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感官設計在書籍設計的探索應用

2017-01-18 12:53王瑤倩
現代裝飾·理論 2016年11期
關鍵詞:暖色紙質書籍

王瑤倩

書籍是一種傳播媒介,其主要功能是人對于信息的閱讀。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如何在功能同等的條件下彌補紙質書籍在流通速度、制作成本上的劣勢,成了當下必須思索的問題。所幸紙媒可以選擇多元的材質,不同于電子媒介的千篇一律,感官體驗上的多樣性也是其特殊價值所在。

感官設計在當代設計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無論是杉浦康平先生提出的“五感”學說還是后現代主義設計中對高情感的推崇,都是以人性的經驗為主導作用的。在當代設計中,提倡以人為本,并關注人性,以此為出發點,探究在書籍設計中如何關注人的情感,通過感覺和形象進行信息的再構筑對于紙媒價值的重估無疑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我們的大腦中,信息的再構筑離不開通過感官接收來自外界的信息,同時也離不開存在于記憶中被外部刺激所喚醒的材料。以此為前提,筆者在本次設計中有計劃、有目的地整合各種感官要素,一方面確立感官體驗較之文本傳達的特殊意義,另一方面也試圖探索由感官設計本身獨立承載觀念的書籍設計可能。

對觀念載體的調查

對于一本書來說,影響讀者接受的元素是很固定的,大抵分為由材料本身作用的物質影響和由裝幀帶來的視覺刺激兩種因素。對于普通書籍,物質影響主要傳達書本的質量、質感,而視覺效果也大多通過排版、封面構圖等手段進行觀念傳達。作為一本通過感官喚起觀念甚至還原觀念本身的書,筆者試圖在設計之中尋求相較傳統書籍更多元、有效的觀念載體。

對材質的調查

對于普通的書籍來說,設計的部分主要著落在精神影響的層面上,而以紙張為主的材料所關聯的大多是書本的質量、拿在手上的質感,雖說對讀者的信息傳達也有一定的表現能力,但太過模糊,并不傳達具體的觀念。因此筆者嘗試在一般書籍忽略的物質影響方面探索觀念傳達的可能。普通書籍一般采用蒙肯紙或輕型紙,彩色印刷大多用輕型銅版紙,這是基于成本、重量以及印刷質量所采取的考慮。如果采用特殊的紙張必然不能對以上三點有過多的違背。另外,不管如何拓展觀念載體,設計品始終是建立在“書”的形式之上,因此,書籍的基本構成需要保證,即成品必須是“書”。另外,太過具體的形式或說明反而會減損觀念的延展度和可能性,

對色彩的調查

色彩是非口頭交流的最為直接的方式,加文·安布羅斯國際平面設計基礎教程—COLOUR色彩設計。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對色彩的情感需求存在已久。人類天生具有這樣的天分,祖先通過色彩來趨利避害,思想和情感都能通過色彩的冷暖、明暗、純度等來表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沒有其他的設計元素能做到這一點。無論是在印刷里、屏幕上,甚至于在超市的貨架上,色彩都能扮演一個直接吸引注意力的“強奪者”的角色,在書籍的精神影響方面也同樣如此。色彩從來不是獨立存在的,作為書本整體設計呈現的一部分,它必須與材料、版面、文字等各種因素相協調。這即是說,讀者對于一本書色彩的注意是融合在對書整體感覺的把握之中的,如果過分突出色彩,使之搶先甚至覆蓋于其它因素之上,不僅不能達到對于書籍整體效果的推動,反而會因為過分突兀而引起讀者心理上的齟齬。就顏色本身來說,暖色、亮色確實比冷色、暗色更有視覺沖擊。通過對市面現有書籍的調查不難發現,較之八、九十年代的書,當下流通的書籍色彩要艷得多。然而上面已經提到,色彩并非越濃烈越好,市面上許多書籍為求“第一眼”的識別度而過分強調色彩,使之與書本設計的整體割裂,反而使得審美效果降低,即便能因為顯眼被拿起來,但是隨即便會因為審美上的“低檔”而被放回去。而且事實上,通過親身的選書體驗即可判斷,并非暖色、亮色才有吸引力,書的“第一眼”識別度在色彩上往往取決于周圍排列書籍的整體色調,暖色中的冷色,冷色中的暖色往往才是有識別度的,而這樣的識別度是不可控的,

對聲音的調查

傳統書籍的感官傳遞只集中在觸覺和視覺兩個方面,而精神影響大多又通過視覺設計來達成。通過種子紙和黑白色調的運用,一方面使得觸覺也參與到觀念的傳達之中,另一方面也強化了視覺原本的傳達效果。我們日常所說的感官大多是指觸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五方面。

當下,電子書的盛行已經極大沖擊了紙質書存在。作為知識以及觀念的存儲和傳達媒介,電子書的低成本與高效率無疑是極大的優勢。在這樣的背景下,紙質書要想獲得繼續存在的合理性和進一步發展的可能就必須發揮電子書不可替代的要素。經過對現有電子書出版情況以及紙質書裝幀趨勢的調查筆者認為,觸感的真實和觀念傳達更豐富的可能性是紙質書的優勢所在。數字信息是一種概念形式,而我們的閱讀體驗很大一部分是受到閱讀時感官體驗的影響的。除此之外,感官體驗往往可以對文本的觀念傳達進行擴展,而單一的電子閱讀不僅使我們基于文本的閱讀體驗受損還抹殺了許多文本擴展的可能。紙質書感官體驗不可替代性確有實證,通過多元載體進行感官的刺激,讓人們把在數字時代渙散的感官集中起來,切實體驗感官在閱讀體驗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對于讀者來說,閱讀的過程不僅是被動的接受觀念,而是切身參與到感官的生成、蔓延亦即觀念由感官體驗中成形的過程之中去,從而把握實體書的真實性與其豐富的意義生成可能。如此,書籍在原有的作為知識、概念載體的基本功能之上又添加了作為感官載體甚至作為某種情緒、感覺載體的功能,這是電子書所做不到的。這樣的設計正滿足了數字社會下人們對情感可及的“真實度”、“保鮮度”的要求,也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思路。

對感官設計的探索在各界前輩的努力之下已經獲得了許多研究成果和嘗試實踐, 對書籍中設計方式也由平面到立體,由靜態到動態,由單一的視覺延伸至多種感官。在這種形勢中,實體書的不可替代性得到了突顯。

(作者單位: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猜你喜歡
暖色紙質書籍
陳為習
魯迅與“書籍代購”
AOS在書籍編寫的應用
書籍
暖意除夕
書籍是如何改變我們的
紙質書與《北京是個好地方》
紙質讀物的困境與出路
紅潮來襲Are U Ready?
獨立書店浪漫的紙質生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