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目前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學理念的一些思考

2017-01-23 16:24張燕
考試周刊 2016年103期
關鍵詞:教學理念教學反思大學英語

張燕

摘 要: 隨著高等教育領域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應對21世紀對人才標準的指向,大學英語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學英語+學人文+學思維+學交流+學創新”應當成為課程的綜合目標。通過將課程的人文性與教學的學術性相結合,增加教學的學術含量,是大學英語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對外語教師學科素養進行教學相長和教研相依的扶助,從根本上使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與時俱進,產生創新效果和語言工具的“附加值”。

關鍵詞: 大學英語 教學理念 教學反思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建設的發展,社會對掌握英語的專業人才需求不斷擴大,要求不斷提高,學校和社會都希望能盡快培養出大量的有高水平尤其是有較強聽說能力的專業人才,但按我國的現有國情、高校的實際辦學能力和學生的實際水平,事實上很難達到這樣的要求。對非英語專業的學生普遍強調聽說能力的培養,不僅沒有必要,而且是教學資源的嚴重浪費。我們國家每年有近700萬大學生畢業,但畢業后需要用到英語聽說能力的只是極少數,絕大多數人畢業后基本上用不到英語聽說能力,而聽說能力如果長期不用的話,就會衰退甚至消失。我們尤其不能認為,僅僅通過一、二年級大學英語課程的學習,而三、四年級沒有后續英語課程的學習,學生就能把學習成果一直鞏固下去。英語學習是一個持續的、不能間斷的過程。有人曾經批評說,我國的英語教學是一壺燒不開的溫水,這話正好從反面印證了這個道理,即正如開水一定要不斷地燒才能保持開水的狀態,而不燒它就成了溫水一樣,英語學習必須是持續不斷的,甚至是終身的。

由于國外二語習得理論的引進,為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課堂上教師講得愈來愈少,大部分時間用來讓學生進行討論、做角色表演、做個人匯報等輸出性練習。這樣課堂氣氛可能活躍了,但語言表現能力究竟如何,學生心中沒有底,教師也不是十分關注。一堂課下來,學生往往感覺并沒有學到多少東西,未曾有機會參與表演的學生往往對同學的表演缺乏興趣,感覺浪費課堂的寶貴時間。其實,大學英語教學主要還是語言教學,即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而不是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大學生都有一定的演講和表現能力,如果讓他們用中文說,他們一般都可能做得相當出色,但為什么換成英文就不行了呢?問題不在于他們沒有思想,或者缺乏表現能力或創新能力,只是他們囿于語言的限制,無法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所以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引導學生首先有較多的語言輸入和對輸入的語言進行扎實的操練,在有了較多的語言輸入和扎實操練的基礎上再做輸出。扎實的操練往往就是機械的、重復的、有引導的、有控制的,只有耐得住機械的、重復的操練才能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我的老師當年就對我們說過,英語學習一定要有一個“有死有活、不死不活、先死后活、死中求活、死去活來”的過程。一味要求學生在缺乏足夠語言輸入和對輸入的語言進行扎實操練的情況下進行課堂表演,在表演中要有創新思維,只能讓他們的英語語言能力在低水平上徘徊,而得不到實質性的提高。

在我們努力研究并采納國外教學法的同時,國外學者其實也在揣摩和研究我們中國的教學法。例如2015年11月15日英國《每日郵報》就報道:英國的“學校被要求重新采納曾在英國很流行的‘滿堂灌教學法(注:指全班教學法,即教師使用黑板或相關教學用具對全體學生進行指導,同時用提問來對孩子進行測試),以重現該傳統方法目前在中國取得的成功”?!白罱鼛资暧逃贿M步思想所主導。這種思想認為孩子們靠自己學習、按自己的步調學習比較好”?!斑@顯然是瘋狂的做法,而人們花了近40年時間才認識到這一點”?!笆褂脮r髦教學方法的問題在于,讓孩子們自便,結果他們就會與朋友聊天,老師們則不在場。這是對時間和資源非常低效的利用”。這表明,我們中國的傳統教學法有其合理的一面,有其值得借鑒和弘揚之處,切不可妄自菲薄。

教學過程必須從嚴,日常交流可以從寬。也就是說,教師必須對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過程嚴格要求,對他們的語言表達嚴格要求,而人們在日常交流中的語言表達則不必苛求。但這不等于說,學生在回答問題、專題匯報或討論時一有錯誤或不確切的表達方式就立即打斷予以糾正,而是記錄下來,尤其對那些常見錯誤、共性錯誤定期予以講評并輔以適當的練習。這樣既可以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不致使他們的語言錯誤和不當的表達方式固化。須知,即使整天身處所學語言的環境但不有意識地模仿和操練,語言也是學不好的。更何況我們缺乏學習英語的環境,加上特定的國情,如果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嚴格要求,要學好英語是很困難的。

大學英語教學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是一般的為短期目標進行的培訓。大學生學習英語,不應只是為了謀生,為了找一個好的工作。大學生是國家的人才,應該有更高的抱負和志向,要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爭取在國際舞臺上有更多、更好的話語權,因而決不能滿足于有瑕疵的英語表達。對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嚴格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教師在任務的完成中要發揮自己在教學中的特殊作用,突出任務主題,激活相關背景知識,倡導學生體驗、實踐、參與、交流和合作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任務型教學理論體現了一種新的語言教學思想,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應該以任務型教學理論為指導,結合寫作要求和學生實際,精心策劃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有趣而實用的教學任務,以“任務”引領學生的英語寫作訓練,盡力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用目的語進行真實交流,扭轉當前英語寫作教學“教得累,學得苦,效果差”的局面。

大部分大學生畢業后在大多數情況下其實用不著聽說英語,他們主要還是通過閱讀英語書報文獻獲取各種信息,目前大學生入學時的英語閱讀能力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弱的,有必要在大學英語教學基礎階段著重提高。再者,從語言學習的規律來看,五種能力的培養是相輔相成的,培養較強的閱讀能力只會促進聽、說能力的提高,絕不會影響聽、說能力的提高。根據目前我國的國情(缺乏良好的學習和使用英語的環境)、大學英語教學的特點(不同于英語專業的教學,班級大,課時少)、大學生入學時的實際水平(受中學英語教學的制約)和高校的實際辦學條件(不斷擴大招生與師資的嚴重不足),普遍倡導削減閱讀訓練、以培養聽說能力為主要宗旨的教學實施起來是有相當難度的,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對廣大青年教師來說,當務之急還是注意提高自身語言運用能力,特別是培養和加深語感,加強對英語國家方方面面的了解。要多讀、多聽、多說、多寫,讀一些英語國家的文學原著、報刊文章,讀一些語言知識、語言學理論和教學法方面的書刊。在自學和備課時一定要勤查詞典和其他工具書、參考書,切忌望文生義或憑經驗推理。

英語學習是長期的、持續的、艱巨的乃至終生的過程,學好英語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克服浮躁情緒和急功近利的做法。必須認識到,在我國特定的環境中,英語學習不可能做到‘一次投入,終生產出,只有不斷學習,才有不斷產出。大學英語學習階段只有打好扎實的語言基礎,后續教育才會更有針對性,有更好的效果。反之,大學英語學習如果只著眼于過級、拿證書,過級或拿到證書以后就不再學習,那么前面所學的就會遺忘,就會前功盡棄,今后因為某種需要再去學習就得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大學本科階段是人才成長最寶貴的時期,最高級的素質教育期,應該有最成熟的思維訓練,最規范的學術準備。這個階段的“學術”也可以理解為“學能”:能學會學,能思善思。學會做人做事做學問。開創新局面解決老問題需要創新,創新要有勇氣和智慧更要有行動。大學英語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學術能力,自己先要有超越學生的學術能力,積極開拓大學英語教學“教語言育心智”的教學方法和模式。

猜你喜歡
教學理念教學反思大學英語
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反思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教學中的應用與反思
情感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信息技術課堂微課教學方法研究
職業能力視角下的高職語文教學策略探討
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課程中語音教學現狀與重要性簡析
淺析支架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定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