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淄博市夏莊煤礦2號井廢棄地景觀改造理論研究

2017-01-18 13:33楊帆
現代裝飾·理論 2016年11期
關鍵詞:博山區廢棄地淄博市

楊帆

隨著我國城市化和工業化的快速發展,煤礦產業發展迅猛,在為經濟發展提供資源方面保證的同時,由于煤礦資源的日漸枯竭,產生了大量的煤礦廢棄地,給所在城市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和環境問題,導致居民的生活質量下降,阻礙城市發展。本方案通過對博山區夏莊煤礦2號井區現場基礎資料的調查,結合相關文獻資料對礦山廢棄地特點、基地條件進行分析,確定夏莊煤礦廢棄地景觀再造模式、植被應用、功能分區等設計改造思路,遵循生態恢復、廢地利用和保留遺跡景觀的設計理論,將其打造成一處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于一體的煤礦主題公園。對于改善廢棄地的生態環境和城市形象都具有重要意義。

淄博市博山區夏莊煤礦2號井廢棄地處于淄博市南部,屬于丘陵地區,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莊煤礦2號井廢棄地占地0.12平方公里。位于博山城東北三公里;瓏山路以南,東、西、南三面是居民區,約有常住居民3000戶,西南面是貫穿博山的孝婦河,地理位置重要。過去地面多為農田和城鎮建筑,地下煤層全部采出后,造成地表塌陷,使土地變得凹凸不平,造成水土流失、季節性常年積水,自然生態和地貌景觀受到破壞,農田棄耕,村莊搬遷,嚴重地阻礙著該地區經濟的發展。

淄博市博山區夏莊煤礦2號井廢棄地土地荒蕪、環境惡化、矸石粉塵彌漫,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該地區的人地矛盾,影響了該地區與城市的融合。根據調查分析,博山區夏莊煤礦2號井廢棄地廢棄地存在以下不足。由于距城區較近,成為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堆放地,加之部分工礦企業生產、生活污水的排放,矸石自燃釋放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致使塌陷區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遭到嚴重破壞,逐漸成了人跡罕至的廢棄地。其次廢棄地內的道路大部分是泥濘的土道路,主路與次路沒有任何區分,路道兩旁邊雜草叢生,臟亂不堪,在靠近矸石山的道路兩旁甚至經常有煤矸石滑落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很多地方地皮裸露,風大時便四處揚塵。再次廢棄地內植物稀少,只在周邊有三四株小型喬木、零散的冬青。大多數土地都被堆上了生活垃圾以及工業廢氣物,還有一部分被居民種上了蔬菜,廢棄地內沒有可供游玩的草坪和樹林,由于土質污染,導致了沒有綠化的裸露地面寸草不生,一片荒蕪景象。

針對夏莊煤礦2號井廢棄地的土地荒蕪、環境惡化,景觀缺少等問題,將夏莊煤礦2號井廢棄地改造成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于一體的煤礦主體公園,改變區域內土地的貧瘠與荒涼,為工業衰退所帶來的社會與環境問題尋找出路。

設計主題

淄博市博山區夏莊煤礦2號井廢棄地的設計主題是“重生”,也就是說涅盤,獲得新的生命,獲得新的生機。通過考察該廢棄地山體狀況、地形概況、植被恢復進展、現存工業遺跡狀態,借助區域條件的優勢,初步改善廢棄地的生態環境問題。使原本荒廢敗落的景觀空間重新煥發出新的活力,基本建成環境優美、風景秀麗、景觀特色鮮明的,集健身娛樂、風景游覽、歷史回顧等于一身的特色煤礦主題公園

設計理念

通過對博山區夏莊煤礦2號井廢棄地現有景觀總結分析,盡可能的保留,或適當改造,使曾經的工業遺跡與現代的景觀構成完美的結合統一在一起。同時,保留下來的工業歷史遺跡更是后人回憶過去、探索未來的寶貴財富,提升當地的歷史文化價值,成為別具特色的城區文化亮點。以生態治理為主,修自然如自然,恢復重建的過程最為重要的一環便是對當地生態系統的修復,維持廢棄地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干擾壓迫條件下進行自我恢復的潛能,逐步實現對廢棄地的生態環境的優化,對地質景觀的建設,對荒地利用方式的改變,最終實現對廢棄礦區有效、合理、綠色、環保的修復,達到自然和諧,美如當年的生態治理效果。

設計原則

淄博市博山區夏莊煤礦2號井廢棄地景觀改造根據生態恢復、廢地利用和保留遺跡景觀的設計理論,在設計中遵循了以下三個原則。

可持續發展原則

根據夏莊煤礦2號井廢棄地生態環境的脆弱性,對該項目的恢復過程適當的添加人工輔助,降低給廢棄地帶來生態上的二次破壞。對一個功能完整的生態區域而言,一旦受到干擾,應當有較強恢復能力,有迅速恢復生態重建的能力。

因地制宜原則

礦區生態修復遵循因地制宜原則,跟據夏莊煤礦2號井廢棄地的綠化性質和植物生態習性,選擇抗逆性強、易成活、能改善土壤條件的植物為主要造林綠化樹種。并根據不同立地類型,采用不同的群落配置模式。

藝術美原則

對夏莊煤礦2號井廢棄地的改造依據景觀藝術美理論,選擇不同的植物、進行色彩、季相的搭配,進行植物造景。充分利用土壤條件較好地方,建造植物景觀區。打破矸石堆單調的幾何形狀,使矸石堆成為類似純天然環境而非純天然的風景區,使人進入綠色世界,可享受色彩繽紛,充滿激情的休閑空間。

通過夏莊煤礦2號井廢棄地的生態重建與景觀改造,把風景林、水體、園林綠化引入礦區,這對改變礦區傳統意義上“臟、亂、差”的形象有重要意義,同時創造優美的環境和游憩空間,改善了礦區生態環境面貌,恢復了土地的生產能力。更重要的是保留矸石山主體,為以后評價人類進行工礦業活動的優劣提供對比參照,這對以環境保護為主的科學研究、文化教育和旅游事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結 論

將礦區廢棄地改造為公園,不僅僅是改變一塊土地的貧瘠與荒涼,保留部分工業景觀的遺跡,也不僅僅是藝術、生態等處理手法的運用,最終的目的是通過這些改造,為工業衰退所帶來的社會與環境問題尋找出路。對黃河三角洲博山區生態經濟發展提供了樣板。從這些公園中,可以看到三角洲地區生態發展正在發生巨大轉變,告別機器轟鳴的時代,人們需要的是潔凈的水、新鮮的空氣和良好的戶外空間。 失去活力的工業廢棄地帶,需要新的產業來刺激經濟,工業之后的景觀更加深刻地思考了這些社會問題。加快黃河三角洲地區高效生態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濱州學院藝術學院)

猜你喜歡
博山區廢棄地淄博市
《歡慶》
淄博市大力推進交互式在線教學系統應用
城鄉融合背景下農村閑置住房盤活問題研究
山東省淄博市鵬翼美術教育作品展示
金屬礦山廢棄地分析及植物修復技術研究
淄博博山區舉辦教育系統人工智能交流會
礦山廢棄地分析及生態環境修復技術研究進展
博山:山城森防增裝備 基礎能力再提升
基于墑權的屬性識別模型在采煤廢棄地肥力評價中的應用
淄博市工程咨詢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