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期待可能性

2017-01-21 19:19孫燕姿
卷宗 2016年10期
關鍵詞:引入道德

摘 要:期待可能性理論是20世紀初由倡導規范責任論的學者提出的研究人的主觀方面的理論,這理論在德國日本等國家的刑法理論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該理論歷來在大陸法系國家的刑法理論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很多學者對于將該理論引入我國刑法學界始終抱有極大的熱情。本文將試從期待可能性理論的起源出發,結合案例,對其存在的問題做一個分析,從而得出該理論的出路所在。

關鍵詞:期待可能性;“癖馬案”;引入;道德

1 期待可能性理論的提出——從“癖馬案”談起

期待可能性理論最早起源于德國,1897年法院的“癖馬案”為該理論的提出創造了契機。該案案情如下:被告受雇于馬車店以馭馬為生。因馬有以尾繞韁的惡癖,極其危險。被告要求雇主換掉該馬,雇主不允,反以解雇相威脅。一日,被告在街頭營業,馬之惡癖發作,被告無法控制,致馬狂奔,將一路人撞傷。檢查官以過失傷害罪提起公訴,但原審法院宣告被告無罪,德意志帝國法院也維持原判,駁回抗訴。其理由是:違反義務的過失責任,不僅在于被告是否認識到危險的存在,而且在于能否期待被告排除這種危險。被告因生計所逼,很難期待其放棄職業拒絕駕馭該馬,故被告不負過失傷害罪的刑事責任。這樣,法院根據被告人所處的社會關系、經濟狀況否定了期待可能性的存在,從而否定了在損害結果發生時行為人的應受譴責性。在此我們不妨先看一下期待可能性理論的理論基礎,然后再來評議一下此案件。

2 期待可能性理論的理論基礎

即相對意志自由。實際上涉及古典刑法中的問題,人是否具有自由意志?第一種觀點,刑事古典式絕對自由意志論主張人完全不受外界影響,犯罪都是自由意志的支配。第二種觀點,新派刑法學認為人的意志是不自由的,認為人的意志受到社會環境等各種因素的制約,一切行為都是受到自然規律的支配,存在因果規律。第三種觀點,保持中立即相對意志自由論。認為人的意志一方面受到素質,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但另一方面,也不是完全被動的,選擇不同的行為。

對這三種哲學觀點的不同認識,決定了對期待可能性的認識。與之相對應的,假如一個人完全沒有收到外界的影響,就屬于第一種情況,如果選擇了不守法就構成犯罪。如果人的意志完全受到限制,完全失去選擇的可能性,這時候選擇違法則應當完全免除刑事責任。如果人的意志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制約,但具有一定的自由,則可以有限度的選擇合法或者違法。在這種情況下選擇違法則減輕刑事責任。期待可能性實質上是基于第三種相對意志自由論的觀點。

3 分析案例

首先談一下上述講到的“癖馬案”。法院根據被告人所處的社會關系、經濟狀況否定了期待可能性的存在,從而否定了在損害結果發生時行為人的應受譴責性。麥耶爾贊同這種觀點,行為人在案件當時的情況下,個人意志受到一些重要因素的影響,如人迫于生計不得已而犯罪,這不僅僅是法律問題,同時還是政治、社會問題。

舉一個我國70年代的典型案例:被告人李某,女,騎車幾十公里回家,為了防止自行車沒氣,便隨身攜帶打氣筒。不料路遇歹徒搶劫,情急之下拿打氣筒把歹徒砸暈,于是騎車繼續走。此時已天黑,女子害怕想等天亮走,于是到旁邊的一個村莊亮燈的屋子求宿。該屋內有一個老太太和一個少女。但不巧的是,這就是歹徒的家。后來,歹徒詢問了母親該女子睡覺的位置,想要趁其晚上睡著后下手。李某在房間聽到了兩人的對話,趁著少女熟睡和少女換了位置。結果歹徒把自己的親妹妹殺死了。這個案例就應當屬于沒有期待可能性,因為當時除了這么做并沒有其它選擇和辦法。孤身一人處在陌生的環境里,總不能明知道自己要被殺死而躺在那里等死嗎?

但現實中還有許多別的種類的案例,并不都像上述兩個一樣很好做出評判。如甲乙兩個人,遇到海難,同時抓住一塊木板,但該木板只能承受一個人。那么,他們兩個人都有同樣的三種選擇:第一,放棄木板,犧牲自己;第二,不放棄木板,也不爭奪,等死;第三,犧牲別人保全自己。前兩種都是合法的且較為高尚的行為,而最后一種則是故意殺人的違法責任,并且會受到道德的譴責。根據相對意志自由,在人的生命遭到危險時,意志受到強制,那么推開別人是沒有期待可能性的。不僅僅是法律問題,還是道德問題。是否還有第四種選擇?在這種情況下,在當代社會不應當鼓勵他人犧牲他人的生命保護自己,這在道德上的負擔太重。

4 結語

期待可能性理論固然對于一些特殊案件有價值,但是如果在司法實踐中過多的引用則相當于鼓勵不道德的行為方式,不利于社會的正常發展。極端特殊的案件畢竟是少數的,可以采取其他方法去處理這一小部分案件,例如,引進英美法的合情合理的辯護方法以及情有可原的辯護方法,這樣照顧到了各方的利益,也不必在道德上陷入兩難境地。因此,我認為從我國當前的司法狀況來看,我國不宜引入該理論。

參考文獻

[1]馬克昌《德日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武漢大學法學院

[2]王溪土《論期待可能性在中國的適用》中國政法大學

[3]楊春洗 楊敦先 郭自力主編《中國刑法論(第五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4]陳興良《期待可能性的體系性地位》北京大學法學院

[5]張明楷《期待可能性的理論性梳理》 清華大學法學院 《法學研究》

[6]李立眾 劉代華《期待可能性理論研究》 《中外法學》1999年第一期

[7]陳興良《期待可能性問題研究》北京大學法學院 《法律科學》2006年第3期

[8]佟文宇《試論期待可能性理論的利弊及其適用范圍》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作者簡介

孫燕姿(1993-),女,石河子大學政法學院13級法學本科,研究方向;法學。

猜你喜歡
引入道德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讓健康向上的通俗歌曲走入高中音樂課堂
高中數學概念教學體會
道德模范自有后來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