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

2017-01-25 10:32
中國財政年鑒 2017年0期
關鍵詞:全市

2016年,北京市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899.3億元,比上年增長6.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9.6億元,下降8.8%;第二產業增加值4774.4億元,增長5.6%;第三產業增加值19995.3億元,增長7.1%。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1.5萬元。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461.7億元,比上年增長5.9%。北京地區進出口總值18625.2億元,比上年下降6.1%。其中,出口3418.1億元,增長0.7%;進口15207.1億元,下降7.5%。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1.4%。其中,食品價格上漲3.3%,服務項目價格上漲2.7%。

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081.3億元,同比增長7.5%(同口徑增長12.3%),完成調整預算的101.0%;加中央返還及補助等收入1783.2億元,收入合計6864.5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161.4億元,增長16.7%,完成調整預算的100.0%;加上解中央等支出703.1億元,支出合計6864.5億元。市級對區級稅收返還和一般性轉移支付977.8億元。

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1316.5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6.8%,主要是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高于預期;加地方上年專項政策性結轉使用等收入678.6億元,收入合計1995.1億元。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1625.3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3.3%;加地方專項政策性結轉下年使用等支出369.8億元,支出合計1995.1億元。

全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66.1億元,完成預算的129.9%;加上年結轉收入3.2億元,收入合計69.3億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46.3億元,完成預算的103.6%;加結轉下年使用等支出23.0億元,支出合計69.3億元。

全市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3452.8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6.6%;加上年結余收入3533.3億元,收入合計6986.1億元。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2502.1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96.2%。年末滾存結余4484.0億元。

一、優化經濟結構,提升經濟發展質量

(一)經濟發展提質,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受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調整增值稅收入中央與地方分享比例等政策影響,北京市財政收入增速呈現穩中回落態勢。隨著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科技創新等因素成為財政收入穩定增長的新動力??萍夹推髽I發展態勢良好,全市高新技術企業財政收入增幅超過20%,對全市財政增收貢獻近三成??偛拷洕巫饔妹黠@??偛科髽I貢獻財政收入近四成,全市實現財政收入前100名企業中72戶為總部企業,主要集中在金融業、信息服務業、商務服務業等優勢行業。第二產業結構持續優化,規模以上現代制造業財政收入增長31%。此外,全市主體財源較為穩固,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比重近九成,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規模以上企業上繳稅收占比保持在三成以上。

(二)疏解非首都功能,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一是疏解非首都功能投入108.8億元。引導各區騰退一般制造業、區域性市場和區域性物流功能,推動各區落實年度人口調控目標任務,提升區域均衡發展水平。與中國農業銀行出資設立城市副中心建設發展基金,實施通州區八里橋棚戶區改造項目、輕軌L2線項目等基礎設施配套及產業提升項目。二是推進交通、生態、產業三個重點領域率先突破,投入88.7億元。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加快城際高速公路建設。推進張承地區10.3萬畝稻改旱、實施京冀10萬畝生態水源保護林建設合作、加強山區生態修復。增資京冀協同發展產業投資基金,通過曹妃甸發展子基金,實施唐曹高速項目、曹妃甸工人醫院PPP項目和朗澤新能源項目。

(三)推動創業創新,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一是創業、創新投入362.7億元。圍繞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制定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28條措施,放寬科研類差旅、會議、出國經費等限制,賦予科研人員更多經費使用自主權,加大對科研人員激勵力度。利用首都科技條件平臺,開放4萬余臺(套)儀器設備。推廣“首都科技創新券”制度,支持1498家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開展1600多項創新創業項目。推動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扶持文化創意產業項目。增資高精尖產業發展基金,推動《中國制造2025》北京行動綱要、“互聯網+”行動計劃等重點任務實施,促進新能源智能汽車、集成電路等重點領域項目開發。創新商業模式,鼓勵近百家傳統企業與電商平臺對接。通過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為創業期科技型、創新型中小企業拓寬融資渠道,支持創新創業項目。落實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支持政策,增資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基金,促進蔬菜零售、便利店(超市)等行業連鎖化、規范化。二是促進消費升級和外經貿發展投入122.3億元。引導節能環保產品消費,落實節能減排促消費政策。提升傳統村落旅游品質,發展民俗旅游等特色業態,提高旅游公共服務設施水平。落實外經貿發展資金,鼓勵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組織百余家企業參加境內大型綜合國際性展覽會,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

二、加大民生投入,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一)加大教育、養老、醫療等投入,推動公共事業發展進入快車道。一是教育投入259.2億元。保障學前教育階段普惠性學位擴充補助和學生資助資金;推動優質中小學通過集團化辦學、名校辦分校等形式擴大優質資源覆蓋,促進高等學校、社會力量機構、教科研單位等參與中小學課程改革,推動高中優質教育統籌,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各項補助政策。建設北京21個高校高精尖創新中心,實施高水平人才交叉培養計劃;繼續促進實訓基地建設,提高職業教育辦學水平。保障各級各類教育教師隊伍建設資金,提升教師隊伍綜合素質。二是養老、社保、就業投入142.9億元。落實新建養老照料中心補助資金,對老年人提供短期照料、助餐等服務;發展養老服務“醫養結合”新模式,培育康復護理等領域專業人才。保障優撫、低保和特困人員補助資金。落實鼓勵用人單位招用補貼、穩定崗位補貼等就業政策。三是醫療衛生投入79.3億元。完善公立醫院投入機制,健全財政補助與績效考核掛鉤的補償機制。加大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投入。更新購置84輛急救車,提高院前急救服務能力。健全疾病預防控制經費保障機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擴充公立醫院產科床位,緩解床位緊張問題。四是文化體育事業投入77.1億元。落實文化惠民政策,將公共圖書、文化活動和公益演出等資源配送至基層;開展國際電影節等文化交流活動;加強對長城文化帶等地區的保護與利用。做好三大球項目普及工作,建設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體育場館、健身步道等場地設施。五是農業投入60.6億元。促進現代農業高端高效發展,保障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基本菜田補貼等,發展高新技術農業、會展農業;促進提高少數民族鄉村經濟水平;保障山區險村險戶搬遷工作資金。推動全市15.6萬低收入農戶及234個低收入村發展特色產業,提高農民技能,促進就業。

(二)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建設和諧宜居之都。一是大氣污染治理投入165.6億元。實施663個村煤改清潔能源,嚴控高排放車,加大綠色貨運、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力度,推動企業環保技術改造,保障環境監測能力建設資金等。二是水資源保護投入176.6億元。實施新一輪污水治理和再生水利用三年行動方案,污水處理率達到90%。保障南水北調水利工程運行和密云水庫調蓄工程建設;推進河湖水系連通,加快通惠河等河道水質還清。落實1000多個節水型單位和社區創建獎勵資金,促進再生水循環利用。三是完善垃圾處理體系投入30.5億元。促進垃圾減量,實行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清運,處理生活垃圾約800萬噸;建設餐廚垃圾收運體系;保障阿蘇衛等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提升建筑垃圾處理能力。四是城鄉綠化美化投入190.2億元。拓展綠色生態空間,保障平原造林、山區生態林建設、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等工程支出需求。提升公園城市綠化水平,新增城市綠地408公頃;提高林木管護等補助標準,實施44.8萬畝綠隔地區、“五河十路”綠色通道林木管護工作;加強重點區域市容環境、景觀質量建設等。

(三)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破解城市發展難題。一是棚戶區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290.1億元。推動全市保障房新開工5.6萬套,竣工6.4萬套、棚戶區改造等重點項目,推行公租房綠色建筑行動計劃,提高公租房建筑和居住品質,促進改善居民居住條件。二是交通環境建設投入592.6億元。落實緩解交通擁堵總體方案和2016年緩堵行動計劃,推進地鐵16號線北段等軌道交通建設項目,保障交通緩堵工程資金,治理萬泉河橋、十里河橋等擁堵節點,提升西北三環、復興路等道路服務水平。系統開展停車綜合治理,推進城六區及通州區停車設施建設運行試點工作。三是城市安全投入229.5億元。推進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體系建設,增加食品藥品抽檢、打擊非法集資、拆除違法建設、執法辦案資金等投入,維護城市安全和公共利益;實施居住證制度,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和便利常住人口全覆蓋。四是城市運轉投入245.1億元。保障市政設施維護、道路環衛作業、景觀照明等資金需求。加快城市管理網、社會服務管理網、社會治安網“三網”融合示范點建設。

三、創新機制,財稅改革不斷深入

(一)強化財政資金統籌整合,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制定實施財政促進民間投資的30條措施,運用稅費優惠、政府采購等政策,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完善轉移支付制度體系,制定《關于改革和完善市對區轉移支付制度的實施意見》,明確建立一般性轉移支付穩定增長機制等22條措施,增強各區資金統籌能力,引導各區落實全市性中心工作。出臺《北京市專項轉移支付管理辦法》,規范專項轉移支付預算編制、審核和分配等管理。在公共安全領域開展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試點。督促部門加快預算執行,以支出提速推進全市重點任務實施。盤活存量資金,全市財政存量資金規模較2015年底降低79.4%,并將市區兩級財政應收回資金全部用于老舊小區整治、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完成剩余5項大額專項資金管理改革,按資金性質分別回歸部門預算或納入政府投資引導基金,進一步提升財政統籌保障能力。統籌全口徑預算體系,編制市級及試點部門2016-2018年三年滾動財政規劃,提高財政政策的前瞻性、有效性和可持續性。

(二)創新財政資金配置方式,引領社會資本投入。大力推廣PPP模式,印發PPP項目操作指南等配套文件,對PPP項目實施獎補資金支持政策,全市項目落地率達到40.4%,首都環線高速(通州-大興段)等11個項目入選財政部示范項目名單。規范政府投資引導基金管理,撬動社會資本投資重點產業。創新軌道交通、水治理領域投融資機制,建立軌道交通授權經營(ABO)模式,提升城市軌道交通發展能力和市場化水平;采取特許經營方式推進水環境治理市場化,引入北控、碧水源等特許經營主體,對通州區等重點區域水環境進行綜合治理。推進公用事業補貼改革,落實地面公交行業市級補貼改革方案,制定《北京市地面公交公益性資產管理辦法》,明確地面公交領域政府購買服務的主體責任,研究公交經營效率、服務質量與考核掛鉤的補貼機制。完善供熱補貼預算管理,建立補貼與價格聯動的動態調整機制。完善預算資金配置機制,選擇旅游、社會建設等領域的市對區專項轉移支付資金項目,開展財政資金競爭性分配試點。在教育、醫療衛生、環境保護等領域推廣政府購買服務,2016年市級政府購買服務支出共安排229.2億元,較2015年增長1.3倍。

(三)強化財政支撐促進作用,激活經濟發展動能。將“放管服”(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等改革要求與財政工作緊密銜接,通過簡化評審程序、加強項目定額管理等方式下放預算管理權限,調動預算單位積極性,提高預算管理對各項事業發展的服務保障能力。穩步推進“營改增”擴圍,全市89.3萬戶試點納稅人順利完成稅制轉換,新擴圍四大行業全部實現稅負下降;“營改增”擴圍新增減稅175.7億元,發揮了減輕企業稅負、優化產業結構、營造公平市場環境等多重政策效應。落實高新技術企業15%低稅率(普通稅率為25%)優惠政策,貫徹新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配合中央相關部門進一步完善股權激勵等政策。全面推進資源稅改革,促進資源合理利用;規范調整房產稅政策,實施從租計征和屬地征管。嚴格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管理,按照中央關于取消和停征18項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的總體工作部署,及時取消和停征相關收費項目。在全市范圍開展涉企收費檢查工作,進一步優化市場環境。全市38項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均為中央設立項目,地方自行設立的涉企收費項目已全部取消。深化非稅收入收繳改革,新增4個執收部門納入改革范圍,加強對全市非稅收入重點項目的分析、監測、預警和檢查,向查出問題的單位下發整改通知,督促限期整改。

(四)加強預算監督績效管理,為財政安全高效運行保駕護航。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出臺《關于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的實施意見》,通過加大償債資金預算安排力度、發行地方政府置換債券、市場化運作、依法轉化等手段,妥善處理和化解存量債務,截至2016年底,全市政府債務余額較2015年底下降34.66 %。強化預算績效管理,除涉密單位外,所有使用財政資金的單位均實行全過程績效管理,實現全覆蓋;邀請35位人大代表參與51個財政項目支出的事前績效評估,資金規模較上年增加10.9%,不予支持和部分支持的項目22項,資金核減率達到13%,并按照績效評價結果安排批復2016年預算。加大預決算信息公開力度,嚴格按照《預算法》規定范圍和內容公開預決算,政府預決算和部門預決算均公開到款級科目。推進權責發生制綜合財務報告改革,將市級試編單位擴大到20個,區級財政均開展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和部門財務報告試編工作。加強預算執行動態監控和財政監督,將市對區專項轉移支付納入市級預算執行動態監控管理,對政府投資基金、轉移支付、非稅收入、各區財政存量資金盤活及預決算公開等情況開展專項檢查。自覺接受人大、審計監督,配合市人大開展《預算審查監督條例》修訂工作,建立審計發現問題臺賬、督辦及應用機制,狠抓整改落實,促進“錢責、事責、權責”相統一。

猜你喜歡
全市
2018年1—8月全市經濟運行簡況
2018年1—7月全市經濟運行簡況
2017年1—11月全市經濟運行簡況
陽泉市召開全市文藝工作座談會
2017年1—5月全市經濟運行簡況
未來五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任務
2016年1—9月全市經濟運行簡況
2016年1—9月全市經濟運行簡況
2016年1—9月全市經濟運行簡況
2016年1—11月全市經濟運行簡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