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定法背景下“秋菊”的“說法”與“困惑”
——以電影《秋菊打官司》為例

2017-01-27 10:48
法制博覽 2017年29期
關鍵詞:秋菊村長規則

李 雪

界首市人民檢察院,安徽 界首 236500

制定法背景下“秋菊”的“說法”與“困惑”
——以電影《秋菊打官司》為例

李 雪

界首市人民檢察院,安徽 界首 236500

1986年我國《民法通則》正式頒布實施,《秋菊打官司》拍攝于1992年,此時《民法通則》剛剛實施不久。電影所表現的主題更多的是突出反映中國法治發展進程給基層民眾帶來的觀念沖突。本文將著重通過描寫制定法與社會民眾在社會變遷中所形成的固有的社會觀念(包括習慣、判例、契約)以及具有普適性的社會規則兩者之間在法律適用上所產生的博弈過程,以此來說明:法律統一性與法律地方性在適用過程中是一個長期互動、博弈的過程。

制定法;法律適用;博弈

影片描述的是秋菊的丈夫因為要在自家土地上建辣子棚與村長發生爭執,村長就踢了秋菊丈夫“命根”的地方。故事由此開始,懷孕六個月的秋菊開始了她的所謂討要“說法”的維權之路。她先從鄉派出所李公安那里開始討說法,最后一直法院。后來秋菊難產,村長走了幾十里山路把秋菊送到了縣醫院,救了秋菊母子的命。故事進行到這里,秋菊已經沒有對村長心存怨恨,轉而是心存感激,正當秋菊準備在孩子滿月酒的時候宴請村長時,上級查出了秋菊丈夫被村長踢的傷處,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拘留村長十五天,村長被公安局的警車帶走了。影片最后秋菊望著村長被帶走的畫面,眼神里充滿了困惑和不解,她覺得這不是她要的“說法”,她所討要的說法是她自認為符合她自身邏輯的一種合理的“說法”,而不是政府抓人。

一、秋菊眼中的“說法”釋義

電影中有一個畫面,在秋菊維權的路上,村長拿錢賠給秋菊,秋菊把錢扔了說“俺不要錢,俺就想要個說法”。誠然馬克思唯物主義觀點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里的“說法”應該是根植于中國幾千年沉淀下來的廣大農民的法律意識,他們心中的“法”是根據他們自己的理性、道德觀念得出來的推理、判斷,而并非僅僅根據現今國家的制定法。很顯然秋菊眼中的“說法”與國家制定法之間在適用上顯然是有差別的。這就讓我們不得不思考國家制定法在法律適用過程中,應該考慮的不僅僅是規則呆板的適用,還應該考慮的是規則在運行過程中所產生的社會效果。那種過分強調規則本身而不問法律的社會效果的思維方式才是導致“秋菊”尷尬的根本原因之一。這一點我們從影片結尾秋菊望著遠去的警車揚起的塵土,滿眼困惑的眼神中找到答案。我們都知道中國幾千年留下來的傳統模式是熟人模式,在一個村住著,低頭不見抬頭見。熟人與熟人之間相處方式是同陌生人有著本質區別的:前者更在乎對其行為進行的社會評價,而后者的行為則多是以自我利益最大化為出發點。因此,熟人之間有“隱忍”的義務,也就是傳統的“息訟”法律思維模式。在發生糾紛后,一般是不愿意將糾紛訴諸法律,對待糾紛自身有一套自己的“法律原則”即是他們心中所謂的“說法”所謂的“理”。而這里的“隱忍”和“理”兩者共同支配了他們對法律的理解,也是他們判斷是否曲折的重要原則。秋菊堅持要“說法”要的“理”就是延續了幾千年的中國人樸素的傳宗接代思想。因為村長踢錯了地方,她擔心丈夫以后無法生育。但是值得思考的是,在秋菊一級一級討要說法的時候,國家制定法并沒有給予秋菊想要的回應,在她準備宴請村長為兒子辦滿月宴的時候,村長被警察帶走了,這與她此時想要的“說法”又背道而馳。所以她一個農村婦女不理解抓走村長的行為,即無法理解國家的制定法。這樣的結果不是我們法律人想要達到的法律適用的社會效果。法律的適用是追求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效果,當事雙方能夠握手言和,不在發生沖突。但是很遺憾,至少在村長和秋菊當事雙方沒有達到這樣的理想效果。而村長被帶走無形當中把秋菊陷入了難堪的境地,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村里人會認為秋菊在以德報怨,使秋菊陷入了道德困境中。

二、秋菊眼中的“困惑”

秋菊眼中的困惑也是我們法律人所面臨的困惑。即在社會變遷過程中地區性形成的既定的規則、“說法”同制定法在適用過程上為何會出現如此大的偏差,究竟如何平衡兩者之間的鴻溝是我們法律人應該思考的地方。有人會說產生鴻溝的原因歸根到底是向秋菊一樣的狹隘的農民在思想上的愚昧、官員的腐敗、村民的法律文化底蘊不深等原因,也許這是一方面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法賴以制定的基礎應該是社會存在,社會存在才決定社會意識。而秋菊眼中的“說法”在國家制定法產生以前就已經隨著社會發展而同時獲得發展。我們在制定規則時不能忽略這種“說法”的存在。

三、如何平衡制定法與秋菊的“說法”

法律適用的結果是達到一個良性的社會效果,我們對法律的認知不能僅僅重視法律規則本身,應該更多地關注法律的適用過程。在規則制定過程中應將更多地目光投向法律規則所賴以生存的復雜的社會環境之中。最重要的是法律需要同社會發展一起共同進步,這也是為了規避法律滯后性的缺點。因為法律在制定過程中是不可能窮盡社會所有內容,它天然地就存在“漏洞”,而社會矛盾又是普遍和客觀存在的,這時尋求多樣化、多元化的糾紛解決途徑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會有調解制度的存在,因為國家制定法無力涵蓋所有,只能依據立法者的理性加以權衡、取舍。因此法律統一性與法律地方性的問題是一個長期互動、博弈的過程。

[1]馮象.秋菊的困惑[J].讀書,1997(11).

[2]蘇力.法治及其本土資源[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

D90

A

2095-4379-(2017)29-0119-01

李雪(1988-),女,漢族,安徽界首人,法律碩士,任職于界首市人民檢察院。

猜你喜歡
秋菊村長規則
數獨的規則和演變
秋菊成長記
世界上最大的樹屋
讓規則不規則
TPP反腐敗規則對我國的啟示
Perioperative antiviral therapy for chronic hepatitis B-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不計算比大小
秋菊的婚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