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樂美”歷史活動課程中的教師角色轉型的幾點思考

2017-01-21 10:57韓貌
卷宗 2016年10期
關鍵詞:角色自主學習創新

摘 要:在知識科技日新月異的21世紀,人才的競爭成為時代主題。如何培養具有創新、探究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的人才成為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以學生的活動為中心的活動課型被引入到歷史課堂教學中,強調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實踐的推進,教師角色的轉型日益成為影響歷史活動課教學實踐成效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創新;自主學習;歷史;角色

在基礎教育改革大潮中,以“學科”和“活動”為主要特征的歷史活動課程逐漸走入中學歷史教學?;顒诱n程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以及社會責任感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是歷史學科實施素質教育滲透文化底蘊的一個突破口。新穎多樣的活動設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并自然融入教學過程,在最大程度上體現“樂學樂教”;歷史知識的融入、相應技能的實踐,使學生個性和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從而培養“審美、立美”的能力。歷史活動課程教學能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挖掘自身的潛能,創造“樂美陶冶,相生相長,人人成功”的生態學習生活方式,最終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整體素養。筆者擬以我校參與的全國教育科研“十一五”規劃課題《促進優質學校教育發展策略的研究》的子課題《優質教育與“樂美”學校文化的研究》為平臺,結合山區中學歷史活動課程的實際情況,談談對教師角色轉型的幾點看法。

1 “樂美”歷史活動課程課型特點

第一:活動形式新穎形象。歷史活動課程強調學生在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得到生動、鮮活的體驗。那么首先教師組織設計的“活動”就必須具有吸引力。因此,“活動”必須形式新穎且十分形象,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才能引人入勝,達到“樂”的效果。

第二:知識能力與活動相結合。在學科教學中,沒有完全脫離“學科”的活動課程。中學歷史活動課程是建立在歷史學科知識與能力基礎之上的活動課程。脫離歷史知識與能力,活動課程將空洞蒼白,失去其學科價值。因此,在教學中,要將活動內容涉及貼近歷史知識,以活動的形式開發和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從而達到“美”的境界。

第三:以學生為中心的開放式教學與多元評價相結合。在歷史活動課程中,學生無疑是課程教學的主體。課本知識和結論的生成并非單一說教就能取得效果?;顒诱n程作為課程教學的補充,重點體現在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和歷史素養的養成上。歷史活動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用開放的視野來思考問題,在思維碰撞的情況下,自我收集資料、自我思考的活動訓練促進學生真正掌握知識和學會學習,最終獲得“成功體驗”。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能力評價與知識評價相結合,多在細節上鼓勵學生,提升學生的“成功”感。

2 “樂美”歷史活動課程教師角色轉型

(一)、教育觀念轉型

“觀念是行動的靈魂?!薄稓v史課程標準》中更是明確提出:“歷史課程改革應有利于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鼓勵教師創造性的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激勵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睘榉匣顒诱n程要求,歷史教師應及時調整應試教育觀念,培養自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學思想和能力,根據教學的特點和教學的內容,開創性的選擇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從而將教育觀念統一到新課程的方向上來。

(二)、教學地位轉型

歷史學習是一個以感知歷史到積累歷史知識再到理解歷史的過程。新課標明確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開發者。因此,教師要有合作意識,要以“平等”形象出現;要相信學生,允許學生質疑,允許學生發表意見,尊重學生意見;要勇于分享個人觀點激發學生的思維等。中學歷史活動課程類型多樣,內容具有綜合性、開放性特點,因此教學方法和形式的彈性加大,為教師開闊了廣泛的空間,教師應該更為大膽地開拓思路,合理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創新教學設計,引導學生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在探索中開創別具山區特色的歷史活動課程。

(三)、教學內容轉型

“重結論,輕過程”是傳統課堂教學中十分突出的問題?!稓v史課程標準》要求:“課程改革應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用于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盵3]新課標在教學總體目標界定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努力克服課程教學中的以“教”代“學”的現象,把重點放在方法引導上,放在探尋知識形成規律上,讓學生通過感知——概況——應用的思維過程去發現真理,掌握規律,實現史為今用。

(四)、教學技能的轉型

單一的教學模式、教學技能不能滿足多元化的學生和社會需求,反而產生出視覺和心理上疲勞,無法引領教學雙方生成求知共鳴。因此,學習一些新教學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從而達到“樂美”教學效果。如: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開發課程資源的能力、學科整合能力、多媒體與歷史教學整合的能力、組織主持歷史活動的能力、平等溝通交流的能力等等。

(五)、教學評價轉型

“歷史教學評價應以學生為中心,要注意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了解《標準》的要求以及評價方法與過程,并引導學生參與評價過程,以便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盵4]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導向功能、診斷功能、激勵功能和促進功能,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的提高。在活動課程中,更多關注學生的獨到見解,應更多地側重過程評價、情感評價,讓所有有潛能的學生得到老師的賞識,使每個學生的多元智能得到有效的發揮。評價結果也可采用多種方式呈現給學生,如評語、等級評分等。

(六)師生關系轉型

傳統師生關系中,教師居高臨下,師生之間存在較大的地位和心理距離,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能力的發揮和潛能的開發。歷史活動課程就是要營造一種師生共同學習、探索的環境,建立對話式、交互式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成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與學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互動互學,與學生共同探究,共同交流,彼此之間成為學業合作伙伴,學習的共同體。只有在這樣的師生關系下,活動課才能變成一種動態的、發展的、富有個性的創造性過程,才能有利于“創造性教育合力”的開發。

歷史活動課程是歷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歷史教師在初步明確歷史活動課的基本理論和運行機制的基礎上,明確角色的正確定位,才能促使活動課程的運行更加順利和完善,實現“樂美陶冶,相生相長,人人成功”的生態學習生活方式,真正達到“以活動促發展”的素質教育要求。

參考文獻

[1] 楊鳳輝. 中學歷史活動課的現狀和實踐研究[D]. 湖南師范大學 2011

[9] 時湘云. 中學歷史活動課設計研究[D]. 西北師范大學 2004

[8] 張瑩. 高中歷史教學與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D]. 東北師范大學 2007

[10] 史艷金. 初中歷史活動課的現狀與實施策略[D]. 東北師范大學 2008

作者簡介

韓貌(1983—),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

猜你喜歡
角色自主學習創新
普通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角色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