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廣場文化與群眾舞蹈的發展

2017-01-18 23:57張春彥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6年12期
關鍵詞:群眾舞蹈發展

張春彥

摘 要: 廣場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娛樂場所,舞蹈同樣受到喜愛。群眾舞蹈是廣場文化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分析了廣場文化的內涵與群眾舞蹈與之結合的內在根源,并對群眾舞蹈的發展進行了一番討論。

關鍵詞:廣場文化;群眾舞蹈;發展

中圖分類號:J7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5-0215-01

一、廣場文化的內涵

廣場文化從廣義上來講泛指在開闊場地里發生的人與人之間的文化活動。它是以廣場為核心發展起來的。廣場提供一個公共場所,使得人們能夠聚集起來,發展交流活動。由于這種交流,普遍存在于人們之中的市民文化得以傳承與發展,并以廣場文化的形式展現出來。以廣場文化為紐帶,人、自然以及文化活動得以相互結合,因此轉變為一種文化現象,并蔓延和流傳開來。

廣場文化的傳播與廣場空間的特性有著密切的關系。廣場是一個公共空間,具有很鮮明的包容性,任何人都可以參與,既可以成為廣場文化的一部分,也不妨礙其作為旁觀者欣賞廣場文化,因此對于不同個性的人具有十分強烈的包容性。其次廣場并不限定開放時間,且建筑物簡單,管理方便。對于人們的休息需求而言,廣場或許需要長椅或桌子乃至垃圾桶等基本設施,需要美麗的風景等,但對于廣場文化,特別是本文討論的群眾舞蹈,則所必須的設施比較簡單,僅僅需要場地即可。廣場的包容性導致了廣場文化的群眾性,而群眾性的流傳又必然顯示出廣場文化的鮮明價值取向。在眾多的廣場文化形式中,利用空地實現自身體魄的鍛煉是最為普通和普遍的價值觀。同時隨著將廣場視為舞臺,廣場文化的表演性觀賞性也隨之誕生。具體表現即為廣場文化的組織性,即多人在共同喜好的基礎下,形成定時的聚集,并在同種文化形式下表現出一定的整齊劃一特性。其最初目的或許在于人群之間彼此實現對同一種文化或同一套動作的學習,比如打太極拳。它需要教練首先教授,而難以自發學習,因此整齊劃一的動作就變成一種學習和彼此之間的鼓勵。此后人們彼此間互相帶動,相互督促,從而形成了廣場文化觀賞性和表演性的特點。這是從廣場文化的自然生發角度來說的。

二、廣場文化中群眾舞蹈的發展

廣場文化中群眾舞蹈一項,具有較為深厚的文化根基。例如扭秧歌常被看作是一種漢民族的文化現象,通常被用作民俗符號和民俗標志的一種。就我國的其他民族來說,如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傣族的潑水節等,在節慶期間也有大型的群眾舞蹈。如果將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個民族中的狩獵舞蹈也算入其中的話,群眾舞蹈無疑具有悠久的歷史。群眾舞蹈由于其多人參與的性質,必然要求廣闊的場地為之提供動作空間,因此廣場與群眾舞蹈的結合并不是偶然的。所應加以區別的,是廣場中的群眾舞蹈與舞臺上的集體舞蹈之間的差別。兩者自然具有專業性的差異,但這種差異來自舞蹈的目的不同。廣場中的群眾舞蹈講求實用型,亦即強身健體,而舞臺上的舞蹈則強調表演性和觀賞性。但無疑,舞臺集體舞蹈由群眾舞蹈發展而來,只是將后置的娛樂性進一步擴大而上升為表演性和觀賞性。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群眾舞蹈也會因為自我提高而具有十足的觀賞性,而不遜于舞臺舞蹈,并且將群眾舞蹈放置在舞臺之上后并沒有減少群眾舞蹈本身具有的強身健體的功能,甚至要求其觀賞要求的提高,而使得舞蹈者更加精益求精,使本身的技術和修養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因此,只需從用途上區分廣場群眾舞蹈和舞臺集體舞蹈即可。

目前群眾舞蹈的發展與廣場的建設有著密切的聯系。隨著城市化的發展,生活小區中會有一定的空間提供給群眾發展娛樂活動。相比過去傳統場地的隨意性,城市中的廣場更加平整,且城市生活的有序性也促使城市廣場呈現出階段性的使用空白,為具有空閑時間的人群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健身、娛樂,且發展審美情趣的空間。隨著科技的發展,廣場群眾舞蹈所需要的提供音樂背景的設備也越來越廉價和高效,因此使得群眾舞蹈在新時期有了較大的發展。同時鄉村城市化建設以及城市小區廣場建設中其他基本設施建設的相對落后,也從客觀上促使了這種形式簡單的廣場文化的進一步發展。

當前,除了群眾自發組織的廣場舞蹈形式以外,還有有關部門有意識引導的、定期舉辦的公益文化廣場群眾舞蹈活動,包括舞蹈表演和舞蹈比賽等多種不同的形式,使群眾舞蹈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特別是有關部門提供的場地、經費以及宣傳等各方面的支持,使得廣場文化中的群眾舞蹈能夠在更廣闊的空間中得到交流,豐富了人們對群眾舞蹈的認識。其中較為典型的,如北京奧運會期間、廣州亞運會期間的在大型城市大型廣場北京下的群眾舞蹈,就使得群眾舞蹈面向了世界舞臺。又如云南西盟縣、廣西晉城市每年舉辦的群眾文化活動中,群眾舞蹈也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F今具有的群眾舞蹈文化形式,豐富了當地人民的精神生活,可以說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

三、群眾舞蹈的發展趨勢

群眾舞蹈就其目前的情況來看大致可分為群眾自發形成的群眾舞蹈和由政府以及文化部門牽頭產生的群眾舞蹈兩種主要形式。有組織有主導的群眾舞蹈的發展,在北京奧運會之后,越來越得到各地區有關部門的重視,并且漸漸呈現出規模越來越大的趨勢。這與主導部門的影響力也有著重要的關系。這種形式的舞蹈越來越具有鮮明的導向意義,且公益性質占了極大部分。而自發形成的舞蹈則因為在廣場上舉行的時間問題而造成了一定的矛盾。隨著地域特色的突出和人文關懷的加強,廣場文化和群眾舞蹈必將得到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云霞.淺論如何發展社區群眾舞蹈[J].大舞臺,2012(02).

[2]譚林濤.淺談群眾舞蹈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大眾文藝,2013(15).

[3]魏星月.群眾舞蹈的特性分析[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3(06).

猜你喜歡
群眾舞蹈發展
區域發展篇
淺談群眾舞蹈創作的藝術化運用及表現手法
論當前群眾舞蹈創作的發展方向
圖說共享發展
新時期的群眾舞蹈創作
文化強市背景下江門市群眾舞蹈文化研究
圖說協調發展
圖說創新發展
探索和思考群眾舞蹈的社會影響和作用
教師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