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高科技時代的佛教

2017-01-17 00:27王文勝
東方教育 2016年9期
關鍵詞:高科技世俗化宗教

王文勝

摘要:文章從宗教世俗化的角度對高科技下的佛教發展進行了分析,并對網絡道場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宗教;世俗化;高科技;網絡道場

一、宗教的世俗化

經過幾十個世紀的發展,宗教從最初出現于人類社會的結構功能單一的原始宗教逐步演變成為現在組織結構完善、功能復雜的制度化宗教,并仍然隨著瞬息萬變的社會繼續發展,當今社會宗教越來越呈現出多元化和世俗化的發展趨勢。

宗教的世俗化是指“宗教自身越來越按照世俗的觀念、方式、風格來解釋自己的教義、安排自己的組織結構、生存方式,以及組織各種宗教活動與規定自己的方向、任務及目標,從而使自己的面貌越來越具有世俗的特征?!?/p>

宗教,作為一種社會存在,只要還沒有被與社會隔離開來,社會還沒有發展到能滿足一切人的一切需要的階段,只要人還是人,有著人性對待的需要,有著精神寄予的需求,宗教就不會消亡。只要社會沒有停止發展變化,宗教的世俗化就不會結束,宗教的發展程度取決于它滿足當下的社會需要的程度,宗教世俗化是宗教自身發展變化的必然趨勢。據此,我們大可不必因為宗教世俗化帶來的表象上的衰退而憂心,而要懷著一顆平常心積極應對,努力發掘傳統宗教中的優良因素,并將之發揚光大,以便宗教更好地服務于當前的社會生活。

二、高科技時代的佛教

宗教世俗化的一個重要表現是宗教儀式越來越世俗化了。當人們心中產生了對宗教的崇拜,便自然而然地有了一些表達崇拜的方式,如禱告、贊美等。各種宗教都通過一定的條例把這些自發而散亂的行為規范化、程序化,形成了一系列儀式,并賦予固定的意義,使信徒認為通過這些規定的儀式,就可以和超自然的事物進行溝通。

隨著近幾年的發展,網絡已越來越成為人們相互聯系與溝通的橋梁。以佛教為例,佛教界近幾十年來充分運用新媒體手段和現代人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文化傳播方式,如網站、博客、微博、微信、影視、動漫等,對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和載體加以改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令傳統文化融入生活、復活于當下。

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一些寺廟開通了官方微信平臺、官方網站等弘法平臺,信眾可以不必親自到寺廟,只要動一動手指,即可通過多種方式與寺院互動,參與到寺院的早課、布施、放生、祈福等活動中。也就是說,沒有時間、空間的限制,只要有網絡,拿起手機進入平臺,即可實現參禪禮佛、與眾共修,隨時隨地解脫煩惱、體會修行的快樂。這種方式真正突破了傳統弘法的局限,更好地完成新時代下弘揚佛法、利益眾生的偉大使命。

三、有關網絡道場

筆者有幸學習了佛教中的心靈法門并每天習練,我們學習心靈法門的同修在微信群里建立了一個網絡道場。每天早晨一起做功課,每天晚上一起念誦小房子,其他時間可以在這個網絡道場里發布各種心靈法門的信息供同修們一起精進學佛。我摘錄了這個網絡道場中的三條信息,以便于我們對網絡道場這個高科技下的新生事物做一研究。第一條信息是這么寫的:“本群是個網絡道場,所有言論均有護法神監督護持,不如法的言行均會有業障產生。尤其我們是眾人一起修行,所產生的業障會放大,請大家一定要謹言慎行。所以請大家一定要謹記一個原則:莊嚴佛凈土。我們本群是專修,不發送其他外摘,即使是好的善知識,因為里面的言論我們沒有字斟句酌,也無法改變其中的內容,為了規范道場紀律,也為了愛護大家不會因此產生業障,故嚴格要求此項,請大家一定遵守。同時,我們要學習的師傅的佛法理論還很多,方方面面的內容也很全,終其一生都學不完,所以請同修們共同堅持“一門精進”原則,如果大家都來分享外摘,那我們這個道場就不是專修,是雜修,對大家的學習都不利,請大家共同護持我們的清凈道場。感恩同修們護持!”可以說這是一個比較成熟的網絡道場,參加的人員有100多個,這個網絡道場有嚴格的紀律和群規,大家一起念經學佛,既方便又有能量,非常有助于精進修行。

第二段摘錄的話有:“師兄們好!讓我們從受戒開始一天的生活:1、愛國愛民,不集資,不斂財;2、不生氣,不惡口,不邪淫;3、學習一篇《白話佛法》,4、每天做功課,念經文組合;5、聽錄音。感恩觀世音菩薩,用寬容的心對待世界,對待生活;用快樂的心創造世界,改變生活;用感恩的心感受世界,感受生活!感恩菩薩!感恩師父!感恩師兄們!美好的一天由一顆會感恩的心開始!”從這一段話充分體現了佛教信眾的感恩心、愛國心與對生活的美好感情。在這個網絡道場中,每天會有同修開始這段話,然后有同修開始主持早上的早課,念大悲咒、心經、禮佛大懺悔文和一些小咒。大家在這個網絡道場中打手勢表示自己參與了早課并認真完成早課。每天晚上7時也會有同修準時主持念誦佛教經文組合,大家在這個網絡道場中一起念誦經文,一起祈求菩薩保佑。得到了菩薩的加持,有一個共同的氣場。

除了念誦經文,在這個網絡道場中,大家一起共同學習佛法。再分享一個同修的信息:“各位師兄:晚上好!我們利用晚上8:40分后的時間學習《白話佛法》?!栋自挿鸱ā肥潜R臺長用生活的語言來講解高深的佛法。既從人生的哲理來解釋,又用日常生活中淺顯的例子,在《白話佛法》中領會深奧的高層次的佛學理論。開啟了我們蕓蕓眾生的佛性,修改我們的命運。師傅曾經講過,修心比修法更重要。為此請師兄們一定要重視對《白話佛法》的學習。只要我們每天能記住《白話佛法》中的一段經典,或者是一句開悟的話也是好的。這樣日積月累,長此以往。我們也將受益無窮。因此請師兄們務必把學習《白話佛法》定在每天的功課內,并按時在每晚的8:40分參加學習。為了讓更多的師兄積極參與共同學習提升氣場,請師兄們用手勢表示正在學習中!感恩大家!”(這里的手勢指的是網絡道場中手機里設置的符號。)因此,在這個網絡道場中,大家除了一起念經外,也一起學習佛法,精進學佛。

網絡道場與實體道場相比容納的人員更多,也更便捷,應該說也是高科技下佛教的一種新儀式。值得大家去研究。

參考文獻:

[1]戴康生,彭耀.宗教社會學[M]第二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5

[2]胡榮.社會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2

猜你喜歡
高科技世俗化宗教
王碩小說的消費主義特征
論佛教的與時俱進
淺談羌族舞蹈“莎朗”的風格特征
人間佛教的社會功能
從“禪宗”到中華闡釋美學中的倫理文化研究
乾隆皇帝與“高科技”失之交臂
“三言二拍”中寺廟道觀的世俗化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