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性的悲歌
——觀馬茲·艾克版《吉賽爾》有感

2017-01-28 20:11黃田田
黃河之聲 2017年7期
關鍵詞:艾克阿爾伯特芭蕾舞劇

黃田田

(南京藝術學院舞蹈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3)

人性的悲歌
——觀馬茲·艾克版《吉賽爾》有感

黃田田

(南京藝術學院舞蹈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3)

芭蕾舞劇《吉賽爾》是浪漫主義芭蕾的代表作,吉賽爾這一角色也因其高超的舞蹈技巧和細膩的表演內容,成為“考驗女舞蹈家是否成熟的試金石”。因此無數編導都曾嘗試改編這一經典作品,也有很多優秀的版本流傳下來,其中,最獨特的要數瑞士名家馬茲·艾克的《吉賽爾》,他保留了原本的音樂旋律,卻拋棄浪漫主義芭蕾優雅、飄揚的藝術特點;他沿用原來的人物和情節,卻又賦予人物更多的性格特點,將他們指引向另一個結局。

芭蕾舞??;《吉賽爾》;馬茲·艾克

1841年,浪漫主義芭蕾舞劇《吉賽爾》橫空出世,它出自兩位著名芭蕾舞大師朱爾斯·約瑟夫·佩羅和讓·科拉利之手,成為了浪漫主義芭蕾鼎盛時期的代表作。至今一百多年間,《吉賽爾》出現了多種版本,而瑞典著名編舞大師馬茲·艾克(Mats ek)1982年所做的《吉賽爾》則被人們成為“神話般的版本”,這一版本的《吉賽爾》以出眾的表達方式、獨特的編創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內涵,成為巴黎歌劇院的保留作品。

馬茲·艾克出生于1945年,他的母親是瑞典卡爾伯格芭蕾舞團的創建者布里吉特·卡爾伯格(Brigit Cullberg),他的父親安德斯·??耍ˋnders Ek)是一名皇家戲劇院的演員。也許正是因為出生在這樣的藝術世家,受到戲劇和古典芭蕾的熏陶,馬茲·艾克的作品總能看到古典與現代氣息的交融。1981年至1993年,接替母親成為卡爾伯格芭蕾舞團的藝術總監的十余年間,他嘗試改編了許多經典芭蕾舞劇,如《吉賽爾》、《睡美人》、《天鵝湖》等,他在保有原版故事結構的同時,賦予其新的現實意義,因此他的作品兼有敘事性與時代性,也獲得了諸多贊譽?!都悹枴肪褪求w現馬茲·艾克卓越編導才能的佳作。

一、從浪漫主義向現實主義的轉換

談到馬茲·艾克的《吉賽爾》就不得不把它和古典芭蕾舞劇《吉賽爾》放到一起比較,原因有二:其一,馬茲·艾克的《吉賽爾》繼續沿用了安道爾·亞當為原劇而寫的音樂,就連主要人物出場時的音樂節點都沒有過多改動,但馬茲·艾克對音樂節奏加以處理,對音樂進行了新的解構,在保留了音樂精髓的同時加入了編導的個性化詮釋。其二,馬茲·艾克《吉賽爾》的故事內容與原版基本一致,依然是個令人悲憫的愛情故事,有那個淳樸的“村妞兒”吉賽爾,貴族身份的阿爾伯特,追求吉賽爾的漢斯和阿爾伯特的未婚妻,只不過馬茲·艾克給了他們不一樣的結局。他摒棄了芭蕾舞劇《吉賽爾》的浪漫主義色彩,拋開舞劇原有的詩意,將吉賽爾那關于愛情和幻想的夢境徹底打碎,將赤裸裸的現實呈現在面前;他拋卻了古典芭蕾舞劇唯美嚴謹的氛圍與“開繃立直”的束縛,解放了舞者挺直的軀干與四肢,勾起了腳尖,佝僂了背,自由的更像在張牙舞爪。

馬茲·艾克賦予了吉賽爾天真純樸也給予了她笨拙與粗鄙,讓吉賽爾不再“完美”,少了些仙氣兒,多了點人味兒。音樂柔和飄逸的旋律好輕輕拂過耳畔,相比之下,吉賽爾的動作則顯得粗鄙笨拙不斷刺激著視覺神經:她雙腿180度大開,雙膝向兩邊彎曲至大腿與地面平行,手捂著嘴巴面部神態猙獰。她那女性象征的長發裹在可笑的瓜皮帽中,上身是緊緊包裹著身體的醬紫的毛衫,只留一條長裙告訴觀者這是個女子。吉賽爾褪去了足尖鞋,赤著雙腳在舞臺上奔跑像個十足的男人婆。馬茲·艾克依然讓兩人一見鐘情,但這次似乎是吉賽爾更為主動,她看到阿爾伯特后像個看見了糖果的孩子,瞪大了雙眼,張著嘴巴,展開雙臂跑向阿爾伯特,想樹袋熊一樣纏在他的身上,拙劣的誘惑阿爾伯特并且主動地脫去他的外套。

當吉賽爾發現阿爾伯特有未婚妻之后,馬茲·艾克沒有讓吉賽爾借助死亡而逃避,他選擇讓吉賽爾經過這場打擊徹底瘋狂,被送進了瘋人院。和原版一樣,漢斯和阿爾伯特先后去探望吉賽爾,不同的是“女巫們”對兩人的態度:原版中的漢斯跳舞力竭被卷入河水中,阿爾伯特則被吉賽爾救下,善良的吉賽爾用博愛的胸懷原諒了阿爾伯特,讓他在余生中無盡地懺悔。而馬茲·艾克版的《吉賽爾》對這兩個男人都實施了報復:漢斯因愛而不得所以由愛生恨,戳穿阿爾伯特的身份以期得到吉賽爾的青睞,卻間接逼瘋吉賽爾,于是編導選擇忽視漢斯,由得他“輕輕地來,輕輕地去”,讓他永遠沉浸在求而不得的痛苦之中;阿爾伯特一見到吉賽爾就被打了一頓,他的衣服被一件一件的剝離直至光裸地蜷縮在角落,吉賽爾揚長而去。這里的吉賽爾不再是博愛、善良的近乎“神”似的存在,而是被拉下神壇的,有恨意、會報復的真正的“人”。

二、愛情外衣下對人性的思考

原版《吉賽爾》的編導通過營造出兩個鮮明對立世界的對比(充斥著偏見、欺騙與虛偽的悲劇的人間世界和真誠的愛情能夠戰勝鬼王的女鬼王國)來表現愛情的美好和對未來的憧憬,馬茲·艾克則想借助這個愛情故事揭露人性的本質:科林對吉賽爾的愛情是一種大男子主義式的愛情,他試圖時刻掌握著吉賽爾,這種充滿控制欲的強烈情感讓吉賽爾又懼又怕。當吉賽爾弓著腰低著頭表現出恐懼與躲避時,漢斯總是會沖過去將她抱走,強行介入。而對于阿爾伯特,科林既嫉妒又羨慕,還有一絲同情,于是才會出現科林美滋滋地穿著阿爾伯特的外套,引著未婚妻前來尋找;才會出現舞劇最后科林給阿爾伯特披上一塊布。

與科林的愛情相反,阿爾伯特給予吉賽爾無盡的自由與吉賽爾在一起時,他基本上處在被動位置,任由吉賽爾拉扯著他飛奔、跳躍、纏繞。當吉賽爾同樣做出恐懼與躲避的動作時,阿爾伯特總是默默做著同樣的動作在一旁陪伴。因此,就算阿爾伯特的總是挺胸抬頭,一身純白的燕尾服與吉賽爾灰溜溜的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就算這段愛情一開始就不令人看好,吉賽爾還是義無反顧地愛上了他。但是阿爾伯特又是懦弱的,當阿爾伯特看到自己的未婚妻時當即跪地求饒,對吉賽爾的哀求視而不見。也許他對吉賽爾是有感情的,但是這段感情的初衷并非那么單純,也沒有美好到能讓阿爾伯特為了它放棄一切。

我想編者給吉賽爾的悲劇性結局早就鋪墊于她的肢體語言中:執著的近乎頑固,單純的近乎愚蠢。人無完人,馬茲·艾克深知這一點,所以他的作品中每一個角色都有著人性的弱點,科林偏執的愛、阿爾伯特的懦弱與偽善、未婚妻的驕縱……最具諷刺意味的是,阿爾伯特回到未婚妻身邊后吉賽爾仍然苦苦相逼,得不到回應的她竟然立即對著未婚妻潑婦般大打出手,極盡無知之能。

馬茲·艾克的吉賽爾雖然有著一顆堅強的心臟,卻還是沒有堅強的內心——吉賽爾瘋了。密閉的空間和肢解的人體碎片揭示了瘋人院中人們靈魂的支離破碎,瘋人院的人們封閉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斷崩潰奔逃,被修女安撫,再次崩潰奔逃……和原版一樣,這里的人們(亦或鬼魂)都只留下了破碎的心、不完整的靈。他們想要逃離這個壓抑的世界,卻又只能在這里得到片刻寧靜。這時,阿爾伯特出現,姑且不談阿爾伯特對吉賽爾的愛意有幾分,無論是去墓前哀悼還是去瘋人院探望,阿爾伯特都是導致吉賽爾或死亡或瘋狂的直接因素,他對吉賽爾或多或少帶著些愧疚。他來尋找吉賽爾也許是為自己的一己私欲感到懺悔,也許只是為了前來尋求內心自欺欺人的平靜。原版的《吉賽爾》在阿爾伯特力竭時化為幽靈的吉賽爾沖出來保護了他,如果說原版《吉賽爾》傳達了愛情戰勝死亡,善終勝惡的積極意義,那么馬茲·艾克則剝去了《吉賽爾》浪漫的外衣,給予了更現實的故事結局:阿爾伯特的偽善像他的衣服一樣被一層層揭掉,最終被赤裸裸的遺棄在角落。吉賽爾沒有原諒阿爾伯特,她遺棄了那個欺她騙她的阿爾伯特,選擇活在自己的幻想中,與她愛的那個阿爾伯特生活在一起。

三、結語

馬茲·艾克并沒有給阿爾伯特一個確切的結局,只是在作品結尾,漢斯在田野間看到了一個光裸著身體的人——阿爾伯特,也許是懷著某種兔死狐悲式的情節,漢斯給阿爾伯特披上了一塊遮羞布。我想,阿爾伯特也許是瘋了。馬茲·艾克并沒有打算謳歌愛情的真善美,他或許是想用這個悲劇故事的另一種演繹展現人性脆弱與不堪一擊,而人們總要為自己人性上的弱點付出代價,也許這就是因果的循環。

[1] 肖蘇華.中外舞劇作品分析與鑒賞[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296.

[2] 朱立人.西方芭蕾史綱[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37.

[3] 秘途.Mats Ek與作品《吉賽爾》[J/OL].Ballet雜志.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bd11b70100i4fv.html(2010-04-22 23:22:17)

[4] 曹誠淵.國際舞壇怪才馬茲·艾克[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7b0fe50100d03s.html(2009-04-09 12:57:38)

猜你喜歡
艾克阿爾伯特芭蕾舞劇
維多利亞女王的婚姻
愛箱常滿
愛箱常滿
中國原創芭蕾舞劇《花木蘭》劇照
小丑魚吞石記
謝麗爾的生日是哪天?
幽默
懇請封殺我
2013年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中央芭蕾舞團
芭蕾舞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