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

2017-01-25 10:32
中國財政年鑒 2017年0期
關鍵詞:財政全省建設

2016年,江蘇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6086.2億元,比上年增長7.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078.5億元,增長0.7%;第二產業增加值33855.7億元,增長7.1%;第三產業增加值38152億元,增長9.2%。全省人均生產總值95259元,增長7.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9370.9億元,增長7.5%。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707.1億元,增長10.9%。進出口總額33634.8億元,下降0.7%。其中,出口總額21063.2億元,比上年增長0.2%;進口總額12571.6億元,下降2.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70元,增長8.6%。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152元,增長8.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06元,增長8.3%。

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121.23億元,增長5.0%。其中,稅收收入6531.83億元,非稅收入1589.40億元,稅收占比為80.4%。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981.96億元,增長3.0%。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6047.82億元,增長31.0%;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6203.16億元,增長33.7%。全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21.6億元,加上年結轉收入5.0億元,收入共計126.6億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95.0億元,加調出資金15.3億元,當年支出共計110.3億元。全省社會保險基金收入3991.52億元,增長12.3%;社會保險基金支出3509.9億元,增長18.0%。

一、推動經濟平穩增長

(一)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爭取中央專項資金支持,統籌省級配套資金,下達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資金11億元,分流安置職工2.4萬人。綜合運用省級商務發展專項資金、“一帶一路”投資基金,支持產能向境外轉移。嚴格落實國家出臺的促進轉型升級、創新創業、小微企業發展等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進一步降低企業社保費率,全年減少企業稅費1070億元。推進補短板,省級下達15億元支持實施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支持適度擴大總需求,省級統籌安排236億元,支持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水利等重點工程建設。下達11億元,支持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示范項目建設。下達20億元,持續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省級安排16億元,支持外貿回穩向好。綜合運用無償資助、貼息、擔保、基金等方式,培育養老、文化、旅游等消費新熱點。

(二)支持創新驅動和轉型升級。省級安排180億元,支持科技創新和企業轉型升級。對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及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無錫超算中心等重大項目給予重點支持。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揚州市獲批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范城市。省級安排23億元,支持實施人才重點工程。創新財政支持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扶持政策,對工業企業技改給予綜合獎補。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省級安排167億元,支持現代農業建設。農業“三項補貼”改革在全省范圍內順利實施。

(三)推進投融資體制創新。推進財政資金改基金,省級設立省政府投資基金和各類專項基金17支,省財政累計投入251億元。省政府投資基金已發起設立3支綜合區域基金、10支產業基金,參與3支國家級基金,累計完成對外投資93億元,基金總規模達800多億元,拉動社會投資1550億元。推廣運用PPP模式,全省PPP入庫項目共388個,總投資7615億元,涉及交通、城建、養老、醫療等17個領域。落地實施項目133個,總投資2342億元,吸引社會投資1896億元,民營企業參與的比例近50%。省PPP融資支持基金完成投資50億元,帶動項目總投資737億元。創新政銀合作融資支持政策,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總規模12億元,累計撬動科技貸款超過400億元;以“兩無四有”為審貸標準的“小微創業貸”余額超過160億元,相關做法被國務院第三次大督查列為典型經驗做法。

(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支持徐州市設立全面振興徐州老工業基地投資基金,初期規模20億元。省級財政專項引導資金支持淮安臺資企業產業轉移集聚服務示范區建設,加大對示范區內企業的扶持力度。支持中韓鹽城產業園建設國家級、省級出口基地,并在省獎勵和考核資金中予以支持。支持南通陸海統籌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對蘇通科技產業園區和濱海園區給予定額補助。支持南京市江北新區建設,安排適當補助支持實施過江通道免費改革、長江五橋建設等新區重大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建設,推動新區快速發展。支持太倉港建設和發展,安排航線補貼鼓勵太倉港開辟更多國際航線。推進沿海開發,安排資金6億元,統籌用于沿海地區的鐵路、海堤、灘涂、港口等方面建設。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支持教育強省建設。省級安排3.6億元,實施學前教育普及提高工程,優化幼教資源配置。義務教育生均撥款標準達到每生每年小學700元、初中1000元,全年安排公用經費補助和免費教科書采購資金48億元,為全省686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和教科書、作業本費用。安排6.2億元實施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安排專項經費培訓鄉村教師6萬余人。省財政安排經費157億元,將省屬高校生均撥款基本標準提高到11600元,支持實施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特聘教授計劃、協同創新計劃和品牌專業建設四大工程。安排3.5億元,支持實訓基地和示范院校建設,鼓勵高職院校與企業深度合作。全年共下撥各類助學金、獎學金、免學費補助及助學貸款貼息等30.3億元。

(二)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安排2億元支持全省公共博物館、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公共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站)等400余個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安排專項經費,支持經濟薄弱地區34.3萬農村低保戶收看有線電視,為經濟薄弱地區700個鄉鎮文化站贈送圖書,為5000家農家書屋更新出版物,支持新建電子農家書屋2000家。為全省98 所學校贈送各類文藝演出116場,受益學生15萬人次。安排5.2億元,重點支持省演藝集團打造精品劇目和赴境外演出、第三屆“紫金獎”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及第三屆江蘇文化藝術節等。安排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2.5億元,扶持文化產業項目245個。

(三)支持提高養老保障水平。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從每人每月105元提高到115元,支持提高企業退休職工基礎養老金,人均增幅超過7%。安排省級補助8億元,支持各地養老機構建設和養老服務業發展,推進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融合發展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四)加強對困難群眾的救助。落實城鄉低保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全省城鄉低保平均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月611元和559元。省財政下達4億元支持鹽城“6.23”特大龍卷風冰雹災害災后重建。統籌安排12.3億元,對蘇南、蘇中、蘇北孤兒按照每人每月100元、150元和200元給予補助,及時向全省200多萬城鄉低保、優撫對象、特困人員、孤兒等人群發放節日慰問補助等。

(五)加大城鄉居民醫保補助力度。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425元。省財政進一步加大對市縣的補助,參??側藬颠_到5100萬人,在政策范圍內的住院報銷比例穩定在75%以上。

(六)支持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統籌5.5億元支持各級公立醫院實施綜合改革,重點對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給予補助。安排3000萬元對全省36家二級、三級民辦醫療機構給予獎補。安排12.3億元,對經濟薄弱地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正常運轉、基本建設和醫療設備配置給予補助,支持開展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和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竟残l生服務經費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人均不低于50元,省級安排7.8億元,支持12類45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安排近5億元,支持完成農村婦女“兩癌”篩查205.4萬人,對36.3萬名農村婦女住院分娩給予補助,支持完成農村衛生戶廁改造34萬戶。

三、支持改善生態環境

(一)完善生態環境保護政策。健全生態補償轉移支付制度,省級采取“負面清單”的辦法,對各地生態紅線區域實行監督考核,并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對生態環境質量、生態補償轉移支付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評估,把考核評估結果與補償資金掛鉤。全年下達生態補償轉移支付資金15億元。省政府出臺與污染物排放總量掛鉤的財政政策,省財政依據考核掛鉤標的收取污染排放統籌資金。

(二)打好治氣、治水、治土攻堅戰。安排資金11億元,重點支持電力企業超低排放改造、高污染鍋爐整治等項目。安排27.1億元,推進流域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安排2億元支持南京、宿遷等12個地區開展土壤污染綜合治理。安排1億元,完善重污染天氣空氣質量預報預警等平臺,支持25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

(三)支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省財政下達資金4.4億元,重點支持城市河道、低洼易淹易澇和老舊小區改造項目573個,城郊結合部、城中村改造等項目779個,支持全省設區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項目79個,整治黑臭河道173.6公里。安排省補資金6.3億元,支持16個國家村莊生活污水治理試點示范縣建設、50個傳統村落保護項目和77個康居村莊建設。下達資金9.55億元,支持全省1455個村莊開展覆蓋拉網式環境綜合整治試點。

四、推進財政體制改革

完成江蘇省深化財稅體制改革23項任務。牽頭組織協調國、地稅等部門,做好全面推開“營改增”各項工作,實現稅制平穩轉換,全省試點納稅人超過118萬戶,減稅超過500億元,減稅面超過98%。全年全省盤活存量資金1300億元。調整市縣財政保障能力分類分檔,市縣基本財力保障獎補資金增加到65億元。省級政府部門專項資金減至152項。出臺《江蘇省省對市縣專項轉移支付管理辦法》,約50%的省級專項轉移支付實行因素法分配。省委、省政府出臺《江蘇省預決算信息公開管理暫行辦法》,深入推進預決算公開工作。對省本級財政專戶間隙資金、國庫現金存放及社?;鹭斦糸_戶銀行均實行招標確定,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和鄉鎮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深入推進。省級財政一體化業務平臺、省級預算單位財務數據集中系統上線運行。

五、提升財政管理水平

(一)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健全借、用、還相統一的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機制,政府債務全面納入預算管理。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的實施意見》,從規??刂?、預算管理、或有債務監管、風險防范等方面,明確了政府性債務管理的總體框架和關鍵舉措。全年發行地方政府債券4512億元,到期債務全部置換,延長了償還期限,年均節省利息支出150多億元。

(二)加強財政收支管理。依法組織財政收入。做到應收盡收,不收過頭稅。嚴格落實減免稅管理,杜絕非法手段虛增收入,切實保證稅收收入質量。嚴禁非稅收入弄虛作假,杜絕各類攀比收入規?;蛟龇琶撛鲐斦杖氲男袨?。扎實推進鄉鎮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取得成效。繼續推進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編制試點,包括省本級、13個設區市、45個縣(市)和54個市轄區的所有市縣及建制區全部納入試編范圍。

(三)推進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開展省級部門專項資金預算績效目標編制和審核。共有61個省級部門編報了499個專項資金預算績效目標,涉及經濟、社會、民生、環保等領域,納入績效目標管理的資金3127億元。組織實施2016年省級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重點選擇2015年省級財政安排預算且執行完成的12個財政支出項目開展績效重點評價,覆蓋農業、民生、經濟建設等門類,涉及財政資金53.3億元。

(四)加強法治財政建設。加快推進江蘇省財政監督條例立法工作,在開展調研和征求意見基礎上,將草案和立法起草說明報省政府法制辦、省人大財經委,正式啟動立法程序。繼續以法治財政標準化建設為主要抓手,創新實踐財政六位一體標準化管理,扎實推進依法行政示范點建設。2016年,財政廳被中宣部、司法部命名表彰為“2011-2015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先進單位”。在省依法治省辦組織的江蘇省第三屆十大法治人物(事件)評選活動中,獲得了單位和個人雙提名獎。

(五)加強財經執紀監督。按照財政大監督機制要求,全年開展37項監督檢查任務,將監督檢查工作開展情況納入績效考核內容,有力推動財政監督工作落到實處。

猜你喜歡
財政全省建設
發揮“她”力量,打贏這“疫”戰——致全省婦聯執委的倡議書
全省僑務干部培訓班在寧舉辦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略論近代中國花捐的開征與演化及其財政-社會形態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前三季度山東縣域經濟生產總值占全省94%
濱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冊
醫改需適應財政保障新常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