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知覺通感在色彩設計中的應用

2017-01-16 13:46潘紅蓮李杰
藝術研究 2016年4期
關鍵詞:色彩設計通感色調

潘紅蓮+李杰

摘 要:分析知覺通感存在的可能性,并著重論述色彩與聽、味、嗅、觸覺之間聯覺轉換的手段,進而分析各個感官之間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比較和相互借鑒。提出了運用知覺通感的共通性使色彩設計得到最大限度的啟發,啟動色彩的內在精神品質,增強和擴展色彩設計符號的取向與構成。

關鍵詞:通感 知覺 色彩設計 色調

通感(synesthesia),又譯聯覺,指一種感覺引起另一種感覺的心理現象。例如色彩視覺有冷、暖的感受,聽到某種聲音猶如看到某種色彩等。如我們常提及的“響亮的色彩”或“明亮的聲音”,就是從圖像到聲音和從聲音到視像,另外觸覺中諸如“柔軟的聲音”和“一束冷光”,味覺中則有色彩或聲音的“甜蜜的和諧”,以及無數種知覺置換的說法。

幾個世紀以來,人們在理論與實踐中不斷探索著色彩通感(聯覺)的問題:其一,是否存在決定性的知覺通感?其二,其它知覺能否模仿視覺印象或者與之匹配?

一、色彩與聽覺的通感

康定斯基在《論藝術里的精神》中提到:“一般說來,色彩直接地影響著精神。色彩好比琴鍵,眼睛好比音槌,心靈仿佛是繃滿弦的鋼琴,藝術家就是彈琴的手,它有目的地彈奏各個琴鍵,來使人的精神產生各種波瀾和反響”。

筆者以為,色彩與聽覺要達到知覺上的聯系,必須跨過兩者之間的差異去尋求共同的認知路徑。對于藝術家來說,感知的敏銳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是聯系與想象。如聽覺展現一個時間的跨度,色彩呈現相同空間的變化,兩者的聯系就是將聽覺的時間感受轉變為視覺的空間沖擊。

1.音調的色彩轉換

音樂中的音調如果可以通過色彩的通感進行視覺呈現,那么通常不同的明度會伴隨著不同的音律:低沉的聲音會呈現暗色調、澀色調的視覺聯想,而尖銳的聲音則以明亮的色調呈現。如大提琴的重音可以用深藍與褐色來表現,而表現響亮的小號聲則用明黃色最為適合??梢?,色彩的明度好比音樂的跨度,色彩的高、低明度分別對應著音樂的高音、低音。如克利的《歌手羅莎·素貝的聲音結構》一畫中呈現的明亮的象牙色與貝色,體現了與之相匹配的高亢音質。

2.空間的節奏轉換

音樂的節奏韻律可以通過色彩元素的空間排列進行再現。由于我們的眼睛會將相同的顏色、相同的形狀聯系起來,所以在色彩設計中,將基本色彩(放置在匹配形狀中)重復出現,并作空間位置的有序變化,視覺聯系會將它們做比較與連接,其中大小疏密強弱的色量變化使空間的節奏韻律產生了??梢?,色彩的空間節奏的產生基于綜合的對比,包含各種色彩之間色相、明度、純度的協調關系,以此對應音樂節奏中的音符、音階和音節的長短和強弱等。

二、色彩與味覺的通感

色彩視覺還可以引起味覺聯想。飲食作為人類生存的第一需求,蘊含了豐富的味覺感知。酸甜苦辣的味覺在色彩方面,多通過以往的生活經驗加以表現。

1.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味覺色感

受不同地區飲食習慣的影響,色彩的味覺體現了以往食品味覺信息的印象反饋,即使同一顏色,不同地區的人對它的認知也會存在極大的感覺差異,如白色,就具有模糊的多重味覺感知:乳白色似奶油的香甜,白青色似海鹽的積淀;紅色,也具有多重味覺聯想:正紅似辣椒的刺激,深緋似漿果的甜蜜,酒紅似葡萄酒的醇香……可見,美味是將多種味道一起表現的形容詞,隨環境不同,聯想到的食品也完全不同。

2.味覺色彩在色立體中的位置

有關激發食欲的配色,主要集中在紅黃色系的協調配色上。在表現單純味道的時候,可以從明亮的混合色中選擇深度強的色彩來表現香氣、味濃的感覺,也可以選擇深色調、暗色調來表現,選擇范圍非常廣泛。

在表現辣味的時候,可以使用黃色系(金色、卡其色)和紅色系進行分離,表現有刺激感的味覺,而甜味需要用紅和粉紅色系,并對粉紅色系的濃淡進行變化,避開人工食品色,表現自然、純粹的食品本身的味道。酸味則使用黃和黃綠色系等柔和的純色,體現清新自然的爽快感。澀味,使用暗色(濡雨色,橄欖綠),灰色(灰菊黃)或暗褐色作為基本色,在味道印象中加入一些生硬的印象,使人聯想到咖啡或中藥??辔?,感覺較重,可以使用深色調(如獼猴桃色、煙灰色)進行表現。在色相方面,主要使用黃、黃綠色系(如砂色、仙人掌色),給整體印象以柔和的感覺。咸味,可以使用柔和色系—灰色(如鴿灰色)和淡藍(亮青灰色、銀灰色)、黃色系(砂色、米灰色)進行配色,另搭配雪白色,讓人聯想到海產品。

三、色彩與嗅覺的通感

關于嗅覺的色彩聯想同樣依賴于人們感官經驗的積累,它比味覺聯想更為微妙,個性化因素也就更為突出。在紅色系中,不同深淺的紅色被人們冠以不同的名稱,如以花命名的:接近品紅的牡丹紅,大紅與品紅之間的薔薇色,柔和的山茶色,淺淡的紅梅粉等等,這些由深到淺的紅粉色,體現了視覺對于色彩的認知與區分,在黃色系中,以花命名的色彩有金盞花、含羞草、秋菊黃;綠色系中,多以植物命名色彩,如苔綠色、綠茶色、森林綠、薄荷、橄欖綠等,這些視覺色彩可以帶動人們去聯想各種或濃或淡的花香以及不同的植物氣味。筆者以為,無論濃濃的玫瑰花香,還是略帶苦澀的薰衣草香,香味總會使我們眼前呈現不一樣的色彩。通常,濃烈絢麗醒目的人工色彩會麻痹嗅覺的感知,因為人的感知被喧鬧的聽覺聯想占據了,而純凈亮麗柔和的色彩會激發嗅覺的聯想,聽覺聯想會在此時呈現舒緩的背景音樂。

四、色彩與觸覺的通感

色彩觸覺的細致體味和發展,促進了視覺的色彩表現,使其具有親密感和戲劇性。色彩與觸覺的通感源自人們對物質表面肌理的認知,這些認知通過原有的經驗去分辨視覺呈現出來的干、濕、細、滑、軟、硬、光澤。干澀,如寫意國畫中的飛白薄云、皴擦的山石地貌;濕潤,如滲化的水墨邊緣;光澤,如點彩派畫家細碎筆觸下光與大氣粒子的閃爍感……

色彩與肌理混合成不同的觸覺感:紅色的觸覺,強烈的意識中心,有灼熱感,堅實而溫暖。黃色,明亮的物質,輕薄漂浮,富有陽光一般的不可把握的觸覺。藍色,有像海洋與天空一樣包容、深度的色彩,體現清涼、明凈、堅忍的觸感……

在織物設計中,我們通常會用柔和色與有彩灰表現織物的柔軟觸覺與親膚感,如常見的米色、駝色、絹色、卡其色等。同時,觸覺表現的關鍵還體現在色彩與素材感的變化上:在同一纖維、同一染色的條件下,由于線的捻成方式、粗細、布的編織方法不同,其色彩與質感均不同。此外,色彩的厚薄、色彩的紋理也是影響觸覺的重要因素。而且,色彩對比越強,觸覺越堅硬;色彩對比越弱,觸覺越柔和。

五、知覺通感在色彩設計中的應用

色彩通感的運用帶有特定性,有的適應于全球,有的適應于局部區域,有的必須附著特定的形狀,即色彩一旦離開了具體的環境與形狀條件,其特定的知覺通感將會減弱或者消失。因為色彩在表現視覺力時,必然要通過一定的形狀與色彩之間的對比。而我們知道某些色彩涂在某些形上,可能會抹殺色彩本身的價值感;而涂在另一種形上,則可能反而被強調。

1.色彩五感的比較性分析

一般而論,黃色的聲音是明亮的,味道是清澀的水果味,氣味是淡淡的雛菊香,手感受像陽光一樣不可把握。紅色的聲音是響亮的,味道是純正的,氣味是濃烈的,手感溫暖又堅固。藍色的聲音是深沉的,味道是清苦的,有海水的味道,手感較涼。

色彩學家伊頓說過:“缺乏視覺的準確性和沒有感人力量的象征主義將只是一種貧乏的形式主義。缺乏象征性真實和沒有感情能力的視覺印象效果將只能是平凡的、模仿的自然主義。而缺乏結構的象征內容或視覺力量的情感效果也只會被局限在表面的感情表現上?!币虼?,色彩知覺通感的運用需根據主題反復比較與實驗,以求得最貼切的答案。

2.色彩五感的互鑒性分析

在設計的道路中,我們難免遇到思路上的枯竭。如何進一步激發創意靈感呢?將不同門類之間的藝術手法進行比較和相互借鑒是最為有利的方法。在色彩設計中,將各種藝術形式相結合,這其中,音樂對于色彩的通感研究顯得尤為重要。如將音樂元素及原理應用到色彩設計之中,其類比、和諧等級、表現性等共通性會使藝術形式得到最大限度的啟發,藝術風格也可根據自己對知覺通感的理解獲得空前的解放。音樂是最優秀的老師,它力圖表現人們的情感和創造音樂的獨特生命,而不是復制自然。音樂具有時間上延續的特性,不被具象事物束縛,靈感的激發更依賴于對于自然的感受,更具有思維聯想性。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以使色彩設計能夠向更廣闊的領域發展。一門藝術融會另一門藝術的使用技巧,運用知覺通感轉變為本身的新的媒介。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色彩通感是人們在色彩表現與欣賞中逐漸獲得的,它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絕對的。在各種感知的影響下,色彩的真正本質并非是色彩本身,而在于我們所感受到的那種綜合的認知關系。在任何既定的情境里,色彩的意義事實上是由它自己和既定情境中的其它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所決定。

六、結語

在色彩設計中,我們對于色彩的認識更多地被情感認知與環境認知所決定。有效地利用“色彩通感”的概念——人自身幾種感覺器官在感知色彩過程中相互作用后引起的聯想性知覺反應,其對于啟動色彩的內在精神品質,增強和擴展色彩設計符號的取向和構成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筆者希望通過色彩通感的研究使色彩本身帶有的某種極具表現力的情感力量,通過物質和心靈的喚起和再造,能夠表現每一類事物的內在本質,同時配合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達到色彩對客觀物象的超越。

注:文中出現的色名與色值參照中國青年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ArtTone視覺研究中心《協調色配色寶典》。

注釋:

【英】E.H.貢布里希.藝術與幻覺[M]. 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俄】康定斯基.論藝術里的精神[M]. 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社,2014.

【韓】李在萬.設計師談商業配色密碼[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

段殳.色彩心理學與藝術設計[D].南京:東南大學,2006.

潘紅蓮.色彩構成[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

潘紅蓮.對包裝設計色彩的再認識[J].包裝工程,2010,31(2):100.

作者單位:綿陽師范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

四川省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猜你喜歡
色彩設計通感色調
征文通知:6G通感算融合
湖光水色調
色調會說話
分離色調與色調曲線
通感:一扇讓詩人不老實的門(外一則)
通感(外一篇)——孔武仲《乘風過洞庭》
動畫造型中的色彩作用
色彩設計在餐飲空間中的應用
品牌包裝設計中的色彩研究
淺析家具色彩設計中的配色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