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我國普及法治觀念的進路
——普法應先行,向農村傾斜

2017-01-27 13:31王騰達
法制博覽 2017年36期
關鍵詞:普法普及觀念

王騰達

江西理工大學,江西 贛州 341000

試論我國普及法治觀念的進路
——普法應先行,向農村傾斜

王騰達

江西理工大學,江西 贛州 341000

在近年來,關于普及法治觀念的相關爭議日漸顯露,一個爭議焦點是在普及法治觀念中普法重要,還是執法重要。另一個爭議焦點是我國普及法治觀念的重點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筆者支持在普及法治觀念過程中普法比執法更重要,農村相對于城市,更應當成為普法的重點。并建議國家建立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普法法》在內的立法體系。

依法治國;普法法;普及法治觀念;農村地區

一、引言

“依法治國”意味著在公民中樹立和形成法治觀念,形成法律至上的意識,并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實際問題。憲法是寫滿公民權利的保證書,只有通過人民群眾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才體現它的價值。所以法律被人民群眾廣泛熟知并遵守是普及法治觀念工作的根本目的和出發點。要使在十幾億人民中普及法治觀念,這在世界治理國家的歷史上也將是偉大的,全世界都關注這個改革。作為經歷此次變革的、為著自己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的每一個法律人,這更無疑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機遇。但如何推進普及我國法治觀念?普法的重點究竟在哪里?本文試圖深入研究探索普及法治觀念的進路。

二、普及法治觀念的法律屬性

如何推進普及我國法治觀念?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人們認識某一類觀念的模式包括哪些??煞譃椋合戎扔X與后知后覺。用于普及法治觀念這個問題的答案為:普法與執法。通過普法和執法使人們形成法律意識,從而自愿的運用法律解決實際問題。由此可見,推進普及法治觀念的進路,就是完善普法和完善執法的過程。

積極參與到普及法治觀念的實際工作中去,是否應當上升為一種義務,由誰去執行呢。對于這一法律問題,筆者的觀點是明確的,對于法治觀念淡薄的地區,國家機關及相關工作人員應當積極參與普及法治觀念,并與其它法律運行過程中的具體工作相結合,這不僅是一項權利,更是一項義務。我國規范執法的法律法規有哪些。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等30余部。規范普法的法律法規有哪些?無,還處于立法空白,這是與法治中國的目標相矛盾的。同時產生第一個焦點問題:

我們為什么要普法。為了增進我國人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律辦事,進而推進公民法治觀念的形成,達到推進普及我國法治觀念的目的。我們要向誰普法。凡是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青年等法律所規定的各階層權利義務享有人,訴訟參加人,按照行政區劃可以分為,城市地區和農村地區。這就產生了普及法治觀念的第二個焦點問題:

普法的傾向究竟在哪里,城市還是農村?為什么要向農村普及法律。這就是在普法陣營的內部還存在的兩種觀點,一種是普法的重點是在城市,我們可以稱之為“城市論”。第二種是普法的重點在農村,我們可以稱之為“農村論”。

筆者認為弱點決定重點,“農村論”比“城市論”更重要?!耙勒罩袊丝谛畔⒕W,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表明,大陸地區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674149546人,占50.32%”。作為占據半壁江山的農村地區,村民的法律素質與城鎮人民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大多數農村社會成員的法治意識還停留在初始啟蒙階段,這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基層法治建設,加之,對于如此龐大的農村地區,法治的現狀也令人擔憂。經過對農村地區的實地調查走訪,整理發現農村地區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高中以上學歷僅為20%,還有近20%的村民還處于文盲階段。而由于缺乏接觸和了解法律的渠道,他們不懂得如何利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加之早婚問題、買賣婚姻問題、封建社會思想的殘余因素影響。使農村地區成為普及法治觀念薄弱環節。

這一點在家庭暴力方面體現得特別明顯。根據2015年11月25日的全國婦聯的抽樣調查結果表明,全國2.7億個家庭中,有30%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暴力侵害,每年有近10萬個家庭因家庭暴力而遭受破壞。調查顯示,在整個婚姻生活中曾遭受過配偶侮辱謾罵、毆打、限制人身自由、經濟控制、強迫性生活等不同形式家庭暴力的女性占24.7%,其中,明確表示遭受過配偶毆打的比例為5.5%,農村和城鎮分別為7.8%和3.1%。這些真實數據都突出體現了在普法過程中,面向農村比面向城市的普法任務更加艱巨,更加現實。所以筆者對農村更為關注,所以將本文的研究地域傾向于農村地區。

三、目前普法工作現狀分析

我們可以簡單概括為:傳統媒體、新興媒體平臺、傳統藝術形式、農村公共場所宣傳平臺等。

(一)傳統媒體的問題

作為相對最為普及的傳播媒介,電視節目、報刊雜志等傳統媒體無疑是對于農村普及法治觀念影響相對較大的傳播手段。

但現在電視節目作為法律宣傳途徑的功能并不是十分明顯,由于廣電公司多以追求盈利為目的,現在已有的主要集中于中央電視臺的法律頻道和新聞節目;并且長期以來電視節目多數的普法活動多停留在宣傳新法規定的層面,新聞媒體對于法治觀念的理解宣傳甚至時常需要迎合媒體報道的獵奇心里,為了將新聞線索變得更加吸引大眾,造成對司法、執法的非正當報道,這對農村或少數民族聚居區還時有誤導之處。較為客觀有效的普法電視欄目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它每一期都會詳細的介紹某一件案子,并且根據情節需要還會制造些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但是在結尾處常常會講“等待他的將是公正的審判?!眳s很少告訴具體的法律條文規定、刑罰等,只是讓人們知道這是犯罪,僅此而已。

(二)新興媒體平臺的機遇與局限

據國際數據公司報導,“全球IP流量達到1EB所需的時間,在2001年需要1年,在2013年僅需1天,到2016年僅需半天。全球新產生的數據年增40%,全球信息總量每兩年就可翻番?!边@就是大數據時代。作為廣大的普法工作,如何乘坐大數據的創新順風車呢。我們首先看到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在內的各級人民法院利用網絡,已經開辦微博、微信、客戶端等網絡平臺,這是非常值得提倡。并且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決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國家也在大力發展“村村通寬帶”工程,這都為法律人的“互聯網+”提供難得的契機。

但我們經常也會看到大部分網絡平臺的普法活動還只是多停留在簡單宣傳新法的規定條文的層面,并且在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與村鎮的基層法院的法律隊伍人員素質也存在差距。另一客觀事實是我國法律執業人員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與國外相比,仍相差較大,相當于我國人口的為萬分之一,且多分布在大中城市,村鎮比重更小。這些嚴峻的問題同樣體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暴力法》在內的新法,在法律隊伍內部如何能夠高效運行。

(三)農村公共場所宣傳平臺的不足

農村公共場所宣傳平臺是通過走訪農村實地調查后發現的,面向農村普及法治觀念的一項特殊手段,其內容包括村委會、村務公開欄、村間公路沿線、中小學操場以及其他村民活動場所。這些場所是村民農閑時間經常聚集活動的區域,保障村民的合法權益,既是保護村民免受經濟和人身損失,也是為了防止和告誡村民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存在很多地區政府組織并沒有重視和有效利用這些平臺,卻只是經常被貼滿各種廣告。而日常的宣傳無法起到細致普及法律法規的作用,更不能談到法律思維了。而這些細致的宣傳手段成本小,投入少,效果顯著,村集體或普通法律志愿者都可以進行。農村公共場所宣傳平臺是我國現如今,面向農村地區普及法治觀念所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

四、解決普法的可行方法

針對法律運行過程中的參與組織,具體包括對于立法機關、執法機關、司法機關、其它普法工作者四部分,我們可分別提出普法可行建議,具體分為:

(一)加強立法指導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大學校長李家俊曾經強調說,比普法更重要的是尊重法律,比制定法律更重要的是落實法律。如果法律沒有權威,法治社會是很難建成的。我們應當積極樹立自上而下的法律權威,進一步細化完善并制定,維護憲法權威、監督法律實施的政策措施。具體表現為:

1.人大代表帶頭宣傳?;鶎尤舜蟠硎怯苫鶎尤嗣衿者x產生,在村集體中擁有較高的地位和影響力,推進人大代表的普法宣傳工作,有利于法律在村集體中的落實和推廣。人大代表應推廣《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在內的各部法律,著力宣傳基本原則和內容,宣傳依憲治國、憲法至上等理念,宣傳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2.加強立法保護。普法問題很大一部分是法律制度不健全,立法體系不完善,突出表現在于相關財政保障的立法問題,普法的經費由誰買單,短期可以由相關組織及志愿者承擔,但卻并非是可持續的方案。所以解決普法的經費問題,使普法活動更加趨近科學合理,是新時期、新階段普法工作急需解決的突出問題。并且,為了擴大在農村等法治意識薄弱地區,進行普及法治觀念的力度,立法機關及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應當提交、審議能夠實際解決問題的立法提案,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樹立“依憲立法、為民立法、科學立法,立改廢并舉,充分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堅持監督與支持相統一,推動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推動法律得到有效實施?!?/p>

(二)充分協調動員執法部門

執法機關指各級人民政府及其依法設立的派出機關和各級人民政府所屬部門及其依法設立的派出機構。作為行政執法的主體,依據法律行使職權,產生的法律效果涉及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由執法機關對村民的進行普法,會更加直接有效。增加執法機關與村民溝通、交流,也會對政策和法律的貫徹落實產生很大的幫助。具體要求為:

1.找準目標。要緊緊圍繞基層政府重點發展戰略和村民關心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突出宣傳與社會穩定、改善民生等密切相關的《中國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規,強化規則意識,引導群眾理性表達訴求,保障社會健康發展。

2.突出重點。劃撥專用普法經費,用于支持在農村等法治意識薄弱地區,擴大進行普及法治觀念的力度,努力解決偏遠地區有法不依的現象。一方面要加強內部宣傳,組織國家工作人員認真學習履職依據的法律法規,不斷增強全員依法履職的自覺性;另一方面,要加大對外宣傳,主動向村民公開本部門本單位履行職權所依據的法律法規,保障村民的知情權和參與權,不斷優化執法環境。

3.落實責任。為防止村民遇到事情找不到人的情況發生,國家各級執法機關應當建立公示制度,明確告知人民,機關自身的權責范圍,必要時可以劃撥經費,引發宣傳讀本,使村民能夠遇事不慌,處事不驚,按章辦事。同時,部門單位應制定工作計劃并加強督導,落實成果進入考評范疇。

(三)提升司法工作建設

司法機關行駛司法權力,包括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司法機關的依法司法程度如何關系人民群眾的合法利益的最終保障和法治中國的法治環境。有人將其比作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有人將其比作法治社會的水源,司法機關對法治的影響,可以作用于人民群眾對法治建設的信仰,所以推動司法機關,進行對村民的普法宣傳,意義非常大。具體方面為:

1.根據實際。理論聯系實際,人民需要什么,我們就宣傳什么;讓憲法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2.加強監管。司法機關應當加強對農村法律服務市場的監管力度,開展執法監察和效果反饋,及時糾正和處理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培養公民使用法律的意識。

3.強化意識。強化公正執法觀念,讓群眾從每一起司法、執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著重培樹先進典型,充分調動所有部門、單位的積極性,凝聚法治宣傳教育強大合力,積極培育公民法律意識。

4.齊抓共管。司法機關應加強與其他相關部門的聯系,力爭為普法工作順利開展創造有利條件,使普法工作深入下去。

(四)聯合其它普法工作者

其它普法社會工作者包括軍事機關以及法律法規授權的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及社會組織、個人。這一群體雖然分散,但是深入基層,更加了解社情民意,應當主動承擔普及法治宣傳的義務。傳遞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勢。具體做法為:

1.營造法治氛圍。鼓勵志愿者開展活動讓法律法規走進教室,走進家庭。發送印有反家庭暴力的標語背心、皮箱、小禮品給村民,使法治意識走進千家萬戶。

2.加強理論學習。通過專題報告會等活動滲透,突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的教育引導工作,村開展文化講堂,邀請志愿者、法律專業人士、守法楷模開展專題講座,提升公民法律覺悟。

3.建設良好風尚。開展“文明家庭”評選活動,深入挖掘守法典型,由點及面,廣泛普及法律知識。村中學也可以開展很多普法活動,開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主題演講比賽;開展村楷模榜樣評選活動,并公開報道,宣傳法治觀念。

4.創新工作方法。建立全村反家暴微信群,將全體機關干部、各村領導干部加入群內,定期發送反家暴法律法規等內容,強化法治觀念。

五、結論

古人云:“訟,終兇?!敝卦诜阑加谖慈?!

我們提出的方案是否有推廣的可能。當然有。普及法治觀念最有效的手段是什么呢,是教育。倘若形成知法、懂法、學法、用法的良好風尚,法治觀念將會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由誰來推廣。本文希望主要由國家立法機關。我們為什么不能制定一套《中華人民共和國普法法》來規定,來細化普法機關,普法機關的權利任務,針對特定普法對象,設立不同普法項目由國家支持并劃撥經費。不要忘記這是我國的立法空白啊。并且這可以從立法層面解決普法的成本問題;同時通過與法律運行參與機關等各方面合作,并推廣、適用于其他法律問題,將普法行動進行立法可以更加規范普法行為,鼓勵普法活動,將法治思維和法治理念更有效的貫徹到各個階層的實際生活中。

就如同,我國制定并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絕不是為了增加犯罪比例,而是為了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絕不是片面保護或國家干預家庭生活,而是為了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關系;絕不是為了抓捕家庭成員,而是為了保護家庭成員的合法權益;絕不是為了拆散家庭,相反是為了促進家庭和諧、社會穩定。同樣我們在普及法治意識的過程中,要以立法目的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貫徹于普法和法律運行的實際工作中,針對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忌出現法律制度下的“二次受害者”。我們相信脫離實際的普法是蒼白的。因此,通過普法強化人們法律意識,自覺的運用法律武器解決實際問題,達到普及法治觀念的目的。運用立法手段由點及面,并通過不斷實踐,將活動引向深入。這為面向農村、城市,乃至中國普及法治思維和法治觀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米蘭.房山法院頒北京首個人身安全保護令[N].北京晚報,2016-03-02.

[2]荊林波.大數據時代帶來的大變革[N].中國青年報,2014-5-26.

[3]文成.當前電影業發展所面臨的突出問題[EB/OL].中國網,2012.12.

[4]黑格爾.法哲學原理[M].范揚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

[5]卞新龍.農村傳統觀念和發展方式轉型對普法工作的影響及建議[EB/OL].求是網,2014-12-18.

D920.0

A

2095-4379-(2017)36-0087-03

王騰達(1991-),男,漢族,遼寧鐵嶺人,江西理工大學,201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法學、社會工作。

猜你喜歡
普法普及觀念
維生素的新觀念
別讓老觀念害你中暑
5G手機打響“普及戰”
健康觀念治療
即興表演的觀念闡釋
引導發展 推廣普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