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樹常見病害的發生與防治

2017-02-03 12:09郭強
現代農村科技 2017年4期
關鍵詞:針葉油松侵染

郭強

(河南省許昌市園林綠化管理處 河南 許昌 461000)

松樹常見病害的發生與防治

郭強

(河南省許昌市園林綠化管理處 河南 許昌 461000)

1 松苗立枯病

1.1 發生和危害情況。全國各地的針葉樹苗圃都普遍發生。該病是一種世界性病害,又稱幼苗猝倒病,是苗圃中的一大病害,嚴重時可導致幼苗全部死亡,造成苗圃減產。受害樹種很多,主要危害松、杉類針葉樹幼苗,有些闊葉樹幼苗也能受害。因此,在培育油松、落葉松幼苗時,必須做好防治猝倒病的工作。

1.2 發病特點。該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種病害,從播種到幼苗出土及苗木木質化前后均可發病,尤以幼苗出土至木質化前發病為重,并表現出不同癥狀。病菌侵染種子或幼芽,使種子、芽的組織腐爛,在地面表現出缺苗、斷壟;病菌侵染剛出土的幼苗,尤其是在苗木過密的情況下易被侵染,幼莖腐爛;病菌侵染木質化前的苗木,病菌自根頸處侵入,使根頸處腐爛變黑,苗木倒伏;病菌侵入木質化后的苗木,病菌從根部侵入,使根部腐爛,苗木直立枯死,但不倒伏。

1.3 防治方法

1.3.1 苗圃地的選擇。最好選擇山地和新開墾地育苗,切忌選在地勢低洼、積水、排灌不便和土壤黏重的土地;避免在前茬種過棉花、薯類、瓜類、蔬菜作物的土地上建圃。發病嚴重的苗床應進行輪作,與針葉樹苗輪作的樹種有板栗、櫟類、楊、合歡、皂莢等。

1.3.2 土壤及種子處理。每畝用黑礬(硫酸亞鐵)1.5~2 kg,粉碎后均勻撒在苗床上,再耙入表層土中。播種前,也可用敵克松、托布津等農藥進行拌種,一般用量為種子重量的0.2%~0.5%。如用藥土法,則種子不需要處理。

1.3.3 噴藥防治。幼苗發病后要及時施藥防治。在雨天,可用敵克松藥土施在苗木根頸部,每平方米施藥2~4 g;在晴天,可用70%敵克松1∶500倍藥液噴射苗木根頸部,噴藥后隨即以清水噴洗苗木,防止發生藥害。若發現莖葉腐爛,可用波爾多液1∶1∶100~200倍液噴射苗木,10~15 d后再噴1次。

1.3.4 加強苗期綜合管理。立枯病防治重點必須放在播種以前的預防措施上,否則一旦發病,來不及采取措施苗木就會大量死亡。因此,應加強圃地管理,做好苗木和土壤消毒。

2 油松爛皮病

2.1 發生和危害。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北、陜西、江蘇、四川等省均有發生,該病是一種聞名于世界的幼林病害。北京市西山林場在連續干旱2~3年后(1982~1983年),油松、華山松因該病而引起大面積松林枯死。此病主要危害樹枝、主干,而后引起針葉黃綠、灰綠至紅褐色。在病枝上可見到許多黑色小突起,致使整株松樹枯死。如山東泰山也曾發生此病,并導致成片油松林枯死。

2.2 發病特點。此病為真菌引起的病害,該病菌為一種弱寄生菌,是在松樹遭連年干旱和長勢衰弱情況下侵入的,以菌絲在皮內過冬,第2年3月份開始發病。病原菌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器及子囊殼在病死枝干皮層內越冬??諝鉂穸却髸r,不斷產生分生孢子角。分生孢子及子囊孢子借風、雨、昆蟲等傳播,從傷口侵入。侵染以分生孢子占優勢。該病原菌為弱寄生菌,主要危害油松弱枝、干,在相同立地條件下,赤松比油松抗病。

2.3 防治方法。加強林內撫育管理,合理整枝間伐,增強樹勢;及時清除死樹,伐除病、枯枝條,就地燒毀,消滅病菌來源;防治松大蚜;藥劑防治可用1∶1∶100的波爾多液或2°Be的石硫合劑噴干預防,還可兼治害蟲。

3 松針銹病

3.1 發生和危害。全國從南到北均有分布,是松類針葉上發生普遍的一種病害。樹種除油松外,還危害華山松、馬尾松、黑松、火炬松、赤松等。感病針葉最初出現黃色段斑,最后枯黃脫落。北京地區的油松多發生在15年生左右的松樹上。山東的赤松以2~5年生幼樹受害最重。該病主要危害幼林。

3.2 發病特點。5、6月份自受侵松樹的針葉上長出銹孢子器,銹孢子侵染轉主寄主(尚未查清),并在其上形成夏孢子堆及冬孢子堆,冬孢子萌發后形成擔子孢子侵染松樹針葉,以菌絲狀態越冬,第2年春產生銹孢子器。

3.3 防治方法。盡可能地消滅中間寄主,減少危害;早春噴灑1%的波爾多液,噴灑0.3°~0.5°Be的石灰硫磺合劑或敵銹鈉200倍液均有效果。

4 松落針病

4.1 發生和危害。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陜西、江蘇、安徽、浙江、湖北等省均有發生,是世界性松類常見病害之一。從幼樹到大樹皆可發病,以幼樹及中齡林受害較重。松樹受害后,針葉提前脫落、影響生長。此病多侵染2年生針葉,1年生針葉也有受害。初期針葉的顏色由暗綠變為灰綠,后變為紅褐色而脫落,嚴重病株的2年生針葉幾乎落盡,樹冠稀疏,當年生針葉短小,頻于死亡。

4.2 發病特點。該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種病害。病菌以菌絲體(或子囊盤)在病落針葉上過冬,第2年3、4月間形成子囊盤,4、5月子囊孢子陸續成熟,并借氣流傳播。病菌由針葉氣孔侵入,經2個月左右的時間才出現明顯的癥狀。該病的發生與樹木生長狀況有關,林相破壞、林地干旱、土壤瘠薄、遭病蟲危害和管理不良等都可促進病害的發生。

4.3 防治方法。加強撫育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對人工林,在子囊孢子飛散前要清除病葉,以減少侵染來源;做好測報工作,在子囊孢子成熟飛散期噴灑1∶1∶100波爾多液,70%可濕性什來特400~800倍液、70%可濕性菲鎂鐵1 000~1 600倍液。郁閉幼林,可施放621煙劑。

[1]吳友三,高雅,顧嗣芳,等.松苗立枯病的研究[J].植物保護學報,1963(04):399~408.

[2]江蘇農學院植物保護系.植物病害診斷 [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78.

[3]劉正南,鄭淑芳,邵玉華.東北樹木病害菌類圖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1.

[4]張素敏,劉春雨,徐少鋒.園林植物病害發生與防治 [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4.

[5]伊建平,賀杰,單長卷.常見植物病害防治原理與診治 [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2.

猜你喜歡
針葉油松侵染
油松松梢螟防治技術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過程
花生黃曲霉侵染力
不同林齡和密度馬尾松人工林針葉和根系的生態化學計量特征
油松容器育苗技術
大白菜苗期根腫病抗性快速鑒定方法
雪景
鄰體干擾模型在遼東油松人工林中的應用
風雨海棠
瑞典林主協會提高工業木材和針葉鋸材的價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