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小學科學教學研究

2017-01-17 16:38邱慶松
亞太教育 2016年36期
關鍵詞:小學科學興趣教學

邱慶松

摘 要:近年來,小學科學成為啟蒙教育的主要課程,它對開發小學生智力、提升小學生創新精神、加強小學生科學知識掌握量發揮著明顯的作用。其教學過程是通過老師的帶領和引導,指導小學生對生活中的科學現象和自然社會里有規律的科學現象通過發現、求證等方式進行了解和相關知識的運用。那么,怎樣的科學課程實施才能有效提升小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起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呢?筆者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淺薄的探索。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2-0020-01

我國小學科學課程教材明確要求,科學教學應更加注重小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老師要在科學課上充分利用引導、提示、探究的方式教學,而不是填鴨式的灌輸教學。要讓小學生在科學課上充分感受到發現探索的樂趣和活力十足的氛圍。要把課堂變為師生交流、探討、協作的場所。那么,要怎樣才能讓小學科學課堂更加富有生機和充滿活力呢?我認為應該注重以下以個方面:

一、引導學生大膽質疑,激發探索激情

科學的創新和發展無不起源于對原有觀念的質疑,科學作為一門充滿未知的探索性學科,需要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對現有科學現象進行探究并鼓勵他們積極展開疑問,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小學生真正投入科學、研究科學的主動性,要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關鍵節點提出疑問。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為學生留下一些以供思考的余地,給學生創造主動提出問題的機會,從而創造積極求知的課堂氛圍,慢慢地培養出學生敢想、敢問、敢質疑、敢探索的學習習慣,激發他們探索的激情。

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突出探索過程

拿來主義告訴我們,積極學習和充分借鑒已有的知識成果和前人的成功經驗是增長知識最有效和便捷的方式。但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科學學科作為一項特殊的學科,除了對固定知識的教授之外,更重要的是交會學生怎樣自主學習,通過親自動手主動探索發現并學到新的知識,突出的不是學了多少知識,而是獲得知識的過程。因為我們學習科學的根本目的不只是弄明白科學現象的內在道理,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探究的過程培養自主研究的能力。同時,通過對科學的探索,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未知欲。讓學生認識到,科學都是有邏輯有根據的,它并不遙遠也不神秘,通過仔細的觀察的認真的探索,很多科學現象就在我們身邊。

三、引導學生注重實驗,培養探究能力

科學是一門實驗性學科,老師要在科學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引導學生多做實驗探索。具體要根據課目要求和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提出實驗課題,并進行充分引導,讓學生在老師的要求下充分發揮主觀創造性,讓學生多動手動腦完成實驗,通過實驗產生的科學現象發現科學規律,并且幫助學生舉一反三折射出其他同類道理。例如,老師可以讓學生就“用什么辦法,可以讓雞蛋從三樓扔下來而不會被摔破”為主題先展開設想及討論。這時,學生的好奇心都會被調動起來,并且提出很多可行的想法。老師首先要對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積極的探索精神進行充分的鼓勵。而后,給學生們留有一段準備的時間,最后開始做實驗。這時,我們會發現正確的方法不止一種,有的學生把雞蛋放在裝滿廢紙的大紙包里,有的學生會利用自制降落傘為雞蛋減速……類似這種方法,充分發揮了學生自主探索的主動性,有效提高了他們動手操作和實驗思維的能力。

四、突出課外拓展活動,聯系生活實際

老師要通過教材和實踐,培養學生養成善于觀察、善于質疑、善于提問、善于研究和解決問題的習慣。通過教學實踐,讓學生明白在生活中和自己身邊處處都有科學現象,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發現和總結,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探究能力打下良好基礎。例如在教學《各種各樣的葉》一課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看、聽、聞、嘗等方法來觀察不同植物的葉子,然后讓學生到野外收集兩片不同植物的葉子,讓他人充分發揮自己的觀察力和想象力,找出兩片葉子的相同和不同處。學生們會積極開動腦筋,找出它們在形狀、顏色、面積、厚度、手感等直觀區別。這時,老師就可以充分啟發學生,除了這些,你們還看到了什么不同?這時,學生會通過聽、聞、嘗等方法再去找深入查找。通過類似的課外拓展活動,利用身邊常見的自然和科學現象,讓學生充分聯系生活實際,接近與科學之間的距離。

五、充分運用科技手段,提升教學效果

科學課上有很多學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或引導下去進行調查、考察或實驗,但有些活動課堂上是無法用實驗的形式完全展現的,如《植物怎樣喝水》這一課,反反復復講解理論學生都很難理解,這時我們就可以借助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虛實互補,讓學生“看到”植物根的水與植物莖、葉脈向上輸送的水緩緩流動的情景,再在重點處點撥,植物“喝水”這一難點就解決了。另外在科學課的教學中有許多新知識、新思維的傳授,受到了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在課堂進行實際演示,為了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可以通過各種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在教學過程中對這些實驗、現象進行模擬演示達到仿真效果,或對現象進行放大、延時等操作,進而使學生在沒有障礙的演示、實驗環境中進行愉快地學習,獲取知識。

六、總結

在科學教學中,老師應當多想辦法,利用不同方式,為學生設置不同的學習和實驗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創新意識,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科學、參與實驗的積極性,真正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得以體現,創新意識得以喚醒,情感意識、科學態度等品德要素得以陶冶,實踐能力得以鍛造。既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課堂真正“活”起來。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自行探究之中,以此培養他們的觀察、實驗、理解、探究和應用知識的能力。

(作者單位:浙江省龍泉市東升教育集團)

參考文獻:

[1]科學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

[2]顧立軍.讓綜合實踐活動生成效益.教學與管理.2006.9.

猜你喜歡
小學科學興趣教學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加強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談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簡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銳意進取,不斷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
跨越式跳高的教學絕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