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師”張藝謀的“窮途末路”

2017-01-17 18:27海欣
齊魯周刊 2017年1期
關鍵詞:國師張藝謀長城

海欣

編者按:

作為張藝謀導演生涯中票房最高的電影,新片《長城》引發了不少影評人的唇槍舌劍——“張藝謀的藝術生涯已死”、“《長城》中沒有人性”、“張藝謀嚴重墮落了”……

在這個資本主宰的電影時代,我們能夠感受到第五代導演的奮力與掙扎。陳凱歌沉浸在他的《黃土地》時代中無法自拔,又拒絕與這個互聯網時代相融合。馮小剛也開始減產,那些刻意標榜自己品牌的馮氏幽默,仿佛一盤精致的法式楓糖漿吐司,落了幾枚煎餅渣。

而在同屬華語電影圈的海峽對岸——中國臺灣,與大陸第五代導演幾乎同時代出身的侯孝賢、楊德昌和李安等卻較少受到2000年后電影大踏步商業化的影響,堅持自己的創作原則,精品頻出。

張藝謀們的命運是時代必然,當下更接地氣的一批導演似乎沒有代的標簽,他們強調類型、關注市場、借鑒好萊塢,同時在電影中拓展自我表達。

然而,中國電影真正民族化的表達出口在哪里?前人沒有找到,新的一代人也在尋找的路上。在新的領域上,終歸是要有人潛下心來,細思本土化與世界性之間的界限,帶領中國電影以絕對自信的方式走向世界。

(本專題62-67頁)

張藝謀導演的《長城》日前上映,又引發了一輪片方和影評人的唇槍舌戰。就在鬧哄哄、正方反方都不太想說道理的口水中,《長城》的票房一路高歌,上映10天,累計票房已超過8億,成為張藝謀導演生涯中票房最高的電影。

如今66歲的張藝謀,延續著自己商業大電影和國家意志的邏輯。他不再是那個用攝影機去愛撫女演員的導演,他對藝術和審美幾十年保持定格,而對于人性的理解,他大概從奧運會開幕式之后就失去興趣了。

標準工藝品《長城》:美則美矣,毫無靈魂

似乎已經形成了慣例,大片上映,影評人公開發表差評,片方出面甚至導演親自上陣,使用社交平臺相互攻擊,勢如水火。

張藝謀導演的《長城》日前上映,不少影評人認為“張藝謀的藝術生涯已死”“《長城》中沒有人性”“張藝謀嚴重墮落了”,又引發了一輪唇槍舌戰。

《長城》的故事并不復雜:宋朝時期,以人類為餌食的怪獸——饕餮,每60年便會集結到人類的領地覓食。長城的修建為的就是抵御饕餮。馬特·達蒙飾演的是一位來中國尋覓黑火藥的雇傭兵,誤打誤撞被捕,并結識了對抗饕餮的中國“無影禁軍”,二者攜手打怪,最后終于大獲全勝。

《長城》本質上是典型的怪獸類型片,它的故事非常套路化。它有著規范化的情節:就像張藝謀說的,第一句,怪獸出現,第二句,威脅你的生命安全,第三句,英雄出現,第四句,勝利了。

套路雖然傳統,但卻是高達10億元人民幣砸出來的。于是,我們看到:宏大的場面,濃烈的色彩,人海戰術,整齊劃一的動作,儀式感,全景視覺,響徹云霄的鑼鼓聲,精致逼真的特效……某些瞬間,我們會看到《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影子,也仿佛是2008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搬到了電影中來,氣勢恢宏絕不遜色于好萊塢大片中的大場面。

然而,《長城》就像電影工業流水線上生產出來一件標準工藝品,美則美矣,毫無靈魂——敘事脈絡過分簡單,情感灌輸粗暴到倒退了幾十年,很多演技派成了背景板,還有改革開放之后娛樂圈最為不明覺厲的女主角有些礙眼。

我們相信張藝謀已經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盡力補救了,甚至這已經成為觀看《長城》的一種惡趣味:如何有意規避演員的劣勢,不能打的擺幾個姿勢,不能說的就砍到只剩幾個字的臺詞,一定要有大段臺詞的絕對女主角就讓她說英文,不同語言之間存在溝通的天塹,絕大多數觀眾無法辨別好壞,最多覺得是在跟外教上口語課……只是不知道在他每天對準監視器,看著女主角天真無辜的表情,尤其是永遠圓睜的雙目的時候,心里是不是會有一絲對自己的困惑?乃至于恥感?

畢竟,他是張藝謀,是陪伴我們成長的,那位有思想,有反抗精神的導演。

大師的財富上位與電影末路

很多人將《英雄》視為中國電影商業時代的開端和張藝謀視覺美學的極致體現?!队⑿邸纺欠N視覺上的享受也與多年后奧運會和G20峰會的人海視覺效果有相似之處。

某種程度上,張藝謀的工具言論,以及《英雄》在國際上獲得的聲望,都在幫助他更進一步地轉變身份。這位擁有民族氣質與國際頭銜的導演身后,是國家希望展現給全世界的形象:大而恢弘的敘事風格,整齊劃一的美學理念。

奧運會之后,張藝謀被冠以“國師”的稱號,政府、電影市場和民營公司爭先恐后地與他合作。隨后數年,張藝謀先后執導國慶60周年晚會、APEC歡迎晚宴光影秀,以及今年9月份的G20峰會文藝晚會。

另一方面,從2004年開始,張藝謀與合伙人共同開始實景演出創作,制作包括《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印象海南島》等“印象系列”山水實景演出,以及《又見平遙》等情境體驗劇,參與創作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歌劇《秦始皇》、上海世博會、威尼斯建筑雙年展。

這些演出背后的制作公司“觀印象”獲益頗多。2014年,公司營業總收入1.39億元,凈利潤為7400多萬元。2015年7月,經營房地產業務的三湘股份宣布以現金加股權的方式收購觀印象100%的股權,總對價19億元。

財富巨大的演出項目背后,是張藝謀在電影上的相對平淡。奧運會之后,兩年沒有拍片的張藝謀交出了新作品——《三槍拍案驚奇》。電影雖然獲得2.9億元票房,但卻連他自己都承認因為劇本而導致電影“基本掉溝里了”。在《金陵十三釵》上映之后,張藝謀與老搭檔張偉平的矛盾達到了頂點,隨后他持340萬股高調加盟樂視。

近年來,伴隨樂視網上市,繳清超生孩子所需700多萬元罰款,操盤多年的《印象中國》被收購持股并變現2.34億元后,如今66歲的張藝謀,延續著自己商業大電影和國家意志的邏輯。

他不再是那個用攝影機去愛撫女演員的導演,而是急于完成任務的技術成熟的電影大師。他對藝術和審美幾十年保持定格,沒有拓寬和挖深的嘗試。而對于人性的理解,他大概從奧運會開幕式之后就失去興趣了。

猜你喜歡
國師張藝謀長城
在地下挖一座“竊聽長城”(下)
在地下挖一座“竊聽長城”(上)
慈云禪寺國師塔與大運河佛教文化
守護長城
張藝謀:上合之光輝映“中國夢”與“世界夢
錯過了張藝謀,她沒有錯過愛情
孤獨者張藝謀 我有各種想法卻無人能說
清明立墓碑的由來
張藝謀電影的流變及文化、美學再反思
長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