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編手記

2017-01-26 17:05
中國媒體發展研究報告 2017年0期
關鍵詞:跨文化研究

單 波 肖 珺

如何更深入地揭示中國傳播創新的前沿問題?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所謂前沿問題,認識論視之為意義深遠的問題,出人意料而又給人帶來啟發的問題,是從一個系統向另一個系統滲透的問題;而一般的社會評價又把它看成是影響人類生存發展的問題,能夠推動社會進步、民族和諧、平衡發展的問題。真正說來,要捕捉到前沿問題,我們必須處于中國傳播創新實踐的前沿,即必須 “在場”感知其中的難題,參與討論人民關注的重大議題,在觸動中發出疑問,揭示媒體與社會發展的矛盾,尋找解決的路徑。

為此,我們推出 “一帶一路專欄”,呈現 “一帶一路”倡議的在地傳播實踐經驗。幸運的是我們遇見了深入“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進行采訪活動的記者,他們有豐富的個人體驗和強烈的情感認知,能 “在場”體驗其中的跨文化傳播問題。

與國內其他媒體一樣,《長江日報》組成記者團進行了“一帶一路”跨國探訪,并發表了系列新聞報道。為更好地了解記者們的 “一帶一路”跨國探訪細節,編輯部專門邀請記者團骨干成員到武漢大學舉辦講座和交流活動,記者們講述了生動有趣的實踐細節。很快,我們根據新聞報道文本和講座交流內容提煉出研究問題,并與記者團成員谷萍取得聯系,提出合作性論文寫作方案,即共同商議研究問題,形成研究框架,并安排研究助手和記者共同寫作。方案的執行過程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順利,所幸的是,經過多次修改終成此文,最終梳理了 “一帶一路”跨國探訪報道的跨文化價值,從記者視野探討了中國企業的跨文化實踐,提煉了新聞采訪與報道中記者的跨文化體驗與認知,同時也形成了反思:記者們在采訪中的跨文化問題意識遠遠不足,需要更多地認知文化的敏感性、尊重文化的差異性、提升文化的適應性。

另一位 “在場”者則是曾任新華社烏蘭巴托分社負責人的鄭闖。在多次溝通后,他開始聚焦在蒙中資企業面對的跨文化溝通挑戰和應對策略,把中資企業看成是 “一帶一路”倡議在蒙古國最重要的傳播主體,亦是傳播渠道。文章讓我們看到了這樣一種事實:在中國 “一帶一路”倡議與蒙古國 “草原之路”倡議對接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進入蒙古國開展投資經營活動,但中資企業與當地社會的跨文化溝通挑戰重重,原因包括歷史形成的負面認知、 “中國威脅論”、負面刻板印象等,中資企業應增強跨文化敏感度、跨文化適應能力和跨文化溝通能力。

本輯大量作品都密切關注互聯網發展與中國社會變遷間的互動關系,主要包括:互聯網技術使用、網絡輿情、互聯網政治等多個維度,體現另一種“在場”。

有些作品是自2016年以來的連續性研究,作者來自中國一線的數據調查公司CTR和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等,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歷時性的研究設計,呈現中國社會的發展脈動。比如 《2016年中國媒介與生活形態變遷》認為2016年中國出現兩個主要變化,一是回歸傳播的內容為本,二是成為消費品質升級的開端,未來的傳播只有認清新消費者的生活形態變遷,才能更好地與新消費者進行有效溝通,并精準捕捉他們的需求?!?016年中國網絡輿情新趨勢》指出以微博、微信、網絡移動直播、視頻彈幕、表情符號與表情包、知識型社群 (在線問答平臺)等為代表的中國移動互聯網新傳播形態持續快速發展,這使得2016年我國互聯網輿情呈現鮮明特征,如年輕網民進入輿論主場、圈層化傳播凸顯、輿論壓力轉移、話題分布多元等。

有些作品特別關注數字新技術的媒體采納及其傳播效果,媒體從業者和研究者通過對話式訪談、調研和文本分析等多種方法共同記錄和反思當下實踐。訪談作品 《數據新聞內容生產的探索與商業模式》在訪談者與財新網、澎湃新聞、新華網、DT財經等數據新聞從業者之間的對話中發現,中國數據新聞內容生產的重心從數據可視化轉向對數據的分析與解讀,除傳統廣告模式外,為政府和企業提供內容服務、數據產品再包裝與開發服務等模式得以發展?!吨袊侣剻C器人現象分析:數據與技術困境下的填字游戲》對我國四個主要新聞機器人:Dreamwriter、Xiaomingbot、快筆小新、DT稿王進行分析,文章認為我國機器新聞的生產仍處于初級階段,生產的稿件較為生硬、缺乏人情味,呈現公式化、模塊化、同質化的特點,未來的新聞生產應是基于數據的人機一體的報道模式?!稛o人機技術在我國傳統媒體中的應用現狀》認為,無人機技術適合極現現場的突發性事件新聞報道、實時在線的直播類新聞或媒體產品、精雕細琢的紀實性新聞報道或紀實性媒體產品等,傳統媒體需要用合適的方式提升用戶體驗、構建用戶參與的全流程戰略等。

有些作品聚焦互聯網政治的中國經驗,分別從新媒體政務使用和社會公眾被賦權的角度展開研究敘事。教育部新聞中心通過問卷調查,對教育部直屬高校及省級以上教育部門政務新媒體進行研究,最終形成我國第一篇教育政務新媒體的行業分析作品 《2016年中國教育政務新媒體發展報告》,該報告歸納教育政務新媒體的四個功能——發布廳、服務廳、文化廳、茶餐廳和四個發展方向——理性交流、大數據服務、智庫、社群聯動等?!丁胞惤慰捅淮颉笔录械?“第五權力”研究與反思》則將視角投向中國社會公眾的網絡政治參與,研究以 “第五權力”理論為框架分析 “麗江女游客被打”這一新媒體事件,研究認為:話語權、監督權是個人實現 “第五權力”的基礎;“第四權力”與 “第五權力”的合作性生產,解放的權力到權力的無序,內部分化、轉向與再次聚焦則是 “第五權力”的傳播特點,中國社會的 “第五權力”呈現權力的動態變遷和 “雙向賦權”,其風險具有規避的可能性。

跨文化傳播研究是本刊的特色研究之一,作為年度研究作品,《2016年跨文化傳播事件評析》就表情包大戰、巴基斯坦反 “一帶一路”言行、中國推出G20宣傳片、??怂闺娨暸_節目丑化華人等11起具有典型性的跨文化事件,從種族偏見、文化適應、刻板印象、文化代碼等理論視角進行評析與闡釋,清晰地建構和分析了2016年全球范圍內的跨文化交流與跨文化沖突事件。區別于全景式研究,《Quora社區的中國文化分享》選取Quora(英語世界最大的SNS問答平臺)中的 “中國文化”欄目為研究對象,研究發現,非華人網民主要以全球視野下的比較框架看待中國文化,他們對中國文化的態度主要有四種類型:抗拒、共情、肯定和正名,教育、文學作品、事件、親身體驗、互聯網等五個因素影響非華人網民對中國文化的看法。我們由此可以認識到,伴隨中國與全球日益密切的跨文化互動,跨文化傳播研究更需要從全球視野回歸中國問題。

我們深知,在互聯網時代的傳播變遷洪流面前,人類仍需時刻保持質疑和批判,我們希冀和研究者們合力揭示傳播創新中涌動著的、充滿活力且異常豐富的社會交往與對話的復雜系統??梢灶A見的是,我們正在踏入人類的機器化、機器的人類化并行發展的多重時空關系中,傳播在機器與人、實體與虛體等多組矛盾統一體中發生著革命性的變遷。而這些,需要研究者更為敏銳的問題意識和更為復合的知識框架。

猜你喜歡
跨文化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跨境電子商務中的跨文化思考
基于對外漢語跨文化交際的中西方“面子”觀的差異
論跨文化交流中的沖突與調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