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省

2017-01-25 10:32
中國財政年鑒 2017年0期
關鍵詞:財政全省重點

2016年,陜西省完成生產總值19165.39億元,比上年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93.84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9390.88億元,增長7.3%;第三產業增加值8080.67億元,增長8.7%。人均生產總值50395元,增長7.0%。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0310.09億元,占生產總值的53.8%,比上年提升0.4個百分點。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825.25億元,增長12.1%。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02.57億元,增長11.0%。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3%。全年外貿進出口總值1974.80億元人民幣,增長4.2%。其中,出口1044.61億元,增長13.7%;進口930.19億元,下降4.8%。

全省財政總收入完成2940.91億元,減收360.63億元,下降10.92%。全省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833.99億元,占收入調整預算的101.89%,下降10.97%,剔除不可比因素后,同比增長6.01%。省級地方財政收入完成449.56億元,同比增長2.33%。市區級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384.43億元,同比增長9.34%。全省總稅收收入完成2311.31億元,減收220.6億元,下降8.71%。其中,上劃中央“四稅”收入1106.92億元,減收134.66億元,下降10.85%;全省地方稅收收入1204.39億元,減收85.94億元,下降6.66%。全省非稅收入完成629.6億元,減收140.02億元,下降18.19%。

全省財政支出4389.37億元,增加13.3億元,剔除中央補助政策到期或變更、上年一次性支出等不可比因素后,同比增長6.51%,完成調整預算的93.76%。其中,教育支出777.5億元,增長2.69%;科學技術支出62億元,增長8.26%;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125.8億元,增長22.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55.5億元,增長3.7%;醫療衛生支出381.7億元,增長3.3%;節能環保支出126.8億元,下降15.9%;城鄉社區支出433.1億元,增長6.7%;農林水支出543.3億元,增長4.4%;住房保障支出215.9億元,下降13.3%。省級財政支出798.59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86.12%,剔除將原在省級列支的一些??罡牧惺锌h支出,以及部分中央補助減少等不可比因素后,省級支出同比增長5.1%。

中央下達陜西省轉移支付資金1964.29億元,其中,一般性轉移支付1186.53億元,專項轉移支付777.76億元。在一般性轉移支付中,均衡性轉移支付449.37億元,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26.75億元。省財政對市縣轉移支付1944.29億元,其中,一般性轉移支付1130.82億元,專項轉移支付813.47億元。在一般性轉移支付中,均衡性轉移支付469.5億元,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26.75億元。

全省收入總計5749.16億元,全省支出總計5522.33億元。收支相抵,年終滾存結余226.83億元,減去結轉2017年的支出287.91億元,全省年終累計赤字61.08億元,全省當年財政收支實現平衡。

一、財政收入任務全面完成

2016年,由于能源價格和產量低位徘徊超出預期,同時,國家全面實施“營改增”、增值稅收入劃分調整、“三去一降一補”等政策的施行,導致稅收收入持續負增長,非稅收入也出現負增長。面對嚴峻形勢,省財政廳加強形勢分析和研判,著眼于全省財政經濟可持續發展,經省委省政府同意,報請省人大常委會及時批準調減收入任務。同時,進一步加大國地稅協調力度,在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薄弱環節上下功夫,加大征管力度,做到應收盡收。各市縣也結合實際,調減了收入預算,同時切實加強收入征管。西安市出臺收入質量激勵考核辦法,取得較好效果;咸陽市加強重點稅源征管,查漏補缺,做到應收盡收;漢中市認真實施財源建設規劃,強化包縣、抓點、聯企責任制;商洛市堅持收入月分析、月通報、月考核;安康市在重點行業、重點地區、重點稅源等薄弱環節上做文章;榆林市抓住下半年煤炭價格上漲有利時機,強化征管、挖潛堵漏;延安市分月對各縣區收入進行考核排名,加大通報力度;西咸新區“抓大不放小”,挖掘增收潛力。經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完成了調整后的財政收入任務。

二、財政支出管理進一步加強

加大存量資金盤活力度。全省加大財政存量資金清理盤活力度,推進財政專戶撤銷和國庫集中支付存量資金消化,收回財政存量資金61億元,統籌用于重點領域和民生項目。加快支出進度。制定了省對市區、對部門、對處室的支出進度三個考核辦法,采取按月進行考核通報、約談等措施,切實解決預算執行進度慢的問題。各地市也積極采取措施加快支出進度。西安市將支出進度納入目標責任考核,加強追蹤督導;寶雞市健全“考核通報、掛鉤收回和督查問責”的支出長效機制;渭南市主動深入部門,查找問題,共同制定措施,加快實際支出;漢中市做到編制抓質量、進度抓均衡、執行抓績效;榆林市政府兩次召開加快財政支出專題會議,強化舉措、落實任務;銅川市形成政府主抓、財政牽頭、部門參與、多管齊下的抓支出機制。嚴格支出管理。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壓縮一般性支出,杜絕不合理開支,全省“三公”經費下降了14.5%。堅持集中財力辦大事,教育、扶貧、社保、就業、衛生、環保、農林水、交通運輸、安居工程和移民搬遷等重點支出得到較好保障。

三、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認真落實“三去一降一補”政策。爭取中央獎補資金18.36億元,安排省級配套資金2億元,支持化解鋼鐵過剩產能230萬噸、煤炭2934萬噸。出臺棚改貨幣化政策,消化存量商品房。落實“營改增”等結構性減稅政策,納稅人整體稅負下降,清理取消收費和基金23項,再次階段性降低社保費率,全年共減免稅費252億元,減輕了企業負擔。以穩投資為重點,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安排資金158億元,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農網改造和水利等重點工程建設;撥付資金154億元,支持高速公路、國省干線改造和農村公路建設;安排資金10億元,注入鐵路集團,帶動社會資本投入,加快鐵路建設;安排資金10億元,推進省級重點示范鎮、旅游文化名鎮和建制鎮示范試點建設,開展地下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試點。落實工業穩增長政策。全面落實工業穩增長促投資21條措施和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安排資金5億元,支持工業結構調整、軍民融合發展、企業重大技術改造和新產業培育。安排資金5億元,支持CEC8.6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建設?;I集資金10億元,對民營企業生產性投資項目貸款進行貼息。加大創新支持力度,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統籌財政資金2.2億元,帶動企業研發投入20億元,重點支持集成芯片、機器人、高端裝備、新能源、現代農業、生物醫藥等領域的208個創新項目;做大做強省級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全面推動創業創新,為全省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

四、財政改革不斷深化

在省級全面實施零基預算改革。取消部門預算和專項資金預算基數,實行預算一年一定。深化部門預算改革,完善定員定額標準體系。全面推行“營改增”試點和資源稅改革。及時調整省以下“營改增”后收入體制,保證了財政體制的平穩運行。加大專項資金清理整合力度。省級財政專項資金由上年的116項整合壓減到75項,在56個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啟動了涉農資金整合,賦予貧困縣自主權,由縣級統籌用于脫貧攻堅。深化政府債務管理改革。將全省存量債務納入預算管理,制定了債務應急管理辦法,強化風險管理。拓展財政信息公開范圍。全省各級政府預決算、部門預決算、三公經費全面公開,各項支出公開到最末級的預算科目。

五、各項民生政策落實到位

2016年全省民生支出3595億元,占到財政支出的81.9%。脫貧攻堅方面。中央和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47億元,其中省級專項扶貧資金投入12.4億元,比上年增長44.3%,85%以上的資金優先傾斜到片區縣和扶貧開發重點縣。多方籌措資金近300億元,支持易地扶貧移民搬遷、產業扶貧等“五個一批”精準扶貧,其中發行地方政府債券121.8億元,作為資本金注入省移民搬遷集團公司,引導政策性銀行投入,解決了全省易地扶貧搬遷的資金問題。全省移民扶貧搬遷累計完成投資286.8億元,開工建設安置房24.4萬套,其中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房19.12萬套,完成國家年度計劃的239%。教育方面。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落實貧困生資助政策,改造提升農村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建立中職生均撥款制度,提高高等教育撥款水平,支持一流大學、一流學院、一流學科、一流專業建設。社保方面。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實現“十二連漲”,全省189萬名退休人員待遇得到提高,同步提高困難群體的待遇,調整增加了機關事業單位干部職工工資。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穩步推行被征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試點。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44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標準提高到45元,城市低保標準提高25元/人月,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3015元/人年的扶貧標準。文化體育方面。加快推進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長廊等30個重大文化項目建設。支持十一屆中國國際藝術節、絲綢之路重大文化活動,提升陜西文化國際影響力;推動政府購買1萬多場(次)公共演出服務,繼續推進博物館、紀念館、圖書館、美術館、科技館、體育館、文化館免費開放。財政支農方面。全省支農投入568.4億元,較上年增加11.1億元,增長2%,促進了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完成了36萬畝整鎮連片高標準農田建設。省財政注入資本金11.6億元,組建省級農業信貸擔保融資有限公司,著力解決農業發展融資問題。

六、財政綜合保障能力不斷增強

對市縣的轉移支付力度進一步加大,緩解基層財政困難。省財政對市縣轉移支付達到1944.29億元,其中,一般性轉移支付1130.82億元,專項轉移支付813.47億元。在一般性轉移支付中,均衡性轉移支付469.5億元,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26.75億元。發揮產業基金作用,吸引社會資本投資。省財政出資56.7億元,吸引省屬企業和社會資本出資778.3億元,設立基金28支,其中10支創投基金、15支省級產業基金、3支市縣基金,總規模835億元,搭建了支持產業發展的平臺。全年共發行地方政府債券2031億元,比上年增加771億元,其中發行置換債券1690億元,降低年度利息支出51億元;發行新增政府債券341億元,用于扶貧、棚戶區改造、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項目。推動PPP項目落地,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根據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臺數據顯示,全省入庫項目325個,總投資3392億元,入選財政部示范項目25個。積極爭取外國政府貸款。新批準利用國外貸款項目14個,貸款額折合人民幣41.5億元,列入外資規劃項目數量和資金額度均創省年度批準利用外國政府貸款新高。

七、依法理財和財政監督不斷強化

扎實開展財政“七五”法治宣傳教育,制定了加強財政法治建設的實施意見(2016--2020),回復立法相關修訂意見60件。扎實推進各項會計標準體系貫徹實施,大力開展以會計領軍人才培養為重點的會計人才隊伍建設,打造移動互聯環境下會計管理服務平臺,手機版陜西會計網及會計業務辦理移動平臺正式上線運行,會計考試手機報名,證書業務掌上辦理等運轉流暢。

對10個省級部門預算進行了檢查, 對10個市區政府及其所屬的部門單位2016年預算、2015年決算公開情況進行了全面檢查;對925個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實施了會計信息質量重點檢查,查出違規企事業單位377戶,涉及金額4.68億元。建立健全財政內部控制制度體系,財政廳內控三級管理制度體系全面建設完成,全省13個市區財政局也完成了內控制度建設任務,同時對32個省級重點示范鎮、文化旅游名鎮項目建設資金進行了專項檢查。以民生資金為重點,對全省財政資金安全管理情況進行專項檢查,涉及33個縣區、33個鄉鎮。開展全省非稅收入收繳情況專項檢查,涉及13個市本級、25個縣區,延伸檢查118個單位。對68個基本建設項目概(預)算、結算和竣工財務決算項目的評審,送審額60億元,核減額7.7億元,核減率12.8%。對全省39家會計師事務所開展了執業質量檢查。

猜你喜歡
財政全省重點
發揮“她”力量,打贏這“疫”戰——致全省婦聯執委的倡議書
全省僑務干部培訓班在寧舉辦
重點推薦
略論近代中國花捐的開征與演化及其財政-社會形態
這些是今年要重點做的事
前三季度山東縣域經濟生產總值占全省94%
濱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冊
醫改需適應財政保障新常態
縣財政吃緊 很擔憂錢從哪里來
重點報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