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民事訴訟中的惡意訴訟

2017-01-27 13:31
法制博覽 2017年36期
關鍵詞:財產性數額因果關系

林 園

中央民族大學,北京 100081

論民事訴訟中的惡意訴訟

林 園

中央民族大學,北京 100081

惡意訴訟在當今司法實踐中并不鮮見,帶來了不少的危害和影響。本文首先介紹了惡意訴訟的基本概念并對其基本形式進行了歸類;其次,提出了惡意訴訟中“惡意”的認定標準;最后,對惡意訴訟的損害賠償范圍進行了分析,得出了應依據因果關系結合法官自由裁量認定的結論。

民事訴訟;惡意訴訟

一、惡意訴訟的基本形式

隨著社會的進步、政府及司法機關的提倡和人民法律意識的增強,在面對法律爭議和糾紛時人民訴訟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法院受理的案件也逐年增多,有時甚至有“訴訟爆炸”之趨勢。伴隨著訴訟而產生的虛假訴訟,也越來越不鮮見。武漢某企業惡意訴訟某報社,徐姓性病患者惡意訴訟某報記者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惡意訴訟是法律追求公平正義與民眾反向利用制度之間的博弈之產物。司法實踐中的惡意訴訟案件難以一概而論,但是,梳理分析可以將其進行大致歸類:其一,事實虛構型,這種惡意訴訟的特征是當事人通過對事實的虛構、對證據的偽造等非法手段構建滿足民事訴訟啟動程序的形式要件,其后在司法裁判形成后達成損害相對人人身或財產的結果;其二,重復訴訟型,這種惡意訴訟的特征是當事人就一相同之訴訟標的重復提起訴訟而使其相對人陷入本不該有的訟累之中;其三是程序權利濫用型,這種惡意訴訟的特征是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惡意地行使其程序權利來侵害相對人的利益。值得一提的是,對于當事人串通、虛構民事上的法律關系或者事實并通過合法程序形式使得法院作出錯誤的裁判來獲取程序或實體上的非法利益是否屬于惡意訴訟這一問題,筆者認為這種情況屬于虛假訴訟,并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之相關規定進行處理,故不再納入本文所討論的狹義之“惡意訴訟”范圍內。

二、惡意訴訟的判定

在對惡意訴訟的判定中,筆者認為,“惡意”之認定為其關鍵要素,在判斷一個訴訟是否是“惡意”時,要遵循主客觀相結合,即既要考慮實體權利是否為虛構,又要考慮當事人訴訟時本身的認知及意愿。申言之,惡意訴訟中的惡意指的是在當事人明知其訴訟所依據的民事實體權利不存在或不成立時,仍懷著損害相對人人身及財產之惡意而在形式合法的外表下提起訴訟,這種訴訟含有明顯的加害性傾向而非為了追求民事上的公平正義而為之。同時,還應認識到此處之“惡意”不能簡單等同于“故意”,所謂“故意”指的僅僅是當事人對于行為結果的主觀認可狀態,是一種對事實的認可而不帶有價值判斷及情感好惡。一個合理合法的民事訴訟可以是“故意”而為之,但絕對不可能是“惡意”而為之。

在司法實踐中,我們應當認識到訴訟行為的目的具有混合性和復雜性,即一個訴訟中,惡意和善意的動機并不是純粹而絕對的,可能在惡意中夾雜著善意的動機,亦可能在善意中包含了惡意的傾向。解決此種疑難,應當參照利用侵權法中的首要原則,根據其實質起作用的目的進行判定,惡意與否的決斷是一種權衡,看哪種因素占了主導作用。

三、惡意訴訟的損害賠償范圍

如果惡意訴訟實質上并未給相對人帶來損害或者損害微乎其微,那么其損害賠償自然就無從談起。因此,惡意訴訟給相對人帶來損害、侵犯其權利而產生的損害賠償,應當依實際損害的產生為要件,這種損害是一個涵蓋財產性和非財產性的廣義范疇,對于財產性的損害應當以金錢進行計算而非財產性的則得依相對人精神及肉體所承受之痛苦和社會大眾對于這種痛苦的認識評價、感知程度等加以判斷。從主觀的層面來講,損害還可以進一步分為積極損害與消極損害兩種,其中積極損害指的是減少既有的利益,消極損害則是指依常理判定本可獲得之利益的喪失。

在損害確定后,涉及到損害范圍之認定問題,這時,我們主要根據因果關系對其進行分析。因果關系,指的是損害在多大范圍內成立并造成了實際影響,其可以分成責任成立之因果關系和責任范圍之因果關系。責任成立之因果關系指的是權利所受之侵害與可歸責的惡意訴訟行為之間要具有因果聯系;責任范圍之因果關系則是指損害結果與權利所受到的侵害之間存在因果聯系,這種權利是民法上保護認可的合法權利,認定責任范圍的因果關系主要是為了確認權利受侵害造成了損害結果,從而決定加害人是否應當承擔起相應的賠償責任。

最后,損害賠償的數額應當在一個合理的數額之內。通過損害賠償來填補損害以使受害人所受之損害能獲得迅速、完整和實質上的填補是侵權法的基本機能,但對于受害人之損害補償的具體數額要根據實際情況判定,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即確定合理的范圍來避免受害人得不償失或者因為損害賠償而不當得利。實際上,在確有損害且數額明確時,根據因果關系可直接認定,而在數額不明時,則需要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來確定賠償數額。

[1]雷業濤.論惡意訴訟的認定標準[J].湖南警察學院學報,2011(04).

[2]盛蓓.論惡意訴訟侵權責任[D].福建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04.

D925.1

A

2095-4379-(2017)36-0205-01

林園(1992-),女,漢族,山西朔州人,中央民族大學,法律碩士(非法學)研究生在讀,民訴法專業。

猜你喜歡
財產性數額因果關系
1994年-2021年我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級次情況
農村財產性收益扶貧 為精準扶貧開辟新路
玩忽職守型瀆職罪中嚴重不負責任與重大損害后果的因果關系
幫助犯因果關系芻議
新時期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路徑
杭州市農民土地財產性收入的現狀及對策
西部地區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差距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