提示自己最說不清楚的感受,他要把那些由于羞恥心的作用而潛藏到靈魂深處的東西提示出來?!保ù耐?2000: 92)司湯達的作品猶如強光,讓人物及讀者心中每一絲隱秘都無處遁形,這一點對于那些不習慣審視自己,只想在閱讀時保持自己與書中人物距離的讀者是極大的冒犯。

《紅與黑》對于連和瑪蒂爾德感情糾葛的塑造正能體現司湯達作品的這一藝術特點。作為細致入微的人類心靈解剖員,司湯達把原本可以演繹成郎才女貌故事的材料處理得十分“冷酷”:這對男女與其說是相戀,不如說是自戀。于連追求瑪蒂爾德以捍衛自尊;瑪蒂爾德與其說是愛上了于連,不如說是愛上了自己特立獨行的勇氣。司湯達不追求表現優秀品質,而只是把通過自我反思而挖掘到的人類精神及情感世界和盤托出。司湯達刻畫于連的虛偽并不是為了讓讀者譴責他、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正如他設計于連主動選擇死亡也不是為了讓讀者把他當成英雄。一切人物及情節設計都是為刻畫人物內心世界的完整性服務的。

司湯達的小說致力于挖掘人類心靈中最真實、最難言說的部分,這使得他的讀者也要有勇氣拿自己心靈深處的秘密與司湯達筆下人物的精神活動相互印證;同時,讀者還要具備能體會、理解他筆下人物復雜情感的敏感性。司湯達將這樣的讀者稱為“the happy few”,他們具有與他不相上下的自我審視、自我反思能力。司湯達把自己的三部小說《紅與黑》、《巴馬修道院》和《紅與白》都獻給了這批讀者,還在《拉辛與莎士比亞》的獻辭中寫到“對聰明人無需多言”。

三、結語

茨威格曾如此評價司湯達的藝術成就:“只有對心潮澎湃的內在精神的刻畫方面,他的作品才顯示著藝術價值和藝術活力?!保ù耐?2000: 147)司湯達的現實主義是精細且不留情面地探索、描摹人類內心世界的現實主義,這也就是許多西方學者將他的作品歸入心理現實主義流派,而不是批判現實主義流派或社會現實主義流派的原因。

參考文獻:

[1]茨威格.王雪飛譯.三作家[M].合肥: 安徽文藝出版社,2000.

[2]司湯達.王道乾譯.拉辛與莎士比亞[M].上海: 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

[3]司湯達.郝運譯.紅與黑[M].上海: 上海譯文出版社,1990.

[4]司湯達.郝運譯.巴馬修道院[M].上海: 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

[5]李健吾.引言[A].見司湯達.李健吾譯.意大利遺事[M].南京: 譯林出版社,1997.1~9.

[6]馬爾蒂諾.原編者序[A].見司湯達.王道乾譯.紅與白[M].上海: 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1~29.

[7]朱光潛.談美書簡[M].北京: 北京出版社,2004.

猜你喜歡
現實主義
政治現實主義濃與淡
現實主義與現實題材創作
用現實主義的力量迎對司法復雜性
淺析動畫《螢火蟲之墓》的現實主義美學思想
電影《逃離德黑蘭》的現實主義影像剖析
1982—1990:連續劇時期中國電視劇美學風格的確立
為什么
俄羅斯文學界關于新現實主義的討論
新現實主義巨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