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茶文化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2017-02-03 23:21王建
福建茶葉 2017年6期
關鍵詞:高校學生茶文化心理健康

王建

(西南大學心理學部,重慶北碚 400715)

中華茶文化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王建

(西南大學心理學部,重慶北碚 400715)

本文簡要地就中華茶文化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促進作用與意義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利用茶文化實現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培養工作的相關措施,以期為廣大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實現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的相關建議與參考。

中華茶文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促進作用;意義;措施

中華茶文化是我國重要的歷史文明遺產,其主要內容涉及到茶道、茶藝以及茶精神三部分,是獨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其包含重要的儒釋道三家思想,蘊含重要的傳統道德與禮儀規范,是我國國民素質的綜合體現。將其與現代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有機結合,是該文化所涉及到的歷史、文化以及民族性質共同決定的,對于學生的心智與心理健康都有著重要意義。所以運用茶文化來實現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各高校應當積極就茶文化教育進行引進。

1 中華茶文化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促進作用

就當前的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來說,其主要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包括人際交往、人際溝通以及自我認知三方面所存在的障礙。而利用茶文化展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對以上問題的存在進行解決并提供促進作用。就人際交往障礙問題而言,其根本的導致原因是由于學生內心安全感的缺乏,存在這種心理狀況問題的學生往往不能很好地進行集體融入,難以適應社會環境。而茶文化作為我國重要的文化內容,其具有普遍存在的特點,并且日常的品茶也是十分常見且熟悉的活動。且由于茶文化的普遍存在,其已經逐漸成為重要的情感載體。所以,加強茶文化的教學融入能更好地促進學生進行集體融入。

其次,學生的性格差異往往會導致在日常生活中出現溝通障礙。而茶文化本身涵蓋的品茶與茶道兩方面的內容都對學生的溝通障礙解決與能力促進有著重要意義。其中,品茶文化的作用主要是使學生融入于集體中,而茶道文化本身是一項兼具鑒賞與參與性質的文化形式。其在教育中的不斷融入,不僅為性格存在差異的學生開創了全新的相互欣賞途徑,更使其獲得重要的修身養性的方式,最終實現學生的心理狀況的改善,提高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

當前的高校學生大都存在著自我認知障礙的問題,這主要是由于學生的個性與所處時代環境所造成的。在當前,社會科技與網絡信息技術的發達,學生對復雜社會思潮的理解主要是借助互聯網來進行選擇與理解的。所以,學生在對社會環境中會出現以固執狀態來判斷有別于自己的其他觀點,造成自我認知障礙的出現。而茶文化中所涵蓋的賞茶文化就能很好地通過意境營造來促使學生進行實物反思與思考,從而辯證地進行自我認知。

2 中華茶文化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意義

2.1 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茶文化本身是一項涉及到儒家與道家思想、哲學觀念以及文學內涵等多種學科領域的傳統文化,所以茶文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同時也能為教育工作的展開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持。另外,學校在對茶文化的茶藝、茶道以及茶精神等進行教育的過程中,豐富的文化內容在一方面吸引學生積極地展開學習,另一方面學生也能自然而然地生成實現傳統文化傳承的使命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養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以及樂觀的心理狀態。

2.2 培養學生的“茶人”精神

茶人精神主要是指無私奉獻、鍥而不舍以及艱苦奮斗的精神,這不僅是指制茶人在種茶與制茶的過程中所傾注的心血,同時也是對茶品質的一種概括。所以,學生在對以上基本茶文化進行了解的過程中,養成茶人精神也是十分重要的,這對學生的優秀品質的養成與心理健康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所以,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加強對茶人精神的融入是十分重要的。

2.3 有助于學生的自我完善

茶文化中蘊含著深刻的做人哲學與道理,在我國古典經籍《茶經》一書中,陸羽提出適合飲茶的人應該是內在與外在相互統一,且行為與德行都十分出色的人,這就表明茶文化的運用對于實現個人完善有著重要意義。茶道學習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主要是體現在學生通過品茶進行道理的領悟,并將所領悟的道理轉化為實際行動。而茶文化所傳遞出的主要思想就在于對學生的做人進行規范,在感受中實現自我完善,所以加強茶文化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是十分重要的。學生只有不斷地實現自我完善與自我認識,才能真正地實現正確的人格培養,保證心理健康。

2.4 有助于學生實現內在潛力發掘

將茶文化引進到高校教育之中,還有助于實現學生的社會知識能力的豐富與自身潛力的發掘。從本質上說,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潛力挖掘之間的是存在著一定相互促進的作用關系的。高校在展開教育時,利用茶文化的導入可以為對學校的健康心理教育與潛力挖掘提供重要的先導條件。這樣不僅能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自信心得到提升,同時還會幫助學生適應社會的發展,提升學生的環境適應能力,保證學生的內在潛力被充分挖掘與發揮。

3 利用茶文化實現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培養工作的相關措施

3.1 明確教育活動開展的目標

在利用茶文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教育時,只有明確教育活動的開展目標,才能在教學方案制定時實現合理有效的制定。首先應當明確,加強對茶文化的內涵在教學中的體現是實現學生學習興趣提升的重要基礎。其次,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應當保證茶文化的重要作用的體現。另外,應當將茶文化全面滲透到實際教學工作當中,避免出現一知半解的教學狀況。同時,在實現兩者結合的過程中還應當避免教學模式的生搬硬套,加強兩者之間的結合創新。

除此之外,在制定相關的教學方案時,教師還應當明確教育的基本目標為以下兩點。其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茶文化的理解透徹,并有意識地進行該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其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有效地實現茶文化與課程教育之間的融合,在實現茶文化學習的過程中,促進自身心理健康發展。

3.2 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培訓

要實現茶文化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首先應當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培訓。要做到這一點,學校應當為教師提供相關的茶文化知識講座,通過講座的開展來提高教師的品茶、茶道以及賞茶的能力,或者引進專門的茶藝師來參與教學,也是提高教師茶文化水平的重要措施。為保證教學質量的提高,學校還應當就教師的茶文化能力進行定期測試。另外,還應當開設研討活動來對茶文化在實際教育活動中的意義以及具體的應用方式進行探討,在這之后還應當組織教學研討活動,利用探究式的教學手段進行集體性備課。在這過程中,教師的主要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將茶文化與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有效結合,這樣有助于教師的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

3.3 利用茶文化實現教學模式的不斷創新

要實現茶文化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水平提升,還應當不斷地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要實現這一點,教師首先應當突破教學傳統的空間與范圍限制,實現教學環境的延伸。另外,在傳統的心理健康教學當中,該課程往往只被設置在選修課中,這是不能滿足于當前的心理健康教學需求的。所以學校在實現教學模式創新的過程中,還應當利用社團等載體實現教育干預。建立專門的心理健康社團與部門,并在其中進行品茶、賞茶等多種項目的設立,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其中,并就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進行宣傳。

另外,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方式對于學生的學習水平的提升也會造成一定的限制,導致茶文化不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這主要是由于茶文化本身涉及到多種內容,僅僅依靠課堂講解不僅會造成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同時也不能將茶文化進行切實體現。所以,學校在進行教學模式創新的過程中還應當不斷地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例如,教師應當開辟課堂進行專門的茶藝課程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當中,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實現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養。在實際茶藝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當主要針對學生的茶葉辨識、沏茶技巧以及沏茶禮儀等進行教學,并在教學結束后要求學生進行課程學習報告的方式來對課程感悟進行記錄,并組織學生在班級內進行感悟交流。這樣不僅能進一步加強學生的人際交流能力,同時還能讓教師在這過程中對教學成果進行把握。

3.4 注重對學生的情感修復工作

當前高校學生存在的多種心理健康問題大多是由于學生的安全感不足后在大學環境中的人際交往緊張關系所導致的。所以高校在展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應當利用茶文化在教育工作中注重學生的情感修復。其主要的教學方式為積極開展品茶活動或茶鑒賞活動等,讓學生在活動開展過程中與他人進行交流與互動,使大學生的情感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與此同時,教師還應當在這過程中善于發現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對問題嚴重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輔導,帶領學生走進人群。這樣的做法主要是通過建立學生的自信息,從而實現感情修復。

4 結束語

對于學校教育來說,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但就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而言,其已經不能滿足當代的教育需求。所以實現教育工作改革是十分重要的,而茶文化在教育工作中的引入就為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創了全新的途徑。所以,相關學校與教師應當就茶文化在教育工作中引進的意義與促進作用進行明確,提高該教育模式的應用重視程度,并在這基礎上積極進行相關教育方式與措施的制定。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推動茶文化在當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發揮更加重要與廣泛的作用。

[1]金華.茶文化傳播對高校學生心理成長的價值與作用分析[J].福建茶葉,2016(2):175-176.

[2]連偉利.以茶潤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新途徑[J].福建茶葉,2016(6):247-248.

[3]王靜,董文濤,高曉艷.論高校文化建設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J].文化學刊,2016(7):139-142.

[4]陸暢.中華茶文化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促進作用研究[J].福建茶葉,2016(10):279-280.

王 建(1989-),男,河南信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格心理學、自我與社會認知、人格與健康。

猜你喜歡
高校學生茶文化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Cosmetea新型美妝茶文化品牌店
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及作用發揮探索
中國茶文化中的“順天應時”思想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應用探索
茶文化的“辦案經”
高校學生意外傷害事件應對與處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