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遼南城市體系初步建構

2017-01-21 19:41張帥
卷宗 2016年10期
關鍵詞:遼南交通

張帥

摘 要:等級規模、職能類型、地域空間組合形態以及城市間的聯系與城鎮網絡此四者與城市體系的完善緊密相連 。本文綜合了施堅雅的“中心地理論”、顧朝林的城鎮體系等學者對于城市體系之研究理論,并將其放置于遼南地域研究。通過解釋概念內涵,從政治與經濟兩方面來解讀城市群的形成,再而將交通對城市之聯結作用與前述結合,最終完成對遼南城市體系的構建的論述。這一過程被圈定在明清兩朝,為在近代開埠的大連港腹地構建了骨架基礎。

關鍵詞:遼南;建置;交通;城市體系

1 概念及內涵

遼南一帶,自古及今均在東北地域乃至全國范圍內屬于重鎮把守之地。遼南特指遼寧省南部沿海一帶尤其遼南半島區域,而此地理范圍大致與遼東(遼河以東)區域重合程度很高,因而遼東在很大程度上足以反映遼南的形勢。所謂遼南,字面意義上看來為遼寧南部地區,其狹義專指大連地區,而在廣義上指營口市、鞍山市、丹東市等包括在內的大半個遼東半島。此文所述范圍以狹義上今大連市所在地為中心,囊括廣義的遼南半島大部。其中以今大連、營口、鞍山、丹東所轄區為著重論述區域。

對于城鎮與城市之選擇運用,學界通常把駐有縣及其以上行政機構的城鎮稱為城市,而把縣城以下的稱為城鎮。而清代遼南地區行政建置較為特殊,為八旗駐防點和府州縣相結合的體系。[1]本文擬用城市與城鎮互通概念?,F代城市地理學有關于城鎮體系概念,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內,已擁有一定數量的城市,且具有一定數量的等級——規模關系,其城市職能比較多樣,尤其各城市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互相聯系、互相作用的關系。我們認為這就是地域城鎮體系產生的標志。在本文城市與城鎮概念互通的前提下,可見清代遼南城市體系的要素為等級規模、職能類型、地域空間組合形態和城市間聯系與城鎮網絡。

大連港在近代一躍成為東北地區第一港與其廣大深厚的腹地條件分不開。其腹地經濟基礎則得益于明清兩朝在遼南地區的開發建設,并使之形成了完善的城市體系。城市體系的建構包括處于經濟結構頂層的大城市及其下數十個村莊的層級體系。而這些不同層級之間會相互作用,這些作用主要通過交通體系的完善搭建、城市群的形成以及在這些基礎之上得以實現的人口流動、區域文化交融等因素實現的。筆者愿意稱其為“骨架構建”——通過交通網絡體系以及城市群形成的論述來論述遼南腹地城鎮的形成,及其最終完善城市體系的過程。

2 清代遼南政治建置的初步完善

明萬歷四十四年,女真人的后金政權興起,一舉攻下沈陽城,數年間將遼陽、鳳凰、海州、蓋州、金州等大小70余城囊括在后金的版圖內。并且在遼南一帶施行“計丁授田”將滿漢人束縛在耕地上進行勞動生產。這一舉措,實質上是為保持女真人在政治經濟上地位優勢而做出的決策。卻加深了民族矛盾,遼東百姓大量逃亡,軍事建制廢弛,甚至引發了大規模的“遼東之屠”。史料載明季清初遼東一帶“荒城廢堡,敗瓦頹垣,沃野千里,有土無人,全無可恃”[2],明季清初的戰亂、招撫政策對明時業已建置完善的行政區劃造成了嚴重破壞。

清初遼南行政建置較為特殊,為駐防城與府州縣治雙重管理體制。順治元年,清朝舉遼東之眾遷都燕京,臨行前一個月,即順治元年八月,順治帝命正黃旗內大臣何洛會為盛京總管,統兵鎮守盛京等處。左翼以鑲黃旗梅勒章京阿哈尼堪統之,右翼以正紅旗梅勒章京碩詹統之。并在雄耀、錦州、寧遠、鳳凰城、興京、義州、新城、牛莊、崛巖,各設一城守官;東京、蓋州、耀州、海州、鞍山、廣城,各設滿洲章京一員,漢軍章京一員,率兵駐防。而據記載,布署駐防的16城中,實際只有5城駐防,即盛京、興京、牛莊、蓋州、鳳凰城,共駐兵1076名[3]。因駐防地多以城市為中心,駐防官兵又稱“守城”??滴跄觊g,遼東半島上有熊岳、蓋平、金州、復州四處駐防城以及旅順水師營。此時,駐防體系重現完善,“以城為綱,而路及邊門屬之”??梢婑v防城在清初遼南城市建設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直至順治十年(1653年),頒行遼東移民招墾令后,清廷始置州縣,在遼東半島設遼陽府,領遼陽、海城二縣。漢人大量遷入,遼南一帶人口逐漸增長,旗民雜居。以復州、金州之興起擴大為例,其城市在區域層級之中的地位上升與建置密切相關。據史料載,“雍正五年設理事通判,駐復州舊衛城,兼轄金州城巡檢,凡二城界內應征銀米并隸通判征收,田賦之額始著于冊”1雍正十年十月,奉天府府尹楊超上奏稱:“復州、金州地方緊要,人戶繁多,宜改設州縣,以資彈壓?!?于是在乾隆十二年在此二處設立知州。城市的擴大與發展同移民數量、行政建置之關系可以此見得。隨著民人日眾,順治十四年置奉天府,至雍正末年下轄一府六州九縣,即錦州府,遼陽州、寧遠州、復州、金州、義州、永吉州,以及遼陽(附郭)、海城、承德、開原、鐵嶺、蓋平、廣寧、寧海、長寧九縣。[4]而無論是駐防體系還是州縣體系,大部分均沿革明代舊城,且在城市建設與管轄范圍上有所發展。

綜上言之,清代尤其清初在遼南地區的行政建置,包括駐防城、州縣設置與變動推動了此處城市群的出現。行政區劃的施行,為遼南城市建設的基礎,因而在此層面上,遼南城市群形成于明中葉,毀于明季清初,復現于清中葉。

遼南半島核心城市金復蓋的建置:

蓋平縣,“明置蓋州衛。天命六年三月蓋州降??滴跞炅轮每h,隸府”

復州,“明為復州衛。天命七年三月復州降??滴跞瓴⑷肷w平。雍正四年,分蓋平置復州廳。十一年改為州,隸府?!?/p>

寧海,“明置金州衛。雍正十二年置寧??h,隸府”。以此三城為大連港腹地核心地帶,隨著明清在此地建置擴大其城市規模與等級也在擴大,同時也離不開城市在區域之中所處的地理要素。

由上可見,府州縣為格局的城市等級體系與駐防城體系交錯布局,在政治上為遼南城市體系的建構提供了一定的建置等級規模因素,也推動著遼南城市骨架構建。

3 遼南商業經濟的繁榮

除了政治建置,商業經濟也是城市體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政治建置帶來了城市建設與興起,為政治軍事而建的城市便利了商業發展。從發展經濟學的觀點來看,傳統社會的經濟發展大體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傳統農業擴張式發展,即以擴大耕地面積來謀取發展;第二階段是農業的商品化與專業化階段,不再依賴外延式發展而是謀求內涵式發展;第三階段是工業化階段。[5]樊樹志先生認為明代江南已經進入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邁進。然而,筆者認為直至清代中葉以降,遼南一帶才剛剛脫離第一階段,進入第二階段即農業的商品化與專業化。此階段與第一階段伴生,且不斷通過與外界區域進行貨物運輸與交換。首先,明清屯田為農業墾殖帶去了糧食保障。遼東屯田自明始:“遼東海運,連歲不絕,近聞彼處軍餉頗有贏余,今后不須轉運。止令本處軍人屯田自給?!庇纱宋覀兓蚩芍獣?,明初遼東屯田已經取得相當大的經濟效益,且屯田的開發推動了遼南農業的發展。就商業集市看來,明天順八年(1464年)遼東都司在撫順開設馬市,后又不斷增設馬市、木市、關市,為漢族與建州女真貿易的場所。明萬歷四年(1576年)遼東都司在清河、瑗陽、寬甸等地設立關市,以糧食、食鹽、鐵器、緞匹等物與女真族各部換取馬匹、貂皮、人參等,并派官吏進行管理。3此處可見遼南商業交易種類較為豐富,在官方主持下有秩序進展,且這些市集成為當地重要商貿場所。明廷亦在金、復、蓋開設鐵場百戶所、鹽場百戶所。遼東都司下屬二十五衛既有自己的冶鐵廠又有鹽場,既為資源所在地,又緊鄰交通線,為貨資生產與運輸提供了便利。此時直至清代前期,遼南貿易往來也大多出于政治軍事目的,多為官方所主持。

如前文所述,明季清初遼東一帶禍亂連年,民不聊生?;蛟S我們認為戰爭禍亂對明時在遼南一帶打下的經濟基礎造成了破壞性的打擊,然而有戰爭必備糧草、彈藥。而這些物資的輸送必然需要交通設施的完善才可達到,從這個角度看,似乎戰爭在明季清初遼南一帶的破壞性作用減弱甚至還促進了遼南地域的交通發展。順治十年的招民開墾,是清初農業得以發展的重要原因。后清廷對東北施行封禁政策,這一政策看似阻礙了東北經濟商貿往來,實為清中葉以后大量移民徙于遼東進行商貿活動提供了良好的腹地資源基礎。(由于遼南港口城市之重要性,此處遼南內陸商貿不再贅述。)

同時,在清中葉也有一大批港口城市興起在遼南一帶之上。這些港口城市因港口貿易的興盛而得以匯聚人口、物資等成為東北境內較為繁華的商業城市。

錦州,在清代前期為遼南最重要的港口。其出口多為瓜子雜糧。秋收之后,小農“用車輛載往錦州、易州地方發賣,而客商或自口外,或自錦、易二州俱買運至天橋廠、螞蟻屯??谏洗?,每至豐收之年瓜子車輛竟至有數千輛或盈萬輛之多,自清河門、九官臺、松嶺門等處絡繹進口,沿途接踵而行,不可勝數”?!皟鹊睾4d來之黃茶、布匹等項”,在錦州納稅后也載往清河門、九官臺、松嶺門等“邊門”之外銷售。此條史料信息豐富,我們可以窺探到遼南一帶的貨物貿易種類交換,南方的茶葉絲綢,換回東北的瓜子、雜糧。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開征黃豆豆餅稅銀,同時放開對大豆輸出的數量限制,此時大豆也成為東北商貿重要出口貨物,而營口取代錦州港,成為東北重要港口。

牛莊,東北境內最為古老的海運碼頭之一,自康熙年間開放海禁之后,“海艘自閩中開洋十余日即抵牛莊”,而初年牛莊并未設立關稅,這里更是“百貨云集”,“一切海貨有更賤于江浙者?!薄霸疥P所漏之貨船,皆從海上直抵關外沿海牛莊等處起卸,每船不下百余車”。如此巨大的海貨運輸,使得牛莊吸引了大批勞動力,成為東北境內重要的貨物運轉地。牛莊也因此成為遼南重要的商業城市。牛莊北面還建有天妃廟4,足以見得此處海運之興盛與地域文化之交融。

蓋州,其縣志如此記載“本邑??谟卸阂辉晃骱涌?,即清河下流入海處,距城二十余里,在清季道光以前為東三省海運交通唯一之商港,南北貿易咸萃于此。故我城雖系蕞爾偏邑而名聞八閩,聲達三江,無不知有蓋州者,皆因貨物積散之傳播也?!狈Q其為東三省海運交通唯一商港雖有夸大嫌疑,卻仍已說明,蓋州因港而興,因商貿而繁榮。

復州,復州主要出??跒槟锬飳m,且地理位置緊要。咸豐年間進士徐賡臣所撰《創建天后宮碑》上書:“我復地濱大海,雖通省之下游,實舟行之孔道,北通???,西通析津,西南通利津、萊州,南通煙臺、登州”,足見復州往來交通便利繁華,且通南達北。

當然,我們也可從關口稅收來側面看待清代遼南一帶海上商貿服務之繁華?!凹螒c二年山海關所屬各??诠舱魇斩愩y114 929兩,占“清單”所列稅收總額的95%;五個陸路邊口征收稅銀5 889兩,在總額中所占比例不足5%?!盵6]許檀通過對史料匯集比對,發現山海關對于錦州、牛莊、蓋州、復州、金州、岫巖五處港口的征稅數額巨大且占據絕大部分稅收比,遠超五處陸地關口稅收??梢娺|南海港貿易在清中葉已達極盛,海港城市群點狀密集分布。當然,陸地城市也在增加與擴大。

城市職能類型的多樣化也作為構筑一個完善的“城市生態”——城市體系的重要因素。明清兩朝遼南一帶城市的政治職能大大增強的前提下,城市承載的經濟、文化等類型也趨向多樣化。如前所述,諸如錦州、金州、復州、蓋州城市職能更偏向于港口貿易城市,而遼陽、奉天等城市的政治職能更為突出。當然,職能類型并不影響它們各自所處的經濟層級與行政層級。好比營口(分轄海城和蓋平縣)雖然有著極為繁華的海上交通貿易,在整個經濟層級之中并沒有高過奉天所在治所層級。

綜上,可以見得清代對于明代在遼南建置處于繼承與發展狀態,城市建置呈東、西兩條路線點狀密集分布在遼南半島上。這樣分布既與其地理位置(沿?;蚱皆┡c山脈走向(分水嶺或河流入??冢┫嚓P,又與人為的政治建置、商貿往來密切相關。借以施堅雅城市體系的理論來概括,即遼南一帶在清中葉大致已形成以奉天府為核心,囊括復州、岫巖、海城等在內的十八個大小層級不等的府、州、廳、縣,這也與其在城市體系中所處經濟層級相關。大量的城市在清代中葉重現在遼南半島上,直指遼南大連、營口、安東三港口,為這些港口的興起與貿易提供了深厚的腹地基礎。同時這些城市由于政治、商業等因素的生成而呈現出具有一定等級規模的城市群,它們之間及其自身部分承擔職能不同,也顯示著不同的地域空間組合形態。

4 遼南交通網絡體系的搭建

城市群呈點狀密集分布,有沿旅順、寧海、新金、復縣、熊岳、蓋平、營口、海城等大小州、廳、縣城市聯結成的西海岸一線,以及沿旅大市、寧海、莊河、大孤山、東溝、丹東市、鳳凰城東海岸。關于城市體系的構建,有學者認為政治行政為最重要因素:“在官僚制度層級中,把下級衙門與上級聯系起來的指揮環節,是依存于治所之間的錯綜復雜的交通網的。四通八達的驛道網,把各級行政中心...都上下聯成一氣?!盵7]可見城市獨立分布于各自地域,是往來交通或出于政治目的或經濟商貿目的促進城市之間流動構成聯系。在遼南半島,自明至清,驛站驛道的設立多為政令的傳達,軍糧物資的輸送等功用,在此層面上,政治建置起著主導作用?!案魈幚畜A城、遞運所大使,惟遼東驛遞以本百戶所軍充役”5以此可知明代遼南一帶的驛道驛所建置不僅連接了城市之間的紐帶,甚至還在清代發展成為一個小的村落或鄉鎮,沿用至今。而清滅明后,對于遼南半島的官方交通建設不再以遼陽為中心,向各地延伸,而使盛京地位上升,使其成為交通中心。自旅大金州繼續北上經復、蓋,可以直抵奉省中心,這條遼沈線為遼南半島的陸路生命線。

遼南陸路交通在清初狀況如下“清初,遼東半島的交通驛站網較之明初,地位大大降低,始終沒有正式設立驛站,僅以地區性的急遞鋪代之......蓋平的海關防口轉而自發形成以交通職能為主的港口?!盵8],據此我們或可推斷,清代遼南地區的官方驛道職能已經轉換,由于承平與安定,明時驛道更多開始向商路轉化。商業貿易的往來次數總歸要比軍事行政往來頻繁,如前所引,秋收之后,小農“用車輛載往錦州、易州地方發賣,而客商或自口外,或自錦、易二州俱買運至天橋廠、螞蟻屯??谏洗?,每至豐收之年瓜子車輛竟至有數千輛或盈萬輛之多,自清河門、九官臺、松嶺門等處絡繹進口,沿途接踵而行,不可勝數”?!皟鹊睾4d來之黃茶、布匹等項”,在錦州納稅后也載往清河門、九官臺、松嶺門等“邊門”之外銷售。農戶在自己家中產糧食或者手工業品,再而通過小車或其他交通工具運送至繁華的集市?!肮献榆囕v竟至數千輛或盈萬輛之多”,可見遼南半島的交通主要轉化為商業貿易為主了。然而,無論是為軍事防備而用的驛道或商路均是加強了各個城市之間的聯系。

遼南半島之上交通往來方式無外乎陸路和水路。旅順往南則是與山東半島或其他地區的海運交通,這條古航道早已存在。如王子今先生所述,秦漢時期,齊地人的航海技術已很發達,渤海航運得以較早開發,流向遼東浮海移民對這一時期遼東的人口增長有重要意義。[9]由山東半島浮海至遼東主要路線經由三山(今大連灣外的三山島)北上,在馬石津(今遼寧旅順老鐵山一帶)處登陸著岸后繼續北行到達遼南半島南端沓渚(今日大連市普蘭店區北花兒山張店古城)等地,繼而在遼東、遼南一帶展開活動。這條自漢朝繁榮起來的海上成為歷代兩地居民往來交通路線?!捌淙荒旰_\糧米可于太倉、鎮海、蘇州三衛倉收貯。仍令左軍都督府移文遼東都司知之其沙嶺糧儲發軍護守,次第運至遼東城中海州衛倉儲之?!?不難看出在明時,遼南一帶的官方海上往來已屬頻繁,且運輸貨物多屬軍用物資。前文所引,金、復、蓋三州海港貿易遠至臺灣,近達山東半島、長三角地區。隨著清代造船技術的發展,海路的也占據了遼南地區主導交通方式。此外,遼南一帶還存在著大量的內河航運將城市聯結。這些交通往來,將大量城市聯結成為城市帶,最終通過綜合因素將其變為城市體系。

5 城市體系骨架建構結論

由上述得明清兩朝為在遼南建置重要時期,行政的力量為遼南城市之發展提供了基礎性的建構,遼南城市等級規模隨著行政力量的強化、移民招募等政策在擴大。而在明清兩朝所強化的經濟建設,包括招民墾荒條例、開設馬市、鹽場、冶鐵廠等一系列官方活動以及其往來海港貿易等民間商業活動,均推動了城市職能多樣化的發展,即城市內部所承擔的職能多樣化,同時不同職能類型主導著不同的城市,如某些沿海村鎮著重發展航海運輸業,而其他城市則以手工業與農業為主。這些不同職能模塊以不同形式組合,完善著遼南城市體系。在這一過程之中,從明代為軍事防衛而設的驛道驛站到清代的航海貿易、內陸商路的興盛加強了城市之間聯系,而形成了一個以金、復、蓋三州為中心的完善的城鎮網絡體系。不同城市因地理要素、物產資源、政治考量、經濟貿易、人力勞動等因素在這一體系之中占據了不同的層級地位。

這一城市體系之演變以遼陽、沈陽為層級最高點,而隨著朝代更替不斷更迭,逐漸成熟,最終成為了遼南半島南端的旅順、大連港口的腹地基礎。以至于為大連港在晚清至近代的蓬勃發展提供充足的基礎。

注釋

1.《盛京通志·田賦》(阿桂),卷三十八。

2.《奉天府府尹加一級楊超會謹奏為敬陳管見仰祈折》,哎雍正朝漢文朱批奏折匯編》(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江蘇古籍出版社198鄉一一一1991年版,第二十冊,三五四號。

3.遼寧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遼寧省志大事記》遼海出版社2006年

4.天妃廟又名天后宮、天妃宮。沿海各地的漁民和航海者把媽祖奉為海上保護之神,從北起丹東、營口、秦皇島、天津到南京、上海、寧波、直至廣州、北部灣都陸續建天妃宮。

5.《遼東志》卷五《官師·各驛遞》,第422頁

參考文獻

[1] 楊孝本:《清代遼寧城鎮地理研究》2010年,東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

[2] 《清圣祖實錄》卷二,順治十八年五月丁巳,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65頁

[3] 郭松義、李新達、楊珍:《中國政治制度通史》(清代)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 任玉雪:《清代東北地方行政制度研究》復旦大學2003年博士論文

[5] 樊樹志:《晚明大變局》,北京:中華書局,2015年,第156頁

[6] 許檀:《清代前期山海關與東北沿海港口》,載《中國經濟史研究》2001年第四期

[7] 鄭英還:《1860—1896年的中國郵政及其現代化》(坎布里奇: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1970年)

[8] 張芳:《明清時期遼東半島城鎮體系演變研究》,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9] 王子今:《秦漢時期渤海航運與遼東浮海移民》,《史學集刊》2010年第2期,第四頁

猜你喜歡
遼南交通
繁忙的交通
大連遼南船廠
新交通 心溝通
小小交通勸導員
遼南漢墓考古的新成果
交通拯救人、關注人、愛護人
國有土地出讓對地方經濟的影響及政策建議——基于對遼南某市某新區的調查
遼南分水金礦床鉛同位素特征及礦床成因
閱讀理解三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